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56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docx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

赣州高三级摸底考试

 

 

————————————————————————————————作者:

————————————————————————————————日期:

 

赣州市2007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2007年3月31日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信息如姓名、学生代码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卜.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工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氛围/份额横财/横行住处/处心积虑

B.恫吓/胴体应届/应当主角/角逐中原

C.衬托/思忖压根/压倒和气/随声附和

D.串供/窜改亲家/亲戚屏风/屏气敛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起迄精神焕发端倪鱼龙浑杂B、坐落理屈词穷蕴含各行其是C、沦陷无耻澜言年份顾名思义D、灰烬哀声叹气饯行辑录成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近一两个星期,这个班迟到现象十分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也很多,_____受到了学校领导的批评。

(2)全国各地的卫生部门______动手与研究,以防止禽流感的蔓延,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这工作已有明显成效。

(3)数学老师看到全班同学正全神贯注听课,便没注意到下课铃已响,______讲下去了,以致影响了下一节课的老师上课。

A、因而一起径直B、从而一齐径自

C、因而一齐径自D、从而一起径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过去的一年流行标准像,孔子、孙武、关羽乃至西施等都有标准像,这些已经确立和正待确立的标准像,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反对,比如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就在社会一片反对声中撤消了曹雪芹的标准像。

B、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博客大众化的“元年”,那么,在2006年,博客则迅速成为网络上蹿红的“明星”。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

C、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正式启动,到大熊猫栖息地、河南安阳殷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再到《长城保护条例》的实施,都使我国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进步。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反思。

D、如果说对于2006年的文化世界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词汇的话,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从电话电视到动漫出版,从基地建设到园林规划,无不与之有关。

事实上,究竟如何使“文化”真正成为一种“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文的篇名中,常常出现标志文体的词。

如《师说》中的“说”,《过秦论》中的“论”,《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阿房宫赋》中的“赋”,这些都是以“论说”为主的文体。

B.冯梦龙是明代著名作家,他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明代著名小说家凌氵蒙初编著的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被世人称为“三言二拍”。

C.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叶圣陶的《倪焕之》、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D.<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被尊为西方现代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该作品曾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钱上的御书

钟穗

我国从古到今都比较注重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到了宋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篆、隶、真、行、草、楷诸体皆备,均用于钱文之上。

不少还出于书法名家之手。

如苏轼、司马光等都曾参与书写过钱文。

有一种由皇帝亲书钱文作样进行浇铸的铜钱,行家们称为“御书钱”。

宋太宗、徽宗、高宗都是书家高手,挥毫之余,犹喜御书钱文,这些文字,神韵飘逸、洒脱风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公元990年,宋太宗赵炅改元淳化,他亲书“淳化元宝”。

公元996年改元至道,所铸“至道元宝”,都有楷、行、草三体。

均出自宋太宗赵炅亲书钱文,他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御书钱文的第一个皇帝,从而开创了“御书钱”的先河。

同时以行书,草书入币,在以前的钱币文字里是从未有过的,而一个年号钱币同时有三种书体,这在中国货币史上更是空前的。

这是钱文书法的一次重大突破,改变了历朝历代用单一书体铸钱的习惯,而作为皇帝关心并亲自为钱币书写钱文,也是前所未有的。

太宗钱文,楷书写得浑厚端庄、笔力含蓄;行书线条清晰,劲挺奔放;草书则神采飞扬、奔放流畅,为后世所称道。

北宋初期文学家王禹☆对御书钱极为推崇,被贬官之后,还念念不忘御书钱,曾写过一首咏泉诗。

“谪官无俸突无烟,唯拥琴书尽日眠;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贮御书钱”(赵壹为东汉人,曾写诗讲: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诗中提到的御书钱,应当就是宋太宗亲书的“淳化元宝”。

而在古钱的御书中,最享盛誉的是北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

“风流天子出崇观,铁画银钩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凭凭顽铁买江山。

“这道诗就是赞叹徽宗传神的瘦金体所书的御书钱。

诗写得很有意思,说蜀中因人喜欢宋徽宗的御书钱,多藏匿不出,结果造成铜钱匮乏,只好铸铁钱通用了。

公元1101年,北宋徽宗赵佶即位,中国的御书钱进入了全盛期。

徽宗作为一代君主,不善治国,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却偏偏是一个不错的艺术家,他在琴、棋、诗词、书画方面无所不精,最有建树的,莫过于书画。

