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703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训练题 第9单元 溶液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情景创新题】

6.已知:

①向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增大;

②向水中加入乙醇,溶液的密度减小;

③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溶液的密度增大。

如下图所示,将鸡蛋放在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最终鸡蛋下沉的是。

(填序号)

导致C中鸡蛋没入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

②。

推测:

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由内陆河进入海洋时,没入水中的体积将(填“增大”或“减小”)。

参考答案

1.A

2.D【解析】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3.B【解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为2﹕1。

4.B【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5.A【解析】所加物质溶于水放热,且不能与盐酸反应。

6.B①鸡蛋质量减小②溶液的密度增大减小

【解析】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乙醇加入水中,溶液密度减小,鸡蛋所受浮力减小,鸡蛋下沉;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导致鸡蛋质量减小,同时溶液的密度增大;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的密度大,所以轮船由内陆河进入海洋时,所受浮力增大,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小。

 

课题2溶解度

1.(全国复赛)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A.c=a+bB.c=2b-aC.c=a+2bD.c=2a-b

2.(全国复赛)—定质量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

在10℃时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

若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

70℃时为20g。

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温度/℃

10

40

55

70

溶解度/g

20

65

100

140

A.该硝酸钾样品为纯净物B.40℃时溶于水的硝酸钾为130g

C.70℃时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D.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3.(佛山市初赛)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2)如果降低上述

(1)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

(3)如果向

(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4.(全国复赛)下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

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

点左平移至曲线;

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5.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

氯化铵受热分

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2)“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____。

(3)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因所给三份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质量相等,若各自恒温蒸发5g水后均析出agKNO3晶体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若在此饱和溶液基础上再蒸发5g水析出硝酸钾固体为(b-a)g,进而推知再蒸发10g水析出KNO3晶体为2(b-a)g,则该份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共蒸发15g水析出硝酸钾晶体c=ag+2(b-a)g,整理得,c=2b-a。

2.D【解析】分析题给信息可知,硝酸钾样品质量和溶剂蒸馏水质量是一定的,同时也能断定10℃和40℃得到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过程中所用蒸馏水质量,从而确定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

分析题给表格溶解度,当温度由10℃升温到40℃时,100g水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5g-20g=45g,而题目中温度由10℃升温到40℃时又继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50g-120g=130g,说明40℃时溶于水的硝酸钾一定大于130g,则设实验中所用蒸馏水质量为x,则有100g﹕45g=x﹕130g,解得x≈289g。

根据10℃硝酸钾溶解度,可求出289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质量为20g×

289g÷

100g=57.8g,则硝酸钾样品质量为250g+57.8g=307.8g。

再根据70℃硝酸钾的溶解度,可求出289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质量为140g×

289g÷

100g=404.6g,因404.6g>

307.8g,所以推知70℃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剩余20g为不溶性杂质,进而可知硝酸钾样品为混合物,其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07.8g-20g=287.8g。

下面我们再求一求289g水在55℃时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100g×

289g÷

100g=289g,故而说明55℃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3.

(1)不变

(2)变大(3)变小

【解析】

(1)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密度不变,故物体所受浮力不变;

(2)降温后硝酸钾饱和溶液会析出固体,溶液浓度减小,导致溶液密度变小,物体所受浮力减小;

(3)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氯化钠,氯化钠会溶解,导致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

4.BD【解析】加水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故B错误;

恒温蒸发溶剂M点不动,N点垂直移动至曲线上,故D错误。

5.

(1)蒸发皿

(2)35~45℃ (3)加热法。

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解析】蒸发操作中盛放溶液的容器是蒸发皿,因此蒸发操作除了酒精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蒸发皿。

问题

(2)分析题给溶解度曲线发现,硫酸钠的溶解度在35~45℃之间最大,故要想析出氯化铵晶体应使高温饱和氯化铵溶液降温到35~45℃之间最合适。

问题(3)由题给提示得到启发,可用加热氯化铵方法来检验氯化铵是否纯净,因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而硫酸钠受热是不分解的,看加热后是否有剩余的固体进而确定氯化铵是否纯净。

课题3溶质的浓度

1.(全国复赛)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mL溶液,用每次20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 )

A.

B.

C.

D.无法确定

2.(湖北初赛)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在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③④⑤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

4.(原创题)综合新华社电记者昨日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江苏省卫生厅2013年4月2日通报确诊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抢救。

疫情发生后,农业部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组织开展各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对养殖场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进行了全面的消毒。

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为预防“禽流感”,现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100g。

查阅资料:

二氯异氰尿酸钠为外用广谱消毒剂、灭菌剂和杀藻除臭剂,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预防性消毒及各种场所的环境消毒,如宾馆、鸡舍等。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粉末或粒状物,具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熔点240~250℃,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⑥

(2)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固体量取蒸馏水二氯异氰尿酸钠溶解溶液装瓶贴签

ABCD

(3)计算应称取二氯异氰尿酸钠________g;

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_____的量筒(填序号

①10mL、②50mL、③100mL)。

(水的密度为1g/cm3)

(4)配制完毕后,用量筒量取所配制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的体积为0.092L,则所配制的溶

液密度是。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C

2.B【解析】由CaO+H2O===Ca(OH)2可知,原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同时析出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导致原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但溶液仍是25℃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A

4.

