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517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1Word文档格式.docx

1、知识与能力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

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

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

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更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导入新课

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播放影片曹操横槊赋诗片段,诗人简介见导学案)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

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作为文学家:

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

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

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基础、解题、诗歌内容见学案,学生黑板展示)

(一)自由诵读

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二)比较朗读(教师范读,播放朗读录音)

生朗读,师生评价

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三)解题:

“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四)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

人生短暂 

借酒浇愁 

忧——功业未就

第二层:

思慕贤才 

宴饮嘉宾 

思——求贤若渴

第三层:

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迎——仰慕贤才

第四层:

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盼——天下归心

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教师设疑,学生分组讨论)

(一)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

以诗歌中的重点意象:

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造的诗歌意境:

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

(二)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

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

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

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

1、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3、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三)问题探讨:

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

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

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

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

曹操只是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

不仅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样短暂,在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情况下,为何不来投靠我曹操呢?

我帮助你们实现你的梦想。

(四)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借用《诗经》中的句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五)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3、“周公吐哺”

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于官渡一举击败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绍,当他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他的政治抱负会逐渐膨胀,相应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

随着年事渐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业的心情会更加急迫。

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来帮助他完成一统天下的毕生奋斗目标。

(六)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的“乌鹊”比喻贤才。

意思是说,就好像月夜里的乌鹊找不到可靠的归宿那样,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在四处寻找自己的依靠。

(1)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没有贤主。

(2)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

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曹操有忧,但他的忧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短歌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曹操,一个爱才惜才的曹操,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咏,体会情感。

五、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小组讨论展示)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设问

补充: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运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引用《诗经小雅子衿》篇,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反问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以“乌鹊”比喻,喻贤者。

②后四句用典。

六、学生自由背诵,小组展示

七、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以《鸿门宴》刘邦项羽对人才的态度来拓展,以刘邦评价自己得天下的原因: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得出对待人才也很重要。

而曹操面对人才,始终是一种尊敬之情,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

补充:

尊贤重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历代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

历代开明君主和有识之士,都把人才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问题来对待。

早在西周时期,太师姜尚就提出了“治国安家,得人也。

亡国破家,失人也”的思想。

管子在总结古之圣王、暴王兴亡成败的教训后,得出结论说,圣王之治,“非得人者,未之尝闻”;

暴王之败,“非失人者,未之尝闻”。

“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

墨子认为王公大人治理国家,“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吕不韦观《春秋》,认为自鲁隐公至哀公十有二世的安危荣辱,根本原因只有一条:

“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

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

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集前人人才观之大成,结合自己的治国体会,提出了“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著名论断,这是当时对人才重要性的最高概括。

明太祖朱元璋则更重视人才群体的作用。

他对礼部臣僚们说:

“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

故为国得宝不如荐贤”。

清圣

祖康熙皇帝干脆对人才问题来了个总结,指出:

“自古选贤任能,为治之大道。

”因此,“致治之道,首重人才”。

这些论述,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天下兴亡、社稷安危、国运盛衰,皆系于人才的道理,使我们今天读起来仍觉获益匪浅。

我们历览前贤的人才观

八、课后作业

(1)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

《武帝纪》

(4)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

英雄气派,儿女情怀;

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

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我认为曹操是“奸雄”。

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

可爱的。

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100-200字的练笔。

附教师练笔:

曹公,我想对你说

也许,鉴于我的身份,我已渐渐淡忘你政治的脸孔。

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在历史的烟尘中,后人评说的功过不过是东去的流水,泥沙混浊。

在每一个细小的历史节点上,你获取过谁的芳心?

诛灭了谁的信仰?

背弃了谁的誓言?

又因此让早已狼烟四起的中国步入了怎样一个更加狼烟四起的时代?

抑或有人在你的雄才大略里看见了统一的曙光?

这都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你一直都在做你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直面生命命题的人。

你面对浩瀚的光阴,感叹人生的短促;

面对光耀的梦想,叹息自己举步的艰难。

你刚愎自用,处处疑心;

却又对贤明之士求之似渴,竭诚相邀。

是你太孤独了吧?

早就站在高高的碣石上,从星月的升落里悟出了生命的厚重与苍凉。

所以你才会狂妄,你也才会失落。

而所有的你,那个最真实的你,凝成用方寸铸就的文辞,传承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心中。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

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熟悉课文

点拨

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深入分析

探究

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感悟

分组讨论

四人一组讨论

领会课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设计表

班级:

1、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1)评价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作业)、小组合作评价

(2)评价方式: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2、评价表

(1)课堂表现评价表

项目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个人评价

学习态度

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上课能认真听讲,能参与活动讨论

上课不听讲课,不主动参加讨论。

学习方法

主动学习,思维灵活,融入课堂。

能举手发言,能参与讨论交流。

很少举手,参与意识不突出。

发言回答问题

积极踊跃,敢于发表个人意见。

有发表个人观点的行为,提出个人看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表白自己想法。

小组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听取别人的意见少。

(2)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

我的评价方法

评价

收集的资料

比较多

够完成任务

较少

在小组中表现

最出色

较出色

能完成

对新材料的掌握

充分掌握

有侧重的熟知

一般

(3)小组成员互评表

我所在小组:

我的小组成员:

评价项

积极

较积极

应付式

完成课题练习过程

迅速

按时完成

不能按时完成

交流讨论过程

有交流讨论

有交流

交流较少

(4)教师评价表

学生:

学生对材料问题表达解答讲述

表达清晰

能基本完成

不能讲述

学生活动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学生对本节课教学态度

非常投入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前半部分的朗读让学生有点太多。

在前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读三遍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节省出3多钟的时间来进行后面的教学。

在拓展与提升中应该注重学生对曹操博大胸怀的引导认识。

破除学生心

中对曹操负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