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5779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封丘县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文件下载.docx

  B.50%

  C.60%

  D.70%

答案B。

  第4题:

若“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可能都具有额叶皮质”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并非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这是不必然的

  B.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这是必然的

  C.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

  D.并非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这是可能的

答案A。

题干为模态命题,“可能P”=“不必然非P”,即题干等值于“不必然并非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故A项正确。

  第5题:

海鸥是最常见的海鸟,被称为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下列对海鸥“预报员”称号的解释不符合事实的是()。

  A.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

  B.海鸥常落在浅滩、岩石或暗礁周围,航海者可据此判断附近是否有暗礁

  C.海鸥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迷失方向时可观察海鸥的飞行方向寻找港口

  D.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海边飞向大海远处,则显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海鸥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预报员”。

海鸥常着落在浅滩、岩石或暗礁周围,群飞鸣噪,这对航海者无疑是发出提防撞礁的信号;

同时它还有沿港口出入飞行的习性,每当航行迷途或大雾弥漫时,观察海鸥飞行方向,亦可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

此外,如果海鸥贴近海面飞行,那么未来的天气将是晴好的;

如果它们沿着海边徘徊,那么天气将会逐渐变坏。

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6题:

关于唐代诗歌及诗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

  B.王维和孟浩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C.杜甫的诗因为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

王维与孟浩然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为边塞诗代表,B项不正确。

故选B。

  第7题:

家庭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个基本单位,家庭收入和支出的________,是反映家庭经济水平的一个重要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量原则

  B.渠道因素

  C.模式指标

  D.状况侧面

A项填入,后半句提取主干为:

  “数量”是“原则”,明显不合逻辑,首先排除。

家庭收入和支出的“状况”显然是家庭经济水平的主要方面,“侧面”不符合文意,排除D。

  “因素”指事物的构成要素或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

  “指标”指反映某方面发展要求的绝对数字或升降百分比。

与“反映家庭经济水平”相对应.填“指标”更契合文意。

  第8题:

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亚非美欧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毕加索、西班牙、弹吉他的少女

  B.凡•高、荷兰、蒙娜丽莎

  C.罗丹、德国、思想者

  D.拉斐尔、意大利、雅典学院

  《弹吉他的少女》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代表作;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罗丹是法国人。

  第9题:

  第10题:

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

它,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长青久远

  B.源远流长深远

  C.历史久远重大

  D.历史悠久深刻

根据第一空前的“起源最早”可以判断第一空意在强调其历史悠久,排除A项。

  “亘古长青”强调的是生命力强盛。

根据第二空的“对古代世界……有着……影响”,可以判断第二空意在强调中国古代货币影响的范围广、时间长。

用“深远”最为恰当。

本题选B。

  第11题:

对别人文章的理解必须全面,__________很可能歪曲本意。

  A.生吞活剥

  B.囫囵吞枣

  C.牵强附会

  D.断章取义

句子侧重表达的是“理解必须全面”,与“全面”相对应,“断章取义”最合适。

故本题答案选D。

  第12题: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暴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需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暴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文段将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暴与在传媒中相声的冷清作对比,强调了回归群众、回归生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相声获得新生的途径。

文段并未论述相声创作的源泉问题,A项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B.C两项均只是文段论述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并未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D项指出了相声获得新生的途径,因此本题答案为D。

  第13题:

某件商品如果打九折销售,利润是原价销售时的2/3;

如果打八折后再降价50元销售,利润是原价销售时的1/4。

该商品如果打八八折销售,利润是多少元()

  A.240

  B.300

  C.360

  D.480

C。

  第14题: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

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不知道累。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结合文段语境,应选“孜孜不倦”。

  第15题:

关于新能源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质能是世界能源消费第四大能源,是唯~种可再生的碳源

  B.我国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

  C.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属予节能汽车

  D.波浪能是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海洋能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纳入新能源汽车部分。

因此C项错误。

  第16题:

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

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

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

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

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

A项,文段第

  二、三句首先指出人能够快速心算是因为他们能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

接着研究发现数学家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的长期记忆部分进入活跃状态。

这里的“长期记忆部分”即指前文中“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

A项的“使用越多,,错误。

B项,从文中科研人员对一名数学家和普通人的研究对比得出:

数学家的长期记忆被激活的原因是其进行了快速心算。

  “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中的“一般”是指通常、大部分情况,并不一定会,表述的恰当、到位。

  C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脑容量”,“决定”更无从谈起。

D项,强加因果,从文段可知,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是运算速度加快一种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且这种因果关系是科研人员的推断,不能由未然推已然。

  第17题:

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自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个自治的教学和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充分的自为者,不仅有建立自己的宗旨、品格、学术与道德标准和荣誉的必要,而且也有联合其他大学共同捍卫大学的声誉、学术和道德标准的动力。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中国大学和学术界种种腐败以及更为普遍的灰色学术。

  才会失去所以滋生的土地和庇护的依靠。

中国大学就能走进它们从来就没有进去过的象牙之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如何才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B.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

  C.中国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产生的根源

  D.中国大学如何才能摆脱象牙塔的限制

文段首先指出“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然后具体介绍了大学真正自治后的好处,包括其对学术腐败现象的制约和对更纯粹的学术环境营造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文段一直围绕建立中国大学真正自治展开,与此相关的为B项。

A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于宽泛,文段主要围绕其建立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大学自治”展开。

C项“中国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问题是介绍大学真正自治的好处时提到的,并非主旨所在,排除。

D项“摆脱象牙塔的限制”表述错误,文段说的是“走进象牙塔”。

  第18题:

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

除了极少数的人能________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

在岗位上磨炼,依托________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组织

  B.主动团队

  C.独立同事

  D.一手集体

阅读可知,题干具有明显的转折意味,填入第一个空格的词语必须与后面的内容意义相反。

除了极少数的人,大多数人都必须依托别人才能实现未来的事业(隐含必须通过“间接”的途径)。

与大多数人的“间接”实现事业相反,极少数人应当是“直接”创建自己的事业。

由此可知,在第一个空格中填入A项中的“直接”,可以形成最佳的语境呼应。

  第19题: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

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

就这样。

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写作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

这部仅用了5个月时间完成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全情投入,才能成功

  B.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C.成功常在不经意间降临

  D.成功者要耐得住寂寞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法国作家雨果断掉自己退路逼自己成功,最终创作出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的故事。

A项强调“投入”,D项强调“耐得住寂寞”。

这些固然对成功非常重要,但是文段着重谈的是雨果把衣服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湖里的破釜沉舟的态度,排除。

C项“不经意间”的表述不合文意,虽然《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过程只有5个月,但不能由此得出雨果的成功是不经意间获得的,排除。

B项“退路”与“出路”的对比形象、生动,符合标题的特点。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20题:

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

以下对我国目前材料产业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B.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C.

  “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高端

  D.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

  “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

  第21题:

  “舒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炎药,它的主要成分目前只能从一种Acer的树皮中提取,而野生的Acer树在自然界很稀少,5000棵Acer树的树皮才能提取1千克药物。

  因此,不断生产这种药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树种的灭绝。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

  A.从Acer树的树皮上提取药物的生产成本很高

  B.从Ibora树中提取的一种物质也是“舒安”药的成分,野生的Ibora树很常见

  C.科学家已着手研究Acer树的人工培育技术

  D.按照规定,从一棵Acer树上只能剥取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少量树皮

削弱反驳型题目。

题干认为,野生ACer树很少,制药又需要大量ACer树的树皮,所以生产这种药物必定会导致ACer的灭亡。

A项为无关项;

B项并不能表明从Ibora树中提取的成分能够替代从ACer中提取的成分,故排除;

C项有削弱作用,但目前刚刚研究,能否取得研究成果不得而知,故力度较弱;

D项表明,只要按规定进行,即使不断生产该物质,也不会导致ACar的灭亡。

第22题: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长期面临的主要障碍,稍有不慎,将引起全球性的扩散和连锁反应,造成重大损失。

许多事实又都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够起作用,主要是由于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了解不多造成的。

我们应当细心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贸易国家遇到哪些技术性壁垒,提出需要新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彻底改变目前这种遇到技术性壁垒无所适从的状况。

适合本段文字的小标题是()。

  A.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作用

  B.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

  C.向发达国家学习技术性贸易壁垒

  D.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

  “文段提到技术壁垒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而我国出口企业缺乏对这些障碍的了解,我国应当“提出需要新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故文段的主旨是应当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预警机制,D项表述符合题意。

  第23题:

3,4,5,6,8,()

  A.9

  B.10

  C.12

  D.15

A。

  【。

】此数列做差没有明显特征,考虑多重数列,分组找规律。

  3、4一组做差为1,

  5、6一组做差为1,故

  8、()做差也为1。

因此本题答案为9,选择A选项。

  第24题:

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

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第25题:

利多卡因一次最大用量为

  A.6.4mE.kg

  B.6.0mE.kg

  C.5.4mg/kg

  D.4.4mE.kgE、4.0mE.kg

  第26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问题。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答案A,B,C,D。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故选ABCD。

  第27题:

感觉上与我容易投机交谈的人。

多是比我年长十岁或十几岁的,也许因为他们都__________了各个领域的书籍,从年轻时候起就曾深深__________自我内心和世间万象。

  我平时所思所想。

都是人生观问题,所以与同年代的人往往难有共同语言。

对方若是20来岁的年轻人。

未曾思考过人生。

那自然我们就__________。

  A.摄取、审悉、少言寡语

  B.涉及、审视、无言以对

  C.涉猎、审视、话不投机

  D.涉猎、审悉、一拍即合

  “涉猎”与“书籍”搭配最合适。

文段的意思是与作者投机的人是年长的、思考过人生的人.所以对方若是20来岁的,未曾思考过人生的年轻人,自然就是“话不投机”了。

故答案为C。

  第28题:

就图书馆的发展而言,纸质的图书阅览之后又——了计算机的阅览,这个工程使很多公民可以不到图书馆就可以__________图书馆的资源,除了看书之外,图书馆将来还会提供一些参考咨询等专项的课题服务,开展双向的服务。

  A.拓展享用

  B.拓展享受

  C.扩充享用

  D.扩充享受

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

  “扩充”是在原有基础上充实,“拓展”有开拓创新的意思,计算机阅览相对于纸质图书阅览用“拓展”更为贴切;

与“资源”搭配,“享用”比“享受”更为合适。

  第29题:

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85年春,中日签订《天津条约》,日本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B.1972年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C.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于日本东京

  D.近十几年来,中日经过所谓的“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以后,下一步中日关系的目标是“长期稳定”

答案A,C,D。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B项说法错误。

  第30题:

所有的错误决策都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但有的错误决策可能不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有的正确决策也可能付出代价,但所有的正确决策都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B.有的错误决策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所有的错误决策都不一定造成严重后果

  C.有的错误决策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可能不造成严重后果

  D.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有的错误决策不一定造成严重后果

考查模态词的转化关系。

不可能不=必然,所以前半句等值于“所有的错误决策都必然付出代价”;

不可能不=不必然,所以后半句等值于“有的错误决策不必然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