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574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9 大小:78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9页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9页
亲,该文档总共2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2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青树下的小学.docx

第一单元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话训练。

【过程与方法】

1.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

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

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6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

早晨,从……上,从……里,从……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进入学校:

来到学校,大家……

●在学校里:

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点题抒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

2.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读课文时应侧重对字词形、义的理解。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绒:

读róng。

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

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

粗——形声字,米形且声。

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

引申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粗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

(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即可。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

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

有哪些鲜艳的服装?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

意思。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的原因。

(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

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生思考讨论。

(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

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感受。

(热闹、欢快)

(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

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摇晃的凤尾竹的影子……

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游戏,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

师顺势导入练笔:

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

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校园美丽民族团结生活欢乐



我们可爱的小学

教学反思:

2 花的学校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冒出了花,花儿们读书、放假、回家等情景,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学情分析:

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贴近学生的生活。

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联想丰富且灵动。

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拟人句。

【过程与方法】

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借助提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感悟童真和浓浓的母爱。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照样子写一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

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

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泰戈尔,师总结。

2.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3.出示《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资料袋”的作用了吗?

根据“资料袋”,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后自由读课文。

2.读准字音。

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

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

杨——扬 听——所

C.由词语记忆的字:

衣裳——裳(强调在词语中读轻声)处罚——罚

D.多音字“假”,在本课中读“jià”,教师板书另一种读音及组词:

jiǎ(真假 假如)

3.出示字词,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 放假

互相 所 衣裳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并说说课文是谁向谁在诉说。

(孩子向妈妈诉说。

3.小组讨论:

孩子向妈妈诉说着花儿的哪些情景?

(1、2: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3、4:

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5~7: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天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8、9: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句子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4.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学写生字,强调姿势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舞”字的书写。

“舞”中间四竖要写得短小、靠拢,第三横要写长,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临摹,强调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熟练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

教学重点: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效果,并能仿写。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来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老师范读第1、2自然段。

(2)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

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湿润)

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体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说)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

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D.“狂欢”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体会大片花儿的灿烂,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4.指导学习第5~7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 风 一 吹 , 他 们

蝴 蝶 一 来 , 他 们

太 阳 一 照 , 他 们

夜 晚 降 临 , 他 们

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

“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

感悟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巧妙。

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

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继续阅读《新月集》,在课间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其中的文章。

四、课堂小结,自由书写

师:

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

让我们也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植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完成同步指导。

板书设计:

花孩子

花的学校

跑出来 跳舞、狂欢关了门做功课

冲了出来

对妈妈扬起双臂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教学反思: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

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

(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

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

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

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句话读懂的?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

“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

“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暑假生活”。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经历的新鲜事和同学们分享,不仅能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这次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因此学生都有话可说。

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互相交流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和同学交流。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3.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暑假生活稍做整理。

2.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图片,互相交流。

3.教给学生一定的讲述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教学难点: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师:

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

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度过了暑假,你们有什么感受?

你们经历了哪些新鲜事?

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围绕关键词,导入交流

1.齐读课题。

“我的暑假生活”中关键词是什么?

(暑假、生活)

2.思考: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关于哪些事情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观察书中图片,师生交流

1.师:

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跟爷爷奶奶学做农活、去游乐园。

2.这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同桌互相读一读。

四、拿出图片,学生交流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自由练说,自己说给自己听。

2.出示评价标准。

满分十颗星。

其中:

能讲清楚经历☆☆☆☆;能把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表达流利、举止大方☆☆。

3.小组同学互相说,根据规则评选,推荐同学上台交流。

4.全班同学互相评价,对被推荐同学的发言加以补充。

五、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六、交际范例

李晓晨:

我的暑假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

在那里我经历了不少新鲜事,其中我觉得最新鲜的是我和乡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间玩耍,自己抓蝈蝈,逮蚂蚱,还在小溪里捞鱼虾呢。

张瑞轩:

我的暑假生活说来可真有意思。

我在假期按计划独自读完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彩绘本。

我把我看完的故事讲给奶奶听,奶奶听了直夸我,说我讲得好。

这下我更有信心了,我还要在寒假读《三国演义》,然后再讲给奶奶听。

陈思思:

你们见过真的大海吗?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大连看海。

第一眼看见大海,我不禁叫了起来:

“哇!

海可真大啊!

”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就好像和天连在一起,真新鲜。

七、课堂小结

办一次暑假生活图片展。

布置作业:

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重点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