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89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docx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

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采集

统计方法

各省(区、市)调查总队要在当地抽选调查市县和价格调查点。

CPI目前我国调查地区样本总数共有550多个市县,采价点样本近3万个,近4000名受过专业培训的价格采集员从事价格收集工作。

第一步,调查市县自主选定价格调查点。

这些市县要确定价格调查的商店、农贸市场和服务网点(统计术语称之为调查点),调查点的确定方法如下:

首先,将所有调查网点分别以零售额和经营规模为标志,从高到低排队;然后,依据所需调查点数量进行等距抽样,并结合大小兼顾及分布合理的原则抽选。

第二步,价格采集。

各省(区、市)都有固定的价格调查人员和临时调查员按统一规定进行价格收集工作。

调查点确定以后,各市、县价格调查人员就要按照规定时间对选定的商店、市场和服务网点的商品或服务价格,采用“三定”原则进行收集调查登记,“三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人直接采价。

定点,就是到已选定的调查点,即固定的调查商店和农贸市场,以保障价格资料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定时,即在固定的日子和时间来采价,这是保证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在时间上具有可比性,因为采集价格的时间不同,商品的价格也存在差异。

这一点鲜活商品体现的最为明显,比如鲜菜,通常是上午刚上市时价格高一些,晚上收市时价格则低一些。

因此,在进行价格调查时,不但每个月的调查次数和日期应保持一致,每次调查的时间也应相对固定。

定人,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由固定调查人员去调查,这是为了避免因调查人员的频繁变动而引起的人为价格调查误差,保持价格资料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比性。

同时各地也常常利用价格采集点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性调查工具。

实际采价时还有以下一些原则:

同一规格品的价格必须同质可比,即产品性质基本相同可以进行比较;如果商品的挂牌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应调查采集实际成交价格;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如鲜菜、鲜果等鲜活食品),至少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每月调查采集2-3次价格。

 第三步,数据上报。

调查市县每月将调查的价格资料通过网络上报给省(区、市)调查总队,经过审核后由调查总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数据上报到国家统计局。

调整措施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切实保障CPI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对CPI调查方案进行了例行调整,涉及对比基期、权数构成、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的调整。

一、从2011年1月起,我国CPI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

这是自2001年计算CPI定基价格指数以来,第二次进行基期例行更换,首轮基期为2000年,第二轮基期为2005年。

调整基期,是为了更容易比较。

因为对比基期越久,价格规格品变化就越大,可比性就会下降。

选择逢0逢5年度作为计算CPI的对比基期,目的是为了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保持相同周期,便于数据分析与使用。

二、根据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调查数据以及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按照制度规定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

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0.51个百分点,衣着降低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降低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降低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0.0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0.25个百分点。

三、根据各选中调查市县2010年最新商业业态、农贸市场以及服务消费单位状况,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增加了1.3万个调查网点。

采集全国CPI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单位等)达到6.3万个。

四、各选中调查市县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部分代表规格品及时进行了更新。

 

 

2015年上半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形势分析及后期走势判断

第63期

2015年上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全市经济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运行。

一、居民消费价格运行的总体特征

(一) 价格总水平平稳上涨。

上半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1.6%,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0.8%。

虽然价格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但价格涨幅为近6年同期最低。

(二)价格走势较为平稳。

从环比看,1-6月价格呈现季节性波动。

1月份,受暖冬气候及春节时间较往年推后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略降0.1%;2月份,春节节日效应拉动食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3、4月份,随着节日因素消除,进入消费淡季,多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回落,价格总水平环比分别下降0.4%和0.3%;5月,虽然猪肉价格上涨,但蔬菜、油脂等食品及部分服务价格出现下降,价格总水平与上月持平;6月份,随着中高考季结束,旅游小旺季来临,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均有所上涨,拉动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

从同比看,1-6月价格走势较为平稳,各月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0.9、101.2、101.4、101.5、101.4、101.3,涨幅在0.9%-1.5%之间波动,变动幅度为近五年最小,价格波动较为平缓。

 

(三)今年新涨价动力不足。

上半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3%的涨幅中,今年新涨价因素影响仅为0.2个百分点,主要影响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影响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贡献率约为15.4%,较上年同期大幅缩小41.2个百分点,显示今年新涨价动力明显不足。

(四)价格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

上半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其走势也与全国基本同步。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中列第19位,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市)中列第9位。

二、  构成类别价格主要特点

(一)构成类别价格涨多降少。

上半年,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

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五类价格分别上涨1.6%、3.3%、3.5%、1.6%和1.5%;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三类价格分别下降2.7%、0.3%、2.2%。

