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4160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docx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

第三集错解经典

班主任、家长:

老师好。

陈老师:

大家好。

我们继续这个【传统私塾教育答问】这个节目。

班主任:

老师~我们班上讲的这个刚才老师说的这个扬善环节它是这样的~我们每个星期让孩子们回家去~然后落实【弟子规】~但是落实得怎么样呢,就是这一个星期以来有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家长上去说自己的孩子在哪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然后就是家长当着所有的家长和孩子的面去说孩子哪个地方做得非常好。

陈老师:

说自己的孩子是吧,

班主任:

说自己的孩子。

陈老师:

对~这个依据就是【弟子规】里边讲的「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这个是理解错了~这个人指的是谁,我们仔细地去查查【弟子规】~这句话出自『泛爱众』。

你从这个出处你就知道它这个“人”指的是谁~「道人善即是善」~那人指的是谁,大众~不是父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伦常的关系~五伦的关系。

说到最后我们还是发现~现在传统文化这些学校、私塾没有五伦的概念~没有~都把这个孩子就当成大众了~这是错的。

告诉给孩子~你看【弟子规】教给什么,告诉给孩子长大之后怎么跟大众相处,不要说人家不好~「扬人恶即是恶」~「道人善即是善」~这是对大众~所以伦常要懂~五伦里边这是指朋友~『泛爱众』是指朋友~「首孝悌」是指父母~五伦在里边。

但是现在大家把这个~完全没这个意识~拿来【弟子规】他就乱用~就误会了~让家长站在台上去~“我儿子如何如何好”~这是破坏了家长的羞耻心~这此话怎讲呢,孩子是自己的~我教的~我养的~我说他好那不是夸我自己吗,大家听了之后~这个人怎么这么脸皮厚~这是过去我们那个年代都知道的~人总有羞恶之心~大家在一起~“你这孩子真不错”~你说“确实真不错~我的孩子真好”。

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自性里本有的羞耻之心~他就说不出来这话~犬子~过去都叫自己的孩子小子~叫犬子~就是小狗~不要当回事~所以为什么过去农村很多把那孩子起那个名字狗剩、狗蛋~为什么叫这个,从小让这个孩子谦卑、低下~是这个意思。

不要傲慢~傲慢不好养活~又是金又是玉的~那个林黛玉她早死~真的是这样。

所以说家长不可以傲慢~如果你们老师给了家长这么一个上台去抬高自己的这么一个机会~这错了~那是谁做的这个主张,校长~那他得要承担这个责任~将来还有个什么弊端呢,家长就会攀比~“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我儿子”~他下来“看

1

我闺女”~大家都比这个了~这就缺德了~缺德缺在哪,孩子都学~“家长都夸我~我更得夸自己了”。

夸自己的人是好人吗,【弟子规】教「闻誉恐」听到赞叹要感到害怕~他怎么好意思张嘴夸自己,「闻过欣」~听到别人批评我感到欣喜~我感恩别人~感到欢喜。

现在是调过来的~“你不夸我~我妈妈都夸我~你算老几”。

我都听到有的孩子说这话~“你们算什么~我妈妈爸爸都夸我”~一切问题都从这个夸这开始来的。

所以说「道人善」不是讲对孩子~这是误会得到所以然的程度了~这误会极深了~这不可以。

所以说它的流弊~他的做法都是错的~总是希望让孩子检省自己的毛病。

那你说孩子会不会受打击,这些话都是西方的教学理念~哪部中国的经典里写着说孩子会受打击,你给我找出来~「父母责须顺承」,括号受打击除外~有吗,告诉给他~“批评你两句你就受不了~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要敢哭”,你看这是谁教的,印祖~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打小沙弥~【印光大师文钞】里边就写两个规矩:

第一个不许跑~第二个不许哭。

你这样的话那打得更重~为什么,没出息~这点教训算什么。

所以将来这孩子坚强、有毅力~男子汉大丈夫这算什么~屁股打烂了没关系~为的是我把毛病改了~都是这个~古来圣贤都是这么教出来的。

现在一批评两句流眼泪了~就要死要活的~这就说明什么,这就说明我们讲的「父母责须顺承」没有~这六个字没人教了。

现在都讲究温和的~温和吧~温和你教不出人来~你教不出真君子来。

所以我们大家要听得明白~用这种教学的方法错了~增长家长和孩子傲慢习气~就这点事情家长上去说“我的孩子什么什么优点~把这锅碗瓢盆什么的都刷好了~打扫干净了”~应不应该说,不应该说~为什么,那是你的本分~有什么好说的,上去说不怕丢人吗,你把这锅碗瓢盆刷好了~刷好了刷好了呗~父母把你养这么大那得天天怎么说,那得多么赞叹自己的功德,那装不下了呢~父母的本分。

