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550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docx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基础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每逢中秋节期间,上海一些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都会重现“豪华版”。

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中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

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

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D.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2.(题文)以年轻人为主要人群的“换客”一族,崇尚“需求决定价值”的交换法则,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以此交换自己所需求的物品。

这样做既能享受返璞归真的“以物换物”的乐趣,又是一种物尽其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换客”的消费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实现

③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行为

④属于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3.(题文)共享单车的出现及地铁发展,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早晨上班,手机扫码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

材料体现了

①手机与共享单车是互补品

②求实消费心理,符合环保理念

③租赁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④商品被多次利用,增加了商品的价值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4.(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在A市地铁站,王女士将矿泉水瓶放在站口“饮料瓶回收机”中,随后,在“手机话费、卡通充值、优惠券”等“返利”方式中,王女士选择了“手机话费”,0.1元就到账了。

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即加工为再生瓶,进入市场流通。

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④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5.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频发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关于治理雾霾的相应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经济手段——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对其进行重点治理

②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环境

③运用法律手段——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④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题文)近年来,我国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政策频出。

2018年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预计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突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

A.与燃油汽车互补,共同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B.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低,因而价格低

C.新能源汽车需求弹性小,国家实施鼓励政策

D.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

7.2007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国五”车用汽油标准。

90、93、97三个标号汽油调整为89、92、95、98四个标号。

新标号汽油有害物质减少,油品质量升级,但同时油价上涨0.5—0.6元。

这一汽油标准的实施(  )

①旨在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 

②能增加油企利润,提高生产效率 

③能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增加汽车销量 

④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8.2017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国五”车用汽油标准。

90、93、97三个标号汽油调整为89、92、95、98四个标号。

新标号汽油有害物质减少,油品质量升级,但同时油价上涨0.5-0.6元。

这一汽油标准的实施

①旨在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

②能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能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增加汽车销量

④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9.上班期间可骑共享单车,外出旅游可租汽车、户外旅行装备……这种“租一用一还”的消费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对这种消费方式分析正确的有

①绿色低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②让租赁的商品被多次利用,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③属于贷款消费,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

④体现求实消费心理,契合环保理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题文)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其他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

A.可以扩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B.是对汽车产业一种调整

C.为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

D.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

11.近年来,一种“卖服务、卖体验”的新型经济在农村兴起。

城里游客认领山上果树、田间庄稼,游客走后由村民以无公害方式负责种植,丰收时“主人''可以前往摘取,也可由村民摘取后快递到家。

这种经济方式

①拉大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

②实现了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

③能促进绿色消费的兴起

④能带动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2.2017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国五”车用汽油标准。

90、93、97三个标号汽油调整为89、92、95、98四个标号。

新标号汽油有害物质减少,油品质量升级,但同时油价上涨0.5-0.6元。

这一汽油标准的实施

①旨在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

②能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能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增加汽车销量

④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3.低碳、节能是近几年的关键词。

要让“低碳”成为全民概念,必须放大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低碳精神;加强低碳意识教育、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就此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你认为最合适的主题是

①低碳生活,有你有我

②政府调控,财力支持

③节能减排,企业责任

④市场调节,理性消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4.某地政府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让社区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将饮料瓶、废旧书籍等垃圾分类投放到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

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到转眼“吐出”饮料,这种“互联网+回收”的模式有利于()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④促进绿色消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在A市某地铁站,王女士将空矿泉水瓶投到“饮料瓶回收机”中,随后,在“手机话费、一卡通充值、优惠券”等“返利”方式中,王女士选择了“0.1元手机话费”。

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即可加工为再生瓶,进入市场流通。

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①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②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创新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④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

小波与家人一起野餐后的一次性塑料布,应放入下列哪一类标识的垃圾箱()

A.

B.

C.

D.

17.2016年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指出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产业开发有利于()

①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②巩固农业地位,维护粮食安全

③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

④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某社区增设了新型再生资源回收柜,居民将垃圾分类打包,贴上二维码,投进回收柜,即可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电话卡等。

这一举措

①减少了社区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

②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③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了居民环保行为

④通过源头分拣,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太原市民郭女士在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扫描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

将最近积攒的四五个饮料瓶和废旧报纸分类进行投放,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转眼“吐”出来的就是饮料。

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④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过“低碳生活”其实并不难。

全国1.9亿台洗衣机每月都少用一次,用手洗代替一次机洗,每年可节能约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4万吨;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每月少开一天,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发展低碳经济要求

①依靠科技进步,节能减排

②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引导居民勤俭节约,限制消费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21.针对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一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违法经营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部署。

该《意见》旨在

①确保“舌尖安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②让人民吃得放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

④引导消费者重视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

①拒绝能耗商品,创新绿色发展

②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搞好宏观调控

③坚持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浪费

④坚持节能减排理念,提倡共享消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各行各业纷纷行动起来,积极践行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实行垃圾分类等措施,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理性消费B.勤俭节约C.适度消费D.可持续消费

24.上海强制实行垃圾分类以后,新型智能垃圾分类柜进入公众视野。

该垃圾分类柜设有金属、织物、塑料、纸张等回收箱,民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分门别类的投放,投放的垃圾均为可回收再生资源类。

新型智能垃圾分类柜的使用

①提高了垃圾的科学分类水平②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③提高了垃圾转运和储存能力④促进了可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太原市民郭女士在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扫描二维码领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袋。

将最近积攒的四五个饮料瓶和废旧报纸分类进行投放,刷卡、扔垃圾、查询积分……转眼“吐”出来的就是饮料。

这一“互联网+回收”的模式:

①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③创造消费动力,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④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国家的宏观调控。

