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怀古篇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95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怀古篇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怀古篇解析.docx

《七怀古篇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怀古篇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怀古篇解析.docx

七怀古篇解析

怀古篇

〔清〕沈相如①

净慧寺

在镇西十里黄鹤山北,后晋天福七年,吴越王钱弘佐建,名佛日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其东为龙树庵。

宝地开山古,群峰绕径齐。

锡飞黄鹤近,花散白云迷。

鲸吼惊秋阁,龙归过晚溪。

重崖翳石鼓,欲问草萋萋。

①沈相如(生卒年不详),字叔度,海宁(今属浙江)人。

 

〔清〕唐宏基①

向上庵

在镇西十里佛日寺,宋苏轼读书处。

妙理原无上,追趋达者情。

结庐尘绝点,趺坐观三生。

云映虚潭静,花随樵路平。

偶然来憩足,应悟世身轻。

①唐宏基(生卒年不详),字子翼,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沈圣旭①

桐扣山

在镇西十里。

晋武帝时,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搥之无声。

帝以问张华,华曰:

“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

”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

天启中,僧大抡建石鼓亭,其下即石鼓湖。

石鼓知何处,苍茫万壑秋。

风云迷虎穴,松竹抱僧楼。

清咏增幽兴,凭高亦壮游。

今来谁博物,欲问已悠悠。

①沈圣旭(生卒年不详),字辅升,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沈圣昭①

丁姥冢

在镇西十里桐扣山,东汉丁兰母葬此,名姥山。

丁墓西山里,苍苍一望孤。

夜台空落月,神路有啼乌。

黄草愁心切,低云泪眼枯。

九原不可作,刻木感吾徒。

①沈圣昭(生卒年不详),字弘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兰皋集》。

 

〔清〕吴焯①

南宋杂事诗录二

赤岸前头赤羽驱,平江供递五千夫。

龙茶宣赐无笺表,蚤驾冰稗过鼎湖。

《云麓漫钞》:

“金国每年贺正旦,便平江排办司供役凡五千三百十四人。

”《武林旧事》:

“北使到阙,先遣中使至班荆馆,宣赐龙茶香合。

”《贵耳录》“道君北符,凡金人有赐赉,必索一谢表。

”《云麓漫钞》:

“贺正多值冰雪,有司作浮筏,前用巨碓捣冰,谓之冰(竹字头,左边提手旁,右边卑字),以迎北使。

一生难报状元恩,日月精光吐复吞。

不信渔阳挝散急,回头无路哭修门。

《文信公传》:

“伯颜驻军皋亭山,公往议和,伯颜以危言折之,公谓宋状元宰相所欠一死报国耳。

”《文山全集·鹿鸣宴》诗有云:

“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加荣。

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

自注:

“提举李爱梅迪举送弟璧同荐,是年及第。

”《指南录序》:

“皋亭山距修门三十里。

①吴焯(1676—1733)字尺凫,号绣谷,晚号绣谷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歙县(今属安徽)人。

著有《药园诗稿》等。

清代著名藏书家、学者。

 

〔清〕符曾①

南宋杂事诗录一

筵盏新从赤岸开,待他北使贺春来。

传宣直到班荆馆,凤药花肠赐得回。

《武林旧事》:

“北使到阙,先遣伴使赐御筵于赤岸之班荆馆,中使传宣抚问,赐龙茶一斤、银合三十两,并风药、花饧。

①符曾(1688—1760),字幼鲁,号药林,晚号贯翁,钱塘监生。

雍正六年(1728)举荐贤良方正,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官至户部郎中。

著有《春凫小稿》等。

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

 

〔清〕陈芝光①

南宋杂事诗录一

铁绽沉来箭镞埋,巾笼放鸟失安排。

空饶红朽丰储积,泽国图安只自乖。

《寰宇分合志》:

“兀术之陷临安,已隐然如伯颜之皋亭山。

而宋得以不丧者,由其悬军深入,视元无分道之兵,席卷北归,视元有江中之衄。

使舟再沉于铁绠,而策不献于闽人,则兀术为笼中之鸟矣。

”《自怡集·钱唐》诗:

“箭镞不随钱氏没,黍苗还向宋陵生。

”《清真集》:

“尝会计丰储之积,约五百万石,多为备荒之用。

而大农每岁廪给止合用米一百万石,通计可支五年。

”《李忠定奏议》:

“备攻战之策,必择形胜,然后能制服中外,以图事业。

临安、平江皆泽国,褊迫偏霸所据,非用武之地也。

①陈芝光(生卒年不详),字蔚九,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南宋杂事诗》(合著)。

 

〔清〕厉鹗

南宋杂事诗录二

倾国名花一首诗,御前草圣墨淋漓。

芙蓉玉貌描添线,休遣君王怒净师。

《游名山记》:

“皋亭山广严院僧净师,绍兴初被召作草。

首书‘名花倾国两相欢’。

宋主不悦,赐罢。

”《子素集·高宗二刘妃图诗》:

“秋风落尽故宫槐,江上芙蓉并蒂开。

留得君王不归去,凤凰山下起楼台。

”《绘事备考》:

“尚衣夫人刘氏画用‘奉华堂’印,有《宫衣添线图》、(枚卜图》、《补衮图》、《宫绣图》。

问安兵已入官时,救日空教羽檄移。

丽景只今传乐府,松风吹冷浴龙池。

《啽呓集·咏吕文焕》诗:

“只将六载无消息,太后宫中一问安。

”注云:

“大兵至临安,屯皋亭山。

文焕与范文虎九骑入城,至大内谒宋太皇太后。

”《三朝野史》:

“大兵渡江,贾似道即出檄书,布告中外有云:

‘救日之弓,救月之失,便直指于旌旗。

如砺之山,如带之河,尚永坚于盟誓。

’”《思古堂集》:

“皋亭山祟先寺浴龙池,宋高宗尝洗手,因名。

 

〔清〕姚世钰①

庚申秋日入黄鹤山怀厉樊榭

游记曾披画不如,笋舆香篆路纡徐。

与君同有幽栖志,黄鹤山中好著书。

①姚世钰(1695-1749),字玉裁,号慧田,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诸生。

著有《孱守斋遗稿》。

 

〔清〕王锡①

桐鱼石鼓歌

临平岸崩出石鼓,天然琢成疑鬼斧。

世人不解能大鸣,持向茂先奇始吐。

刻鱼惟有蜀山桐,临风一扣声如钟。

物理相待固若此,但恨识者无时逢。

至今山号桐扣好,满山离离生碧草。

石鼓未审归何方,尚有能言之故老。

呜呼!

天地英灵正不穷,异物多在尘埃中。

庸流纵莫见拂拭,当世岂乏张司空。

①王锡(生卒年不详),字百朋,仁和(今浙江杭州)诸生。

清代学者、文学家毛奇龄弟子,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洪昇门生。

康熙南巡,献诗称颂,深蒙嘉赏。

“西泠十子”之一。

著有《啸竹堂集》。

 

〔清〕潘云赤

丁姥冢

古墓含斜月,玄猿号夜台。

孝思永以则,溪壑至今哀。

净慧寺

群山开化域,钟静水淙淙。

不愁黄鹤雨,久已毒龙降。

向上庵

兰若深逾静,登游愧昔贤。

空山一钟发,竹里住流泉。

 

〔清〕金志章

皋亭怀古

石鼓亭边碧草齐,柳阴系棹问招提。

桐鱼事往名犹在,黄鹤峰高路欲迷。

何处山樵寻旧宅,凭谁坡老觅留题?