他所创的“瘦金体”在书法界独树一帜,扬名古今。

徽宗在钱币上,也不忘展示他的书法才华,曾多次亲笔书写过钱文,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等年号钱。

其钱文瘦金体的书法风格是:

铁画银钩、瘦硬挺拔、骨清神秀、妍美动人。

特别是其中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更是徽宗之杰作。

纤瘦、挺劲的瘦硬笔法,使人耳目一新,有特别引人注目的美感。

历史上善书的皇帝并不罕见,如晋元帝的“凤尾诺”、齐武帝的“花草书”均久负盛名,但是真正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所谓“巍然独秀者”,宋徽宗是当之无愧的,为历代帝王所不及。

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书法宝库中,千年来盛名不衰。

铜质细腻、精美绝伦的崇宁、大观钱,因其制作精良、铸工精湛、书法秀美而居御书钱之首,博得收藏家爱不释手。

由于钱币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书法真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书法家收藏此钱加以研究和欣赏,因而钱币界称宋徽宗为继王莽以后,古来铸钱第二能手之美称。

(选自《知识窗》2007年第l期)

6.下列关于“古钱上的御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由皇帝亲自在铜钱上书写并作为浇铸样品的书法。

B.我国古钱上的御书,主要采用的是楷、行、草等字体。

C.我国古钱上的御书是从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宝”开始的。

D.历代古钱御书中,最负盛名的是北宋徽宗的“瘦金体”。

7.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不少书法名家如苏轼、司马光等都参与过御书钱文的书写。

B.宋代以前,各个朝代的皇帝在钱币上的御书都是单一的书体。

C.在历代文学家中,当数北宋初期文学家王禹☆最为推崇御书钱。

D.宋徽宗的书法凭借其独特的个性千百年来扬名中外、盛名不衰。

8.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蜀中人喜欢收藏宋徽宗的御书钱,致使当时铜钱匮乏,宋徽宗及其之后的皇帝只好改用铜铸钱为用铁铸钱了。

B.晋元帝和齐武帝的书法因为缺乏独特的个性,他们的“凤尾诺”和“花草书”并不被收藏家看好,如今已经失传。

C.钱币界称宋徽宗为古来铸钱第二能手,说明王莽当政时铸过的御书钱不仅数量比徽宗时期多,且艺术价值也更高。

D.我国古代皇帝在钱币上留下的御书钱文,不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堪称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中进士第。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

“天也”-熹问曰:

“天之上何物?

”松异之。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

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朱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晰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下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蔬于为政。

上谓王淮日:

“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光宗即位,改知漳州。

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

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

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乃访事宜,择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

有旨先行漳州经界。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

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

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皆行于世。

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四二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知南康军除:

拜官授职B.悉厘而革之厘:

整理、调整

C.有短熹者短:

诋毁、毁谤D.常病经界不行之害病:

指责、不满

IO。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至人不及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有不便于民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以教子弟

以塞忠谏之路也

D

而道统之传始晦

鹏之徙于南冥也

11、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明朱熹为官“恪枣职守”和治学“穷理求知”的一组是①闻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②朱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③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④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⑤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⑥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⑦所著书皆行于世⑧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府》训说立于学官

A.①⑤B.②⑥C.③⑦D.④⑧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自幼聪颖好问,十八岁参加乡责考试,后来考取宋高毒绍兴十八年进士。

上任后正值当地一年来未下雨,他致力于抗灾救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B.在浙东为官期间,朱熹体察民情,着力减轻百姓负担,注重对百姓实行礼仪教育,致力解决当时经界不清的问题,他的行为得到了皇帝的肯定与支持。

C.朱熹为官多年但家境贫寒,他却能安然处之,常常用粗茶淡饭来招待远道而来向他求教的学生。

即使这样,他还是需要时常向别人借贷才能维持生活。

D.朱熹认为古代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得到阐明是影响其传播的原因,于是致力研究古代圣贤思想准则并取得丰硕成果,他死后朝廷把他对“四书”作注的书用作学校的教材。

 

赣州市2007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第Ⅱ卷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13.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9分)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6分)

忆钱塘江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1)你认为在诗中起统摄全篇作用的是哪个词?

