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301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docx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

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

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

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

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

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1540字)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关注课堂”为主线,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的潜在教育机制(如德育因素、环保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应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规范管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2、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活动,努力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再创优秀教研组。

三、具体工作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组教师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

2、做好开学之初的计划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3、注重“备教批辅考评思”常规7大环节的落实,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探索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①备课小组要坚持周周有自学活动,有内容,有学习记录。

②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把集体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集思广义,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③教研组确定每周三为“教研组教学研究日”,开展听评课活动。

④结合学校安排,实行定期的常规教学检查制度。

⑤做好“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题研究,争取成果,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种课改活动,提高自身教育教研水平。

5、继续开展老帮青的帮扶活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6、深刻体会教学思想,关注后1/3的学生,提高三率一平均,进行分层教学。

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2912字)

《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德育课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这几个环节是紧密相联的。

“知之深、爱之切、意更坚、行必果”。

其间,知是起点,行是归宿,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学科间渗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补充的道德教育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评价:

成长记录卡

在以往的思品、社会课的教学中,每到学期结束,我们都是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在批改试卷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考试分数低的学生,道德行为并不一定差,而那些考高分甚至是满分的学生,他们的道德行为也未必是完美无缺。

所以,我们教研组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困惑:

是不是这样的评价过于呆板,能否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每当学期结束前,要求班主任写学生的品德评语时,我们往往又发现班主任老师所写的评语都是千篇一律,有时,甚至几学期下来,该生的评语还是相差无几。

而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们更是犯了愁,实事求是都写缺点吧,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可优点却又无从落笔。

到底该如何评价学生,既要客观、正确,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针对这一情况,尝试用成长记录卡,来评价学生。

成长记录卡以树立信心为宗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凸现主体地位。

学生无论是在哪项活动中,只要自己感到有收获,就可以记录在成长记录卡上。

这个活动,可以是校内的,如:

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或观看电影,上了一节难忘的课,甚至是被老师表扬了。

也可以是校外的:

参加社区活动或在家里帮父母做事。

成长记录卡不但可以记录那些被表扬的事,也可以是那些做错的事,或被批评的事,如果学生对此有所反思,那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进行一次评价,时间可在思品、社会课上,学生把自己的点滴收获或反思写在记录卡上。

在评价时,我们不求词句的华丽,只要求这是学生的心里话。

到学期结束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卡,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

我们相信,这样写出来的品德评语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受学生的欢迎。

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使他们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二、拓展思品教学渠道,增强道德教育效果

(1)思品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小学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等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

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捕捉住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思品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偏差。

如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开始滋生做事情讲报酬的思想意识。

又如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讲享受成风。

所有这些决定了思品课只靠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教材明道理,联系实际找差距,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学期,我们将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思品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

思品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本学期,我校将结合思品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知与行的转化,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4)思品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体现教育的连续性

思品课的中心环节是明理,即:

使学生明白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材提供的感性材料不足,明理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

如:

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

思品课教学还要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因为思品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后活动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课后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常规工作

1.备课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三次备课检查,做到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员检查和部分检查相结合。

为了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在思品、社会学科,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有二篇质量较高的独立备课,而且为了证明教案的可行性,备课教师应对这些教案进行实践操作,在小组或大组内公开教学,上课和听课的老师都应做好听课及评课记录,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另外配合学校校园网的建成,在课改年级组实行电脑备课。

2.上课

加强小组内互听,尤其是新教材教研组,每周必须互相听课一次,及时交流,教导、大组长也将随时随地前去听课,以便及时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情况。

3.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继续开展自制多媒体的教学活动,我们要求课改年级根据教材,制作出1—2件既精美又实用的多媒体。

我们教研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提高思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益。

4.科研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教师应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抓住课改的契机,注重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各种交际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完善。

5.案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把执教后的真实感受、对新教材的修改意见、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作为教学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

这样既能引起教师的教学反思,又能使我们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各组室制订计划。

2.检查备课,各组室交流计划。

3.课改年级组根据课题进行研究。

4.成长记录卡的实施。

5.专题讲座

十月份:

1.采取每月流动的形式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和合格班。

2.随堂听课。

3.集体备课。

十一月份:

1.各教研组组内互相听课,教导处抽查。

2.课改年级组推出两节《品德与社会》研究课。

3.行为规范明察暗访。

十二月份:

1.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

2.随堂听课。

3.对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一月份:

1.根据成长记录卡的记录,撰写学生品德评语。

2.出好思品、社会期终试卷,并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