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80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docx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

范文一: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摘要:

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使之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

但是,利率市场化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如扩大经营自主权、推动金融创新及优化客户结构等。

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机遇

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货币市场,根据市场供求水平由市场主体共同决定利率。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利率的接受者,这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总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具有双重的影响,下面就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金融机构的收益或损失不确定性。

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应该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首先,期限错配风险加大。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是严重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则占主要份额。

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的下调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加大期限错配风险。

再者,收益率曲线风险提高。

长期利率一般要高于短期利率,即收益曲线的斜率为正。

如果货币政策的逆向短期操作,短期利率可能会高于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由正变负,银行的长期未清偿浮动利率贷款的重新定价利率与短期存款利率的利差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为负。

(二)流动性风险

(三)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

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配置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推动经营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的配置。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地考虑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化的价格战略;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

利率风险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推动企业与个人客户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以达到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及满足客户需要的目的。

现实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已经推出了结构性的存款,利率互换、固定利率贷款等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由于利率市场化衍生出来的新需求。

(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

(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实行利率市场化,取消利率管制,各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价格差异来吸收公众存款。

资产业务方面,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总之,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业务创新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

范文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2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时隔三年半来首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而此前,按照央行的有关规定,我国一般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允许有浮动区间,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

此举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重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热议。

7月6日,央行再次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并于2022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

2022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9日起,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金融机构)可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凭证,即所谓的同业存单。

暂停了16年的同业存单发行重新启动,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流动性管理能力,也将促进利率市场化提速,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展望。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

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

利率市场化推进节奏也一直是金融热点问题,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我国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

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为标志,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市场化基本到位,贷款利率的下限已取消,关键在于存款利率的上限需要进一步放开。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必然要求。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

其次,利率市场化不仅反映金融机构的定价权,也反映客户的选择权。

我国市场化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利率市场化正是金融机构实现自主定价权的重要前提。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等级和偏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不同的金融机构选择差异化的产品。

利率市场化充分反映了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

最后,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宏观调控的需要。

宏观调控,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取向,而且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即他们必须对市场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

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阻碍,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削弱。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存贷利差收窄,银行盈利下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初期通常会导致银行净息差下降到原先水平的80%-90%甚至更低,其原因在于银行业竞争加剧,竞争放贷、高息揽存导致存贷利差缩小。

在取消利率管制初期,银行为争夺存款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导致负债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加大银行经营压力,放贷竞争由此加剧,贷款利率在初期(前五年)会有下行压力,而银行无法迅速调整贷款结构将贷款投向更具议价能力的领域,这导致资产收益下降。

因此利率市场化初期会有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组合发生。

此外,为了争夺客户,银行服务的竞争加剧,这又增加银行的经营费用,进一步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

但从更加长远的角度(五年以后)来看,随着银行逐步调整资产结构,贷款利率会逐步企稳甚至回升。

2、银行风险偏好上升,资产质量下降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会促使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一旦出现大规模坏账,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出现银行危机。

以美国为例,在利率市场化初期,银行存款利率迅速上升导致存贷利差和净息差收窄。

之后银行通过调整贷款结构,增加收益率较高的贷款(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以及增加贷款、垃圾债券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逐步使存贷利差和净息差回到利率市场化之前的水平。

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垃圾债券、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垃圾债券的违约率、房地产贷款的拖欠率不断攀升,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盈利能力剧烈下滑,彼时美国银行业的重要主体储蓄贷款协会大量倒闭,储贷危机爆发。

3、存款占比下降、贷款占比上升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银行业负债结构的变化与上述推论一致,即存款占比下降,其他负债的占比上升。

存款占比从1970年的91%下降到1986年的82%,之后进一步下降,到2022年下降到72%。

由于存款利率上升导致银行经营成本增加,从而迫使商业银行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商业银行其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都显著上升。

美国的商业银行从利率市场市场化初期的的52%提高到1990年的62%,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日本从1989年开始贷款利率市场化,采用银行业平均融资成本决定贷款利率,之后贷款占比出现系统性上移,从53%上升到1997年的65%。

这一变化甚至可能迫使监管机构上调贷存比的限制。

4、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中间业务发展由于存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存款成本,使得利息支出增加,因而净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下降。

美国自实施利率市场化以来,净利息收入占比就持续下降,从1970年的81.1%到1995年的65.2%。

而与此同时,非利息收入则上升了约16个百分点。

这表明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从利息收入逐渐向中间业务收入倾斜。

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收入结构将有所改变,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息收入占比上升。

这是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所有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没有例外。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将扩大直接融资占比、缩小间接融资占比,融资结构的变化必然反映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上。

如果我国的混业经营进一步放开,某些商业银行将会选择扩大投资与交易资产的比例,从而整体来看,中间业务将不断扩大。

5、迫使商业银行加速金融创新

正如实体企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创新一样,金融机构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正是金融创新。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依次经历了存款创新、贷款创新、衍生产品创新的金融创新路径,从而使得存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下降,投资与交易类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性上升。

资产证券化是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

商业银行可以把贷款从金融市场化上出售,从而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贷热情。

资产证券化可以突破贷存比的限制,很多贷款对应的不是存款,而是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

除了贷款类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商业银行本身也参与金融市场,从而投资与交易类资产规模扩大,尤其对于很多大型银行来说更为显著。

银行竞争的加剧必然迫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创新,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创新的品种或创新的工具,但存款创新、贷款创新、衍生品创新是必经之路。

其实,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一种存款创新。

6、银行业集中度上升,中小银行或会寻求联盟合作

中小银行或会通过合作联盟的方式,共同面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和国有大行的强势竞争,共同化解经营危机,实现优势互补。

2022年4月24日,包括民生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吉林银行、成都银行等数十家中小银行在内的亚洲金融合作联盟成立。

此种性质的银行联盟在中国银行业尚属首次,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该联盟旨为成员提供合作平台,共建风险承担机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银行间抱团取暖式的业务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化。

三、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应对之举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在正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的同时,必须从自身的情况出发,积极加快业务模式创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1、创新业务模式,调整经营战略

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商业银行应通过金融创新业务和发展中间业务方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是大力拓展金融创新业务。

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将加大,这必然带来大量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可以推出以利率为标的物的金融创新产品。

商业银行利用这些利率衍生工具既可以为企业、个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用来规避自身的风险,增加收入。

二是加大中间业务比重。

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依托银行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商业银行应该在适应利率市场化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中间业务种类,扩大中间业务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2、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管理及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提高,带来利率风险,而且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导致流动性压力加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管理及定价机制。

一是风险管理理念必须向长期稳健型转变。

要提足拨备、控制杠杆,关键是将风险作为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内在要素,推进RAROC和EVA考核,从会计利润最大化观念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发展转变,根本上确保稳健经营。

二是完善风险治理。

建立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等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尤其要完善内控机制。

利率市场化将带来很大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需要做好定价授权与尽职免责的设计,否则既可能出现高利率、高风险冒险行为,也可能出现人情利率,没有完善的内控机制就很难控制风险。

三是优化风险管理架构。

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架构要向垂直、矩阵式管理转变,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缩短风险管理传导和决策链条,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相应地,业务管理架构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由传统的四级经营向短链条管理转化,提高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控部门三道风险防线。

四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要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广泛推广VaR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强化缺口管理机制;要加强利率风险研究和管理,尽快弥补当前风险管理短板。

3、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放开,价格工具成为了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这使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服务和综合实力的竞争。

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营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银行一方面必须对传统业务产品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必须真正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在客户拥有数量和质量上掌握主动,努力挖掘客户的贡献度,不断加深客户的忠诚度,以此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争取更大的生存及发展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