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5464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处校园招聘真题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A.经验决策

  B.科学决策

  C.国家决策

  D.地方决策

答案C。

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做出决定的行政行为。

  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国家决策和地方决策。

国家决策是由中央政府作出的决策,凡制定全国统一的有关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行政管理法规,处理全国性的和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以及其他只适宜由中央统一处理的行政管理问题,都只能由中央政府作决策。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地方性行政管理问题作出的决策,则属于地方决策。

本题中的决策很显然是国家决策,C选项正确。

  第5题: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浙江省教育厅把建立和完善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C.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D.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修订再版了

B项中量词“朵”修饰的应为“花”而不是“花粉”,所以将“50万朵的花粉,,改为“50万朵花的花粉”;

C项中的“经过”使句子主语残缺,修改的方法是去掉“经过”,或者删除“才使”;

D项中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应将“因此”删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单纯性煤尘是指其游离Si02含量()。

  A.在15%以下

  B.在l0%以下

  C.在5%以下

  D.在3%以下

  E、在1%以下

第7题:

中国城市之间的最大差距,很可能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文化。

很多人留守在一线城市,尽管遭受着经济压力,但是,文化却又能提供出一种无法替代的精神治疗。

这种文化还不仅在于大城市拥有图书馆、博物馆等良好的公共文化场所,更多的在于这些城市里面聚合着大量拥有共同文化价值认同的人群。

本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中国城市之间的差距在于文化的不同

  B.文化能够弥补经济压力所带来的精神落差

  C.大城市的文化是比经济更能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D.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有着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即为文段主旨所在,C项表述全面、准确。

A项过于肯定,与原文“很可能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文化”不符;

B项只是说明了很多人留守在一线城市的原因,不是文段主旨所在。

D项表述不准确,缩小了文化的内涵,故本题选C。

  第8题:

文学批评历来是嫌贫爱富,踩红不踩绿的。

在批评家的眼里,小说是大富大贵,大红大紫的。

散文只是一碟小菜。

要吃就吃大餐。

如今,散文如此庞杂而单调乏味,需要批评家们帮助修枝剪叶和注入活力与滋味。

好的需要击掌鼓励。

不好的需要当头棒喝,误入歧途的散文,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指路牌和风向标。

面对现状,如果能够多听到一些批评家对散文的声音,无论怎样,都将是散文的福气。

本文的主旨是()。

  A.散文与小说的不同导致了文学批评更关注小说

  B.目前散文存在的问题较小说更为严重

  C.散文需要文学批评来给它指引和支持

  D.在文学批评里,对散文的批评是缺席的

文段主要阐明了散文需要文学批评这一观点。

文段先说明了在批评家眼中散文和小说的不同,进而引出作者对散文批评的缺席这一现状的态度,即“散文如此庞杂而单调乏味,需要批评家们帮助修枝剪叶和注入活力与滋味”。

在最后一句话,作者又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因此本题答案是C。

  第9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名言是出自()。

  A.

  《论语》

  《诗经》

  C.

  《孟子》

  D.

  《礼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因此选择B。

  第10题:

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B.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C.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

  D.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外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A项表意不明,而且“弥补”不能修饰“局限”。

可改为“……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不足,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

B项词语使用不当,“法律精神”不能用“独特魅力”修饰,可改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剖析了典型的现实案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内涵。

”D项前后搭配不当,后半句应改为“这是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或“这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C项语句通顺,没有语病。

  第11题:

三清山风景如画,有__________的峰峦,__________的奇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凸出、崎岖

  B.突出、崎岖

  C.突出、嶙峋

  D.凸出、嶙峋

答案D。

  “突出”指超过一般、使……超过一般;

  “凸出”指物体高出或鼓起来。

  “突出”是一个抽象概念,“凸出”则颇具形象感,结合句意,此处用“凸出”更为恰当,排除

  B.C。

  “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比喻处境困难。

根据句意,应选“嶙峋”。

  第12题:

年初,甲、乙两种产品的价格比是3:

5,年末,由于成本上涨,两种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9元,价格比变成了2:

3,则年初时乙的价格比甲高出______元。

  A.9B.18

  C.27

  D.36

B。

方程法:

设原来价格为3x和5x,则变化后满足3x+9/(5x+9)=2/3,解方程得10x+18=9x+27,得x=9,故相差2x=18。

代入排除法:

假设为A,则原来甲27/2,乙45/2,涨价后为45/2和63/2,不符合题意。

假设为B,则原来为27和45,涨价后为36和54,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第13题:

环境影响评价:

指拟定开发计划或建设项目时,事前对该计划或项目将给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环境系统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影响的结果又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历史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与评价,以及据此制定出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为是()。

  A.某市在建设污染水处理厂之前,请专家根据城市规模对该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进行调查、预测与评价