孩子把这个~说这回我把这个放好了~这个杯子放好了~仰着小脸等着你夸~看都不看他~该干嘛干嘛去~越是在他期待你奖励~你夸奖的时候~你越别搭理他~你想干什么,这叫会教。

你想要夸奖就给你夸奖,错了。

那你说孩子那你要不夸他~不夸他怎么样,不夸他他就没信心了。

你们总说夸奖能给孩子信心~哪一天到社会上没人夸他了~他真没信心了~你不就把他毁了吗,你说这道理该有多难懂,这些教法都错了~鼓励教学法~谁告诉你的,你的师承、哪部经典,你说我没老师~私淑也行~你从这个淑~「私淑弟子」~是那个淑。

没见过面~以古书上的老师为老师也行~他没有啊~现在人都是发明创造~所以把学生毁掉了。

你这是妈妈也是老师是不是,你听到现在有什么感受,

2

孩子妈妈:

我感觉我全教错了~而且自己的知见全是错的~教给孩子们的也是错的。

自己都没明理~然后就开始去教孩子~现在心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觉就是对不起这些孩子和这些家长。

陈老师:

所以我觉得你们作为传统文化老师~也作为父母~那孩子~你们家的孩子也受害~所以我觉得这种学术的研讨太重要了。

大家就是因为不见面不谈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做正事~要务正业~老师不研究教学研究什么,所以你们也是传统文化的老师~他们也是~大家坐在一起~我们来交流这个多好。

我们~包括他们都未必说得对~我们把自己的这些说法都放在桌面上~不是我们发明创造的~我们有老师~我们有经典~放在上面~咱们一块来研讨~这个好。

我们鼓励、赞叹这种学术交流~现在就这个没有了。

我们真的不敢说自己对别人错~自赞毁他~不敢~我们是什么意思,总是看到现在教不出来孩子~而且孩子都被误导了~我们看着难过。

所以很感恩你们这些家长、老师~你们到这个地方来咱们做这个交流。

孩子妈妈:

老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比如说我的孩子今天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今天到下午就对他进行惩罚~进行教育~这是第一天,到了第二天了以后我就想~就不是第二天~有三四个小时以后我就在想~我就记住颜回的那句「不二过」了~孩子这个事情错误犯了以后三个小时以后我就过去了就过去了~不管了。

陈老师:

也就是说您这个孩子犯了一次错误之后您就教训他~教训他之后关于这个错误以后就不说了~您是这么理解这个「不二过」的是吧,孩子妈妈:

是~所以说就导致了我的孩子就是错误经常犯~经常当面承认~但是事情过去以后他同样还是再会去犯。

陈老师:

对~这个确实是误会了~过是指过失、过错、罪过~不对的。

那么「不二过」是什么意思,是指犯错误的人自己~他怎么样呢,他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那三次就不要说了~就是后不再做~真忏悔~是这个意思。

这个不是指父母、老师~是指学生~犯错误的这个学生自己~他发誓这样的错误以后再也不犯了~这个叫不二过~同样错误就犯一次~以后再也不犯了。

孩子妈妈:

后面还有一句~思想错就错在这里了~「不迁怒」~孩子这个错误他没有用心地去改~他自己没发心真正去忏悔~但是我就已经不管了。

所以说今天孩子犯错了~到明天过去了那就不管了。

陈老师:

这个迁怒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事跟别人没关系~我把这个怒火撒到别人身上去了~迁怒于人~这个是不对的。

他跟这个「不二过」也没

3

有关系。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孩子的这个毛病习气有好多是前世带过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学佛了都知道~你说有的孩子爱偷东西~他也没怎么跟人学~他就会偷~前世不知道多少世他有这个习气~偷盗的习气~所以他这一世他缘分成熟了~他自己也长大了~也有自己行为能力~他就去偷~他前世带来这习气~阿赖耶识里有这个种子。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多生多劫积攒起来的习气就像冰山一角~很厚啊~那现在轮到你做他父母~你做他老师了~你要不厌其烦~偷一回打一回~偷一回骂一回~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他不偷你还得告诉他呢~这个孩子经过十几年、二十多年~把这习气改了。

