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5242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如果垄断行业的产品产量被垄断企业控制住,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将会要求替代产品扩大年产量。

迫使垄断行业增产降价。

因此,垄断行业也不能永久保持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是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看

MR与MC的交点E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

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

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小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

权衡得失,厂商将不断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

但是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减少,MR<

MC的状况便会逐渐转化为MR=MC。

由此可见,无论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厂商始终都在寻找一个最优的产量点,只要厂商实现了这一最优产量,他便能够从产量的调整过程中,可能得到利润增加的全部好处,或可能避免利润减少带来的损失。

这个最优产量点便是MC=MR的均衡产量点。

我们还应注意到,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

如果厂商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利润一定是最大利润;

如果厂商是亏损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亏损异地是最小的亏损。

 

4

利润最大化原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经济学悖论

点击数:

1668【字体:

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接收回传

 

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和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利润最大化原则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利润唯一化”,强调追逐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对其它的合理目标加以排斥;

第二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逐利合理化”,从而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法律、道德上处于无可挑剔、无可争议的地位。

随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和实施,引人们对于利润最大化原则产生了广泛的质疑,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F.德鲁克认为的那样,“利润动机以及衍生而来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导致我们的社会误解利润的本质,并对利润怀有根深蒂固的敌意,视之为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导致弱成本约束

成本—收益机制是一个对经济活动起引导与规范作用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是由成本与收益共同作用组成的复合机制,即成本约束与效益激励缺一不可,否则经济活动就会在效益与速度、增长与发展、利润与福利、企业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等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

然而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成本—收益机制失衡,利润最大化导致成本约束软化、弱化、虚化,即弱成本约束——在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准则的效益激励机制中,成本最小化服从并服务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其自身只具有工具价值,而不是经济活动追求的真实目标。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使经济活动对资源消耗控制在一定限度(生态阈值和自然资源安全保有量)之内,这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觉约束与限制,以遏制生产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

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成本约束,不同于适用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理论的传统的成本约束,而是一种强成本约束。

与弱成本约束不同,强成本约束是在维持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对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最小化成为发展目标,而非从属于效益目标并为其服务的手段。

弱成本约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机制。

首先,弱成本约束往往是指企业、公司等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的自我约束,其直接目的是追求成本最小化,但根本目的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这种成本约束与控制只关注一个问题,即单位成本的利润水平最大化,而不关注实质性成本的总量。

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成本投入总会以达到最大规模为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弱成本约束不会实现对成本总量的理性控制。

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强成本约束则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消耗自然、生态资源的总量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为社会整体、长久利益服务的。

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在《超越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经济装载线”理论,他认为,“宏观环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出一个与装载线相类似的制度,用以确定重量即经济的绝对规模,使经济之船不在生物圈中沉没。

”因此,强成本约束的首要目标是为经济活动确立经济发展规模,使之不要超越生态阈值。

其次,弱成本约束会放任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自发反应,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经济周期内得到恢复性调整,然而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滞后性与盲目性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发展成本,而且在这种弱约束条件下,企业并不独立承担全部成本,而是将其转嫁给社会、他国甚至后代。

因此,弱成本约束对生产过度扩张、资源无度消耗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放任,进一步助长了利润最大化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激励作用。

与此相反,强成本约束并非指政府或负有一定经济管理责任的经济组织单纯依靠经济杠杆在一定裁量权限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引导与规范,而是更多地采用法律、政策、规则等刚性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如实施社会准入与淘汰、社会监督与评价、社会奖励与处罚等规则和制度,目的是引导经济行为主体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的经济活动进行惩戒,使经济增长伴生的社会、生态后果降至安全限度之内。

因此,在强成本约束条件下,企业面临淘汰的最大可能不再是因效益不佳,而是因成本超标——超过了国家为维持较低资源消耗水平和资源较高利用效率而划定的底线。

最后,弱成本约束只是一种经济约束或市场约束,体现经济人的个体理性约束,其实质是社会理性整体不作为而对个体非理性的纵容与放任,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理性反受个体理性的蚕食与侵犯——它在促进个体利益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妨碍到社会整体需求的满足。

