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526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虚词高考专项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 

,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2)、“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3)、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我承认它很有价值,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虽然/不过

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并且/不过 

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并且/但是

答案选C。

全题共三个句子留下六个空,每句两空。

根据平时训练用排除法留下A与C是不太难的,再根据对报刊文章熟悉的便利,第四空选“整改”而不选“整顿”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但很多考生可能还没有仔细阅读第三句,就习惯性地要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这一组而委屈了第四空。

其实,如能认真阅读第三句,其内在逻辑是较为明显的:

这个复句中的一、二句与第三句之间为第一层,转折关关系,第一个分句是委婉地说我珍重这些荣誉,第二句承前句进一步表明我对这些荣誉的态度,与第一句构成第二层的并列关系,第三句轻轻一转,表明我工作的目的不是追求这些荣誉。

3.(2004高考福建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尽管/但 

D.应对 

尽管/但

“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

“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

(1)选“应对”。

(2)“营造”经营建筑,“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这里只是装点,没有出新的东西,选“营造”。

(3)“尽管/但”表示下文反接上文,“即使/也”表示让步假设。

D

4、(2004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岫岩古称大宁镇,其采玉的历史可以 

到汉代以前。

②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 

③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 

,汉字不以标音为主,因此,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④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A.回溯 

步子 

但是 

场所B.上溯 

步伐 

场合

C.回溯 

因为 

场所D.上溯 

B

(上溯:

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回溯:

回忆;

根据词义,排除A、C,步伐:

是书面语/步子:

是口语;

从③看,上下文构成转折关系;

场合:

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

活动的处所),综上所述,宜选B项。

5、(2004年高考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____________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___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________要看数字,_____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固明显/鲜明虽然/但是 

B、稳固鲜明/明显 

既/又

C、稳定明显/鲜明虽然/但是 

D、稳定鲜明/明显 

D稳定:

稳固安定;

没有变动 

稳固:

安稳而巩固 

鲜明:

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 

明显: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 

“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就句3来看不应该是转折关系。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D

6、(2004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 

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展示 

观赏 

即使/也B.展现 

参观 

C.展现 

尽管/但D.展示 

“展示”重在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

“展现”重在显现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词语后跟宾语。

“参观”重在实地观察,“观赏”重在欣赏。

语境为游客看民俗艺术,应选“观赏”。

“尽管/但”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

“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既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也可以是即成事实的。

句③是说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先承认这种事实;

下文再反接,说与上文相反的事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

7.(2004年高考浙江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 

食言 

但/而 

B.申述 

失言 

不过/也

C.申诉 

D.申诉 

(1)申述,详细说明;

申诉,试纸当事人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

由语境看出,这里是说律师向法庭详细说明案件真相,因此,选“申述”。

(2)食言,指不履行诺言;

失言,是指说错了话。

这里是说讲信用,对做出的许诺要履行,因此,选“食言”。

(3)“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应选“但是/而”。

A

8、(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 

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 

D.再三稍微往往

(答案)C。

一再,再三,都指一次又一次;

但前者侧重于“反复”之意,而后者着重于“重复”某项动作等。

多少,可指不定的数量;

稍微,表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常常,一般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且相隔时间不久;

往往,表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9、(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①句中“加快”为谓语,“发展”为其宾语,“经济”是“发展”的定语,去掉“的”字,句子意思和结构都不受影响。

句②后半部分中“存在”是主语,如果无“的”,则“它们存在”构成主谓关系,这一分句将没有主语部分,结构就不完整。

③句中“你”与“钱袋”是修饰关系,去掉“的”不影响句意的明确表达。

④中去掉“的”字,句子不通。

10.(99年高考试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B

11、(98年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 

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

C.尽管而却虽然但 

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

答案A

四、辨析虚词方法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

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

“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和”应改为“还是”)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

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同时、同样”,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

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

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

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

“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

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

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

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

(“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

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

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

(“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和”是连词,“与”是介词)

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

也有虚词混用的。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

(“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

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

五、典型虚词用法例说

(一)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1、或——或者

“或”常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或者”常用来连接句子。

(1)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2)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

2、及——以及、及其

“及、以及”都可以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而“及其”是两个词,意思是“和他(她)们的”。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由”是介词,表凭借。

“由于”作连词或介词,表原因或理由。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

(“由于”应改为“由”)

(6)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4、为——为了、因为

“为”是介词,引出对象,用法较多。

“为了”是连词,表目的,一般单用。

“因为”是连词,表原因,常和“所以”连用。

(7)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8)为了营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

(9)因为大家缺乏经验,所以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幸而、而况

“而”用法较多,可以表并列、递进、转折;

“而且、进而、而况”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但”连用;

“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

“从而、因而、故而”表因果;

“而后”表承接;

“幸而”是副词,表示借以免除困难的有利情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12)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而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

(“而后”不能单用,应改为“以后”)

(13)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故而特来看望。

(“故而”是单用词,常用于书面语中)

(14)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15)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因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16)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更而况他是新手。

(“而况”前不能加“更、又”)

6、就——就是

“就”是副词,有多种用法。

“就是”是连词,表让步假设,常和“也”呼应。

(17)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的反科学的内容。

(18)你说说这样的好事,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7、对——对于

“对”引进动作的方向目标,有“对待”之意;

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对于”引进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用“对”。

(19)他对于孩子很严厉。

(“对于”应改为“对”)

(20)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8、刚——刚才

“刚”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是副词;

“刚才”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是形容词。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刚才”应改为“刚”)

9、则——否则

“则”表因果或情理上的关系,也可表转折。

“否则”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常用在下句的开头。

(22)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有了相当的条件,只要深入钻研,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出成绩;

而广博的知识,则不是短时间所能掌握的。

(23)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10、且——尚且、而且、并且、况且、暂且、姑且

“且”作连词,表递进;

作副词,表暂时。

“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

“而且”通常与“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它内容;

“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再引出结果;

“并且”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

“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24)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而且”应改为“况且”)

(25)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

(“而且”应改为“并且”)

(二)注意包含虚词的词语或短语

有些实词结构包含着虚词(通常是介词),有着固定的用法,辨析虚词时也要考虑到。

1、以——给以、加以、予以、难以、得以

(26)对于劳动竞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以他们适当的奖励。

(“给以”后只跟接受的事物,不跟接受的人。

应改为“给”)

(27)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予以)解决,不能拖拉。

(“加以、予以”一般用在由动词转成的名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事物。

(28)那里出产的梨子究竟有多少种呢?

很惭愧,我几乎难以记住它们的大名。

(“难以”意思是“不容易”,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9)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

(“得以”近似于“能够、可以”,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鉴于、有助于

(30)鉴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更加需要向党的一切组织和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

(“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偏句里,前面一般不用主语。

(31)课题组成员认为,李教授提供的资料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有助于”本身已包含了介词“于”,与“对”重复,应删去“对”。

(三)注意包含否定词的虚词

否定词“不、未、莫、无、没、非”等经常和其它词组合在一起,表示否定。

1、 

不——不免、不日、

(32)我日前到京,请准备好住处。

(“日前”表示几天前,用于过去;

应改为“不日”,“不日”表几天之内,限用于未来)

(33)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

(“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

2、未——未免、未尝

(34)你的办法固然有优点,但是也未尝有缺点。

(“未尝”后应加上“没”。

“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

3、莫——莫非、莫如

(35)今天他没来,莫非是生病了不成?

(“莫非”表揣测或反问,常跟“不成”呼应。

句中“是”与“莫非”重复,应删去“是”)

(36)这个办法莫如那个好,就不要采用了。

(“莫如”能比较得失,不能比较高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