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515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这就是劳动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近年来对劳动经济学大都借用国外的定义。

不过也有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

他们将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一产出机理”,“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投入决策”的学问。

总体而言,尽管上述各种定义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基本方面都离不开劳动力的供求,离不开劳动力的市场,离不开劳动者的行为,以及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成本、收益和价格,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

因此,我们认为,大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学者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

二、简洁表述:

劳动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第三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分析方法: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二、实证经济学

1、采用方法:

根据数学模型(函数或坐标上的几何图形)、表格或历史事实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将“是什么”。

2、采用方法的原因:

源于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定:

⑴资源的稀缺性;

⑵人是理性的。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任何抉择都要付出成本,又因为人是理性的,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

他们会收集资料,制作图表,建立函数,或根据历史事实,来说明人们的行为“是什么”。

3、缺陷:

只是告诉我们实际的状态,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种状态的“对”与“错”。

三、规范经济学

1.采用方法:

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应该是什么”。

2.采用方法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是促进自愿的、互惠的交易。

3.缺陷:

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采用的价值标准往往不一致。

第四节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也就是劳动经济学为什么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的问题,或者说,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的必要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劳动经济学问题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劳动市场的特殊的“买”“卖”关系要求我们给予独立的研究。

复习思考题

1.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角度谈谈你对学习劳动经济学价值的认识。

2.如何理解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两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弹性等概念及完全竞争和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和长期的劳动力需求决定理论。

教学重点企业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方按照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雇佣劳动力的行为。

2.劳动力需求的性质:

⑴是一种派生需求。

所谓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所引起的需求。

即劳动需求依赖于或派生于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

⑵是一种联合需求。

所谓联合需求,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劳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并不是独立的,劳动只有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生产人们所需的物品。

(3)在多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之间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质。

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需求量的变化将引起劳动需求的变动。

3.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呈反向关系。

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⑴宏观因素:

社会生产规模、经济结构状况、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经济体制(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制度安排(如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生活保障)等。

⑵微观因素:

企业目标、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企业的管理水平、时间长短等。

第二节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需求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

㈠短期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和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FCL)。

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内劳动的收益、成本和利润

L

Q

P

TR

W

VC

FC

TC

π

MPPL

VMPL

1

2

3

4

5

6

10

15

18

20

21

12

30

45

54

60

63

25

35

29

28

9

注:

表中L为劳动量;

Q为产量;

P为产量价格;

TR为总收益;

W为工资率;

VC为可变成本;

FC为固定成本;

TC为总成本;

π为总利润;

MPPL为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

VMPL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⑴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MPPL)开始是上升的,然后下降。

⑵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等于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MPPL)与其销售价格(P)的乘积。

⑶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FCL)(亦称边际劳动成本)等于平均劳动成本。

2.短期中企业最佳劳动需求量的决定:

在短期内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劳动的雇佣量必须符合:

雇佣劳动总量的最后那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收益(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正好等于企业增加雇用的最后那个单位劳动所付出的工资:

即VMPL=W

3.短期内,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VMPL曲线处于递减阶段的部分。

vmpl/w w

vmpl

w1 w1A

w2 w2B

w3 w3C

D

ol1l2l3lol1l2l3l

(a)(b)

图2-1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㈡长期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产出效应——又称规模效应。

是指仅由于工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导致劳动需求的变化,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表现出来。

规模效应使得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变动与工资率的变动成反向变动。

2.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仅由于劳动的相对价格变化而导致的劳动需求的变化。

替代效应也使得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变动与工资率的变动成反向变动。

3.综合效应。

⑴综合效应----由于工资率的变动将同时引起短期的产出效应和长期的替代效应,企业对劳动的长期需求将增加或减少的更多。

⑵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特点:

由于工资率的变动将同时引起短期的产出效应和长期的替代效应,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更富有弹性。

工资率

A

w1

BC

w2

DS DL

O

LL1L2劳动

图2-2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4.其他影响长期劳动需求的因素。

⑴产品需求。

由于产品需求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因而,劳动需求在长期更富有弹性。

⑵劳动与资本的相互作用。

当工资率下降,资本价格既定,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扩大产量。

因此,长期劳动需求对工资下降的反应将比短期劳动需求对工资下降的反应更为强烈。

⑶技术。

当劳动的价格相对于资本下降了,人们将致力于寻求能够节约使用资本的技术,从而增加对劳动的使用。

因而,长期对工资下降的反映将超过短期。

二、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

(一)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表

TR=P×

MRPL=

dTR/dL

MR=

△TR/△Q

MPPL=

△Q/△L

MPPL×

MR

7

32

32/6

75

72

-3

-1

-12

-6

42

-18

1.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销售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2.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对劳动需求曲线不是由劳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来表示,而是由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曲线来表示。

