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417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0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省优获奖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

广

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口外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形成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方法技巧】

1.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3.河漫滩的形成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4.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

①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

②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③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④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

⑤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典题探究】

【例1】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1)~

(2)题。

(1)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峰林 滑坡B.冲积扇 泥石流C.新月形沙丘 地震D.火山锥 火山喷发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解析】甲处是位于山地与平原之间河谷谷口的冲积扇,是洪水活河流流出谷口时,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该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1)B

(2)A

【例2】读图,回答

(1)~

(2)题。

(1)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2)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

A.a线或c线    B.b线C.c线D.a线

答案BD

【变式精练】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

A.abB.cdC.deD.df

2.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

A.鄂毕河B.圣劳伦斯河C.黄河D.莱茵河

【解析】1.越往河流的上游,落差越大,河水的下蚀作用越明显。

2.df线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地下河具备这样的特点。

【答案】1.A2.C

3.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简要说明造成Ⅰ、Ⅱ、Ⅲ三地地貌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简述Ⅰ、Ⅱ、Ⅲ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②③①I地位于河流上游,属低山丘陵地形,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

型谷,Ⅱ、Ⅲ两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分别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建设水源林),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山地、丘陵地区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溃化,河口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出现海水倒灌,使地下水质恶化;

核心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较好

河流地貌类型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河流地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2.平原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知识拓展】

(一)河流的水系特征

(二)河流地貌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水电站:

在河流上游,谷深水急,落差大,地质岩层比较牢固的地方,可建水电站。

2.城市和港口

3.某些生产活动如淘金的区位选择。

淘金是根据各种物质的密度不同,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而进行。

金的密度较大,先沉积。

所以淘金要在流水的沉积处进行。

【例3】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    大,多    ,水能资源    ;

C处河段特征:

    ,泥沙    ,江面宽广,利于    (交通)。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村落密度

(个/平方千米)

村落平均人口

(人/个)

0.80

300~400

0.53

<

100

0.20

100~200

①写出地形区的名称: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②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河流宽广C.农业发达D.矿产丰富

③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

(2)c

(3)①渭河平原秦岭黄土高原②A③散居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

【例4】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据此回答问题题。

(1)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②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③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 ④多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D

(2014届吉林长春市十一中高三模拟四地理试卷)

【例5】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BCB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4-5题。

4.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河流下蚀作用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答案AD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回答6-7题。

图甲           图乙

6.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7.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CB

(2014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地理试卷)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不同程度地记录了流域环境的演变过程。

德雷沃河位于印度尼西亚,属伊里安岛内较大河流之一,流域中上游有砂金矿分布。

读德雷沃河(局部)河流阶地演化和现状图,回答下列8-9题。

8.关于德雷沃河流域推断正确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砂金矿

B.河流流程长、流量大,适宜发展航运

C.流域内农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D.大规模开发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9.图中阶地2、阶地3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化作用D.风力堆积

答案CA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

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域差异;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内容尽管比较重要,但是不难理解,远没有前两章难。

但是本节内容涉及很多的自然带景观,很多学生们没有见过,所以他们缺乏对这些内容的感性认知。

因此在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掌握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设置相应学案,提前布置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完成预习部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课堂部分的学案,采用图片或是幻灯投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的分组活动,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最后设置相关习题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的目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哪两个表现?

并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产生原因。

用景观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几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差异性)

通过复习题问和新课导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合作探究】

1、教师抽签决定各小组的任务;

2、教师组织好课堂纪律,并适当给予指导;

学生讨论并完成分配的任务。

通过课堂的分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

【激情展示】

1、教师点名学生展示各自问题的答案。

2、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板书到黑板。

1、被点名学生回答本组问题,同组学生进行补充;

2、其他组学生发现问题并纠错或是阐述不同观点。

通过课堂的展示和评价,从而规范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师板书本节重要内容。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重点做好记录。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提高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限时训练】

教师监督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题。

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题。

通过相关习题训练,从而达到巩固本节内容的目标。

七、教学评价设计

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并公布小组成员名单,同时在黑板上板书每个小组的数字序号。

公布评价标准:

每个小组都可进行展示,展示的结果以分值的形式打出写到对应小组。

根据展示情况,可获得1—4分不等。

对每个活动,先由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对展示结果以分值的形式展示到黑板上,同时教师创建一个评价表,记录好每位学生和每个小组的表现,也交给课代表一份评价表,让其也做好记录,以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

八、板书设计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的地域差异

2、差异性体现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九、教学反思

1、学习流程:

(1)复习回顾,新课导入,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

(4)自我反思,归纳总结,

(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

2、精彩瞬间:

学生很快适应了这种课堂上课模式,小组合作和展示等环节非常积极,基本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而且通过学生们相互纠错和教师评价,规范了他们的答题能力,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

比较满意这节课。

但是各自然带他们没有熟练识记,做题时还会翻书或是地图册。

4、这节课总体上得比较顺利,没有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

只是个别学生基础较差,自制能力也较差,需要教师课堂监督。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还会这样上。

只是问题设置会调整一下,会把较难的问题放到课下,同时加强课下监督力度。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了解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他们课下复习和训练不够,需要加强作业监督力度,加大作业评价。

7、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还是比较认可这节课,但是他们反映课容量不够大,另外有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讨论不出来,可以在问题设置上偏容易些,不宜太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