  B.某市建高架桥后,附近几栋楼的居民反映该桥严重影响了采光,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以决定如何处理

  C.某市在治理一条古老的河道前,请专家考证该河道的历史,以开发旅游资源

  D.某市在建设机场前,预测飞机噪声并提出机场周围土地利用控制性建议

本题的定义要件是“事前调查、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制订出对策与措施”。

A项不是针对环境系统进行了的调查、预测与评价,排除;

  B项不是“事前”,C项不是“环境影响”。

D项符合。

  第14题:

塑料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管理和处理,进入自然环境后,主要造成两种危害。

  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数落在环境中,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

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废旧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下列现象属于上述“视觉污染”的一项是()。

  A.在一些热闹地点路段,各种户外广告牌五花八门,摆放杂乱无序,有些甚至年久失修,一条条塑料装饰带随风飘扬

  B.漂浮在江河中的塑料制品给水源取用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泵抽空和堵塞,给工业生产和水电站造成巨大损失

  C.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D.某旅游景点每到“五一”

  “十一”等节假日,树丛、道路两旁都会出现大量塑料袋和饮料罐,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

题干中对“视觉污染”的定义是:

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

A项描述的是塑料装饰带,与定义中的“废塑料制品”不符;

  B.C项不属于“视觉污染”,没有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属于“潜在危害”;

只有D项符合定义。

  故选D。

  第15题:

这也正是苏州古城的气质,一定要经历过变迁与__________,见证过繁华与__________。

在一次次历史的锻打中,愈发的沉稳和__________,不动声色的沧桑背后,孕育了对风雨袭来时的从容,对世俗快乐的追求。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动荡落败淡泊

  B.漂泊破落淡定

  C.飘摇落魄淡然

  D.动乱破败淡雅

漂泊:

①随流水漂荡、停泊;

②比喻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居无定所。

第一空苏州古城作为一个地点,不能说漂泊、奔走。

故首先排除B项。

再看第二空,此处填人的词应和“繁华”词性相同、词义相对,“落魄”适用对象为人,排除C项。

同理,分析可知文段第三空填入的词应和“沉稳”词性一致。

  “沉稳”是对苏州古城的拟人化,故第三空也应填入一个可以把苏州古城拟人化的词,只有“淡泊”符合,且正好与后文的“从容”、“对世俗快乐的追求”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6题: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A.全国生产资料

  B.个人消费品

  C.全部社会产品

  D.全部劳动产品

按劳分配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它既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同时也不同于共产主义阶段将实行的按需分配。

  第17题: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面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

审美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一幅图画,一处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能够聚精会神地去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暂时忘记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

这时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种审美的直觉。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完全靠着一种直觉,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这时的审美就包含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于是,看见彩蝶翻飞,我们会疑为庄子的梦境;

听到杜鹃鸟的哀鸣,我们会心生悲愁;

而说到狐狸,我们则有如进入了花妖狐魅之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面对眼前的事物。

要学会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它

  B.审美是比科学和实用更高一层的看待事物的态度

  C.审美不单纯靠直觉,更多时候还有文化理念的参与

  D.审美情趣的培养。

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

这段文字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引出“审美”这一话题。

并具体介绍了审美的两种情形,除了直觉的审美外。

更多时候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与此一致的是C项。

A项,审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种态度中的一种,文段着重讲的是审美的两种情形,用什么态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

B项,文段只说看待事物有三种态度,并没有就三种态度的层级进行比较,属主观臆测。

D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文中没有论述,属过度引申。

  第18题:

某刑事人类学家在对260名杀人犯的外貌进行了考察后,发现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生理特征,于是得出“杀人犯具有广颚、颧骨突出、头发黑而短特征”的结论。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方式相同?

  A.24—28之间没有质数

  B.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C.植物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可增产,所以玉米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也可以增产

  D.某高校在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我校同学学习态度普遍较好”的结论

结构对比型。

题干中是通过对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考察,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普遍性结论,推理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A项没有前提,所以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结论;

B项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C项是根据一类事物具有某属性,推出该类事物中个体事物也具有该属性,推理过程是由一般到个别,是演绎推理(省略三段论);

D项是通过对一类事物中所有对象的考察,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普遍性结论,虽然推理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但其实完全归纳推理。

故选B。

  第19题: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

  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

  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20年达到了3700美元,A项正确。

  2020年7月,我国黄金储备已达1054吨,B项正确。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部分地区已超过,D项正确。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C项错误。

  第20题:

虽有秋风秋霜,白菜却茂盛成长。

深秋里的成片新绿并不多见。

此时,田野百花凋零,白菜仍旧水灵。

叶柄宽而肥厚,瓷勺状的叶瓣弯弯的往上翘,在阳光下欢喜地仰着脸,叫人生出希望。

白菜的白和南瓜的黄、辣椒的红一样,都是美的极点。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话是()。

