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515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为三级。

依据《矿井防灭火规范》,矿井自燃危险等级划归为二级自燃矿井。

1.2井田开拓

1)井田境界及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量:

3-1煤79.01(Mt),矿井工业储量81.45(Mt),矿井可采储量68.17(Mt),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

工业广场的尺寸为315m×

400m的长方形,工业广场的煤柱量为5.7(Mt)。

2)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本矿井年工作日330天,每天净提升时间16小时。

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采煤,一班检修,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

本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57年。

图1-1地质综合柱状图

3)井田开拓

工业广场应布置在井田储量中央处,大致在井田走向中央,倾向略微偏下位置,主副井均位于工业广场内。

风井井筒布置在井田外。

矿井为立井单水平开采,所以将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下方20m处的砂岩中。

主要开拓巷道如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均布置在底板砂岩中。

煤炭由采煤工作面→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胶带运输大巷→井底煤仓→主井提升到地面;

材料自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轨道上山→区段回风平巷→工作面。

1.3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

1)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首采的东翼采区走向长度为3650~4500m。

西翼采区走向长度为2300~2700m。

首采的东翼采区上山阶段斜长为1130m,下山阶段为1080m,为保证合理的工作面长度,故上山阶段区段长度确定为150m左右,下山阶段为170m左右,区段数目为上山6个,下山6个。

在同一采区内,先采上层,后采下层;

沿倾斜方向,由上向下开采。

本设计只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达产,工作面的接替顺序为:

在上山两翼进行左右跳采接替。

设计首采区(西二带区)位于井田南部,接近井底车场;

由井底车场至大巷120m处。

根据西二带区煤层地质情况,本设计采用带区准备方式。

西二带区走向长平均2357.8m,倾向长平均1940.5m。

带区内划分为11个倾斜分带,分带平均长1757.6m。

首采带区工作面长度取150m;

两斜巷设计均为矩形断面,其中运煤斜巷宽为5m,高为3.2m;

回风斜巷宽5m,高3.2m。

2)采煤方法

主采煤层选用综采开采工艺,走向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工作面的推进方向确定为后退式。

根据工作面的关键参数选用:

选用DZ40型液压支柱、选用MGTY750/1715-3.3D型双滚筒采煤机、SGEC-830/500型刮板运输机。

采煤机截深0.8m,采用采煤机双向割煤,追机作业;

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

在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上行下行均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

采煤机过后先移架后推移刮板输送机。

3)回采巷道布置

回采巷道采用一般的U型布置方式,即一条区段运输平巷和一条区段回风平巷。

4)部分井巷特征参数

表1-2部分井巷特征参数(其他井巷参数自行设计、计算或在相关图纸上提取)

井巷名称

长度(m)

断面(m2)

周长(m)

副井井筒

512

33.17

20.41

井底车场

500

20

18.8

轨道运输大巷

1540

18

17.9

轨道上山

1180

16

区段运输平巷

1700

16.0

采煤工作面

150

17.21

区段回风平巷

回风石门

200

17.3

风井

305

26.42

15.7

运输大巷、石门

3510

12.80

17.79

2矿井通风系统拟定

2.1矿井通风系统基本要求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原则。

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有害集体的污染;

(3)北方矿井,井口需装供暖设备;

(4)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行人道;

(5)工业广场不得受扇风机的噪音干扰;

(6)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

(7)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得兼作为主要进风井;

(8)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采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9)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尘、水及高温创造条件;

(10)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式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1)选择通风方案的考虑因素

选择任何通风方式都需要符合投产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和技术经济合理等原则。

选择矿井通风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两种因素:

(1)自然因素:

煤层赋存条件、埋藏深度、冲击层深度、矿井瓦斯等级。

(2)经济因素:

井巷工程量、通风运行费、设备装备费。

2)矿井通风方案

矿井通风方式根据回风井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央并列式、中央分列式、两翼对角式、采区式和混合式通风中选择,以下为前四种方案的示意图。

方案一:

中央并列式

风井主副井都位于中央工业广场上,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如图2-1。

图2-1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

1-主井,2-副井,3-运输大巷,4-回风大巷,5-回风石门

方案二:

中央分列式

两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如图2-2。

图2-2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

方案3:

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中央,回风井设在井田两翼的上部边界,如图2-3。

图2-3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

方案4:

采区式通风方式

每一个分区内均设置进风井和回风井,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2-4。

图2-4采区式通风方式

1-主井,2-副井,3-运输大巷,4-回风石门

3)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下面对几种通风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列表进行比较,见表2-1。

表2-1通风方式的比较

通风方式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初期投资少,工业场地布置集中,管理方便,工业场地保护煤柱小,保护井筒的煤柱较少,构成矿井通风系统的时间短。

风路较长,风阻较大,采空区漏风较大。

煤层倾角大、埋藏深,但走向长度并不大,而且瓦斯、自燃发火都不严重。

通风阻力较小,内部漏风小,增加了一个安全出口,工业场的保护煤柱小,保护井筒的煤柱较少,构成矿井通风系统的时间短。

建井期限略长,有时初期投资稍大。

煤层倾角较小,埋藏较浅,走向长度不大,而且瓦斯、自然发火比较严重。

风路较短,阻力较小,采空区的漏风较小,比中央并列式安全性更好。

煤层走向较大(超过4Km),井型较大,煤层上部都距地表较浅,瓦斯和自燃发火严重的矿井。

通风线路短、几个分区域可以同时施工的优点外,更有利于处理矿井事故运送人员设备也方便。

工业场地分散、占地面积大、井筒保护煤柱较多。

井田面积较大,局部瓦斯含量大,采区离工业场地较远。

2.3矿井通风方案技术和经济比较

1)技术比较

由于该矿为高瓦斯及突出矿井,自燃发火严重,通过初步的技术比较,方案二和方案三比方案一和方案四有更明显的优势。

2)经济比较

方案二和方案三两通风方案的经济主要从巷道开拓工程量、费用及巷道维护费用、通风设施购置费用和通风电费等方面考虑。

巷道开拓及维护费用只比较两个方案中不同(或多出)巷道,相同巷道不再作经济比较,经济比较见表2-2至2-5。

(1)进行工程掘进费用比较

中央分列式,回风大巷工程量:

3080m,回风井工程量:

305m;

两翼对角式,回风井工程量:

305×

2=610m,回风大巷工程量:

0m。

表2-2井巷掘进费用

方案项目

工程项目

工程量

(m)

单价

(元/m)

费用

(万元)

回风大巷

3080

4000

1232

回风井

10000

610

合计

1535万元

610万元

(2)井巷维护费用

表2-3井巷维护费用比较

项目方案

90

27.72

120

3.66

7.32

31.38万元

7.32万元

(3)通风设备购置费用

矿井主通风、配套电机设备购置费按100万元计算,主要通风机房必须安装两套主要通风机机配套电机,一套工作,一套备用,则共需要设备费用100×

2=200万元。

风机房、风硐、扩散器、防爆门、反风设施等通风设施的土建费按50万元计算,则建一风机房需要250万元。

两方案的经济比较见表2-4。

表2-4通风设备购置费用

通风设备费

250万元

250×

2=500万元

(4)通风总费用比较

通风总费用见表2.5。

表2-5通风总费用比较

中央分列式(万元)

两翼对角式(万元)

井巷掘进费

1535

井巷维护费

31.38

250

总费用

1816.38

1117.32

由于本矿井设计为90万t的大型矿井,同时为高瓦斯突出矿井,对通风量要求较高,方案二和方案三进行粗略的经济比较,方案二需要掘进回风大巷,同时矿井走向达到7.2Km,走向太长,掘进费用太多,综上可知,方案三投资少,因此本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

2.4通风机的工作方法

矿井通风机的工作方法有抽出式、压入式和压抽混合式三种,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见表2-6。

表2-6通风方式的分类

使用条件及优缺点

优点:

井下风流处于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的风流压力提高可能使采空区沼气涌出量减少,比较安全;

漏风量少,通风管理较简单;

与压入式相比,不存在过渡到下水平时期通风系统和风量变化的困难。

缺点:

当地面有小窑塌陷区和采区沟通时,抽出式会使小窑存积的有害气体抽到井下使矿井有效风量减少。

低瓦斯矿的第一水平,矿井地面地形复杂、高差起伏,无法在高山上设置扇风机。

总回风巷无法连通或维护苦难时期的条件下优缺点:

(1)压入式的优缺点与抽出式相反,能用一部分回风把小窑塌陷区的有害气体压入到地面;

(2)进风线路漏风大,管理苦难;

(3)风阻大,风量调节困难;

(4)由第一水平的压入式过渡到深部水平的抽出式有一定的困难;

(5)通风机使井下风流处于负压状态,当通风机停止运转时,风流压力降低,有可能使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

现将两种工作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1)抽出式主要通风机使井下风流处于负压状态,当一旦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有可能使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减少,比较安全。

(2)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使井下风流处于正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风流压力降低,有可能使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增加,比较危险。

(3)采用压入式通风时,须在矿井总进风路线上设置若干构筑物,使通风管理工作比较困难,漏风较大。

(4)在地面小窑塌陷区分布较广,并和采区相沟通的条件,用抽出式通风,会把小窑积存的有害气体抽到井下,同时使通过主要通风机的一部分风流短路,总进风量和工作面有效风量都会减少。

用压入式通风,则能用一部分回风风流把小窑塌陷区的有害气体带到地面。

(5)如果能够严防总进风路线上的漏风,则压入式主要通风机的规格尺寸和通风机电力费用都较抽出式为小。

(6)在由压入式通风过渡到深水平抽出式通风时,有一定困难,过渡时期是新旧水平同时产生,路线较长,有时还必须额外增掘一些井巷工程,使过渡期限拉得过长。

用抽出式通风,就没有这些缺点。

正因为抽出式有着独自的优点,井下风流处于负压装填,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的风流压力提高可能使采空区沼气涌出量减少,比较安全;

与压入式相比,不存在过渡时到下水平时期通风系统和风量变化困难。

本矿井地质构造较简单,为高瓦斯突出矿井,自燃发火危险性较大,走向较长,开采面积较大,因此选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3采区通风

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也是采区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采区进、回风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方式,采区通风路线的链接形式,以及采区通风设备和通风构筑物的设置等基本内容。

它主要取决于采区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同时要满足全矿井通风的特殊要求。

采区通风系统的合理与否不仅影响采区内的风量分配,发生事故时的风流控制,生产的顺利完成,而且影响到全矿井的通风质量和安全状况。

在通风系统中要能保证采区风流的稳定性,尽量避免角联风路,尽量减少采区漏风量,新鲜风流在风路上被加热和污染的程度小,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该独立通风,采区布置独立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采区通风系统既要保证质量,安全可靠,又要经济合理。

3.1采区上山通风系统

采用轨道上山进风,新鲜风流不受煤炭释放的瓦斯、煤尘污染及放热影响,但输送机设备处于回风流中,轨道上山的上部和中部甩车场都要安装风门,风门数目较多。

采用运输上山进风,由于风流方向与运煤方向相反,容易引起煤尘飞扬,煤炭在运输过程中释放的瓦斯,可使进风流的煤尘和瓦斯浓度增大,影响工作面的安全卫生条件;

输送机设备所散发的热量,使进风流温度升高。

此外,需在轨道上山的下部车场内安设风门,运输矿车来往频繁,需要加强管理,防止风流短路。

本矿井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7m3/t,属于高瓦斯突出矿井,结合矿井的实际条件,确定在有一个采区布置三条上山,一条是运输上山,一条是轨道上山,一条是回风上山。