清吟怀古斜阳里,缓步春风入杖藜。

 

〔清〕赵信①

南宋杂事诗录三

内使龙茶宣赐回,班荆馆为使臣开。

湖山景物家乡地,几度迎风唤笔来。

《武林旧事》:

“北使到阙,赐御筵于班荆馆,传宣抚问,赐龙茶一斤,银合三十两。

”《入蜀记》:

“班荆馆者,北使宿顿及赐燕之地,距临安三十六里。

”《桯史》:

“施宜生,闽人也。

有僧相之曰:

‘面有颧骨,可公可卿。

子身之毛皆逆上,且覆腕,然则必有合乎此而后可贵也。

’龟山僧介之北,不数年,仕至礼部尚书。

时盟好方坚,而谍者传逆亮调兵之事无虚日。

金来贺正旦,宜生为使,至天竺,语馆使张焘曰:

‘今日北风甚劲。

’又取几间笔扣之,曰:

‘笔来!

笔来!

’于是始大警。

天章灿烂半山霞,白石请泉有道家。

谁到永和寻石鼓,多从水瓮看桃花。

《咸淳临安志》:

“皋亭山,宁宗御书三宇为匾。

有崇善灵惠王祠,名半山庙。

旁有水瓮及桃花坞。

”又:

“敖陶孙诗:

‘樵路萦连入翠微,清泉白石可忘机。

云中犬吠刘安过,树抄春深望帝归。

’”又:

“桐扣山在临平山之西。

晋武帝时,岸坏,出石鼓,击之无声。

张华取蜀桐木刻作鱼形而扣之,声闻数里。

”《抱拙小稿》:

“市井萧条景物非,居人犹号永和堤。

”永和堤即临平驿路。

遗像犹思坠紫云,皋亭空儿伯颜军。

一从南北飘零后,还有梅边生祭文。

《水东日记》:

“文山像上有太傅钱唐于公谦题云:

‘乌乎文山,遭宋之季。

徇国忘身,舍生取义。

气吞寰宇,诚感天地。

陵谷变迁,世殊事异。

坐卧小阁,困于羁系。

正色直辞,久而愈厉。

难欺者心,可畏者天。

宁正而毙,弗苟而全。

南向再拜,含笑九泉。

孤忠大节,万古攸传。

我瞻遗像,清风凛然。

’于公每悬此像于座侧,数十年如—日也。

”《梦占类考》:

“文天祥大父梦一儿乘紫云而下,已而复上行。

生天祥,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行,字履善。

及廷试第一,理宗见其名曰:

“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字之曰‘宋瑞’。

”《啽呓集》:

“文文山诗注:

‘伯颜至皋亭山。

除枢密使、右丞相,奉旨诣北军讲解,见伯颜,陈大谊,留营中不遣。

’”《文山全集》:

“空坑之败,夫人与佛生、柳小娘、环小娘、颜孺人、黄孺人皆为俘。

至元帅所,已失佛生,必有爱其俊秀,养为己子矣。

”《吴文正公集·跋文丞相与妹书》:

“一代三百年有此臣,一家数十口有此女。

臣不二君,女不二夫。

臣尽节而死,女全节自生。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可传千万世,卓哉!

曼卿出其门,藏此帖甚珍之。

噫!

诚可珍也。

”观此为之流涕。

《书系》:

“天祥过南安,遣人告墓,以弟壁之子升为嗣,又寄弟诗曰:

‘亲丧君自尽,犹子自吾儿。

’”《宋遗民录》:

“宋太学生庐陵王鼎翁作《生祭文丞相文》,历陈其可死之义,又反复古今所以死节之道,激昂奋发,累千五百余言。

录数十本,驿途出店俱贴之,大义在速文丞相死国。

然丞相从容就死,固不系鼎翁之文,而鼎翁之志可悲矣。

鼎翁名炎恒,号梅边。

所著有《吾汶稿》。

①赵信(生卒年不详),字辰垣,号意林,仁和监生。

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

著有《秀砚斋吟稿》。

 

〔清〕魏银河①

石鼓亭

言循永和堤,野戍偶停桨。

永和堤,即临平驿路。

见赵希《抱拙小稿》。

石鼓今已无,虚亭尚横榜。

榜为陆之越书。

缅昔张茂先,桐鱼扣清响。

物类相感处,

妙理非非想。

鞭石分阴阳,征奇遍天壤。

荒汀雁衔芦,独树牛磨痒。

谁解访古心,村农但来往。

①魏银河(1734—1800),字星槎,号秋浦,慈溪(今属浙江)人,钱塘(今浙江杭州)贡生。

著有《桂岩小隐集》等。

 