为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3分)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1)归去来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

农人告余以春兮,______________。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______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豪情。

范仲淹登楼观景后所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慨叹,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阅读井冈山

谢德才

①我像一滴水向往大海一样向往井冈山。

去年盛夏,我来到了井冈山。

②我先来到革命烈士的陵园。

她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茨坪北山,由纪念堂、雕塑园、碑林和纪念碑四部分组成,布局新颖、气势恢宏。

伫立北山顶上,鸟瞰茨坪,景物尽收眼底。

这座花因式的山城,风格迥异、依山就势的楼房鳞次栉比,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边绿树成荫。

挹翠湖如一块明镜,清澈明亮,倒映着一片湖光山色。

游园内,花掩小径;湖水中,轻舟荡漾。

园中有湖,湖中有岛,楼台亭榭,别具一格……身着白色裙子的导游小姐向我介绍:

这里的土地是烈士用鲜血染成的,牺牲在这里的烈士有四万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四万余名烈士中有三万多连姓名都没留下,后人特意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烈士碑。

听着她的介绍,看着那块无名碑,想着烈士战斗时的情景,我的心震颤了,浑身热血沸腾,眼泪倏地滚了出来。

③后来,我来到举世闻名的黄洋界。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的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我以前背得滚瓜烂熟。

而这一次,登上井冈山之巅,站在黄洋界的哨口,身临其境,融入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爱之情,才真正读懂它的含义,读出味道,读出真谛,读出真情实感。

④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是茨坪通至宁冈、永新进入井冈山的通道,是当年红军五大哨口之一。

在这山路狭窄陡峭、易守难攻之地。

当地黄洋界之战,红军打了三发炮弹,头两发是哑炮,因恶劣的潮湿气候侵蚀了它。

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刮过一次有名的寒流: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毛泽东针锋相对,写下鸿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发炮弹响了,装着苦难工农的仇和爱,装着共产党人理想和信仰的第三发炮弹,瞄准黑暗社会的心脏的第三发炮弹响了,震天动地炸开了!

挟带一股摧枯拉朽的雄风,这发炮弹呼啸而去,在敌军指挥所开了花,仿佛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撩开了沉沉黑夜的一角幕幔!

⑤那声炮响,如黑夜的一声霹雳,如黑暗中一道闪电。

这是共产党人的一声呐喊,这是穿草鞋、扛梭标的红军赤卫队喊出的久积于胸的心声,这是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战士倾泻出的愤怒,这是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革命军发出的政治宣言!

⑥再后来,我又去了著名的景区龙潭。

凡到过龙潭的观者,都为这大自然的杰作而感叹,一代文豪郭沫若1965年到这欣然写下“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诗句。

龙潭有200米的流程,天设地造五个美妙绝伦的瀑布,潭潭有瀑,潭潭生奇;潭潭相连,潭潭各异。

五潭景中有景,景中生情,情中生趣,情趣交织着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哲理。

尽管溪流前进的路千难万险,但它永远唱着欢乐的歌,直奔前方……

⑦静静看着一挂挂震人心魄的瀑布,我浮想联翩:

那穿涧越谷制造五瀑五潭的山溪,多像当年红军过的那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井冈路啊!

那清澈的溪流一路上过关斩将,冲破重重险阻,当面临悬崖峭壁时,它没有绝望,没有退缩,没有丝毫犹豫,义无返顾、视死如归地冲了下去,在一落千丈的瞬间,它的生命得到升华,人问的美丽奇迹诞生了——瀑布!

在大山的胸膛书写了一生的惊叹号!

曾匍匐而行的山溪,这一跳,跳出一条站立顶天立地之河!

它雷霆般地轰鸣着大山的心声!

⑧此刻,我想起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这里开创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时,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放弃勇往直前的信念和追求,为滚滚革命洪流在历史悬崖上书写出了瑰丽的奇观!

(选自《辽河》2006年第1l期。

有删改)

16.研读第②自然段后,回答:

(6分)

(1)第②自然段为何要先写茨坪北山及山城的环境?

(2)“我的心震颤了,浑身热血沸腾,眼泪倏地滚了出来”,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关键词说明“我的心震颤了”的原因。

17.请简析第④自然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最大的特点。

(4分)

 

18、“凡到过龙潭的观者,都为这大自然的杰作而感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龙潭”是“杰作”?

