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681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5g

2.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为合理的是(  )

A.一部华为5G手机的质量约1kg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m

C.初三学生百米平均成绩约为8s

D.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103kg/m3

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密度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B.乙物质的质量比甲物质的质量大

C.体积相等的甲、乙物质,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4倍

D.能装下乙物质的盒子一定能装下等质量的甲物质

4.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

已知OA=6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2cmB.f=5cmC.f=7cmD.f=9cm

5.蜡烛的烛焰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烛焰通过透镜不能成像

C.烛焰通过透镜后成的是放大的实像

D.眼睛在A处还能观察到烛焰在凸透镜上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6.下列所给现象,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电影放映

B.

凹面镜取火

C.

手机自拍

D.

天体观测

7.如图所示为某一条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路径,保持入射光线不变,通过调整平面镜使反射光线射向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向右平移面镜B.调整后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再相等

C.平面镜应该逆时针转动D.调整后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8.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B.树叶影子C.小孔成像D.海市蜃楼

9.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10.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  )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1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12.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

A.小张的速度最大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二、填空题

13.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并全部浸没,水面上升到160mL处;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说明此钢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mL。

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和煤油的总质量为__g(ρ铜=7.9×103kg/m3,ρ煤油=0.8×103kg/m3)。

14.如图所示,甲烧杯中盛有热水,乙烧杯中盛有冰水,夏天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烧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

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_____杯;乙杯中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冰和水的总体积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学习光的折射时,老师让我们用盛水的玻璃杯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如图所示,在白纸上写两个字母“B”(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正面观察到位于下方的字母发生了变化,让白纸前后移动,出现图丙和图丁现象,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出现图丙现象时,保持白纸位置不动,让玻璃杯向右侧移动,发现像______(选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或“保持不动”);图丁下方字母“B”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6.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小刚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它们焦距的大小,实验时三个凸透镜和蜡烛火焰的距离都相等,蜡烛通过三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记录如下表,则______透镜的焦距最大,______透镜的焦距最小。

像的性质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虚像

17.我国著名思想家墨子和他的学生在2400年前,用“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是沿______传播的。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当物体到小孔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8.如图所示,是我国科考队员科考测温时温度计的局部图,温度计指示的气温是_____℃;该温度计分度值是_____℃。

19.一根足够长的空钢管,在一端敲打一下,在另一瑞可以听到___次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传来的。

20.

(1)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用符号K表示)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

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求

(1)泡沫钢中实心钢的体积为多少?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3)孔隙度是多少?

22.画出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23.我国某部队在实弹训练演习中,模型飞机的飞行速度为400m/s,用大炮瞄准模型飞机,开炮后经1.6s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再经4.8s听到爆炸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炮弹命中模型飞机后先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后再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求从开炮到模型飞机爆炸,模型飞机飞行的距离;______

(3)求模型飞机爆炸时离炮口的距离;______

(4)求炮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______

24.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

25.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的隧道口驶向一座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离桥头240m处鸣了一声汽笛,鸣笛8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货车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则∶

(1)火车的速度为多大?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26.两地距离180km,一轿车先以75km/h的速度行驶了2h,停车休息了0.5h。

(1)若剩余路程以60km/h行驶。

问还需要多少时间?

(2)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1m/s

左右。

故A不符合题意;

B.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0.05t。

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一支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0.18m左右。

故C不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55g接近50g。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

D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一包方便面的质量约100g,一部华为5G手机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则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则

故B不符合题意;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初三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

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C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

B.由图象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不确定,所以质量是无法比较的,故B错误;

C.由图象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则体积相等时

所以

故C正确;

D.因为乙的密度大,在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中,乙的体积要小,所以能装下乙物质的盒子不一定能装下等质量的甲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B

根据题意可知,A点成像在B点,且AO

因为AO=6cm,则

f<6cm<2f

解得3cm

故选B。

5.C

解析:

C

A.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所以根据图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f=30.0cm﹣10.0cm=20.0cm

故A错误;

BC.根据图示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蜡焰通过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眼睛在蜡烛这一侧,折射光线不会进入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不可能观察到蜡焰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所形成的像(如果左侧有光屏,则可观察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B

ACD.电影放映、手机自拍、天体观测都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折射,故ACD不符合题意;

B.凹面镜取火利用了光的反射,使光聚集到一点产生高温,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

D

A.若平面镜向右平移,入射点和法线的位置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变,所以反射光不能射到P点,故A错误;

B.调整平面镜后,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角和入射角仍然相等,故B错误;

CD.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连接OP即为第二次的反射光线,作

的角平分线OM,即为新的法线,作OM的垂线即为第二次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平面镜应顺时针转动,且两次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为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的大小关系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D

