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488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真题文档格式.doc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D)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23.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4.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

A.讲学习 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

25.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ABC)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

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四、论述题(1、2题15分,第3题10分,共40分)

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

(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2)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

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材料分析题

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

“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在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

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

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二:

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

(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

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

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

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答:

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答:

指太平天国运动。

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

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

(3)答:

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

区别:

1)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2)背景不同:

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

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

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

A、《万国公报》B、《民报》

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4.到()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李鸿章B、魏源

C、郑观应D、林则徐

17.魏源在其()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D、《盛世危言》

18.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1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

20.德国元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8.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9.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1.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

A.《国闻报》

B.《时务报》

C.《京报》

D.《大公报》

1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4.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

A.预备学校

B.私塾

C.高等学堂

D.专业学会

15.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

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1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

A.甲 B.保 C.两 D.伍

18.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

A.鄂军 B.淮军 C.新军 D.川军

1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

A.《劝学篇》 B.《醒世恒言》 C.《盛世危言》 D.《天演论》

20.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

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