所以说只教一次、只教学一次不行~真的不行~尤其是这个孩子很多习气~他是养成了很长时间了~七八年了~三四年了~你指望一两次根本教不好~所以要有耐心~家长要有耐心~老师也要有耐心。

班主任:

老师~刚刚这位妈妈在讲到~每周自己的家长会在台上夸自己的孩子~这个我们有一个什么体会呢,就是「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孩子做这个事情~他本分没有教给他~就没有教给他这是他应该做的孝道~而是说用外界的这些鼓励~那这些孩子他以后有人夸我我就做~没人夸我我就不做。

陈老师:

跟自己的孝敬没关系。

班主任:

对~没有任何关系。

陈老师:

换句话说跟自己的自性、本有的德行没关系。

“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有表扬~没表扬不做。

”你说这是不是污染,这是不是盖覆他孝敬之心,越来越少~为什么,不夸了嘛~那有什么意思:

班主任:

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长了孩子的浮华。

陈老师:

对。

班主任:

我们看他写的日记~确实是这个孩子很浮华的~而且在看这个孩子的日记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是家长跟老师引导错了。

你比如说~老师~这个孩子在一篇日记中讲今天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起床赖床~第二个错误是今天跟妈妈顶嘴~但是下面的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对于跟妈妈顶嘴的这个问题没有讲~直接去讲起床的问题~这就是把孩子最根本的孝~他的根没有了~而是说在枝末上去下功夫。

陈老师:

次第乱了。

班主任:

对。

陈老师:

次第乱了。

次第就是孝~就是敬~没有比这个再重要的~【弟子规】四句话那就是孝~就是敬~其他的不重要~这是根。

根没有~你想要有花有

4

果不可能。

他做出来花果那都是假的~骗你的。

班主任:

还有就是这个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很多也是引用的这种名言警句~而且还有很多话。

陈老师:

对着说~孩子说老师也说~对着说~这个确实此风不可长。

你们大家听我们这些汇报~很少引经据典~我们讲了一大堆事最后用一个经典~是这么回事~经典说多了容易把人说乱了~一定要记住。

所以老师讲课如果以这种方法来教~孩子满嘴都是经典~最后结果是什么呢,第一个他脑子是乱的~第二个生活当中的事他看不懂~因为生活中这就是个茶杯~这跟经典没关系~他永远也想不起来「执虚器如执盈」是怎么回事。

「执虚器如执盈」这六个字~说实在话我们可以给它讲一年~大家不要不相信~真的~一天一堂课~我们说讲半个小时吧~讲一年没问题~就这个「执虚器如执盈」。

这里边有孝~有敬~有仁~有义~有廉耻~有信用~都在里边~你说这能讲得完吗,所以它是活的。

这个东西总用经典~一下用一堆不通~一句都没通~一句通了讲一年~什么经典他都不用~就用这一句~通了。

这叫什么呢,推十合一~这叫士~士就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所以在中国古代谁当老师,秀才~不想做官去了~在附近有这个延聘老师来的~他去教书培养人才。

所以那些秀才过去都是士~他通过世间的这些事情、万物~十在数字里是圆满~代表一切的意思~一是代表道~通过这个他能够看得出来一切的道理。

所以下边那个“一”是道~是经典,上边这个“十”是事情~他让事情和这个道理他能合在一起~这样人才能够做老师。

因为他读书人嘛~没有这个本事不行~我们净在这儿背这个名言警句~听了之后有什么用呢,「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就是私塾今天乱的缘故。

会背会讲~那里边没有道~他不是士。

班主任:

还有就是老师在给孩子写评语的时候~很多的引导不适合他这个年龄~而且很多话是很空洞的。

你比如说~评语告诉孩子你要恭敬时间~珍惜时间就是恭敬时间~对于十三岁的孩子让他去恭敬时间~他体会不到那么多。

陈老师:

不好理解。

班主任:

对。

陈老师:

不是说不对~就是不大好理解。

让他从什么地方恭敬呢,【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揖深圆拜恭敬」~这全是恭敬~从这个地方站直了~从这个地方开始~就我们刚才讲的~这盖杯水不能掉在桌子上~拿起来~放得安安稳稳放回来~这就叫恭敬~那比恭敬时间具体得多~因为他恭敬时间他没有落脚点。