A:

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其主体是国家,A不符合题意。

B:

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其主体是国家、社会,不是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

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其主体是国家,C不符合题意。

D:

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消费者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C

解析:

C

【解析】

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换客”的消费方式将自己的闲置物品交换给需要的人再使用,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实现,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换客”的消费方式是一种物尽其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换客”的消费方式“以物换物”属于直接的物物交换,而不是商品流通,①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B

解析:

B

【解析】

“早晨上班,手机扫码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这说明共享单车与手机必须组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了手机与共享单车是互补品,①正确;“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这体现了求实消费心理,符合环保理念,②正确;租赁消费并没有成为消费的主流,③不选;商品的多次利用并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商品价值和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一“互联网十回收”的模式实现了“瓶到瓶的循环”,倡导了循环经济理念,提升了公众环保意识,故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空矿泉水瓶经过这一模式实现了再生利用,说明“互联网十回收”的模式创新了商品价值实现方式,促进了绿色消费,故④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并不能提升消费质量和水平,也不能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

A

【解析】治理雾霾,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可运用经济手段——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对其进行重点治理。

同时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环境,①②项表述正确;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属于行政手段,不是法律手段,③项表述错误;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④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A。

6.D

解析:

D

【解析】

A选项错误,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互为替代品。

B选项错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低,会使价格较高。

C选项错误,新能源汽车需求弹性相对较大。

题目中,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故D选项入选。

7.A

解析:

A

【解析】题目中,2007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国五”车用汽油标准,通过标准的提升,汽油有害物质减少,油品质量升级,但同时油价上涨0.5—0.6六元。

这一汽油标准的实施旨在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故①④入选。

②选项错误,通过题目不能推断加油企业的利润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③选项错误,油价上涨会导致汽车的需求量会下降。

选A。

8.C

解析: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标号汽油有害物质减少,油品质量升级,这一汽油标准的实施旨在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①④符合题意;新标号汽油不能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错误;油价上涨会影响汽车销量,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阐述政府、消费者在“消费升级、供给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

(1)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

②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为企业和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

③坚持依法行政,制定和实施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

(2)①消费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安全消费;同时应树立义务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自觉践行理智消费、绿色消费等,使自身的消费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相一致。

②消费者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把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9.B

解析:

B

【解析】这种“租一用一还”的消费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体现求实消费心理,契合环保理念,属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①④适合题意;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错误;“租一用一还”的消费方式属于租赁消费,获得了商品的使用权,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误认为贷款消费即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对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则是不可取的。

10.D

解析:

D

【解析】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并不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A项不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顺应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本身并不属于对汽车产业的调整,B项不选;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代表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C项不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D项正确。

1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城里游客认领山上果树、田间庄稼,游客走后由村民以无公害方式负责种植,丰收时“主人”可以前往摘取,也可由村民摘取后快递到家。

这种经济方式能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带动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这种经济方式缩小了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①错误;②中“同步发展”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C

解析: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绿色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标号汽油有害物质减少,油品质量升级,这一汽油标准的实施旨在保护环境,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①④符合题意;新标号汽油不能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②错误;油价上涨会影响汽车销量,③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阐述政府、消费者在“消费升级、供给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

(1)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

②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为企业和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

③坚持依法行政,制定和实施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

(2)①消费者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安全消费;同时应树立义务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自觉践行理智消费、绿色消费等,使自身的消费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相一致。

②消费者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把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13.C

解析:

C

【详解】

①:

放大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低碳精神对应节能减排,企业责任,①正确。

③:

加强低碳意识教育、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应低碳生活,有你有我,③正确。

②:

材料未涉及政府调控,财力支持,②不符合题意。

④:

材料也未涉及市场调节,理性消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C。

14.C

解析:

C

【详解】

①:

这种“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影响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

某地通过扫描二维码领取了生活垃圾分美收集袋,将次料瓶、废旧书籍等垃圾分类投放到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箱,刷扔垃圾、查询积分到转眼吐"出饮料,这种"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创新商品价值方式,促进绿色消,②④符合题意。

③: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材料没有体现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C

解析:

C

【详解】

①:

饮料瓶回收后会实现“瓶到瓶的循环”,说明“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①正确。

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互联网+回收”的模式不能决定消费方式,也不会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不选。

③:

通过“手机话费、一卡通充值、优惠券”等方式“返利”,这创新了商品价值的实现方式,促进了绿色消费,③正确。

④: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互联网+回收”的模式不能创造消费动力,也不会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6.B

解析:

B

【详解】

B: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小波与家人一起野餐后的一次性塑料布,应放入次标识的垃圾箱。

B符合题意。

A: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A不符合题意。

C:

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

C不符合题意。

D: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

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垃圾分类(英文名为Garbage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17.A

解析:

A

【详解】

①:

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产业开发有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①正确。

②:

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产业开发有利于巩固农业地位,维护粮食安全,②正确。

③:

材料不涉及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③排除。

④:

马铃薯作为主粮化产业开发与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该社区的这一举措是利用激励机制,通过源头分拣,引导居民的环保行为,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③④项符合题意;这一举措使垃圾能够得到有效的分类处理,但不一定减少了社区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①项说法错误;这一举措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收效,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

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1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方式和消费观的知识。

材料体现的是“互联网+回收”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不涉及生产领域,所以不能决定消费方式,提升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也不能创造消费动力,①③与题意不符;“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可以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有利于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②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依靠科技进步,节能减排,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③适合题意;扩大内需不符合题意,排除②;限制消费是错误的,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2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②③:

针对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对食品安全做出了重大部署。

该《意见》旨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让人民吃得放心,满足人民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