MRPL

MRPL ˊˊ

w1 A w1A′ˊˊ

w2 B w2B′

w3 C w3Cˊ

图2-3非完全竞争企业的MRPL曲线与劳动的需求曲线

3.企业投入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可定义为总收益的变化(△TR)与劳动的变化(△L)的比率。

4.企业投入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实际上等于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与产品的边际收益这两个数值的乘积,即MRPL=MPPL×

5.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短期内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劳动的雇佣量必须符合:

雇佣劳动总量的最后一个单位带来的收益恰好等于企业增加雇佣的最后那个单位劳动所付出的工资。

6.完全竞争与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不同之处:

非完全竞争企业劳动的需求小于完全竞争企业,弹性更小。

A

B C

W

MRPL= VMPL=

MPPL×

MR MPPL×

Ol1l2 劳动

图2-4完全竞争企业和非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

(二)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长期劳动需求

1.在长期情况下,工资率的上升或下降将同时产生三种效应:

第一,产出效应;

第二,替代效应;

第三,利润最大化效应。

三种效应会导致长期劳动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减少或增加的更多。

2.结论: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更富有弹性。

这是由于工资率变动导致的三种效应所致。

W

MRPL1MRPL2

W1 d1

d2

W2 D

OL1L1′L2

图2-5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企业长期的劳动需求

(三)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

1.假定某个劳动市场只有一个企业。

2.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3.其雇佣劳动的边际成本超过工资率。

4.垄断企业决定雇佣量的原则:

MRPL=MWCL=MFCL

5.垄断企业在边际收益产品大于工资率的某一点将停止雇佣。

工资率 MFCL

W X

S

YC

WC

T T

WM Y MRPL

O

LMLCLt劳动

图示2-6劳动市场垄断的影响

6.结论:

垄断企业的工资率低于边际收益产品;

垄断企业的雇佣量低于竞争性企业;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不存在劳动需求曲线,只存在劳动需求点。

三、市场劳动需求曲线

1.市场劳动需求曲线不能将所有雇用某种类型劳动的这类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得到。

因为有一个加总效应在起作用。

2.当工资率下降或上升时,所有企业增加或减少劳动雇佣的加总效应会使得产品价格下降或上升,从而导致边际产品价值减少或增加,曲线左移或右移。

c C

W1

W2 d d′ DD′

DL2 DL1 ΣD

DLM

o o

q1q2q2′ ΣQ1ΣQ2劳动

(a)单个企业(b)市场

图2-7市场劳动需求曲线的形成

3.市场劳动需求曲线要比简单地将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加总而得到的曲线更加陡峭,弹性更小。

四、劳动的需求弹性

㈠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一般有大于1、等于1、小于1三种情形。

㈡劳动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1.产品的需求弹性。

2.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3.其他投入要素的替代性。

4.其他投入要素的供给弹性

1.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中企业最佳劳动需求量怎样决定?

2.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

3.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短期内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劳动的雇佣量必须符合什么原则?

4.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对企业劳动需求有什么影响?

5.市场劳动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

6.劳动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等基本概念,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模型,个人及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教学重点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第一节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力参与率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

1.劳动力:

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1.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包含以下几个概念:

劳动力、非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

2.在中国,对劳动力范畴的统计分类目前在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逐步参考市场经济国家的统计分类,建立适应中国劳动市场发展状况的劳动力统计体系。

在实际统计中一般使用以下几个概念:

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见书75页。

二、劳动力参与率

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比例。

2.男性的参与率曲线呈倒U形。

3.对妇女而言,在每个年龄组中的劳动力参与率通常要低于男性。

4.在工业化国家里,妇女劳动力参与率曲线越来越和男性的相类似,并且也明显地向男性的参与率水平靠近。

第二节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㈠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

㈡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女性。

因此,如果一国人口中男性比例过高就会形成较高的劳动供给。

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年轻型和老年型较之成年型社会,短期内表现为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㈢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身体条件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二、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㈠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产生的,这一点将在第三节做出阐述。

㈡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劳动需求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劳动需求水平下降,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三、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㈠劳动制度

一国的劳动制度中一般都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这些制度安排对劳动供给具有很大的影响。

㈡工资制度

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㈢体制因素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劳动供给造成不同的影响。

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劳动供给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

一种方法是集中研究不同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愿意工作的时间,即建立一条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此外,也可以从一个人是否愿意提供市场劳动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即劳动力参与率的问题。

我们在本节着重利用一个简单模型考察人们怎样决定工作多少时间,以推导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此基础上推导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一、劳动和闲暇

1.劳动者一天的时间除了维持生命而不能挪作他用的部分外,其它部分则在闲暇和劳动(即工作)之间分配。

2.闲暇直接增加了效用,劳动则可以带来收入,而通过收入购买商品用于消费也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效用。

因此,就实质而言,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选择不同的闲暇和劳动收入,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

2.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ˊ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