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473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反杜林论复习考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3.恩格斯指出: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即(存在和非存在)的矛盾。

24.人类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25.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性的(否定的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方式),它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

26.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

27.辩证法所说的扬弃,就是说,既被(克服)又被(保存)。

28.恩格斯认为生命首先正是在于:

生物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29.恩格斯指出不仅(道德)上的不平等,而且(精神)的不平等也足够排除杜林的两个意志的“完全平等”。

30.基督教只承认一切人的一种平等,即(原罪的平等)这同它曾经作为以奴隶和被压迫者的(宗教)的性质是完全适应的。

二、名词解释

1.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是杜林的一个折衷命题,杜林承认世界统一的,但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他把世界统一性的前提同世界统一性自身混为一谈了。

诚然,世界必然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但存在或不存在只能说明世界的有或无,它同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基础的统一性问题不是一回事

2.先验唯心主义:

一种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而产生的认识论理论。

先验唯心主义是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的认识论,颠倒了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基本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它认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是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事物的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4.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是使用的术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和无限、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思维的至上性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

5.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分析了与辩证法思维方式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它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无视事物的具体的联系,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懂得全面地看问题,否认真正的发展会导致质变,否认对象和现象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否定之否定:

体现事物自身辩证法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哲学概念。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但是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有规律的过程。

具体地说,这一过程就是三个“环节或阶段两次否定”有节奏的运动。

在事物自我发展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的全过程中,否定之否定阶段是整个过程的核心

7.扬弃:

揭示新旧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其有否定与肯定双重意义的哲学概念。

黑格尔明确地把扬弃一词作为同时具有否定与肯定双重意义的概念加以使用。

恩格斯对扬弃进行唯物主义的阐述,认为“扬弃”就是既克服又被保存。

克服是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新旧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哲学上就称为扬弃。

8.平等公理:

它是杜林提出的一个观念。

他主张两个人是组成社会最简单要素,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和细胞。

于是,他说“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

在他看来,这是道德的基本公理,运用这个公理就可以说明一切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等等。

9.空想社会主义:

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

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刚确立时就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上层建筑。

他们力图论证和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大胆地预测了未来的社会,并且各自拟订了社会改革方案,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设想,也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

但由于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不知道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因而陷入乌托邦。

他们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

10.德国古典哲学: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准备。

其特点是:

以哲学上的辩证发展思想为社会变革作理论上的准备。

每一位哲学家都建构了一个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思辨性强的哲学理论体系。

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德国19世纪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整体研究的思维方式,给认识带进了辩证法,德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许多反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也有助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从康德、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形成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过程。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形成了德国古典唯物主义的理论。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11.本体论:

哲学用语,指哲学中关于存在研究的理论。

广义上是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思辨分析而得到,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即为本体论。

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关于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这是从本体论和宇宙论关系上讲的。

12.唯理论:

西方哲学史上一种认识理论或学说,与经验论相对立。

认为运用抽象推理就可以达到事物及其结构或宇宙的真理。

这种真理知识是天赋的知识,理性是知识主要来源,真理不需要经验的证实,而是由具有逻辑确定性的标准来检验,只有从理性引申出来的必然的自明的真理才能被运用于任何事物得到恰当的解释。

13.平等:

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即平等观,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和阶级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斗争的产物。

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三、简答题

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评介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的起点(指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是人类思维的可贵探索,它促进了人类对宇宙世界的探索,从而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同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具有历史必然性。

近代自然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追求科学事实的真理性、精确性、自明性,促进了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机械、直观为特点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终被辩证法所超越。

2.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历史背景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德国党内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是杜林派有意的歪曲马克思思想,导致工人运动思想混乱,有分裂的危险;

二是一些老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把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看成是纯粹性的争论,看不到这场争论对维护党的团结,推动工人运动前进的重要性。

具体原因是:

第一、为了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第二、为了教育和挽救那些蒙蔽的同志,第三、为了揭露党内杜林派的宗派活动,第四、为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恩格斯是怎样阐述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

第一、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自由的前提。

第二、自由是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为基础。

第三、自由就在于根据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4.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有哪些错误观点?