所以说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家长

5

也好~老师也好~在生活当中把经典吃透了~吃透了之后给自己的儿子~给自己的闺女还有这个小学生他应对~他听得懂~从小不跟他说这些似是而非的很华美的话不说~都很实在~所以将来这孩子淳朴~如果他能够引经据典~写的文章非常华美~一定要骂他~再敢写这个就揍他~为什么,这里边有个道在。

什么道呢,人最重要的不要往华美上边走~从说话到言行、到衣着、到所做的事情都要朴实~要朴实、要纯朴、要实用~不要说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事情~家里边华而不实的东西一样没有~好老师、好父母。

班主任:

所以老师~整个这个日记我们看了很多~总的来说很深的体会就是没有根~没有伦常的根~没有孝顺的根~也没有说平常这些礼教、羞耻心的根都没有。

陈老师: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说实在话~这个是传统文化的次第~耻是最后一个~它是底线~如果这孩子连羞耻心都没有了~全都归零~是负数。

我们打个比方~家长上去夸自己的孩子这就在破坏羞耻心~无论是家长还是下边他的孩子~人家这么夸~别人夸~父母夸~他在那这么听着还挺高兴~羞耻心破坏了。

「闻誉恐」破坏了~你天天给他这机会。

所以耻一破坏了~前边的孝、悌、忠、信、礼、义、廉都没了~耻是底线~所以羞耻心的教育很重要。

为什么要打他骂他,同学们都吃饭~他在前边跪着去~为什么,培养他的羞耻心。

你这是会教~你温和的教育没有这个~你家孩子没有羞耻心~为什么呢,长辈们还没吃饭~他坐那先吃~这就是没有羞耻心。

不孝不以为耻~不敬不以为耻~不仁不义不以为耻~偷别的同学糖果吃~觍然~在那觍着脸在那无耻无愧~这都是家里、学校教错了~你说真是教孩子是一个大学问。

我觉得你说到他的这个日记根本的问题还不在于这些~就是你们刚才提到~这个孩子你们这为什么教不了,根本的一个问题这孩子脑子里的知见太多太重~根深蒂固~这是最麻烦的~这是最最麻烦的。

所以说孩子刚开始是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一开始教错了~先入为主~你要给他改~就像这一张纸~白纸~你给它彩色画画完了~你说咱们再恢复成白纸~那比在上边画可难太多了。

所以说「蒙以养正」~蒙就是孩子发蒙、刚小时候~「蒙以养正」~你一开始教给他就是正的~【周易】里讲「圣功也」~你不要小看乡村里的那秀才~圣贤都是出自他们的手。

你看他不做官~他是好老师。

现在到哪去找士,没了。

士农工商的士排头一个~一个民族的兴旺就是要有好老师~把学生都教好了~家长不会教老师会教。

所以师父讲再过十几二十年~中国恐怕没有教授了~中学、小学这些地方都没有老师了~一

6

代不如一代~那怎么办,光盘教学。

你不用这个方法~一千所学校一千种教法~你说孩子出来全都是~传统文化学校孩子出来也是这个~什么问题呢,经典拿在手里看不懂~误解了~老师听的话好像是有师承~其实全是误会~你说这怎么办,他们这来得还算早~这孩子教两年~刚十二~好改~你说那有的那已经教了很多年那可怎么办,我看那媒体上报道好多孩子一提传统文化头疼~他不愿意学~为什么,教错了。

你们学校这学生我知道~你看这两位班主任~你们的这个学生我亲自看到~真是拿鞭子抽的~竹鞭子~鞭蒲~那父母抽~打屁股。

这孩子你问他走不走,不走~你见过这样的学生吗,我是见着了~怎么打他不走~为什么,老师打我是为我好~父母打我是为我好~我要不走这条路~我这一生就堕落~就完蛋了。

你说他这么小他知道这个~这不就是古人的教法吗,从古至今赶到我们这一代还这样~你父母打你你会跑吗,不会。

父母打你是爱你~用这种方法让你记住~让你有羞耻心~你怎么能说一打你一骂你离家出走了呢,岂有此理~从古至今没有过。

在你们这个班上我看到了~教得好。

所以说这个孩子现在回头来得及~第一件事情家长和老师要改变观念~教得要如法~不能教错了。

第二个这个男生~十二岁的孩子~一定让他把过去这些知见全部放下~全部放下:

不放下这可不行~为什么呢,你看这是一个杯子~这个杯子里边已经有很多的脏水、脏东西了~你想往里边倒多干净的水、矿泉水没用~为什么,它还是脏的。

你要教他之前应该怎么样,先让他把这个水倒掉~刷得干干净净~一点气味都没有了~你再倒进来水、倒进来茶~它才有茶的香味。

否则你往里倒茶水~它里边是污染的~你闻不到那个香味~也就是说他脑子里边是混乱的~这么多年他没白学~他都记住了~你说怎么办,所以头一件事情~社会上的话~就是你们搞直销的话叫洗脑是不是,这个话不好听~在传统文化、在佛学里这叫什么,学佛上这叫换心~让孩子换心~换掉他的观念~这个才可以~否则他脑子是乱的~一团粥。

所以你们这个地方不敢教原因在这~要反复地跟大家讲~这个孩子一旦教糊涂了不好教了。

班主任:

老师~我们通过看这个孩子的日记~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孩子学死了~他死在句下~比如说「话说多不如少」~跑步的时候我没说话~我就做到了这一条~他就认为我只要不说话~我就做到了「话说多不如少」~比如「宽转弯勿触棱」~我只有在遇到拐弯的时候我才能落实这句话~完全学死了。

陈老师:

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老师和家长没把它理解透~所以【弟子规】我现在就腾不出时间来~课程太多~我们一定要把它从头

7

到尾细细地、好好地讲一遍~好好讲一遍人生第一课【弟子规】。

你比如说「话说多不如少」这六个字~做老师、做家长的先要理解这句话的精神所在~不是形式上说不说话~那就好了,你父母那儿正难过~「话说多不如少」~你也不过去安慰~你就不说话~这对不对呢,他这不是真是学死了嘛~「宽转弯勿触棱」是什么意思,真是像你说的没碰到拐弯的时候他就无所谓~这行不行,真到拐弯的时候他绝对触棱~他绝对做不到那个勿触棱~为什么,他不知道这六个字里跟自己的心是什么关系~他这六个字是代表一类事情~最后【弟子规】学完了是修这颗心~通过这颗心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这么回事。

从小就告诉给孩子~他听得懂~你现在说这话安的是什么心,就问他~你安的什么心,他听得懂~“我讨厌他”~对了~你看你安的是嗔恨心~嗔恨心是什么,“造恶业~爸爸说的”。

造恶业会怎么样,“会有恶报~我会受到痛苦~会有灾难”。

那会有什么结果,“爸爸妈妈会难过~爷爷奶奶会伤心”。

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

”他都明白了~他就想到很多~他看得懂。

所以说不要小看【弟子规】里边的一字一句~微言大义要把它讲透~要把它讲活~为什么,生活是活的~你的孩子是活的~你怎么把他教死了呢,所以做老师、做家长的在生活当中要处处学。

我印象很深~原来我坐在一个人车上~这个车停在路边要下车~我说你还有个事情没做完。

他说什么事情,我说你看嘛~他看半天他也没看出来。

我说「冠必正纽必结」~他说我又没戴帽子你怎么说这话,我说你看你这个方向盘和车轱辘~它是歪着停在那~他也没给它正过来他就走了~他说这怎么是「冠必正」呢,我说「冠必正」是指一个精神~指一个意思~什么东西我们都给它放得规规矩矩~要正~它应该是什么样~那个就叫正。

你说什么叫正,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叫正。

我说你那车轱辘平时应该什么样,它肯定不是这样待着~这样待着对它那车轴、对方向盘、对轱辘都不好~它正常是应该这样待着~这就叫正~所以「冠必正」指的是一切都要正。

他说这【弟子规】敢情到处都有~我说对呀~「冠必正」。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要开发孩子的悟性~你给他讲个「冠必正」~他周围的很多事情他都明白了~教得好。

如果他只会戴帽子~他现在不戴帽子了~那行了~其他都是歪的~那这句话还有什么用,要看它里边的精神。

我听说有的幼儿园教得很好~你看那孩子~五岁的孩子刷厕所~刷厕所上边有粪便刷不掉~这孩子自言自语说了句话~他跟周围的小同学说让老师听到了~老师告诉我~我说好~那孩子说~刷半天刷不掉~他说不但是人~他说你看有些粪便也这么执着~它就在这个池子这儿粘着~它就不下去~真难刷~它怎么这

8

么执着。

你看~你听了之后你就在那儿笑~为什么,他脑子是活的~他知道什么叫执着~他会用~他在生活当中人、事、物他看得清楚~刚五岁~这教对了~只有这样教他才能够把人世间的事情看得明白~他才能通~否则是死的。