采用轨道上山进风,回风上山回风的通风方式,运输上山仅进少量新风,供行人和维修使用。

这样布置的优点是使运输上山的风速较小,不致激起煤尘,也使轨道上山风速不致太大。

车辆通过方便,上山绞车房便于得到新鲜风流,进风流污染少,工作面环境好。

3.2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1)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工作面通风方式的选择与回风的顺序、通风能力和巷道布置有关。

目前工作面通风系统形式主要有“U”、“Y”、“W”、“Z”形,各通风系统示意图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由于工作面为后退式开采,故各种通风形式只有考虑后退式),如下见表3-1。

表3-1回风工作面主要通风系统比较

通风

系统

示意图

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U

在区内后退式回采方式中,这种通风方式具有风流系统简单、漏风小等优点,但风流线路长,变化大。

工作面上偶角易积聚瓦斯,工作面进风巷一次掘进,维护量大。

这种通风方式,如果瓦斯不太大,工作面通风能满足要求,即可采用。

Y

当采煤工作面产量大和瓦斯涌出量大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稀释回风流中的瓦斯,对于综采工作面,上下平巷均进新鲜风流有利于上下平巷安装机电设备,可以防止工作面上偶角瓦斯积聚及保证足够的风量。

这种通风方式使用于瓦斯涌出量大的工作面,但需要边界准备专用回风上山,增加了巷道掘进、维护费用。

Z

回风巷为沿空巷,可以提高煤炭回采率;

巷道采准工作量小;

采区内进风总长度基本不变,有利于稳定风阻;

无上偶角瓦斯积聚问题,但是回风巷常出现沼气超限的情况;

同时也需要在边界准备专用回风上山,增加了巷道的维护和掘进费用。

W

当采用对拉式工作面时,可以采用上下平巷同时进风和中间巷道回风的方式。

采用此种方式有利于满足上下工作面同采,实现集中生产的需要。

这种通风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不用设置第二条风道;

若上下端平巷进风,在该巷只撤、安装维护采煤设备等又良好的环境,同时,易于稀释工作面瓦斯,使上偶角瓦斯不易于积聚,排放炮烟、煤尘速度快。

2)回采工作面上下行通风

回采工作面上行通风和下行通风的比较见下表3-2,由于3-1号煤层倾角为8º

,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确定回采工作面为上行通风。

3)通风构筑物

因为生产的需要,井下巷道是纵横交错彼此贯通。

为了使井下各用风地点得到所需要的风量,保证风流按预定的通风路线,就必须在某些通风巷道的交叉口附近巷道设置通风设施,如风桥、挡风墙、风门等,以控制风流,为了防止这些设施漏风或风流短路,要求对通风设施进行正确的设计,合理的选择形式及位置,保证通风设施的可靠性。

(1)风桥

在进风与回风流平面交叉的巷道处,必须设置风桥,风桥使两支相叉的风流隔开,使之构成立体交叉风路的通风设施。

(2)挡风墙

在需要截断风流和不通行的巷道内可以设置挡风墙,按其服务年限长短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

(3)风门

风门是建筑在人员和矿车需要通过的巷道,而又不允许风流通过的巷道,按其规定要建两座风门,其间距要大于运输车辆的长度,以便一座风门启动时,另一座风门能够关闭,不至于形成风流短路。

分为普通风门和自动启动风门两种。

(4)调节风窗

调节风窗用以增加巷道的局部阻力,以调节用风地点的风量,本设计主要通风机采用抽出式工作方法,调节风窗全部设在回风道中。

(5)测风站

用以测量全矿井总进风量和总回风量以及各水平采掘区和回采工作面的进风量。

测风站的位置一般在比较规整的巷道内。

表3-2回采工作面上、下行通风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适用条件:

在煤层倾角大于12度的回采工作面,应采用上下通风。

瓦斯自然流动方向和风流方向一致,有利于较快地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

工作面平巷中的运输设备处于新鲜风流中,安全性好。

风流方向与运煤方向相反,引起煤尘飞扬,增加了回采工作面的进风流中煤尘浓度;

