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783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提问: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

“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

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

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

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有三层意思:

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一、了解回忆录的概念。

二、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

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难点: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

课前三分钟 

二:

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

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1955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三:

文体常识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

(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回忆录具有如下特点:

A、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有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四、字词积累1、注音

(1)佃农(dià

n) 

(2)祖籍(jí

 

(3)妯娌(zhó

uli)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

imiǎn)(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

o) 

(11)血溅(jià

(12)瞒着(má

nzhe)

2、词语积累①不辍劳作(chuò

):

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

yuà

n):

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

ifù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 

shí

尽量节省。

节,减省;

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 

chēng):

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

oxù

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

叙,谈。

(姑且谈谈)

五、整体感知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第二部分分层,以在家—离家—感谢母亲作为分界点。

第1层(2-8)宽厚仁慈,勤劳简朴,坚强不屈

第2层(9-13)支持我求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第3层(14、15)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整日劳碌

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尽忠党

和人民

节衣缩食

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反抗压迫

支持革命

被迫搬家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送我读书

坚持劳动

同情革命

1、集体朗读第1小节,讨论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点明写此文的原因:

'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B点明感情基调:

“我爱我母亲”。

C点明叙事线索:

“勤劳一生”,引出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

D点题。

2、自学课文2—15节,走近伟人母亲,感受伟人成长历程。

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

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

2-7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8-12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

3、学习第十四、十五节。

归纳层意:

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思考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4、放声朗读第十六、十七节。

体验真情 

感受伟大

(1)、开头一句有何表达作用?

(2)、作者是如何评价母亲的?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这段热烈慷慨、明朗坚决,掷地有声,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文章的主题。

5、总结全文选材:

选材典型,以小见大语言:

语言简洁,质朴无华

6、总结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教学实录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预设第一课时

1、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

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

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2-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4-长相5-拜访者的态度。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

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

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

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

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

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

额头像树柴;

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

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

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

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

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

(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

为什么?

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1、复习旧课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

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感悟文本 

精读6-9段:

(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

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

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

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

(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

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

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

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

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师: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文学大师。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非常必要,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地听。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

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

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

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

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

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

  (生摇头) 

  师:

那老师接着介绍。

  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

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

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

“我爱真理。

”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洛·

卜伦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列宁也认为“他的艺术标志着全人类艺术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介绍时多媒体显示提到的相关书籍图片) 

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老师介绍的是谁了吧?

  (生还是摇头) 

  师(笑):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的图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字以及插图,并且有列夫·

托尔斯泰名字。

  生:

托尔斯泰。

  (学生默读课文前5段)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社会活动家,是世界文豪,可以说是个明星,你想象中的托尔斯泰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你能把他的外貌给老师描述一下吗?

很潇洒,应该很整洁,衣服很漂亮。

不会有外国人那种乱七八糟的大胡子,发型应该不错。

  (生笑) 

经常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会把自己打扮得很绅士,然后每天去参加酒会什么的,他有自己大大的庄园,会和其他人一起玩乐,做上流社会人做的事情,也许会有自己的跑车之类的流行东西。

你是设想了托尔斯泰的生活方式,刚才老师是想听你们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述。

长得一定很英俊,有风度,穿着得体大方,是个非常招人喜欢的人。

我们想象中的托尔斯泰有共性,潇洒、高贵,是个绅士,有贵族的生活方式,甚至还有跑车。

真正的托尔斯泰我们已经无缘得见,我们只能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描绘去证实我们的想法了。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 

怎么样?

茨威格描写的托尔斯泰和大家想象中的一样吗?

老师采访一下刚才发言的两位同学。

不一样,很普通的一个人,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英俊潇洒。

记得你刚才说托尔斯泰应该没有大胡子,托尔斯泰留胡子了吗?

留了。

而且是乱蓬蓬的大胡子,很不整洁。

文中是如何描写他的大胡子的?

“卷起的滔滔白浪般的大胡子”。

胡子很多,卷起来了,不太整洁。

和我猜测的也不一样。

他长得不怎么样,就是到老年的时候才有一点善良的感觉,才变得慈祥了。

你强调到了老年时候才有些慈祥,潜台词是不是托尔斯泰在青年和中年的时候看上去很吓人?

很丑陋。

好,这是托尔斯泰给我们的很吓人的印象。

其实我们能有这个印象,是因为茨威格并没有美化托翁的相貌,反而他还评述了一下。

托尔斯泰的形貌通常情况下留给人们的都是什么样的印象呢?

文中有一句话,哪位同学能找出来?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这里茨威格用了四个词语来形容托尔斯泰的肖像,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 

这几个词语用来评价一个人的相貌,在语体色彩上是褒义还是贬义?

贬义。

哪一个词语贬义色彩最浓?

粗鄙。

你能解释这个词吗?

就是粗俗不堪,有些令人讨厌。

这个词只是指一个人的相貌吗?

它还可以描述人的哪方面?

言行举止。

能随便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吗?

不能。

  (师板书“粗鄙”) 

我们看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极其粗俗鄙陋,就是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便这样评价人家的,那怎么能用来形容一个大文豪呢?

是不是不太恰当?

而且茨威格似乎还想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不良印象无限度地加深,他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

比如说他提到了另外一个俄国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目的是什么?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长得丑。

还有类似能起到相同效果的描写吗?

有,还写了见托尔斯泰的人没见之前和见到后的心理落差,以此来表现托尔斯泰相貌实在丑陋,估计这些人和我们刚才的想法都一样,一看就大跌眼镜。

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侧面描写。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许多整齐的句式,还有大量的否定句。

而且在如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上也做足了文章,许多地方都用了修辞方法。

比喻。

请找出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

  (师生活动:

找出了第一段中有比喻、夸张修辞的句子。

每找到一处学生自觉分析好在哪里。

同学们不仅找到了句子,还说出了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是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