因此,就其本质而言,弱成本约束是对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放任”思想的社会绥靖。

而强成本约束并不只是一种经济约束或市场约束,而是一种体现社会整体理性的社会约束。

马克思指出,“人类理性最不纯洁因为它只具有不完备的见解,每走一步都要遇到新的待解决的任务”。

因此,经济人理性的缺陷要由更趋完奇的社会人理性加以约束,所以强成本约束将采取社会约束形式,体现社会整体理性,诠释社会整体利益诉求。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引致经济扩张

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四种类型的经济扩张:

一是规模经济扩张,即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实现生产规模扩大——以产量的提高为基本标志——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规模经济扩张实质上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假定前提是技术没有进步。

按照这种路径,生产者只要遵循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就可取得最大投资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是范围经济扩张,即企业或公司通过不断扩展生产和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分散或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更多领域赚取利润。

“经济中出现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产品之间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因此,同一生产单位生产或经营多种产品会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总量。

三是地域经济扩张,即生产者为在更大区域内实现利润增长而实施的地理扩张,从较小的经营区域扩张至更大的经营区域,或从国内市场扩张至国际市场等等。

与规模经济扩张和范围经济扩张主要表现为产量增长不同,地域经济扩张主要表现为市场扩张,以种种市场竞争手段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以产品或技术优势谋取市场垄断地位。

地域经济扩张往往以规模经济扩张和范围经济扩张为前提和基础,是规模经济扩张和范围经济扩张的必然的、合理的发展结果。

四是经济帝国主义,即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超出经济领域而扩展到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非传统经济领域,从而使传统社会机制、价值观遭到侵蚀和破坏,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科尔曼所说,“当利润成为衡量企业活动的标尺时,其他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便溜之大吉。

”生产者受利益目标的驱动,可以不择手段,跨越种种伦理界限,实现惊人的经济扩张,在现实世界人们耳熟能详、熟视无睹的许多经济社会场景,无一不是这一伟大进程的“杰作”。

社会角落中弥漫的商业与财富气息已经充分表明整个社会肌体正在受到经济力量的侵蚀。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问题。

西方学者对此先后提出了经济零增长论、稳态经济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论,其中的核心理念是经济活动要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即实现“质量型改进”,因此理性控制经济规模、抑制经济活动的过度扩张成为必然选择。

然而,利润最大化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的激励与放任,其结果是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而且几乎是无限扩张,这是资本的本性——追逐利润——内在驱动的必然结果。

1972年公布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指出,如果放任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张,那么在未来100年内全球经济与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与崩溃。

利润刺激生产扩张,生产扩张则吞噬现在乃至未来的一切可用的资源,现代人在聚敛财富的同时,留给子孙后代的将是一个布满生态荒漠的地球,这就是资本全球逐利的全部逻辑,因此,“十分清楚,资本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过程,就是对全球资源利用开掘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当代环境问题的历史生成过程。

三、利润最大化原则纵容个体非理性

如果进一步追问经济扩张与全球生态、环境、资源危机问题生成背后的理论意蕴,毫无疑问,那就是经亚当.斯密提出并被确立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大厦基石的“经济人理性”——以追逐个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虽然亚当.斯密强调在完善的社会规范的前提下,经济入主观利己,客观上却会利他。

但是更多情况表明,经济人的主观利己并不必然产生利他的社会结果。

从实质上说,经济人理性是一种个体理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非理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个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唯一合理的目标,而对他人与社会利益则弃之不顾,这将加剧社会的无序竞争,增加社会协作的难度与成本。

二是经济人理性倡导的是一种个人逐利机制,因此社会规范、道德约束、法律制约等作用将被弱化、虚化。

三是个人逐利行为被赋予无可争议的道德意义,逐利行为成为合乎人性、合乎道德、合乎律令的行为。

这种非理性最终将侵蚀社会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最大化不仅不会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而且更有可能的是个人与社会利益目标尖锐地对立起来。

