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654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医儿科Word格式.docx

斑丘疹:

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炎。

水疱疹:

表皮棘状细胞层上皮细胞气球样变,细胞溶解、间质液积聚后形成水泡,内含大量病毒;

中性粒细胞浸润后疱疹液变混浊。

结痂:

疱疹吸收形成。

2.粘膜病变与皮损类似。

3.受累的实质器官可有充血水肿、局灶坏死和出血。

并发脑炎者,可有脑水肿、充血和点状出血等。

潜伏期:

10~21天,平均14~16天。

一、典型水痘

短(1天)、轻或无

1.皮疹的发展过程:

最初为红色斑丘疹,水疱疹(露滴状、云雾状),吸收(脐凹)、结痂、最后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2.典型水痘皮疹特点:

(1)分批分期出现

(2)三种皮疹同时存在(3)向心性分布(4)粘膜同时受累

3.全身症状:

发热、精神食欲变差、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等。

二、其它类型的水痘

1.重症水痘

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2.新生儿水痘

若母亲发生于分娩前6天内患水痘,可引起新生儿水痘的发生,新生儿水痘易发展成重型水痘、病情危重、病死率可达25%~30%。

3.先天性水痘:

母亲在妊娠早期(28周前)感染水痘可致胎儿先天畸形:

皮肤(锯齿状疤痕)肢体发育异常、眼部畸形(小眼、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炎)神经系统损害(脑组织萎缩)。

终止妊娠为最佳办法。

皮肤继发感染:

最常见、如脓疱疮、丹毒、蜂窝织炎、外科型猩红热、甚至导致败血症。

水痘肺炎:

免疫缺陷儿童和新生儿

神经系统:

水痘脑炎、横贯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Reye综合症等

其他:

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肾炎、肝炎、关节炎等

诊断:

典型水痘、重症水痘根据其皮疹特点诊断;

轻型或不典型水痘:

则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丘疹样荨麻疹、药疹

一般及对症治疗:

1、隔离、加强护理2、止痒、退热3、并发症的处理

抗病毒治疗:

首选阿昔洛韦(口服20mg/Kg.次,qid;

重症患儿10~20mg/Kg.iv,q8h)。

皮疹出现的48小时内给药。

禁用糖皮质激素

控制传染源:

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已接触的易感儿童,应检疫3周。

主动免疫:

水痘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水痘发生,保护率85%~95%,保护效果持续10年以上。

适用于高危人群。

正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受损、恶性病患者、孕妇以及新生儿,在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VZVIG)。

小儿腹泻

[定义](掌握)

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病因](熟悉)

内因(易感因素):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

人工喂养

外因:

①感染性因素(感染性腹泻)病毒:

轮状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真菌

②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腹泻)饮食因素:

即食饵性腹泻;

症状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其它:

如乳糖不耐受、天气因素

[发病机理](了解)

病毒性肠炎(渗透性腹泻);

肠毒素性肠炎(分泌性腹泻);

侵袭性肠炎(渗出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动力性腹泻)

[临床表现](重点、掌握)

(一)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里急后重)

(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精神食欲差)

(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诊断](重点、掌握)

明确是否为腹泻病;

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明确病因

一.病史

①流行病史季节、年龄、散发或流行、与腹泻病接触史、不洁饮食史、有无饮食不当等;

②过去用药情况有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

③粪便性质脓血样、粘液样,水样、蛋花样,豆腐渣样;

④伴随症状呕吐、腹痛、发热、里急后重等;

⑤原发病的病史有无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二.体格检查

脱水、酸中毒、心脏体征、腹部压痛、肠鸣音减低、末梢循环等

三.实验室检查

①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外观、气味,粪便常规镜检(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脂肪球,寄生虫卵及原虫,霉菌的菌丝和孢子)②粪便培养③大便抗原检查④大便还原糖试验

[治疗](熟悉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脱水纠正脱水合理用药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重点、掌握)

①脱水(Dehydration):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脱水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体液丢失占体重%:

<

5%/5-10%/>

10%

失水量(ml/kg):

50/50-100/100-120

精神:

稍差/萎靡或烦躁/昏睡、昏迷

前囟、眼眶:

稍凹/明显凹陷/深凹

眼泪:

有/减少/无

唇、口腔粘膜:

稍干/干燥/极干

皮肤弹性:

好/差/极差

尿量:

稍减少/明显减少/无尿

肢端循环:

暖和/稍凉/凉、湿

脱水性质:

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

水与钠丢失的比例:

钠>

水/钠=水/钠<

血钠(mmol/L):

130/130-150/>

150

②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sdisorder):

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

③酸碱失衡(Acid-baseDisorder):

代谢性酸中毒

[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一、口服补液(重点、掌握)