看这个看得明白~除了「冠必正」以外~只要不戴帽子的一概不知~那不是傻瓜了嘛。

所以一定要把悟性教出来~所以【论语】里有一句话「不愤不启」~这是专门对老师讲的、对家长讲的。

他们有人来问我~端着个盘子~新来的义工~老师~张嘴就问~“老师~这盘子放哪,”我这一看~他在家里一定是这样~被伺候大的嘛~“老师~这盘子放哪,”我就看着他~我说顶着~“啊,”我说顶着~什么意思,二十多岁的义工~这盘子放哪问我~我知道我也不告诉你~为什么,你瞅你这个废物~这么点小事都要去问人家~你长眼睛干什么用的,长嘴巴去问~干什么用的,一点自立能力都没有~什么事情都要求别人~这就是话里的精神~要自立~不要没事就张嘴去问别人~依靠别人~你不成饭桶了嘛~连个盘子你都不知道放哪~你说将来你怎么能挑家过日子,挑家过日子做不了~你还想当传统文化老师~这不是做梦吗,精神是让他自立~这是我讲话的精神~用的方法是棒喝~“顶着”~他没听说过~受到了这种呵责他明白了~这是说我太无能了~那一般的老师“我告诉你在哪”~走出去一百米给他教~那个老师错了~所以一定要知道是活的。

师父那个讲课教学的方法很好~什么叫教,什么叫学,我教你学~学得很苦那就对了。

所以你们的学生不能会背两句名言警句行了~那不可以~他苦着呢~最后他能成就~老师在暗中观察他~这就对了~它是活的嘛。

你看这孩子的悟性怎么样~「不愤不启」~他没有到一定的程度你不要去教他~你不要去启发他。

愤是什么呢,愁苦~就是想不出来答案~他真用心学~就是不知道~在那天天琢磨这个事~好学生~天天琢磨~所以你们要会教啊~小孩子也是从小让他启发他的悟性~说这孩子悟性真高~你教对了~为什么,古法如是。

古法是要~什么叫传统文化学校,把每个孩子的悟性开发出来了~说这个孩子心灵了~学什么东西他都通了~你教得正确~将来这个孩子他不是书呆子~他遇到任何问题他都能解决~推十能合一~他能成士~这是目的所在。

所以说他不在那儿刻苦地去求学~不动脑子~这话没过脑子就来跟你说话~你得给他一巴掌~你说这话过脑子没有,让他养成这好习惯~人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班主任:

老师~我们也发现一个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方法~就是我们也跟这两位老师交流~说你们家的孩子为什么看上去没有受过传统文化那种气味呢,他学了一年多应该有~最起码有一个样子了~为什么他

9

身上看不到呢,我想这应该就是老师说的这个他所学的【弟子规】跟他的生活、跟他的心性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陈老师:

这三个一定要连在一起。

经典、生活、学习的人的内心~就是他的自性~要连起来~缺一个都不行。

经典是总指导原则~用文字~用语言给你说出来~生活是他每天必须要面对的~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自性~就是他这颗心要给他换了。

你比如「执虚器如执盈」~教给他一种精神~叫什么呢,根本上来说~落实到人上来说~叫孝~叫敬~对于自己来说~这个身怎么修,要有起码的样子~要谨要慎~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首孝悌」完了「次谨信」~那个谨的意思~修身。

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他有那个气氛~他有那个气味~他说话做事、行为举止恭恭敬敬~严谨、小心、端正~他有那个气氛。

现在我们看很多学传统文化的人确实穿着唐装往那一坐~你看不出这气氛来~谨慎小心又很灵活、又很机敏都没有~他只是学到了个样子~这就没有了精神~就你说的这个气味他没有~说明他自性没通~没有通到他内心里去~他心没改~它是死的~他周围发生什么事~油瓶倒了不扶。

班主任:

没反应。

陈老师:

没反应。

这个学他有什么用,这不是学死了吗,那怎么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不可能的嘛。

你还想伺候别人~别人伺候你得了~学死了。

经典呢,经典没理解~生活他就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三者各是各的~分着家待着~教的时候就有问题。

班主任:

那老师~就刚才像老师说的这种对孩子的启发和引导~那启发孩子的悟性有很多老师不会~他不懂~那么对于教学老师该怎么办呢,

陈老师:

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放掉~你为什么没悟性,你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太重了~你自己先要有悟性~你才能够启发别人的悟性。

刚才这个妈妈讲以盲导盲~错了~自己还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