  A.霜降对植物是一种历练

  B.家常白菜生成美的极点

  C.霜打过的白菜有回味的甘甜

  D.白菜溢出了生活本真的气息

文段只是描绘了深秋里白菜生机勃勃的景象,并没有提到霜降对植物的历练,排除A项;

  “白菜的白和南瓜的黄、辣椒的红一样,都是美的极点”并不是说家常白菜生成美的极点,排除B;

文段并没有提到白菜的味道,C项应排除;

整个文段写出了白菜在秋天依旧生机勃勃,白菜溢出了生活本真的气息。

故选D。

  第21题: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下列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B.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D.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减财政赤字

答案C,D。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A项说法正确。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投资过热。

B项正确。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也不等同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涵义。

C项错误。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缩减财政赤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D项说法不正确。

本题应选择CD。

  第22题:

一泻千里:

一手遮天

  A.口若悬河:

呆若木鸡

  B.胸有成竹:

顺手牵羊

  C.颠三倒四:

胡说八道

  D.察言观色:

东张西望

题于两个成语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项两个成语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23题:

对于可乐能否去除铁锈这一问题,记者决定做试验,进行_______。

记者将铁钉放进可乐里浸泡。

两枚铁钉所在位置上方的可乐不停地向外冒着气泡。

可乐“咕噜咕噜”地持续翻滚了约有l0分钟,气泡才渐渐消失。

七八个小时之后,记者将铁钉拿出,惊奇地发现上面的锈迹都消失了,锈钉_______,俨然成了两枚崭新的钉子。

试验结果证明,网传视频中,可乐能除锈不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探究焕然一新

  B.研究弃旧迎新

  C.探索枯木逢春

  D.摸索返璞归真

本题第一空从词义上不太好区分,可以先从第二空入手分析。

  弃旧迎新”是指丢弃旧人,迎接新人。

指爱情不专一。

这里形容铁钉显然不恰当,可排除B选项。

  “枯木逢春”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显然和陈述对象“铁钉”也不搭配。

排除C选项。

  “返璞归真”是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虽然“返璞归真”有恢复原来面貌的意思,但是铁锈并非铁钉的装饰,故也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用在此处符合题意,是说铁钉经过除锈,变得像新的一样。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24题:

①为了使艺术作品完美,需要艺术家所说的是崭新的,且对一切人而言是重要的,需要表现得十分优美②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家任何时候也不应反复打量自己的工作,不应欣赏它,不应把技巧当作自己的目标.正如行走的人不应想到自己的步态并欣赏它那样③一部艺术作品好或坏,取决于艺术家说什么,怎样说④为了使艺术家所说的能够表现得优美,需要艺术家能够掌握自己的技巧,以致在写作时很少想到这技巧的规则⑤为了使艺术家说的是崭新的和重要的,就需要艺术家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因此不是过非常自私的生活.而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参与者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②⑤④

  C.①⑤④③②

  D.①③②⑤④

分析五个句子可知,①中提到的“崭新”、“重要”、“优美”分别与⑤、④两句相对应,故这三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①⑤④,排除

  B.D。

②主要说明的是“艺术家不应过分重视技巧”,这与④所表达的意思一脉相承。

故②应紧跟在④后。

本题答案为A。

  第25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湍(tuan)急

  B.谲(jue)诈

  C.木讷(ne)

  D.牛虻(mong)

牛虻(mang)。

  第26题:

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其他人的文章就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第27题:

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

  A.人在屋里雨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C.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

  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答案]

  [关闭]C本题所有考生正确率:

43%[。

]本题考查农业常识。

立秋这天无雨预示着秋季比较干燥,会影响收成,正确的谚语应该是“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选C。

  (本。

由︶ㄣ蕊*^ο^*提供)第28题:

破窗现象: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所以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破窗现象的是:

  A.一面墙出现了一些涂鸦没有被清除,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B.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丢,丝毫不会惭愧

  C.一个村里发生了传染性疾病,由于没有及时隔离,结果很快整个村落的人都被传染上了

  D.一个教室里,有两个学生偷偷讲话,老师没有制止,很快大半个班级的学生都在聊天了

一个村落发生了传染性疾病,由于没有及时隔离,结果很快整个村落的人都被传染上了、第29题:

科举制度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盛行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明清,是一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铨选制度,同时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连的考试制度。

  第30题: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

  A.自然进化论

  B.历史宿命论

  C.历史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用历史的眼光来解决问题,也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问题,那么纵观人类的整个发展史.在人类进化,社会关系形成,并且不断发展变更的过程中,劳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是主要作用,根本内因所在。

故本题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