同时,煤炭在运输中放出的瓦斯又随风流带到回采工作面,增加了工作面的瓦斯浓度。

运输设备运转时多产生的热量随风流散发到回采工作面,使工作面气温升高。

在没有煤(岩)与沼气(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倾角小于12度的煤层中,可考虑采用下行通风。

工作面下行通风,除了可以降低瓦斯浓度和工作面温度外,不易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瓦斯积聚,还可以减少煤尘含量,降低水砂充填工作面的空气温度,有利于提高工作面的产量。

采用下行风时,运输设备处于回风巷中,安全性较差,下行风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性要比上行风可能性大。

4掘进通风

掘进巷道时,为了稀释和排除自煤岩体内涌出量的有害气体,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矿尘,保持掘进头的良好气候条件,必须对掘进头进行独立通风,即向掘进面进入新鲜风流,排出含有烟尘的污浊空气。

本设计采区达产时,配备两个煤巷掘进头。

4.1掘进方法的确定

本设计掘进头的供风既利用局部通风机,也利用矿井的总风压,此处只对局部通风机通风方法做具体分析。

4.2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

矿井新建、扩建或生产时,都要掘进巷道,在掘进工程中,为了稀释和排出自煤(岩)体涌出量的有害气体、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矿尘,以及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必须对独头掘进工作面进行通风。

掘进通风总的可以分为总风压通风法和局部动力通风法。

出于掘进面通风必须做到风质好,风量稳定等多方面的考虑。

本设计决定采用局部动力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掘进的通风。

局部通风机通风是矿井广泛采用的掘进通风方法,局部通风机通风是由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组成一体进行通风,按其工作方式分为:

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和混合式通风。

1)压入式通风

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装在离掘巷道口10m外的进风侧,局部通风机把新鲜风流经风筒压送到掘进工作面,污风沿巷道排出。

具体布置示意图如图4-1。

图4-1压入式通风

2)抽出式通风

这种通风方式是把局部通风机安装在离巷道口10m以外的回风侧。

新鲜风流沿巷道流入,污风通过铁风筒由局部通风机排出,抽出式通风见图4-2。

图4-2抽出式通风

3)混合式通风

混合式通风的布置如图4-3所示,其中压入式风筒出风口与工作面的距离仍应小于有效射程长度,抽出式风筒吸收风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和压入式局部通风机所在位置有关。

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可随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向前移动,与工作面距离保持在40-50米左右。

抽出式风筒吸风口应超前压入式局部通风机10米以上,同时其风筒吸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还应大于炮烟抛掷长度,一般为30米左右,混合式通风机见图4.3。

图4-3混合式通风

由于混合式通风适用于大断面长距离的岩巷掘进通风的较好方式,由于采煤工作面属于普通断面,短距离岩巷掘进,因此本次设计只考虑压入式和抽出式两种方式。

压入式通风与抽出式通风优缺点比较:

(1)抽出式通风时,污浊风流必须通过局部通风机,极不安全。

而压入式通风时,局部通风机安设在新鲜风流中,通过局部通风机的为新鲜风流,故安全性高。

(2)抽出式通风有效吸程小,排出工作面炮烟的能力较差;

压入式通风风筒出口射流的有效射程达,排出工作面炮烟和瓦斯的能力强。

(3)抽出式通风由于炮烟从风筒中排出,不污染巷道中的空气,故劳动卫生条件好。

压入式通风时炮烟沿巷道流动,劳动卫生条件较差,而且排出炮烟的时间长。

(4)抽出式通风只能使用刚性风筒或带刚性圈的柔性风筒,压入式通风可以使用柔性风筒。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两种通风方式各有利弊,但压入式通风安全可靠性较好,故在煤矿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合本井田的瓦斯浓度、掘进条件、粉尘浓度等因素,本次设计采用压入式掘进通风。

4.3煤巷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各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如下:

1)按压入式通风方式通风时

(4.1)

式中:

Qy—采用压入式通风时,稀释、排除掘进巷道炮烟所需风量,m3/min;

A—为同时爆破的炸药量,Kg,最大为6.5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