这种结果超越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倡导的经济自由思想的全部想像力。

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个体非理性的纵容表现在对个体逐利目标的无原则的认可,对个体在给定条件下做有利于个体利益的行为选择予以无原则的认可,这一纵容的实质则是对经济机制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的盲目推崇。

人们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已有所认识,但由于对其配置资源有效性的过度依赖,还未能建立一套对其缺陷予以有效弥补或进行根本治理的社会机制,致使市场机制被滥用,这表现为在经济领域内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被夸大,其他机制或方式的作用被贬低或排斥;

在经济领域之外——如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社会领域,则不断受到经济机制运行规则的侵蚀与破坏。

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个体非理性纵容的结果是使整个社会普遍漠视或回避社会整体理性缺失,并且使社会对经济活动的合理目标产生深度误解,在这一点上应澄清一下几种长期被漠视但却是必要的基本认识:

一是个体利润最大化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

二是利润最大化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不是根本目标或最高目标;

三是利润对经济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经济可持续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整体利益而不是个体利益,关注的是社会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也因为它不仅关注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注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注本国、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注全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整体理性的回归,用以引导、约束个体非理性。

从这一意义上说,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有悖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的。

四、利润最大化原则侵蚀全球整体主义价值观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蔓延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人们普遍认可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代表的一切。

增长与发展、效益与利润、投资与回报,等等,似乎成为一种顺应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潮流的合乎道德、合乎理性的追求。

人们在惊羡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富足的同时,不自觉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以推崇,对其中所蕴含的非理性因素却熟视无睹、置之不理。

人们对于利润最大化的不容置疑的认可与追求,使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深刻揭示丧失了全部伦理意义。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根源于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而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则是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不断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

科尔曼在《生态政治》一书中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学一定程度上是环境危机的根源”。

对此,该书的译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关于生态环境危机日深的根源,科尔曼抛弃了通行的人口膨胀说、技术失控说及消费者行为说,认定资本主义崛起以来人类政治的失范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成功地把人类对现代诸多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技术批判引向对资本本性的批判,从而也使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及路径选择有了根本转折。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之所以被视为诸多全球性问题的根源,是因为不断追逐利润的欲望不可避免、无可遏制地侵蚀人类整体主义价值观。

默里.布克钦认为,在工业文明之前,技术并没有好坏善恶之分,技术进步总会起到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福利的作用,而不像在现代社会里技术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技术滥用的后果侵吞社会发展成果,原因在于“技艺成长于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的框架中,且人们均以整体主义的方式来理解这种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

”自工业文明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席卷全球的过程,也是资本逐利意念侵蚀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道德肌体的过程,对此,布克钦批判道,“技艺的发展在历史上首次失却了目标,只是一味地唯市场马首是瞻”。

追逐利润最大化使得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仅仅局限于个体利益,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价值观。

现在世界范围内正鸣奏一曲经济全球化的激昂旋律,与之相伴而生并日益激化的国际纷争、种族对抗、文明冲突等不和谐音符却是人类狭隘价值观的生动例证。

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则凸现了这一狭隘价值观生命力的惨弱。

资源短缺、生态恶化需要人们重新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宏观角度思考问题、抉择行为。

科尔曼在《生态政治》一书中富有创见的观点是提出根除全球性问题、根治资本主义缺陷要求重建全球范围内的整体主义价值观。

这一全新价值观有四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要有全球视野,把个体发展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范围内以求建立全球的更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自然与社会。

对此,他提出“需要重新构建一套视野宽广、重视生命的社会价值观。

”第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过度地关注个体的行为不仅不是解药,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疾患本身”。

科尔曼认为,一味地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改造与规范,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适得其反,使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危机加速恶化,人类需要从社会架构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第三,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全球责任。

