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4332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docx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

长劲漏斗B.

量桶C.

坩埚钳D.

椎形瓶

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5.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6.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集气瓶C.锥形瓶D.试管

7.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O2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钢材做高压锅D.氢气用作燃料

8.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

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读出液体体积D.

加块状固体

10.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12.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14.下列盛放药品的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B.

夹试管

C.

过滤D.

倾倒液体

15.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

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D.给烧杯或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

17.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⑥⑥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二、填空题

18.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实验原理进行解释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

  .

(2)碗或水杯已洗干净的标准是  

(3)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的处理措施是  

(4)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  .

19.酒精: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填序号,下同)

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20.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需要用  .(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

(4)指出图⑦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①  ②  .

21.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22.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Ⅱ)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  ,②  .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答案:

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C.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②蜡烛燃烧时,瓶壁上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烟,而不是白雾;故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

D。

 

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

长劲漏斗B.

量桶C.

坩埚钳D.

椎形瓶

答案:

C

解析:

A、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错误;

B、该仪器表示的是量筒,错误;

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正确;

D、该仪器表示的是锥形瓶,错误;

故选:

C。

 

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答案:

D

解析: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

”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这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盐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

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到归纳的科学方法。

故选:

D。

 

5.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答案:

B

解析:

A、春风又绿江南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雪尽马蹄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6.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集气瓶C.锥形瓶D.试管

答案:

D

解析:

A、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A错误;

B、集气瓶不能加热,故B错误;

C、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能作反应容器,故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D正确;。

故选:

D。

 

7.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O2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钢材做高压锅D.氢气用作燃料

答案:

C

解析:

A、O2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钢材做高压锅,只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气用作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8.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

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答案:

A

解析: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故说法错误;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

试管水,振荡后倒掉,故说法正确;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故说法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故说法正确。

故选:

A。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读出液体体积D.

加块状固体

答案:

A

解析:

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

 

10.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

答案:

D

解析:

A、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熔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

D。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

 

12.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答案:

D

解析:

A、量筒可以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配制溶液,故错误;

B、烧杯可以用来配制溶液,不能贮存气体,实验室收集和贮存气体的是集气瓶,故错误;

C、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不能用于过滤,用于过滤的是漏斗,故错误;

D、胶头滴管,用来滴加少量液体,故正确。

故选:

D。

 

 

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答案:

D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操作错误。

B、在实验室中,为了安全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操作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操作错误。

D、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故操作正确。

故选:

D。

 

14.下列盛放药品的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B.

夹试管

C.

过滤D.

倾倒液体

答案:

CD

解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CD。

 

15.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

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答案:

C

解析: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在加热沸腾时,液体可能会溅出伤人,不会引起试管的破裂,故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内的液体超过

容积,在加热沸腾时,液体可能会溅出伤人,不会引起试管的破裂,故B不符合题意;

C、试管外壁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C符合题意;

D、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的破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D.给烧杯或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

答案:

CD

解析:

A、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可能将滤纸弄破,使实验失败,故错误;

B、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的固体,可用药匙来取用;故错误;

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线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正确;

D、烧杯底面积太大,故加热烧杯时,应垫上石棉网,试管不需要,故正确。

故选:

CD。

 

17.实验室加热约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⑥⑥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所以先可选定烧杯。

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

故答案为:

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可选:

①③④⑥。

故选:

A。

 

二、填空题

18.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实验原理进行解释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

 防止因为酒精挥发,造成不易点燃 .

(2)碗或水杯已洗干净的标准是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的处理措施是 用湿抹布铺盖 

(4)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 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

答案:

(1)防止因为酒精挥发,造成不易点燃;

(2)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用湿抹布铺盖;(4)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解析:

(1)酒精容易挥发,不立即盖上灯帽,酒精灯灯芯上的酒精已经挥发了只有水残留在灯芯上,水不燃烧,酒精灯无法点燃.

(2)碗或水杯已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应用湿抹布铺盖.

(4)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19.酒精: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填序号,下同)

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 ,化学性质有 ⑥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⑧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⑨ .

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

解析: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

①②③④⑤;

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

⑥;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

⑧;

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

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故填:

⑨.

 

20.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需要用 ②⑥ .(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① .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③⑤ .

(4)指出图⑦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① 标签没向着手心 ② 瓶塞倒放 .

答案:

(1)②⑥;

(2)①;(3)③⑤;(4)①标签没向着手心;②瓶塞倒放.

解析:

(1)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需要用是水槽和集气瓶;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试管;

(3)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量取8mL水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4)标签没向着手心,残液流下来会腐蚀标签;

瓶塞正放,会使试剂受到污染,也会使药品腐蚀桌面,正确的操作是把瓶塞倒放;

瓶口没紧挨试管口,会造成液体外流.

 

21.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A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水蒸气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C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AB ,因为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

答案:

(1)A;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水蒸气;(3)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解析:

(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

因为刚熄灭,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散尽,石灰水会变浑浊,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可排除假设AB,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22.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

 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如果不盖灯帽,灯芯吸收空气中水分,不易点燃 .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

(Ⅱ)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表得出结论:

 内焰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 酒精浓度 ,②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

答案:

(I)

(1)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如果不盖灯帽,灯芯吸收空气中水分,不易点燃;

(2)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Ⅱ)(3)内焰;(4)C.(Ⅲ)(5)①酒精浓度;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

解析:

(I)

(1)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灯使用后为什么必需马上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造成酒精浪费,如果不盖灯帽,灯芯吸收空气中水分,不易点燃

(2)理论上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原因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酒精燃烧更充分;

(Ⅱ)(3)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根据表中数据,内焰温度最高;

(4)酒精灯加热的正确操作,为防止因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试管炸裂,加热只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应倾斜45°角,符合的只有C;

(Ⅲ)(5)属于实验误差分析,此问题属于开放题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①从酒精自身原因;②酒精灯的构造,灯芯的长短等找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