(二)食品对总指数上行影响减弱。

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6%,其涨幅较上年同期缩小2.2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个百分点,仍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

但在上涨类别中对总指数上行的贡献率约为34.2%,较上年同期缩小36.7个百分点。

所监测的16类食品价格涨跌各半,涨价面较上年同期缩小37.5个百分点。

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干鲜瓜果、在外用膳食品价格分别上涨2.3%、4.2%、2.7%、6.1%和2.0%;淀粉及制品、油脂、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分别下降3.4%、5.1%和5.8%。

环比上涨1.3%;3月份,随着节日效应消除,猪肉价格大幅回落7.0%;4月以后,受生猪供应量下降,气温逐渐升高,养殖户惜售心理等因素影响,虽然进入传统消费淡季,猪肉价格却出现本轮产能调整的拐点,呈现涨幅逐月扩大的趋势,4-6月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5.3%和5.4%。

从同比看,猪肉价格基本高于去年同期。

由于去年上半年猪肉价格低迷不振,受对比基期价格低位运行的影响,今年猪肉价格除1月同比下降8.1%以外,2-6月分别上涨0.9%、5.4%、13.2%、9.5%和13.1%,均高于去年同期。

3.鲜瓜果价格涨幅大幅回落。

上半年,鲜瓜果同比上涨7.6%,涨幅在去年基数较高基础上有明显回落,较去年同期回落21.0个百分点。

前两年部分水果价格较大幅度上涨,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少农户扩大了水果的种植面积,加之,去年冬季气温偏暖,适宜水果生长,时令水果开花较往年提前上市,水果生产形势趋好,产量有所提高,市场供应充足,一定程度抑制了鲜瓜果价格的上涨。

4.鲜菜价格由涨转降。

上半年,鲜菜价格由上年同期的上涨9.2%转为下降0.4%,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品价格的上涨。

一是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资金补贴、科技推广、灾害防治等政策措施取得实效,菜农及企业的发展积极性较高,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扩大;二是今年日照充足,昼晴夜雨天气多,利于蔬菜生长;三是外调蔬菜渠道畅通,市民“菜篮子”得到充足供应,价格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5.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回调力度较大。

上半年,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同比下降5.8%,与去年同期上涨10.8%相比,回调了16.6个百分点,拉动食品价格下行约0.4个百分点,是影响食品价格回落的首要因素。

其中,鲜奶价格下降10.3%,奶粉价格下降1.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对牛奶及制品需求增加,导致市场供应相对不足,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曾连续九年上涨。

为此,国家通过投资改扩建奶牛养殖场,支持养殖企业进口良种奶牛等措施,使优质奶源基地得到进一步扩大,奶牛存栏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牛奶产量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牛奶市场供应充足。

与此同时,国际奶价持续低迷导致进口奶粉量大价低,对国内牛奶市场产生冲击,导致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自去年11月开始持续下降至今年4月才止跌回升,致使上半年液体乳及乳制品价格下降。

(三)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扩大。

上半年,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其涨势超过消费品价格0.4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个百分点,对价格总水平上涨贡献率达到34.9%,较去年同期扩大15.7个百分点。

一是服务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

二是随着用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落实,人工成本有所上涨,受此影响,家庭服务、衣着加工服务费、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个人服务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4.1%、4.0%、2.8%和1.5%;三是政府调价影响有线电视收视费和部分景区门票上涨,共同影响文娱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9%,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上调影响教育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4%。

另外,受旅游出行方式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影响,飞机票价格同比下降3.2%,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下降4.3%。

 (四)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升。

上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涨跌互现,总体稳中有升,同比上涨0.8%,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行约0.3个百分点。

一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工业产品推陈出新,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工业品消费出现新的增长点,加上人工成本上升,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工业品价格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其中,服装价格同比上涨3.2%,家具价格同比上涨1.2%,书报杂志价格同比上涨4.2%,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同比上涨14.7%;二是受国家上调烟草消费税影响,烟草价格同比上涨1.2%;三是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高档酒类消费需求有所抑制,酒价格由此下降9.2%;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工业品市场总体供过于求状况未有大的改变,企业间销售竞争激烈,加大了部分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其中,交通工具价格同比下降1.3%,通信工具价格同比下降7.9%,家庭设备价格同比下降2.1%,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同比下降17.6%。

(五)居住价格涨幅继续回落。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多举措限制房价过快上涨效果显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并逐步投放市场,重庆公租房政策继续施行,居民对住房及相关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有所减弱,受其影响,上半年居住价格涨势继续减弱,较上年同期上涨1.5%,涨幅缩小0.2个百分点,为近六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中,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水电燃料价格虽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但除自有住房价格涨幅略高于上年同期外,其余三个类别价格涨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小。

