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682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文档格式.docx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7.某化学小组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液中滴加稀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描述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

8.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从化合价的升降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有下列反应

(1)2Mg+CO2

2MgO+C

(2)Cl2+2KBr=Br2+2KCl(3)3CO+Fe2O3

2Fe+3CO2

(4)Zn+CuSO4=ZnSO4+Cu由此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上述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②上述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金属镁着火可以用CO2扑灭;

④Zn、Cl2的活动性分别强于Cu和Br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9.按要求填空:

(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______.

(2)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______.

(4)百炼成钢的方程式______.

(5)写一种放热非基本反应类型的方程式______.

(6)写出一种有两种不同颜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

10.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2)图2实验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实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______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

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②将t2℃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加溶质丙    D.升高温度

③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

甲=乙C.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D.溶剂质量:

甲>乙.

11.

(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用序号表示)

常见氮肥

①NH4NO3

②NH4HCO3

③CO(NH2)2

相对分子质量

80

79

60

(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填序号)

A.酸雨B.温室效应C.雾霾.

12.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反应条件已省略,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1)白色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

(2)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溶液F中一种溶质可能存在,只需补充一个实验即可确定其是否存在,所补充实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

(4)溶液A、B、C、D、E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NaOH溶液的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b______.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口通入(填“c”或“d”).

(3)若用装置E收集CO2并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

14.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2NaHCO

Na2CO3+CO2↑+H2O

②NaHCO3+NaOH═Na2CO3+H2O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④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

⑤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

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NaHCO3;

假设二:

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______;

假设三:

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______.

【实验方案】

可选药品:

①Ca(OH)2溶液②CaCl2溶液③NaOH溶液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一:

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

量水后,加入过量的______(填药品编

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操作二:

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

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观察.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假设一成立

______

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四、计算题

15.向某铁粉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铜反应),请结合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b的数值;

(2)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制炭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熄灭蜡烛后白烟的产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白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箱中放置木炭除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根据钢、黄铜、焊锡都是合金进行解答;

B、根据蛋白质、油脂是供能物质,但维生素不是供能物质进行解答;

C、根据甲烷、葡萄糖、尿素都是含碳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Cu、I、Se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进行解答.

A、钢、黄铜、焊锡都是合金,故A正确;

B、蛋白质、油脂是供能物质,但维生素不是供能物质,故B错误;

C、甲烷、葡萄糖、尿素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Cu、I、Se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故D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分类,涉及合金、元素与人体健康等,难度不大,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①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假设能实现,对应的生成物是硝酸盐和氢氧化钠,均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②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③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锌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氯化亚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亚铁,锌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铁,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故②③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根据离子的核内的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分析判断.

C、依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价与最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

A、由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①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不能再得到电子,②与①不能形成化合物MgCl2,故A说法不正确;

B,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

C、由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也是2,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C说法正确;

D、由④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是=16>电子数=18,属于硫离子,硫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所表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为第三周期,离子符号为S2﹣,故D说法正确.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空气组成的测定;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电解水实验;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是因为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右边试管中的铁钉不能生锈,是因为铁钉没有和氧气接触,因此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并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从而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酸碱中和以及溶液的pH来分析;

B.根据镁和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解答;

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D.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

A.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加稀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时,pH=7,继续滴加pH小于7,故正确;

B.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则镁和氧化镁全部反应,由于等质量的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小于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镁生成的硫酸镁,故正确;

C.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先置换出银,当银被完全置换出来后,才开始置换铜,故正确;

D.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碳酸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该坐标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

锌>铜>银,所以加入锌粉,首先锌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银,如果锌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由题意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正确;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正确;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Cu(NO3)2未反应完或未反应,AgNO3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故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不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粉过量,AgNO3和Cu(NO3)2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考点】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组成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①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

(1)

(2)(3)属于置换反应,而(3)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②上述反应都有化合价的改变,所以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③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着火不可以用CO2扑灭,故错误;

④锌、氯气分别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溴化钾中的溴,所以Zn、Cl2的活动性分别强于Cu和Br2,故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类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及组成特点,分析化合价的变化.

(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 SO42﹣ .

(2)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 OH﹣(合理即可) .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 Al(NO3)3 .

(4)百炼成钢的方程式 C+O2

CO2 .

(5)写一种放热非基本反应类型的方程式 CH4+2O2

CO2+2H2O(合理即可) .

(6)写出一种有两种不同颜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Ba(OH)2+CuSO4=Cu(OH)2↓+BaSO4↓(合理即可)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2)氢氧根离子是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写出其符号即可.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进行分析解答.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6)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为其离子符号为:

SO42﹣.

(2)氢氧根离子是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其符号为:

OH﹣(合理即可).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其化学式为:

Al(NO3)3.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热,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合理即可).

(6)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CuSO4=Cu(OH)2↓+BaSO4↓(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SO42﹣;

(2)OH﹣(合理即可);

(3)Al(NO3)3;

(4)C+O2

CO2;

(5)CH4+2O2

CO2+2H2O(合理即可);

(6)Ba(OH)2+CuSO4=Cu(OH)2↓+BaSO4↓(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

2 .

(2)图2实验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实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 小于 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 g;

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②将t2℃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B .

③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考点】电解水实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1)分析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a内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b内气体为氢气,两气体体积比为1:

2.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以及产物与水反应后的酸碱性来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1)由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可知,试管b收集的是电源的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试管a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它们体积比是2:

1,故填:

1:

2;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pH小于7,故填:

属于;

小于;

(3)①由图象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故填:

20;

<;

②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可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以及升温的方法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

③A.将t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甲、乙都是饱和溶液,正确;

B.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溶液质量甲小于乙,错误;

C.将t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且在t1℃时溶解度相同,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错误;

D.所含溶剂质量与t2℃所含溶剂的质量一样,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所含的溶质质量大于乙,故甲所含的溶剂质量小于乙,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①② (用序号表示)

①NH4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