(1)B

(2)A(3)5③(4)1.09g/cm3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主要分三步进行: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称量(量取)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等;

溶解操作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本题考查药品取用注意事项,任何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或取用。

(3)计算时应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出溶质和溶剂质量,然后用密度公式算出溶剂体积,对于量筒选择应该是能够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目的是减少误差。

(4)利用密度公式直接计算,同时要注意单位换算,由ρ=

=

=1.09g/mL,即1.09g/cm3。

第九单元溶液综合训练

1.(湖北初赛)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

10H2O,则(m-n)的值为()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D.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2.(全国复赛)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8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5:

4

3.(广东初赛)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0.1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

4.(原创题)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有5%的氯化钠溶液。

现有一木块放入该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如图1所示)。

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同学们绘制成了如图2所示的函数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可表示(不考虑水的蒸发现象)()

图1图2

①溶质质量分数②溶液的密度③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④溶解度

⑤溶剂的质量⑥溶液的体积

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

5.(原创题)高温多雨的天气易引发苹果树、枣树等多种病虫害,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炭疽病。

炭疽病发病初期在果面上产生淡褐色圆形小点,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暗褐色,呈圆锥状深入果心,在病斑中心出现小黑点排列成的同心轮纹。

为了防止炭疽病蔓延,果农们自己动手配制波尔多液。

配制时,先将硫酸铜用热水化开,配成硫酸铜溶液,然后将生石灰用水化成石灰乳,再按规定比例,将水分别放入装有上述两种成分的桶内,然后采用两桶并入法,将上述两种药液同时倒入一个大桶内,一边倒,一边搅拌,使之成为天蓝色溶液。

某同学家的果树,患了炭疽病,他打算配制波尔多液对果树进行喷洒,防治虫害。

他到商店买了一定量的胆矾(CuSO4·

5H2O)和生石灰等药品进行配制,请你和他一起探究如下问题:

(1)为了防止果树、枣树的霜霉病、炭疽病,需要对果树、枣树进行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用到胆矾,则胆矾属于()

A.酸B.碱C.盐D.混合物

(2)他用天平称取g胆矾,然后用量筒(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取mL水,倒入瓷盆中(不要用铝或铁制容器),制成100g0.64%硫酸铜溶液。

(3)在另一个瓷盆中加入约1g生石灰,再加少量水,生石灰变成熟石灰,再加适量水配成石灰乳。

写出此步中发生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如上图,若锥形瓶底部放的固体是生石灰,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锥形瓶中,你会看到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

(4)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倒入石灰乳中,同时用(填一种化学仪器)不断搅拌,即配成波尔多液。

写出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发现问题:

①为什么不能用铁或铝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呢?

②波尔多液是否属于溶液?

为什么?

1.C【解析】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碳酸钠不会溶解,反而却以Na2CO3·

10H2O晶体形式析出,该化学式中的水就是原碳酸钠饱和溶液中的水,由于饱和溶液中水减少了,溶质碳酸钠必有一部分析出,剩余溶液仍然是饱和Na2CO3溶液,且析出的溶质Na2CO3与Na2CO3·

10H2O中所带出的水是恰好饱和关系,所以m-n的值为原碳酸钠饱和溶液失去的水与析出的溶质碳酸钠的质量之和。

2.BC【解析】配制时应将浓硫酸小心倒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设配制过程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x×

98%=1000mL×

1.14g/mL×

20%,解得x=232.7g,则需加水质量为1000mL×

1.14g/mL-232.7g=907.3g,故B错误。

3.A【解析】由“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且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0.1g,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

100%≈1%。

4.C【解析】联系生活中腌制新鲜蔬菜和植物细胞自身吸水和失水知识可知,当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向外失水,5%的氯化钠溶液已远远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植物将失水,故使溶液中溶剂增多,溶液体积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的密度也随着变小;

再由浮力知识可知,浮力不变,密度变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将变大,又因为温度不变,故溶解度也不变。

5.

(1)C

(2)1100mL99(3)CaO+H2O===Ca(OH)2化合反应气球胀大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4)玻璃棒CuSO4+Ca(OH)2===Cu(OH)2↓+CaSO4(5)①因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硫酸铜溶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铁均排在铜前面,它们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不但会损坏了容器,而且还会导致药效损失②不属于,因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反应有沉淀生成,反应后得到的波尔多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解析】胆矾是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则配制100g0.64%的硫酸铜溶液需要胆矾的质量为:

100g×

0.64%÷

=1g,则需水的质量为100g-1g=99g,对于量筒选择应该是能够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目的是减少误差;

因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硫酸铜溶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铁均排在铜前面,它们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不但会损坏了容器,而且还会导致药效损失;

因反应CuSO4+Ca(OH)2===Cu(OH)2↓+CaSO4中有沉淀Cu(OH)2生成,形成的液体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所以配制的波尔多液不是溶液,而是悬浊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