〔清〕陈文述①

皋亭山吊查纫芳

查蕙,查映山给谏女孙,古云袭伯室。

给谏殁,嫡母祝以二十五万金予纫芳,表以佐左古结客,不少吝惜,称贤媛焉。

墓在皋亭。

皋亭山下万桃花,高冢埋香石辟邪。

淑女声名最贤孝,通侯名第自清华。

欹湖短(火属)听秋雨,旅馆残尊感暮霞。

我是青莲旧词客,长安曾住玉真家。

按:

云伯在都,曾家古云太平湖上云绘园者三年。

西桥怀丁兰

丁兰事母至孝,母死,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名丁桥。

母冢在桐扣山东。

钱唐孝子古丁兰,孺慕终身世所叹。

曾为慈亲留像设,胜将诸佛刻沉檀。

音容仿佛神如在,桮棬栖楻泪不干。

千古影堂从此起,白云迢递夕阳残。

临平山怀张华

晋武帝时,临平山出石鼓,扣之无声,张华取蜀桐木作鱼形,扣之,声闻数里。

今山下有桐扣村、永和堤、桃花坞,皆近临平。

博物司空最有名,桐鱼石鼓叩临平。

气同雷剑中宵识,机应霜钟半夜鸣。

碌碡苔沵泥有迹,桔槔人静月无声。

永和堤畔桃花好,何不当年避位耕。

南山怀杜牧之

南山,在黄鹤山北,与佛日夹径。

《郡国志》有杜牧坞,垒垒数冢,世传杜牧墓。

按樊川自撰墓铭,终于安仁里,葬于少陵司马村先茔。

是墓在西京杜牧坞。

疑其出牧睦州及湖州刺史日,所经营别业也。

集中有《上宰相求杭州启》,又为李子烈作《新造南亭子记》。

扬州踪迹更湖州,又向杭州一坞留。

倘学荆溪营水榭,也同句曲起山楼。

春风酒舫偏伤别,夜月箫声易感秋。

剩与游人话惆怅,茶烟风扬落花愁。

①陈文述(1771—1843),原名文杰,字隽甫,号云伯,又号退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五年(1800)举人,曾任全椒(今属安徽滁州)等地知县。

著有《碧城仙馆诗钞》等。

 

〔清〕姚宏燮①

秋祭皋亭山祖莹

张公祠外小溪前,系艇登山挂纸钱。

担榼不如牲鼎重,提壶尚见子孙贤。

黄随霜叶看鸿雁,红入秋花唤杜鹃,最是小桥临涧古,每来临去一流连。

①姚宏燮(生卒年不详),字理斋,又字鲤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增生。

著有《莲汀集》。

 

〔清〕王文浩

友梅轩

王昶元人也。

遭时乱离隐于皋亭山,环居皆梅,刘文成为作《友梅轩记》。

友梅轩子养天闲,逸老孤清一枕山。

直得青田留片语,至今洁白满人间。

木石居

里人范文奎建。

范有孝行,亦称范孝子庵。

老丑梅兄伤莫景,■■石发不知整。

僧不送迎梅送迎,步步香光乱人影。

饮黄村酒店

亦名横山村,村有桥,过桥为于山路,桥下水即金家堰,所出归于下塘者。

寻芳随地到芳尊,香压春缸花满村。

停我诗鞍何处是?

