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691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docx

初中化学中考中考真题中考真题章节测试习题45

章节测试题

1.【综合题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

【答题】勤洗手是好的生活习壤。

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______(填”溶解”或“乳化”)。

【答案】乳化

【分析】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用该肥皂洗手时,硬脂酸钠能把手上的油渍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面洗去,这一事实的原理是乳化。

【答题】戴口罩能防止空气中分散的一些颗粒物等进入人体。

已知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CH2CH(CH3)]n,n为正整数),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大

【分析】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某口罩的制作材料之一是聚丙烯塑料([CH2CH(CH3)]n,n为正整数),聚丙烯塑料是几百万至几千万的高分子水溶性有机聚合物,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则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硬脂酸钠(C18H35O2N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答题】某同学做了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②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______(填“强”或“弱”)。

【答案】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弱

【分析】根据实验设计、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①实验是在常温下将碘分别在水和汽油中分散的实验,故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②向1小粒碘中加入约3mL水,试管底部有碘固体,液体呈淡黄色;加入约1mL汽油,试管底部无固体,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说明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弱,在汽油中溶解性较强,故由此可知,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弱。

2.【综合题文】已知:

NaOH溶液能与MgSO4溶液反应生成Na2SO4和难溶于水的Mg(OH)2镁大多是从海水中提取。

某小组从预先处理后的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步骤如下:

【答题】沉淀时,NaOH应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使MgSO4完全沉淀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故沉淀时,NaOH应过量的目的是使MgSO4完全沉淀。

【答题】过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引流

【分析】根据过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进行分析。

【解答】过滤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答题】溶解时,稀盐酸与Mg(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答案】

;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溶解时,稀盐酸与Mg(OH)2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综合题文】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答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B;CaCO3+2HCl=CaCl2+H2O+CO2↑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答题】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是______。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答案】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因此需要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

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答题】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______(填字母),收集SO2的装置可用______(填字母)。

②如图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______且液体变为红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B;C;液面上升;H2SO3

【分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解答】①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因此实验室制取SO2发生装置选择B;因为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不能用排水法,又因为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C;

②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呈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所以试管内压强减小,因此可看到的现象是:

试管内液面上升,且液体变为红色;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亚硫酸,化学式为:

H2SO3。

4.【综合题文】某同学对Na2CO3、NaHCO3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答题】【认识组成】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______;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

、HCO

,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______(填碳酸盐或钠盐)。

【答案】H碳酸盐

【分析】分析Na2CO3、NaHCO3的组成元素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从它们的离子构成分析所属盐的类别。

【解答】认识组成:

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碳酸钠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碳酸氢钠是由钠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氢元素;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阴离子酸根离子分别是CO

、HCO

,构成上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属于碳酸盐,阳离子都含钠离子,又都属于钠盐,所以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碳酸盐。

故填:

H;碳酸盐。

【答题】【比较性质】为比较室温是20oC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如图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1克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oC,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oC,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五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均呈红色。

则NaHCO3与水混合时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答案】吸收碱性

【分析】依据图中实验信息判断NaHCO3溶于水的热量变化,和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比较性质:

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oC,则NaHCO3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五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呈红色,所以NaHCO3溶液显碱性。

故填:

吸收热量;碱性。

【答题】【提出问题】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可用如图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上图链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

后续试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______(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______(填>或<或=)m(乙)。

【答案】Na2CO3>

【分析】①分析图2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推断甲中应加入的物质;②依据【查阅资料】的信息判断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的大小。

【解答】进行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Na2CO3,因为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不会吸收热量,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会吸收热量,如果甲中放碳酸氢钠,可能会导致热量被碳酸氢钠吸收而不能使碳酸钠受热分解。

故填:

碳酸钠。

②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因为甲试管放的碳酸钠,它不分解,甲中质量几乎不变,而乙中放置的是碳酸氢钠,它受热会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会跑走,剩下固体质量减轻,所以则m(甲)>m(乙)。

故填:

>。

【答题】【拓展应用】①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______(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______。

②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

离子,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

、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NaHCO3;加热;CO

;OH-

【分析】依据【查阅资料】的信息判断Na2CO3、NaHCO3受热容易分解的物质以及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依据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离子的种类和它的水溶液显碱性写出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

【解答】拓展应用:

①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碳酸在常温下(不需要受热)可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受热容易分解的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跑走,剩下的固体就是碳酸钠,所以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可以加热除去。

故填:

NaHCO3;加热。

②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

离子,根据比较性质中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

、CO2

、OH-。

故填:

CO2

;OH-。

18.【题文】某同学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处理某造纸厂含NaOH的碱性废水样品:

(1)用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能配制上述稀硫酸多少克?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若上述造纸厂废水75克,能与9.8克15%的稀硫酸恰好反应(设只发生NaOH与硫酸的反应),试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601;

(2)1.6%

【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1)92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92g×98%=90.16g,含有溶质90.16g的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90.16÷15%≈601g。

(2)设该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

x=1.2g

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

答:

该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6%。

6.【答题】净化一方水土,守护母亲河流。

下列做法不利于我市串场河湿地生态修复的是(   )

      A.保护滩涂湿地                                    B.强化污水处理

      C.施用大量农药                                    D.推进造林绿化

【答案】C

【分析】初中化学所学的有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等都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解答】A、保护滩涂湿地,有利于生态修复,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强化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施用大量农药,会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污染,不利于生态修复,故选项C符合题意;D、推进造林绿化,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题】中美科学家携手发现了全硼富勒烯B40团簇(结构如图所示),它在超导、绿色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B40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

【解答】B40是由同种元素(B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