A.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树叶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

D

A.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且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笔移位是由于光在玻璃中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平面镜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解析:

A

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甲,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图乙,纸锅烧水,水量减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图丙,附在铁丝网上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图丁,草叶上露珠的形成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综上所述,甲乙两幅图中物态变化与题目中的物态变化均为吸热。

故选A。

11.A

解析:

A

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

D

【详解】

速度转化为m/s,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选D。

二、填空题

13.261

解析:

261

[1]根据题意知道

V球=160mL﹣100mL=60mL=60cm3

ρ钢=7.9×103kg/m3=7.9g/cm3

知道,钢球钢的体积(实心体积)

钢球空心部分体积为

V空=V球﹣V钢=60cm3﹣30cm3=30cm3=30mL

[2]空心部分注满煤油的质量为

m煤=ρ煤V空=0.8g/cm3×30cm3=24g

空心部分注满煤油后钢球总质量为

m总=m球+m煤油=237g+24g=261g

14.甲变小

解析:

甲变小

[1]甲烧杯中产生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当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壁时,在烧杯的内壁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乙烧杯中冰水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烧杯外壁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则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甲杯。

[2]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相同质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体积将减小,则冰和水的总体积变小。

15.凸透镜保持不动实

解析:

凸透镜保持不动实

[1]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字母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两次物距不同。

[2]图丙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u小于f,保持白纸位置不动,让玻璃杯向右侧移动,u始终小于f,故像不动。

[3]图丁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根据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图丁下方字母“B”成的是实像。

16.丙甲

解析:

丙甲

[1][2]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

u>2f甲

所以

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

2f乙>u>f乙

所以

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

u<f丙

所以

f丙>u

所以,甲凸透镜的焦距最小,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

17.直线倒立缩小

解析:

直线倒立缩小

[1][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到小孔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

18.﹣81

解析:

﹣81

[1][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刻度线的下面,所以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8℃。

19.两钢管

解析:

两钢管

[1][2]在一端敲打足够长的空钢管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环境温度相同下,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0.乙350减小误差2600cm【详解】

(1)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故乙正确2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读数为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0cm

(2)3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

解析:

乙3.50减小误差26.00cm

【详解】

(1)[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故乙正确。

[2]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读数为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0cm。

(2)[3]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4]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26.4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6.4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三、解答题

21.

(1)

(2)9

;(3)90%

(1)泡沫钢中实心钢的体积为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孔隙度是

答:

(1)泡沫钢中实心钢的体积为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孔隙度是90%。

22.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3.大于640m1632m1020m/s

解:

(1)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为3

108m/s,空气中声速近似为340m/s,故炮弹命中模型飞机后先看到模型飞机爆炸后再听到爆炸声,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的距离

s飞机=v飞机t=400m/s

1.6s=640m

(3)飞机爆炸时到炮口的距离

s=v声t声=340m/s

4.8s=1632m

(4)炮弹飞行的速度

v炮弹=

=1020m/s

答:

(2)从开炮到飞机爆炸,飞机飞行了640m;

(3)飞机爆炸时离炮口1632m;

(4)炮弹的飞行速度是1020m/s。

24.

(1)当用嘴向手上“哈气”时,呼出的大量水蒸气在手上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手吸收,所以手感到暖和;

(2)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使得手表面的气体流动很快,使手上的水分迅速蒸发,蒸发带走的热量,手就觉得不太烫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呵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被手吸收了,手的内能增加,手会感到暖和.

(2)若使劲儿向手吹气,则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答:

(1)当用嘴向手上“哈气”时,呼出的大量水蒸气在手上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手吸收,所以手感到暖和;

(2)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使得手表面的气体流动很快,使手上的水分迅速蒸发,蒸发带走的热量,手就觉得不太烫了.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解答,只有真正理解“呵气”和“吹气”的区别才能解决此题.

25.

(1)30m/s;

(2)2720m;(3)1240m

解:

(1)火车的速度

(2)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

(1)火车的速度为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2720m;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1240m。

26.

(1)0.5h;

(2)60km/h

(1)由速度公式计算出已行驶的路程,进而求出剩余的路程,根据

求出需行驶的时间;

(2)先求出全程的行驶的时间,然后根据

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

解:

(1)由

得,轿车已行驶的路程

剩余的路程

s2=s﹣s1=180km﹣150km=30km

需要行驶的时间

(2)全程的行驶的时间

t=t1+t2+t3=2h+0.5h+0.5h=3h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

(1)还需要0.5h。

(2)轿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60km/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