清溪一曲酒家门。

赤岸是宋皇华馆驿旧址

岸西至大岭可十里,而南五里至义桥曰槎渡村,诗人陈槎村所居也。

槎村为吾宗茨檐先生高弟,五七言称入室,今老矣。

岁甲辰,槎村自岭外归,余过访焉,槎村为余谈北郭遗事,而赤岸则南宋皇华馆驿旧址,北使至,将迎于此。

槎村自云闻之茨檐,当有所据也。

槎村谈往如弹指,赤岸经行感昔时。

今日若教逢驿使,一枝为报岭头知。

槎村重游岭外。

 

〔清〕管庭芬

皋亭怀古

芙蓉两朵拥秋云,路近临安积翠分。

想像当年征战地,凯歌听唱背嵬军。

运衰烽火极天红,鄂国灵旂布满空。

英气枉教惊白雁,不留降表出深宫。

 

〔清〕汤春①

临平石鼓歌

古来伟器难湮没,震赫人寰音激越。

如何长向水边埋,匿迹销声沮郁勃。

钱塘治北临平岸,山势崔嵬水潏浡。

一朝石裂土欹倾,中有鼓兮出突兀。

相传得自典午初,秦欤汉欤何代物?

摩挲更无字画镌,崚嶒不使精灵汩。

路人持槌屡击之,中孕噌吰閟不发。

世无博识张茂先,桐鱼谁叩逢逢彻?

我闻十鼓出凤翔,太学森森两行列。

禹鼎汤盘宝贵同,韩苏大笔皆卓绝。

我周法物历朝珍,此鼓谅难与比烈。

泗滨之磬彭蠡钟,同奏钧天声击节。

①汤春(生卒年不详),字笑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任江山教谕官职。

著有《可自怡斋诗偶存》。

 

〔清〕陈传经①

冬日有怀黄鹤山房

黄鹤仙人隐碧山,柴门寒少昼忘关。

溪南晴雪梅全放,屋角斜阳竹半删。

笠短欹风樵担重,缆长浮水渡船闲。

就中画境吾能说,梦绕流泉第几湾。

①陈传经(生卒年不详),字学初,号晴严,海宁(今属浙江)人。

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著有《静啸山房集》。

 

〔清〕丁庄①

丁桥

晋丁兰事母至孝,母死,刻木事之如生。

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名丁桥。

艮山卅六里,曾居古孝子。

事死如事生,刻木以修祀。

杯棬懔深思,影堂千古始。

桥下对清流,应呼丁字水。

丁姥冢在桐叩山东,丁兰之母也。

峨峨桐扣山,隆隆丁姥冢。

母也贤且慈,秀毓国香种。

抔土香至今,中有血泪涌。

墓门松柏森,霜风摧不动。

①丁庄(1809—1855),字莅堂,号蝶身,钱塘(今浙江杭州)监生。

曾任江苏典使、吴江同里司巡检。

著有《梅溪书屋稿》等。

 

〔清〕汤礼祥①

临平石鼓歌

石鼓石鼓尔何物,云是临平岸中出。

苔侵土蚀不计年,欲向谁人诉伸屈。

华也典午博物人,以手扪鼓通鼓神。

蜀中之桐刻鱼尾,须臾一击声鼝鼝。

大声轰,小声歇,四座喧呶叫奇绝。

惜无篆刻等陈仓,或失传闻或磨灭。

忆昔东吴天玺初,神谶发自临平湖。

《吴志》及《建康实录》载:

天玺元年,吴郡临平湖得石函,中有小石,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立石岩山,而赵明诚指为获石历阳,误也。

千年宝气泄不尽,石鼓岂肯终泥途。

鼓乎鼓乎,人生遇合良不易,茂先是尔真知己。

此鼓此人今已矣,神物埋藏待谁起,君不见,延平之剑亦如此。

①汤礼祥(生卒年不详),字典三,号点山,仁和(今浙江杭州)诸生。

官至江苏府知事。

著有《栖饮草堂诗钞》。

 

〔清〕王丹墀 王丹地

临平道中咏古

此地号临平,崖倾石鼓撑。

茂先真博物,桐叩有余声。

临平石鼓

近午过皋亭,帆飞一叶轻。

违山虽十里,犹听蟪蛄声。

皋亭山

赤岸高干丈,云霞冒树巅。

夕阳初照处,葱翠更芊眠。

赤岸

山下屯兵处,夫人助战征。

乌鸦才叫噪,犹是撒沙声。

撒沙夫人庙

 

