《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41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国演义》专题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A、诸葛亮——火烧新野B、曹操——火烧乌巢

C、关羽——火烧赤壁D、陆逊——火烧连营

『参考答案』C(人物是周瑜或诸葛亮)

三、概述题

1、《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

简单概括“借箭”的情节。

『参考答案』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茫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要说明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三国演义》中马谡失守街亭,让人嗟叹。

请简述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司马懿领兵破蜀国时,马谡立下军令状镇守街亭。

他骄傲轻敌,不听王平的劝谏,自作主张把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

最终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3、根据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败走华容道”内容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

(60字以内)

『参考答案』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

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

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

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4、简单概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中的相关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司马懿派兵来夺街亭,马谡因为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导致街亭失守。

之前马谡曾立下军令状,诸葛亮虽不忍心,但为顾全大局,也只能处斩马谡。

5、《三国演义》中有诗云:

“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这是对刘禅“乐不思蜀”的感慨,请概述这个情节。

『参考答案』示例:

刘禅降魏后造访司马昭府第。

司马昭摆宴,让蜀人奏蜀乐,蜀官们都伤感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

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蜀国吗?

刘禅回答,我在这里很快乐,不想蜀国。

四、应用题

1、在《三国演义》中,刘表 

和吕布对刘备有不同的评价,你更赞成谁的观点?

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论述。

(3分)温州市2016年

①玄德仁人也。

——刘表 

②是儿最无信者!

——吕布

『参考答案』示例1:

我更赞成刘表的观点,刘备对百姓常怀仁慈与怜爱,如新野战败后,即便有被曹军追上的危险,也始终不肯舍弃跟随他的百姓。

示例2:

我更赞成吕布的观点,刘备看似仁义,但为了个人的霸业,确有失信之举,如他向东吴借荆州,虽一再说要还,但最终还是有借无还。

2、“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

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说说你的理由(50字以 

内)。

(3分)2016年舟山市

A.赵云 

B.吕布 

C.诸葛亮 

D.刘备

『参考答案』A.赵云,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赵云奋不顾身,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

(单骑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子阿斗。

C.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D.刘备:

为了维护兄弟情义给关羽报仇,对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摆七百里长蛇阵发动夷别陵之战,大败于东吴陆逊,病死白帝城。

3、我校九年级一班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关羽这个人物有了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你会怎样辩驳反方观点?

不超过150字。

(2分)黄石市2009年

反方:

我方认为,关羽跟从刘备,颇失忠义。

华容道上,放走曹操,以私废公,埋下祸根,使敌人死灰复燃,再起兵戈。

留守荆州,一意孤行,破坏孔明“东和孙权”的战略原则,以至损兵折将,失地陷城,使蜀国大伤元气,最终走向灭亡。

他是一个自私自利、刚愎自用的人。

正方:

『参考答案』我方认为,关羽跟随刘备,坚守桃园结义的誓言,正是忠义的表现。

华容道义释曹操,因为曹操对他恩重如山,可以看出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留守荆州他数次识破东吴的阴谋,单刀赴会,为蜀国的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后败走麦城被擒,面对东吴的威逼利诱仍不为所动,慷慨赴死,至于蜀国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不能都怪罪在关羽的头上,所以,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4、名著导读。

请你就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点评。

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这样写道: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为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蛮王孟获。

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永不复反。

诸葛亮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其永为洞主。

所夺之地,尽皆退还。

点评:

『参考答案』(2分)提示:

诸葛亮正确地处理蜀汉政权与蛮王孟获的关系。

评分说明:

抓住这一点进行点评给满分。

5、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

请结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进行比较,说说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分)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4分)同:

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具有儒将风度。

不同:

周瑜心胸狭隘(气量狭小),而诸葛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

(说明:

语意相近即可;

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正确各计2分,不够正确酌情扣分)

五、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5分)

公曰:

“任汝医治。

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

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三国演义》)

选段中的“佗”是(人名),他用的方法给关羽治病。

请再写出一个与关羽有关的故事:

(3分)

(1)华佗刮骨去毒(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桃园三结义

2、名著阅读。

(6分)

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休养丁原,为美色而刺 

,投刘备而夺其 

,结袁术而斩其婚使。

曹操虽厚待关羽,但关羽不忘桃园结义之情,在斩颜良、诛文丑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于古城与刘备相会……赤壁一战,曹操败走 

,关羽念其旧恩,放操一条生路,留下千秋义名。

(1)请你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为上文空白处选择相应的人名或地名。

A.华容 

B.徐州 

C.董卓

(2)从上面两段文字来看,吕布与关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6分)

(1)(3分,每空1分)CBA 

(2)(3分)吕布此人不讲信义,几次背叛自己的主人或朋友。

而关羽则是义气为先,死后留下千秋义名(1分)。

对我的启示是:

做人要讲义气(1分)。

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祖国(亲人、朋友、组织等)(1分)。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4分)

忽又一人大声曰:

“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

答曰: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

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程德枢不能对。

众人见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1)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2分)

(2)文中方框处略去的人是(姓名或字号),(事件)能够说明这个人是“君子之儒”。

『参考答案』

(1)(诸葛亮)舌战群儒

(2)孔明(诸葛亮、诸葛孔明)示例:

孔明巧布八阵图(定三分隆中决策、用奇兵草船借箭、七擒七纵孟获等)

4、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

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A。

不三合,被A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曹军一齐拥至。

A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

选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________,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__,这个故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A是赵云(赵子龙)(1分);

赵子龙单骑救主(1分);

赵云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人,空出重围(2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答题。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上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1分)

(2)“桃园结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

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结交朋友?

『参考答案』(3分)

(1)(1分)《三国演义》罗贯中(每空0.5分)

(2)(2分)示例:

①刘备、关羽、张飞是为了“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共同理想而桃园结义的。

②今天我们在交朋友、结兄弟情义的时候,也需要有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不能无原则,讲哥们,意气用事。

(每点1分,意对即可)

6、阅读《三国演义》选段,完成

(1)-

(2)题。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A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A曰:

“A肉眼安识英雄?

”操曰:

“休得过谦。

“A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大笑曰: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舍此之外,A实不知。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A,后自指曰: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A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A乃从容俯首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丈夫亦畏雷乎?

“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1)A是指 

(2)概括选段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2分)

(1)刘备(刘玄德,玄德)(1分)

(2)曹操煮酒论英雄(煮酒论英雄,靑梅煮酒论英雄)(1分)

7、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不少关于打斗的精彩描写,下面是摘录的两段:

【甲】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

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

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

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乙】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

“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

恐汝不信,备榇在此。

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

”公大骂曰:

“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

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

”纵马舞刀,来取庞德。

德轮刀来迎。

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

两军各看得痴呆了。

【甲】语段写的是(人名)大战张郃,【乙】语段写的是(人名)大战庞德,两段文字均出自《》。

『参考答案』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关公)《三国演义》

8、名著阅读。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

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2)“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

“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3)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

『参考答案』

(1)罗贯中(1分)

(2)《三国演义》是小说,旨在刻画人物,作者正是通过细节的刻画来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

《三国演义》是史书,着眼于叙述历史事件。

(2分)(3)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很能表现人物性格;

于对比中再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

景物描写既富有诗情画意,又突出了天气严寒,烘托了人物形象。

(2分,答对一条评1分)

9、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

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

“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

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

”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

忽哨马报说:

“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

”众将皆曰:

“江陵要地,足可拒守。

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

倘曹兵到,如何迎敌?

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玄德泣曰: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3)刘备自幼家贫,以织席贩履为业,而最终雄霸一方。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三国演义罗贯中(共1分,每空0.5分)

(2)“刘玄德携民渡江”(共2分,用自己的话答岀相近意思也可以得满分)

(3)刘备能以为人本。

(共2分,围绕“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仁政爱民、宽厚仁慈、得民心者得天下”等任意一点回答即可得2分)

10、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5分)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

吩咐守坛将士:

“不许擅离方位。

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失口乱言。

不许失惊打怪。

如违令者斩!

”众皆领命。

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

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

……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

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3)从上面语段看,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分)

『参考答案』

(1)(共1分,每空0.5分)三国演义罗贯中

(2)(共1分)七星坛孔明借东风或诸葛亮借东风(借东风)

(3)(共3分)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围绕“智”的形象来答即可)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巧说周瑜、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连、七擒孟获、空城计、病死五丈原等。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恰切即可得分,1分)

“果见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

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这段文字出自文学名著《》,写的是(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三国演义》、孔明(诸葛亮)抚琴退司马或孔明唱空城计。

(作品、情节各1分,情节表述不完整的不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

三顾茅庐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

“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

“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

”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

“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

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

“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

”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

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

“先生到哪儿闲游了?

”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

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

“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

”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

”张飞说:

“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道:

“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

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

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

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

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

“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

刘备赶紧下拜说: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

“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司马徽再荐名士

1、根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完成下面一幅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

(用诸葛亮《隆中对》中的四个字回答)(2分)

3、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

关羽:

张飞: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

”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并谈谈你对它的感悟。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关于修养的名句积累

(1)名句:

理解:

(2)名句:

【参考答案】1.(3分)刘玄德三顾草(茅)庐

2.(2分)汉室可兴

3.(6分)刘备: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报负。

稳重,顾全大局。

鲁莽,直率。

4.(3分)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②表现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③暗示诸葛亮虽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5.(6分)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