适应症:

①预防脱水②轻、中度脱水,无呕吐者

口服量的计算:

轻度脱水50ml/kg;

4小时内中度脱水100ml/kg;

6小时以上

二、静脉补液(重点、掌握)

①中度以上脱水②呕吐频繁者

如果为重度脱水(即休克),则应首先快速补液:

生理盐水或2∶1等张含钠液15~20ml/kg(<

300ml),30-60分钟内推完,然后再补充余下的累积损失量。

高渗性脱水注意事项:

速度宜慢;

最初输入的液体选用等张、3/4张或2/3张的液体。

有尿后改用1/2张液。

第二天的补液:

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纠正低血钾;

纠正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轮状病毒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1起病方式急(发热、呕吐、上呼吸道炎);

2腹泻特征大便外观、量、次数、常规;

3伴随症状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4自然病程7天;

5肠道外表现心肌炎、脑炎、肝炎、皮疹等;

确诊依据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ELISA、PCR及核酸探针技术)。

小儿外科

儿童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哪些?

·

呼吸系统(Respiratorysystem)

1.以腹式呼吸为主,7岁左右呼吸参数接近成人(胸式呼吸,R20次/分)

婴幼儿腹胀、腹腔占位病变对呼吸的影响更明显

2.呼吸道管腔小,粘膜薄弱,血管丰富

呼吸道水肿及分泌物较多时,极易引起肺不张或肺水肿

3.新生儿潮气量15~20ml

胸腔、心肺疾病更易缺氧、CO2潴留

4.儿童肺张力仅为成人1/3~1/2

术后5-8cmH2O胸腔负压引流可张肺。

循环系统(Vascularsystem)

1.血容量与体重比值大,10%(成人6%)

2.心率波动幅度大,正常110~140次/分;

哭吵时,190次/分

3.新生儿、婴幼儿心脏功能相对较好。

临床意义:

1.受外伤、感染、手术、恐惧、焦虑、过度紧张等都会影响心血管的明显变化

2.少量出血、脱水即可休克,减少术中出血。

儿外科疾病的病理特点有哪几项?

先天性畸形(主)、感染、损伤(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急腹症、

如何理解儿童感染的反应类型?

①正应性反应:

正常炎性反应,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②变应性反应(儿童感染后容易产生)

强应性:

致病菌一般,但炎性反应强烈,红、肿明显,很少局限,如颌下淋巴结炎(蜂窝织炎)。

弱应性:

组织坏死为主,易于扩散,如新生儿皮下坏疽。

无能性:

无反应或反应弱,局部无炎症反应,表现为干性坏死,走马疳

儿童损伤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力强,但认知及自控能力或防卫反应能力差。

儿童体格与评价

出生至青春期前的体格生长规律:

①体重Weight: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增长规律:

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

非匀速增长,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随年龄增加,增长趋于稳定

②身长/身高Length/Height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

非匀速增长,前3个月身长增长≈后9个月身长增长;

2岁到青春前期,身高随年龄增加,增长趋于稳定

③顶臀长/坐高Crown-rumplength/Sittingheight

顶臀长/身长(坐高/身高)比值的临床意义:

匀称性矮小;

非匀称性矮小(骨骼、内分泌疾病等)

④头围Headcircumference:

从眉弓到枕骨结节头的最大围径。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2岁的头围增长与体重、身长一致,1岁以内前3月增长≈后9月增长;

>

2岁增长减慢,头围大小、头型与遗传、疾病等有关

头围过大。

如脑积水、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头围过小。

如小头畸形、脑发育不良等。

⑤胸围Chestcircumference:

反映胸廓、胸背部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

出生,胸围小于头围1-2cm。

1岁,胸围约等于头围。

1岁,胸围-头围=年龄-1(cm)

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①生长水平:

将特定时间某一个体的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判断该儿童在同性别、同年龄人群中所处位置。

以等级表示(早产儿要矫正胎龄)。

(身长/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②生长速度:

纵向观察某一个体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某段时间内的增长值,并与参数人群生长的增长值对照。

③匀称度:

体型匀称度:

身长的体重(W/L):

体重/身长体质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2

身材匀称度:

可反映人体下肢发育状况。

坐高/身高(顶臀长/身长)

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的临床意义:

①前囟为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厘米;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时闭合。

测量方法为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

前卤临床意义:

反应颅骨的骨化过程

张力低:

如脱水

张力高:

颅内压升高。

如脑积水、脑炎、脑膜炎、颅内出血等

扩大或晚闭:

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软骨发育不全、颅内压升高等

早闭:

如脑发育不良、颅缝早闭症等

②骨龄的临床意义:

骨龄提前:

性激素水平增高。

如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骨龄落后:

如生长激素缺乏、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③脊柱弯曲的意义:

维持身体平衡、柔韧性;

吸收、缓冲压力

神经心理

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①大运动:

2抬4翻6坐8爬10站1岁走2岁跑3岁单脚跳

发育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4月俯卧不能抬头;

8.4月不能独坐;

13.5月不能独站;

15月不能独走

②精细运动:

3玩手5抓物7换手9对指1岁乱画2岁折纸3岁搭桥

6.5月不能伸手抓物;

9月不能换手;

12月不能拇示指取小丸

③语言:

1-6月发音7-11月学语1-3岁单词单句4-6岁复合句

24月词汇量<

30个;

30月无短语

④个人-社会:

2笑6认生9做再见1岁示需要2岁做游戏3岁会穿衣

3月不能逗笑;

15月不会表示需要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婴儿期能量的需要量:

95kcal/kg.d

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及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

55-65%;

脂类:

35%--50%;

蛋白质:

8-15%,婴儿RNI:

1.5-3g/kg•d);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

RNI400µ

gRE/d(1µ

gRE=3.3IU);

维生素D:

婴儿RNI10µ

g/d(1µ

g=40IU));

常量元素(钙:

Al(mg)300/400);

微量元素(铁Al(mg)0.3/10;

锌RNI(mg)1.5/8;

碘RNI(ug)50/50)

母乳及母乳喂养的优点

人乳优点:

营养均衡;

肾溶质负荷小;

抗感染作用;

富含生长调节因子;

含缓冲物质少,利于酶发挥作用;

新鲜、无菌、适温

母乳喂养优点:

经济、方便、省时;

情感、精神、心理作用;

避孕、有益母亲健康

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量的估计

500kcal/100g奶粉,0-6月婴儿能量RNI为95kcal/kg.d(≈100kcal/kg.d)∴20g/kg.d

如奶粉说明:

3勺(13.2g)奶粉+90ml水=100ml奶

奶粉:

水≈1:

7奶粉:

奶液≈1:

7.5

婴儿食物转换的原则

由少到多:

1勺→2勺→多勺→一餐→两餐

一种到多种:

每种约3-7日→刺激味觉发育,是否过敏等

由稀到稠

由细到粗:

泥状(茸状)→碎末→成人食品(咀嚼、吞咽)

惊厥

【惊厥convulsion】

指大脑皮层运动区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导致运动异常-抽搐,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的不自主强烈收缩,可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可在许多疾病过程中出现,是一种临床症状。

【小儿惊厥特点】

①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

②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

③新生儿及小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

④病因复杂多样。

【惊厥持续状态statusconvulsion,SC】

指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其危害在于明显增加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率。

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

发生于婴幼儿,多在6月-3岁,颅外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初期出现的惊厥发作,发作后不留神经系统体征,除外颅内感染、各种颅脑病变以及代谢性疾病。

(最常见)

【单纯性与复杂性惊厥的鉴别】

发病率:

在热性惊厥中约占80%/在热性惊厥中约占20%

惊厥发作形式:

全身性发作/局限性或不对称

惊厥持续时间:

短暂发作,大多数在5~10分钟内/长时间发作,大于或等于15分

钟惊厥发作次数:

一次热程中仅有1~2次发作/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

热性惊厥复发总次数:

小于或等于4次/大于或等于5次

【热性惊厥的特点】

①多见于婴幼儿期,少数可至5岁(年龄依赖性);

②可有FS家族史;

③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大多T≥39℃);

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70%);

④除外颅内感染及各种颅脑病变以及代谢性疾病所致惊厥;

⑤大多预后较好;

⑥大多为单纯性(80%),少数为复杂性(20%)。

【惊厥的急救方法】

①尽快控制惊厥发作:

地西泮(安定)是首选②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降低颅压:

20%甘露醇、甘油果糖等;

④生命体征监测;

⑤监测与纠正水、电解质异常;

⑥针对病因治疗。

新生儿黄疸

定义: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①两高:

胆红素生成↑、肠肝循环↑②两低:

血浆白蛋白连接胆红素能力↓、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2-3天/生后24小时内

程度:

足月<

221μmol/L/足月>

221μmol/L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μmol/L/>

85μ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足月儿>

2周;

早产儿>

4周

结合胆红素:

34μmol/L/>

34μmol/L

退而复现:

无/有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出现早;

程度重;

进展快;

持续时间长;

退而复现

常见病因: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

1黄疸:

Rh溶血病24小时内;

ABO溶血病2~3天。

非结合胆红素为主

2贫血:

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心力衰竭

3肝脾肿大

4胎儿水肿

5胆汁淤积

6胆红素脑病:

最严重并发症

辅助检查

产前诊断:

血型及血型抗体,B超检查

产后诊断:

血清学试验(Coombs’test、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

①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

△致敏红细胞凝聚为阳性

△为Rh溶血症确诊指标(敏感率90%以上)(ABO溶血症敏感率40%左右)

②抗体释放试验

△为ABO溶血症确诊指标(敏感率100%)

③抗体游离试验

为ABO溶血症参考指标(敏感率60%左右)

溶血证据:

RBC、Hb↓;

血清胆红素水平↑↑;

网织红细胞↑(第1天﹥6%);

有核红细胞↑(﹥10/100WBC)

【胆红素脑病的临床分期】

分期/表现/持续时间

警告期:

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治疗必须在此期/12-24小时

痉挛期:

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双眼凝视;

重者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双臂伸直内旋/12-48小时

恢复期: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2周

后遗症期:

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四联症/2月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1.1周内尽快有效处理溶血症和其它原因的严重黄疸→防止核黄疸

2.2~3月内确定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

肝移植

(二)对症治疗

光照疗法(phototherapy)(首选措施)

(1)光疗:

一般用波长425~475mm的蓝色荧光灯最有效。

需6~8h血胆红素才下降。

不能过度光疗

(2)换血疗法:

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

换血量为150~180ml/kg(新生儿血量的二倍)。

(3)药物治疗(辅助):

①补碱,输注白蛋白:

促进胆红素运输②微生物态制剂:

减少肠肝循环③大剂量IVIG:

抑制免疫性溶血④肝酶诱导剂:

促进胆红素结合代谢⑤血红素氧化酶抑制剂:

抑制胆红素转化生成

预防:

Rh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胎儿后,72小时内肌注抗D球蛋白300μg

先天性心脏病

【CHD的分类】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最常见。

室间隔缺损(最常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

【室间隔缺损VSD】

1.病理生理

1.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2.体循环供血不足3.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4.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增大

2.表现

①小型缺损单纯VSD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分流量大小

症状:

常在体检时发现心脏体征:

L3-4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

②中-大型缺损

体循环不足(消瘦、苍白、多汗、乏力、吃奶中断);

肺循环充血(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

暂时性青紫心脏体征:

心界双侧扩大,以左侧为主;

L3-4Ⅲ-Ⅳ/Ⅵ粗糙响亮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

P2亢进

③大型VSD伴肺动脉高压

活动性或持续性发绀,杵状指、趾心脏检查:

心界以右侧扩大为主;

L3-4可闻及短促的收缩期杂音;

P2亢进呈金属音

【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ASD(中央型):

最常见,75%

1.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2.体循环供血不足3.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4.右房、右室增大2.临床表现

与VSD相似

体征:

1.不同程度右心扩大2.一般不伴震颤3.胸骨左缘第2~3肋间2~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杂音原因:

肺动脉瓣相对狭窄)4.P2增强,固定分裂

【动脉导管未闭PDA】

1.心外双期分流:

主动脉肺动脉2.体循环血流量减少3.肺循环血流量增加4.左房、左室增大,升主动脉、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5.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宽周围血管征

心脏检查:

不同程度的左心扩大;

L2闻及粗糙、响亮的机械样连续性杂音,向左锁骨下及颈、背部传导,伴震颤;

P2增强

周围血管征:

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搏动增强或枪击声

左向右先心并发症

肺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①内科治疗原则:

并发症治疗,监测肺动脉压力,指导喂养,保障发育

②心导管介入封堵术③外科手术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

【急性肾小球肾的感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和皮肤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为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学说。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特点】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管腔内及系膜区白细胞浸润。

光镜: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电镜:

“驼峰”样的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细胞下。

【急性肾小球肾的病生】

①肾小球滤过率↓→氮质血症,高钾血症;

②球管失衡→尿量减少,少尿,无尿;

③水钠潴留血容量↑→水肿,高血压,循环充血,心力衰竭;

④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确诊性实验室检查】链球菌抗体和补体。

典型:

血尿、水肿、高血压、少尿、蛋白尿;

严重:

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非典型:

无症状型、肾外症状型、肾病综合征型(均有链球菌前驱感染、ASO↑、C3↓)

典型链感后肾炎诊断

1~4周前有链球菌感染病史:

呼吸道感染或脓皮病

临床症状:

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

实验室依据:

ASO↑、C3动态改变

原则:

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重症处理,防治并发症,保护肾功能,促进自然恢复

①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

②清除残余感染灶:

抗生素的使用

③对症治疗:

利尿、降压

④高血压脑病的处理:

降压剂:

首选硝普钠;

止惊药物:

安定、鲁米那

⑤严重循环充血的处理:

利尿剂(速尿、双氢克尿噻,不用保钾利尿剂);

血管扩张剂(一般不用强心药物)

⑥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

少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