三、价格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经济平稳增长是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

去年底以来,中央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先后宣布两次降息一次降准,但仍保持了流动性的稳定增长。

今年1-5月,我国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7%和10.8%,涨幅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流动性的稳定增长对中国经济继续稳中向好,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重庆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稳固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为物价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抑制工业品价格上涨。

受国际市场原油、煤、有色金属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震荡走低,以及国内产能过剩,需求增长有限影响,PPI连续40个月同比负增长,直接导致居民生活相关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三)需求拉动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在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引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浓厚,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服务市场得到进一步细分,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从而推动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四)成本上涨推动物价上行。

近年来,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保制度逐渐完善严格,土地使用权取得及土地开发费用不断上涨,使得构成生产要素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和土地成本等价格持续上涨,在较长时期内对物价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天气影响农产品价格总体可控。

一是因国际粮价、奶价低于国内,导致进口量增加,直接冲击到相关农产品价格;二是猪肉价格经过一年多的去产能调整,重回上涨通道,对物价总水平上行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三是上半年天气适合蔬菜水果生长,市场供应充足,抑制了鲜菜鲜果的上涨势头。

四、后期物价走势预判

从后期看,既面临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还存在价格下行的压力。

一是货币流动性影响物价快速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宏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中央货币政策在保持平稳合理流动性的主基调下微刺激或将持续,货币流动性或将较上半年有所改善但难以明显宽松,物价受流动性影响快速上升的可能性较小。

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今年夏粮有望丰收,且国内粮价已高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所缩小。

虽然近期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但高温天气或将影响市场需求不足。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将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预计下半年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在随季节性波动中将高于去年。

三是PPI连续低迷加大物价下行压力。

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材料价格或将继续低迷,短期内PPI下降趋势难以改变,加之工业品供过于求的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上游工业品价格波动向消费领域的传导作用将加大物价下行压力。

四是价格改革或将推动物价上涨。

去年年底以来,政府加快了价格改革步伐,随着阶梯水价等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后期市场物价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

五是成本上涨推动物价上行。

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及物流成本等价格持续上涨将在较长时期对物价上行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六是随着去年翘尾因素逐渐减弱,下半年物价涨幅会有所缩小。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判断后期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前三季度黑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时间:

2015-07-1611:

01:

41来源:

省统计局

  前三季度黑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品上涨1.2%,消费品上涨2.1%,服务项目上涨1.7%。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行特点

  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2%,拉动总指数上涨0.9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9.5%。

上涨幅度较大的有粮食上涨5%,拉动总指数0.18个百分点,干豆及豆制品上涨3.3%,拉动总指数0.4个百分点,水产品上涨1.9%,拉动总指数上涨0.03个百分点,茶及饮料上涨5.9%,拉动总指数上涨0.04个百分点,干鲜瓜果上涨18.3%,拉动总指数上涨0.59个百分点,液体乳及乳制品上涨22.1%,拉动总指数上涨0.38个百分点,在外用膳食品上涨8.9%,拉动总指数上涨0.44个百分点。

下降幅度较大的有油脂类下降7.5%,影响总指数0.09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下降2.3%,影响总指数0.14个百分点,菜下降10.9%,影响总指数0.43个百分点。

  烟酒类上涨1.5%,酒类价格上涨较大,其中葡萄酒价格上涨12.6个百分点,烟草略有下降。

  家庭设备类上涨6.2%,拉动总指数上涨0.3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14.7%。

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有耐用消费品上涨8.7%,室内装饰品上涨9.5%,家庭服务上涨8.7%。

  医疗保健上涨2%,拉动总指数上涨0.16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7.7%。

其中涨幅较大的有医疗保健上涨4%,中成药上涨25.8%。

  交通和通信上涨1.7%,拉动总指数上涨0.16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7.6%。

其中交通类上涨3.5%,通信类和去年同期持平。

  娱乐教育文化上涨1.4%,拉动总指数上涨0.18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9%。

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有教育服务上涨4.8%,。

  居住类上涨0.5%,拉动总指数上涨0.1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4.8%。

其中涨幅较大的有液化石油气上涨3.7%,私房房租上涨0.9%。

  衣着类下降0.2%,拉动总指数下降0.0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大衣下降18.2%,西服下降16.4%。

  二、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1、受政策性调价的影响,粮食价格依然坚挺。

国家持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现在农民手中的余粮基本售完,如果今年是个丰收年,会为稳定价格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农药、农资、燃油、人工费用等上涨也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乳制品价格上涨较大,前三季度涨幅为22.1%。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国家加大力度对“放心奶”的监督和控制,自去年年末以来,各大品牌奶制品价格一路上涨。