杜林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

恩格斯认为这个命题有以下错误:

第一、“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这是同义反复;

第二、用思维的本质理解为综合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观点;

第三、用思维的统一性证明存在的统一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第四、杜林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观点是黑格尔关于思维现存在的同一性观点的翻版;

第五、杜林对世界统一性的论证无法驳倒宗教唯心主义。

5.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是什么?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的东西就是肯定,否定的就是否定;

辩证的否定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是肯定中的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东西,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认否定形式的多样性,认为否定就在于简单的抛弃,辩证的否定观则认为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6.恩格斯是怎样阐述认识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的?

在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地无限延续的过程中,作为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一代比一代深化,这样就能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作出正确的认识、拥有无条件真理性的人的思维,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或者一代一代的人来实现的,而每一代人,以及构成一代人的许多的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绝不可能具有无条件的真理,他所获得的认识只能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真理。

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是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7.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是如何阐述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一、人类主观精神之外的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无论天上还是地下、宏观还是微观到处都是物质的世界,第二、人类的主观精神和外部世界也是统一的,统一于外部世界,这种外部世界相对于人类精神而言就是物质世界。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需要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类精神只不过是高度复杂的严密的物质体系—人脑的产物和属性。

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人类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映象。

8.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从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发展过程来看,平等要求在无产阶级看来有双重含义:

其一是自发地反对一切阶级不平等现象,是无产阶级革命本能的简单表现,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初期,例如在农民战争中,情况就是这样。

其二、自觉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不平等现象,利用平等的口号,加进无产阶级消灭阶级的内容,发动无产阶级起来反对资产阶级,这是无产阶级日益走向成熟和自觉的表现。

9.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运动就是矛盾”的科学论断?

它表明了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客观地存在于事物过程本身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运动是事物自己的运动,事物的运动都是由其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引起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说明了矛盾是运动的实在内容,运动是通过矛盾表现出来的,运动就是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0.杜林的道德观的错误是什么?

杜林的道德观是超越于历史发展阶段的永恒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

错误在于:

一、从道德的基本概念来看,其内容是变化和发展的,善恶观念是道德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这个概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不存在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善、恶观念。

第二、从道德的类型来看,道德的种类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就存在着三种道德,即封建主义道德、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

第三、杜林的道德观是超阶级的,但在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这是由人们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地位决定的。

11.杜林的平等观和建立平等观的方法是什么?

它为什么错误的?

杜林的平等观是“平等的公理”观,即“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杜林建立平等观的方法是先验论的方法,即不是从客观现实平等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不是从客观事物本身去构成认识,而是从概念推论出认识。

一、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这不仅不是公约,而且是过度夸张,第二、杜林用两个人去解决社会问题,是从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抄袭来的,第三、杜林的根本错误在于抽象地谈论人和谈论平等。

12.根据恩格斯的概括,简述哲学思维方法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

古代哲学思维的特点是追求统一性的基础,即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背后的始基。

古希腊哲学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

如水、火等。

虽然具有朴素性、猜测性,但这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开端,而追求世界统一性的哲学精神影响了西方几千年。

第二阶段,是17—18世纪的思维方式即恩格斯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思维阶段,这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而当时的最发达的科学是机械力学,造成了当时思维方式的特点: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万事万物,否认事物发展是由本身的内容矛盾造成的。

第三阶段,即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唯物主义辩证法。

而这种思维方式是采取了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世界,同时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不是由外界的力量引起的,而是回到事物自身——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

13.恩格斯是如何论述人类认识过程的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认为,人的认识是无限和有限的矛盾统一的;

认识过程的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主要杠杆;

认识过程中的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只能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解决。

14.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的内容有哪些?

恩格斯指出,除原始社会以外,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是产生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的观念形成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总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5.恩格斯是如何分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陷入空想的原因?

恩格斯指出:

三大空想思想家和启蒙学者一样,并不是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解放全人类,即用抽象的人性论为武器认识社会,找不到变革现实社会的阶级力量。

三大空想思想家把理性推崇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建立理想社会的基础,把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永恒正义的体现,这是不科学的属于乌托邦。

三大空想思想家把历史看成是天才人物的历史。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可以从两种意义上来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主观精神之外的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无论天上和地下、宏观和微观,到处都是物质的世界,宗教所宣扬的天国、上帝和神灵世界以及客观世界所说的理念世界是不存在的,这批判了宗教神秘主义人类的主观精神和外部世界也是统一的,统一于外部世界,这种外部世界相对于人类精神而言就是物质世界。