观者为何要“感叹”?

(6分)

19.文中说,“我像一滴水向往大海一样向往井冈山”,清分条写出作者向往的原因。

(6分)

 

六、(12分l20.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独特,能将所宣传的对象特点凸现出来。

“按捺不住,就快滚”,是微软鼠标在台湾的广告语,曾获得台湾“广告金句”称号。

请你谈谈这则广告语获奖的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把下列几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不得改变句子的意思。

(4分)

目前江西省有些中小学存在70人以上的超大班,有些地方教师严重缺编,有些地方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进行改制或出售、转让,江西省教育厅在2007年3月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地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可以删去,请根据要求答题。

(4分)

专家提醒:

走私、贩私、购私①均触犯我国《刑法》中涉及到②走私③犯罪的④条文共九条;如果⑤非法⑥走私宠物貂,貂身上可能⑦带有的⑧未知⑨病毒会传染给⑩您以及您家人。

(1)必须删去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2)可以删去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辛弃疾们张狂的个性,成就了豪放派“大江东去”和“西北望,射天狼”的绝世气概;柳永、李清照们的多情伤感,孕育了婉约派“执手相看泪眼”和“人比黄花瘦”的一唱三叹。

从普希金汹涌澎湃的《致大海》到冰心那充满母爱、童真、自然的《春水》,从闻一多回味悠长的<红烛>到舒婷含蓄深沉的《致橡树》,每一个文化名人身上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因子,散发着文化的芳香。

要求:

(1)以“走进文化名人”为题目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3)字数不得少于800;(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赣州市2007年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凡文字表述题。

达意即可,不必相同)

一.(15分)

1.B

2.A(A迄——讫、浑——混B、坐——座C、澜-----谰D、裒——唉)

3.C(从而:

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因而:

重在表因果关系,而且结果往往是人们不希望见到的。

一齐:

指同时;一起:

指动作在同一处所。

径直:

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

不中途耽搁,或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径直:

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4.D(A搭配不当,专家反对的是确定标准像的行为,非标准像本身,且“比如”的内容与前文不连贯;B“作者规模”应为“作者人数”;C“文化遗产”与“进步”不能搭配,应在“文化遗产”后加上“事业”一词。

5.A(“赋”并非以“论说”为主的文体)

二、(9分)

6.A(“亲自在铜钱上书写”有误,原文是“由皇帝亲书钱文作样进行浇铸”)

7.D(A“参与过御书钱文的书写"有误,原文为“参与书写过钱文”。

B由原文可知,宋太宗赵炅是在钱币上书写御书的第一人,因此宋代以前的皇帝并未在钱币上写过御书。

C原文。

为“王禹傅对御书钱极为推崇”,选项曲解了文意)

8.D(A“及其之后的皇帝只好改用铜铸钱为用铁铸钱了”推断不合理。

B“并不被收藏家看好,如今已经失传”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依据。

C“不仅数量比徽宗时期多,且艺术价值也更高”说法缺乏依据)

三、(12分)

9.D(病:

担心、优虑)

10.D(助词,变主谓结构为偏正结构。

A助词,放在动词前,使动词变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

B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组成名词性词组助词,表定语后置,不译。

C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连词,表结果,相当于“以致”)

11.B(①说明朱熹重视给当时的士人讲学③说明他的办事效率高⑤说明他为人正直⑦,和⑧均说明他的著述成就)

12.B(“注重对老百姓实行礼仪教育,致力解决当时经界不清的问题”并非“浙东为官期间”所为)

四、(21分)

13.

(1)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屏退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来不及知道他已来到。

(5分)(赋分点:

日、钩访、按行、屏、所至)

(2)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理”来获取知识,要求自己通过实践来履行知识的实际效用。

(4分)(赋分点:

为学、穷、反躬、践)

14。

(1)醉。

(1分)诗人醉眼赏景,“醉”字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诗人醉眼中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

(2分)

(2)思想内容鉴赏示例:

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展开想象的翅膀,艺术地再现了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

(3分)

表达技巧鉴赏示例:

①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江面上点点白帆在夕阳的辉映下宛若水中仙女们一齐穿上了淡红衣衫的奇景。

②融情于景,诗人把自己对钱塘胜景的喜爱之情融人满江夕照和点点白帆之中。

③虚实相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醉眼中亦真亦幻、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