科尔曼强调,“全球责任并非限于考虑全球性的利弊得失,它也意指应用一种整体思维方式,改变公共政策和公民行为中屡见不鲜的支离破碎、见木不见林的思维方式。

”第四,整体主义价值观的践行有赖于人类的真诚合作。

人们需要抛弃狭隘的价值观,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以及人类有没有未来,取决于人类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毫无利益之争、门蒂之芥的真诚合作。

五、结语

利润最大化实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

经济利润被过度追逐与攫取,成本约束被弱化、虚化和狭隘化,导致社会生产过度扩张,资源耗竭、生态恶化成为一种必然结果,从而在根本上削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约束生产的过度扩张,增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重视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成本约束——以“成本最小化”为本质内核,实现经济适度发展前提下的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由效益激励向成本约束的模式转换,使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生态资源消耗可控化,使适度的、必要的资源消耗能够增益当代人福利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不削弱无限期地提供不下降的人均效用的能力”。

因此,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根本任务不是调节资源的市场供应量,而是保障为满足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所需资源的可供应量。

成本最小化原则的确立,至少将引发以下两种趋势:

在宏观层面,社会生产规模的盲目、无度扩张趋势受到抑制;

在微观层面,企业寻求内涵式增长——即“质量型改进”——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这两种趋势,都会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一意义上说,成本最小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道“安全阀”。

[公开发表]企业目标:

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分歧与评析

公开发表2008-07-0919:

36:

58阅读165评论0字号:

大中小

发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BusinessObjective:

DifferenceandJudgmentbetweenEconomicsandFinancialManagement 

[摘要]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学公认的企业目标,但财务管理学中不存在一个一致认同的目标,且大多都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

但实际上主流观点所认为的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并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弊端,比较之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足和缺陷反而更明显。

相比于所有其他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既是其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又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目标,其他目标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一总目标。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关键词]企业目标;

利润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经济学;

财务管理学

Abstract:

Maximumprofitisauniversallyacknowledgedobjectiveineconomics.Butthereisn,taconsistentviewinfinancialmanagement,andmostpeopletakemaximumbusinessvalueasitsobjective.Infact,thedeficiencyofmaximumprofitthatisthoughtbytheleadingviewcanbeovercomed,andthedeficiencyofmaximumbusinessvalueismoreobvious.Comparedwithallotherfinancialobjectives,maximumprofitisthepreconditionoftheir,srealizing,aswellasacommandinganddeterminatedobjective.Fortheabovereasons,financialmanagementshouldalsotakemaximumprofit 

asitsobjective.

Keywords:

Businessobjective;

Maximumprofit;

Maximumbusinessvalue;

Economics;

Financialmanagement

一、企业目标:

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的分歧

(一)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学一致认同的目标

在经济学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

比如,电大系统普遍使用的三本经济学教材,无一例外地都坚持这种观点:

梁小民编著的《西方经济学》里写道:

“生产者称为企业,……他们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1]P113吴继轰等编著的《简明经济学教程》也有类似的观点: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厂商供给多少取决于这些供给能否给他带来最大的利润。

”[2]P73此外,陈东琪主编的《宏微观经济学》中也认为:

“企业是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

[3]P67

(二)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存在一致的看法

但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目标并不存在一致的看法。

以电大系统大专使用的《财务管理》和本科使用的《高级财务管理》为例:

前一本教材中写道:

“最具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

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本书认为)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4]P8-11后一本教材认为:

“无论是站在集团整体角度抑或个别成员企业立场,都必须以实现市场价值与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的基本目标。

”[5]P6

此外,笔者还查阅了另外两本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教材,一本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财务管理》,该书认为:

“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本书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6]P7-9另一本是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财务成本管理》,其观点大同小异:

“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综合表达,有三种主要观点:

每股盈余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本书采用的观点。

”[7]P4-5

除了前述教科书外,笔者还查寻了有关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发现存在着上述类似的现象:

一方面不同的学术论文有不同的观点——当然这样众说纷纭的观点远比前面列举出来的要多得多,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都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不足,并且认为应将“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