人类精神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它依赖于物质。

人类精神反映物质世界,它根源于物质,这和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实践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我党制定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世界统一性物质,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从实际出发,从目前的国情和世界全球化的实践情况出发,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制定适应21世纪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政策,同时由于具体的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这也就要求坚持原则的统一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平等观时是怎样论述平等问题的,恩格斯的论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恩格斯在分析平等问题时主要谈了两点:

论述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

第一、在原始社会里,建立在原始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上的平等观念,即认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第二、建立在奴隶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早期基督教和封建社会的平等观念,即特权阶级的平等,第三、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资本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平等观念,但这种平等观念却采取了普遍人权的形式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第一、无产阶级平等观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和资产阶级平等观相伴而生的。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要求消灭的是封建等级特权,而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则是消灭阶级本身。

无产阶级平等观也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从实质上讲,无产阶级平等要求都是从根本上消灭阶级。

恩格斯的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体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就是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五项共处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在国际关系中,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特别是在目前的全球化浪潮中,更应尊重各国的主权、制度、文化和习惯。

不但要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更要建立平等的经济、文化新秩序。

从而使每一个后发国家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到全球化、平等地利用全球的共享资源来发展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体现在国内建设上。

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只讲平等的义务,而不讲平等的权利;

不仅要体现在平等的形式,更要体现在平等的内容;

不仅要体现在平等的结果,更要体现在平等的机会;

不仅要生产的平等,更要利益的平等,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利。

3.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划清两者的界限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何指导意义?

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有:

第一、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东西,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第二、形而上学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辩证否定观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是肯定中的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

第三、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形式的多样性,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辩证的否定观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即“扬弃”肯定积极的,去掉消极的。

具体说来:

第一、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应采取批判继承、古今中用。

第二、在对待西方文化上也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完全西化的自由主义和关门自守的保守主义,应采取洋为中用,吸收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成果,平等交流、对话。

4.试述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论述,并说明这些论述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是在批判杜林的道德观的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

首先,批判永恒的道德观,论述道德的历史性,杜林把道德看成是超历史的,认为存在着超越于历史发展阶段的永恒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

对此恩格斯指出任何道德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永恒的道德是不存在的,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讲。

第一、从道德的基本概念来看,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善恶观念是道德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存在超历史的善恶观念。

其次,批判杜林的超阶级的道德论,论述道德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实质。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这是人们的经济和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必然考虑以下因素:

道德的内容,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用什么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道德具有历史性,所以我们决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一些不适应历史潮流的道德内容来对全体人进行道德教育。

结合全球化和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尽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人际观、亲情观等。

道德的服务对象,毫无疑问,道德应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于改革开放、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经济建设、政治改革、为人民的小康生活服务。

服务的方式,应在群众之间采取说服、宣传、学习等的方式来传授道德标准,道德教育必然和法治相结合,只有在法制完善的社会里,道德教育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

6.恩格斯是怎样批判杜林的“终极真理”体系和论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的?

恩格斯指出,杜林企图建立一个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这种企图是一种妄想。

因为第一、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哲学体系已不再需要,如果谁还想建立无所不包的体系,阻碍了具体科学的发展,显然是不行的。

第二、建立穷尽一切联系的终极真理体系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

第三、杜林要建立起一个最后完成的终极真理体系的想法是反科学、反历史的,因为它取消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任务、封闭了科学发展的道路、中断了历史。

论述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第一、人的认识是无限和有限的矛盾统一,第二、认识的无限和有限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主要杠杆,第三、认识过程中的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只能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一天天的为断得到解决。

8.如何正确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杜林陷入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是什么?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为: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一致性,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第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①规律或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②意识的独立是一定阶段上的独立,其根源还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③意识对现实世界有反作用。

杜林陷入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是:

杜林陷入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因在于他不懂得意识和思维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第一、杜林用自然主义即非历史的观点看待意识和思维,他把思维和意识当作某种现成的东西,当作一开始就和存在、和自然界对立的东西看待,即把意识和思维当作不依赖于存在、自然界。

第二、杜林使意识和思维脱离了它的真实基础——人和自然界,他不把意识看作是具体人的思维,不仅以人类而且天体上有意识能思维的生物的名义来思维,从而不仅使意识脱离了它的真实基础——人和自然界,而且没有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