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户成本增加。

  受气候因素影响,导致鲜果价格上涨。

例如香蕉,在春节前后,云南遭受雨雪霜冻天气影响,很多香蕉树都冻死了,使香蕉产量下降,市场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

  2、价格下降主要因素

  鲜菜价格下降明显。

年初以来大的雨雪天气少,外进蔬菜道路畅通,加之今年风调雨顺,地产菜上市早,上市量大,进入秋季以来温度比往年略高,前三季度鲜菜价格累计下降13个百分点。

  生猪出栏量增加,猪肉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明显。

随着政府对养殖户的大力扶持,调控政策的出台,猪肉价格已有所上升,但涨幅不大。

  衣着类出现负增长。

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心仪商品。

网购便宜的价格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实体服装店造成了较大冲击。

前三季度衣着类价格下降0.2个百分点。

  3、对今年价格走势的预计

  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在2%左右波动,没有太大的起伏,和国家、省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预计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在2%—2.3%之间。

  4、几点建议

  当前的物价发展仍具有不稳定性,为了防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过快上涨我们建议:

  一是要关注物价形势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适当的出台宏观政策的微调,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

  二是加大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力度,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滞后,造成一些农副产品价格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是加强价格政策宣传,使百姓理性面对市场价格变动,引导公众理性消费,促进市场价格的良性循环。

  四是抓好社会救助。

切实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可以根据情况定期发放价格基金,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持社会稳定。

2014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发布人:

刘素梅 发布时间:

2014/7/2214:

53:

00 阅读次数:

3117次 

核心提示:

    2014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2014年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上涨2.5%,总体上看1-6月份,物价走势平稳温和,有利于减轻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一、1-6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4.6%

    今年上半年,食品价格累计上涨4.6%。

其中,受气温较低和春节期间消费增加影响,鲜菜价格累计上涨4.8%;猪肉价格累计下降6.0%,去年年末到现在,猪肉价格持续低迷,虽然端午节前后出现了恢复性上涨,但持续时间较短,预计短期内变化不大。

牛肉累计上涨4.0%,羊肉累计上涨13.1%,牛、羊肉价格的上涨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随着居民消费观念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绿色、生态的肉类,导致牛、羊肉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鲜瓜果价格累计上涨26.5%;水产品价格累计上涨13.5%;油脂价格累计下降6.3%;鲜蛋价格累计上涨5.9%,鸡蛋价格在5月份受供应量减少影响,价格上涨明显,最高达到5.4元/500g,而6月份随着鸡蛋产量增加和需求量减少等因素影响,鸡蛋价格回落明显。

粮食价格累计上涨1.4%;大米价格累计下降3.0%。

    二、预计近期价格走势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受供应充足、消费结构变化以及气温持续稳定等因素影响,蔬菜、鲜瓜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价格将会比较稳定。

现在,各种大地蔬菜的大量上市,许多蔬菜价格十分便宜,大部分蔬菜价格维持在1-2元/500g,部分蔬菜价格跌破1元/500g。

而随着三伏天的到来,蛋鸡进入歇伏期,产量将有所下降,鸡蛋价格将会有小幅波动。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回顾及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

2013-02-0616:

05:

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南城县居民消费价格在中央“稳中求进”的基调调控下,与2011年相比,告别高速增长时期,同比涨幅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的物价缓慢上升,增幅趋缓。

2012年,南城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9%,非食品价格上涨3%,消费品价格上涨2.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7%。

一、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情况

1、从分类指数看,在八大类商品中,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呈全面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3.9%、烟酒类0.1%、衣着类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4%、交通和通信类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2.3%、居住类5.2%。

2、从环比指数看,各月指数变动较为平稳。

2012年1-12月份环比指数分别为1月101.5、2月99.8、3月100.5、4月100.2、5月99.5、6月99.6、7月99.9、8月100.1、9月100.7、10月99.7、11月100.1、12月100.8。

一月份受元旦、春节影响,环比指数最高,上涨1.5%,12月份受天气影响,鲜菜价格涨幅较大,再加上由于肉类需求扩大,价格上涨,带动环比指数再次回升。

3、从同比指数看,1-12月份同比指数为1月104.7、2月103.8、3月104.6、4月104.8、5月104.3、6月102.9、7月102.5、8月102.5、9月102.8、10月102.3、11月102.2、12月102.6。

1-12月份同比指数总体成下降态势,在6月份重回“2”字头时代。

 

二、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回顾

    1、食品类价格仍是拉动CPI上涨的主推手。

    食品类的16个小类有14个上涨,上涨幅度分别为粮食4.4%、淀粉及制品22.6%、干豆类及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