〔清〕李堂①

舟次皋亭怀吴数峰郊居

十里凉阴噪乱蝉,皋亭此去片帆悬。

林中赤日犹明塔,雨后青山欲上船。

结屋读书虚有约,款门看竹亦无缘。

输君独擅幽居胜,水榭风帘坐渺然。

①李堂(生卒年不详),字允升,号西斋,仁和(今浙江杭州)布衣。

著有《冬荣草堂集》。

 

〔清〕丁丙

三塘渔唱集录十九

永和堤剩草青青,数里声微石鼓亭。

茶药花饧拜恩去,班荆馆址久飘零。

嘉靖《仁和志》:

“永和塘,地接白龙潭。

一遇卯风,数百顷瞬息灌没,乡民患之。

绍定己丑,邑士范武倡捐修筑,许参政应龙有《永和堤记》。

”沈谦《临平记》:

“晋武帝时,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捶之无声。

帝问张华。

华曰:

‘取蜀中桐材。

刻为鱼形,扣之则鸣。

’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

天启中,僧大抡建石鼓亭其下。

”《乾道临安志》:

“班荆馆,在赤岸港。

”《宋史·礼志》:

“北使至阙,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酒七行。

翼日,登舟至北郭税亭,茶酒毕,上马入余杭门。

太师坞里溯刘阡,端圣行宫此暂迁。

犹有遗民谈避地,指经擎道访珠泉。

《西湖志纂》:

“黄鹤山之北,宋太尉刘琦居坞,名大师坞。

”嘉靖《仁和志》:

“赤岸岭之西,有珍珠坞,宋少宰刘正夫墓在焉。

”《大清一统志》:

“留下,在钱塘县西北,地形爽垲。

宋南渡将筑行宫于此,高宗览图曰:

‘且留下。

’后遂以为名。

”康熙《钱塘志》:

“历方井法华秦亭,几十有八里,为南宋车驾入禹航洞霄宫辇道。

”王晫《霞举堂集》:

“珍珠泉,在显宁寺方丈之前,以足踏地,则泛涌如珠,故名。

韦谢宋时两太后,北归北去总皋亭。

匆匆百五十年事,只剩撒沙娘子灵。

孙士毅《游皋亭山记》:

“赵宋韦氏、谢氏两太后,《游览志》记之详矣。

当其北归去,所经辇道,不外皋亭。

瞬息百五十年,天祚遂移。

遐思偏安佚豫之时,水色山光,不知若何景象矣。

”胡世宁《撇沙护国夫人庙记》:

“神世居仁和,裔出倪氏。

时值金兵,神尚属闺女,避乱郊野,饥寒迫切,狼狈而殒。

里人怜其捐躯守志,瘗于皋亭之半山。

金兵长驱南逐,康王奔逸,夜梦神曰:

‘王但前,吾当助阵。

’明日接战,忽狂风大作,向北扬沙,金人目尽瞀。

宋兵鼓勇前追,俘斩无算。

高宗即位,首崇祀典,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

皋亭城溯晋唐时,井作冯家神祀祠。

漫访咸和八年篆,牛僧孺碣亦无遗。

乐史《太平寰宇记》:

“皋亭山上有石城,周回十里。

”陆次云《湖堧杂记》:

“冯氏井在崇先寺旁。

古砖篆刻,字砖凡八十四。

其刻云:

‘咸和八年十月丁丑朔,冯氏作。

’”王象之《舆地纪胜》:

“皋亭神祠碑,牛僧孺撰。

七娘子庙愿香烧,蚕事将忙昼复宵。

不聘乌圆怕伤鼠,半山呼伴买泥猫。

《咸淳临安志》:

“七娘子庙,在皋亭山。

旧传崇善王妹也。

”孙士毅《游皋亭山记》:

“半山泥猫,亦湖上土宜类也。

村妇养蚕,多买之。

伯几游宿醉流霞,书画僧藏向客夸。

遍出净师苏赵笔,胜看倾国与名花。

鲜于枢《游记》:

“元贞元年四月,送客临平。

自皋亭山以北,多野酴醿,香气酷烈,薰人欲醉。

晚宿广严院,僧普闻好奇喜客,置酒西楼下。

明日,遍历殿庑,普闻煮笋荐酒,大出书画夸客。

中有净师草圣四大幅,问之乃寺僧也。

绍兴初,被召作草,首书‘名花倾国两相欢’。

宋主不悦赐罢。

今钱塘人家所收,称王逸老合作者,皆其书也。

又东坡、赵令烁唱和真迹一卷。

杨和王墓易碑材,玉碗金鱼出土来。

寺忽改坟坟改寺,苗刘传误更堪哀。

陶宗仪《辍耕录》:

“至元庚寅冬,江浙行省官立相哥、沙不丁辈,德碑穹窿莫比,特缺坐石。

时赵若晦者,素善谄媚,以杨和王坟域所有为言,役人夫数千拖拽而至。

”田艺蘅《留青日札》:

“宋杨和王沂中之墓,在德清、钱塘接界处。

规制甚大,径路犹存。

碑表尽灭,惟一庵观,乃香火院。

地有扬姓者,云是后裔。

其象尚在杨悦家,并高孝御札三十九道。

坟已被掘。

正德间,一沈姓者,得玉碗二,玉杯十,玉象棋一副,并诸玩器,为镇守没入。

近年小民土中得一铜爵,腹有‘子孙永保’四篆字。

”《湖堧杂记》:

“皋亭山下有刘坟,宋鄜王刘锜葬处。

先是,地为显宁寺。

王移寺坞外,而筑坟于中。

越五百年,有僧具德者,履王坟以为佳,弃坟于坞外,而复建寺。

”且托言非韩、刘之刘,乃苗、刘之刘,又何冤也。

学积行修意气雄,玲珑词笔琢春风。

多情赤岸停孤棹,老泪青山泣滨宫。

《樊榭山房图》:

”吴尺鳧学积行修,意气高爽,连蹇不遇死。

以晚年颇耽琢小词,以仆为能赏音,今无春风之笔矣。

”又《亡友吴绣谷墓下》云:

“赤岸停孤艇,青山对殡宫。

平生腹痛语,今日泪痕中。

子守书无失,人嗟命不融。

凌云埋可得,地下傲三公。

春风桃李奉芳型,节钺还扶仗履停。

花落寿杯花亦笑,兰亭今亦让皋亭。

阮亨《皋亭唱和诗》:

”庚申上巳,家兄侍叔父偕诸同人于皋亭山修禊作图记事。

先是,戊午春,兄为学使,曾偕蒋蒋山、陆祁生绍闻同游,各有吟咏。

”陈文述诗:

“迎眸山色一痕青,修禊人来画舫停。

一种桃花与修竹,皋亭原不让兰亭。

 花下亲扶杖履来,花簪华发笑颜开。

羽觞浮向桃花水,都与先生作寿杯。

 红云白雪问如何,万点浓香涨绿波。

三载春风旧桃李,可知还比此间多。

放翁入蜀出杭州,登载槽司所假舟。

一悼红亭过赤岸,晓来鱼蟹富汀洲。

陆游《入蜀记》:

”乾道六年闰五月二十日,买小舟出北关,登漕司所,假舟于红亭税务之曲。

六月二日,过赤岸班荆馆小休,三十六里宿临平。

三日黎明,至长河堰,亦小市也,鱼蟹甚富。

梨花杨柳任飘零,沽酒帘撑一角青。

五月披裘负薪子,谓留积雪赏皋亭。

魏标《湖墅志略》:

“夹城八景,六曰‘皋亭积雪’”。

陆以湉《冷庐杂识》:

“杭人相传,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三十日大雪,至十一月初十止,平地丈余。

街衢中开一道,雪堆左右,闾肆之门为阻,压圮民居无算。

北郭三山一水隈,睛岚湿翠白云堆。

烟云烘染天然画,好印平皋鹤叟来。

朱珪《名迹录·张绅书朱伯盛印谱后》:

“予座主张先生仲举,在杭一印曰‘平皋鹤叟’,盖用杭州三山名,临平、皋亭、黄鹤也。

”《元史》:

“张翥为杭州钞库副使。

”张大昌《临平记补遗》:

“张翥心性之学,受之李存;声律之学,受之仇远。

其后讲学无成,卒以诗著,所撰《蜕庵集》古体,颇类香山讽谕遗韵,三字之镌,其放情山窟中,雅怀若揭矣。

叔明王氏图琴鹤,写似汤村钱以良。

杨篆董题还沈记,清河书画载琳琅。

乾隆《杭州志》:

“王蒙,字叔明。

宅近黄鹤山,号黄鹤山樵。

”张丑《清河书画舫》:

“新都徐晋逸,购得王蒙《琴鹤轩图卷》,为汤村钱以良作,运笔古朴,设色纯厚,种种皆可宝藏。

卷前有杨尹铭篆署,后有沈梦磷记,释法震、董存等十诗,皆真迹。

弹驱赤岸乌鸦去,谣应皋亭白雁飞。

纵惜岳将军不见,风雷空现四山旗。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绍兴初,高宗建行阙于凤山中,林木蓊如,鸦以千万,噪鸣聒天。

高宗命内臣领修内司诸儿,聚弹射而驱之临平赤岸间。

未几,复如初。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德祐二年正月,伯颜次皋亭山,少帝奉表以降。

先是,临安有谣云:

‘江南若破,白雁来过。

’盖伯颜之谶也。

”郎瑛《七修类稿》:

“韦太后北归至临平,问:

‘何不见大小眼将军耶?

’人曰:

‘岳飞死狱矣。

’遂怒帝,欲出家,故终身在宫中著道衣。

”《云薖淡墨》:

“皋亭山,伯颜取宋屯兵处。

方伯颜兵至,是夕大雷电。

伯颜望见四山旌旗闪烁,皆作‘精忠岳家’字。

伯颜宰牲祭告。

祭讫,风雷乃止。

道月终输佛日光,荣公于此结禅房。

送迎只有苍薄叟,篙与坡公孰短长。

《东坡集·佛日山荣长老方大五绝》之一: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

”《咸淳临安志》:

“佛日山在母山之东北,中有佛日净慈寺。

文节佳城黄鹤峰,神签乾亥示来龙。

更祈安穸何时吉,骑鹤灵征恰在冬。

《浙江通志》:

“王修玉,字倩修。

祖母陈,老且疾。

尝夜祈天,愿减龄益祖母寿。

父以遭诬下狱,扶救倍至。

与毛先舒、吴任臣,俱以著作称。

”王际华《王氏家谱》:

“公卜葬黄鹤山,命子元斌祈关庙签,有‘乾亥来龙子细看,坎居午向自当安’之语,意与鹤山地向相合。

后葬期未定,又卜,有‘更遇秋成冬至后,恰如黄鹤与腰缠’语。

厥后,择腊八日,值冬至后,且穴居黄鹤山麓。

‘骑鹤’之言尤为奇验。

僧言名笔有坡公,佛日行如香篆中。

叟揖苍髯酌甘露,肃观经藏溯元丰。

鲜于枢《游记》:

“造方丈,得东坡真迹于法堂东壁,云:

‘祖老入山之十三日,述古赴南都,率景达原叔子中。

子瞻曾别于此。

’”沈谦《东江集钞·游佛日记》:

“净慧寺为唐本空禅师道场,门有大松,苍翠奇崛,相传为空师手植。

寺废时,土人代之,见幞头朱衣人,皆惶怖走避。

亦称悟道松,松下有甘露泉。

宋杨无为诗:

‘佛日坞前水,行人甘露杯。

’”鲜于枢《游记》:

“入藏殿,观元丰间所书经藏,有巨蛇不敢近者久矣。

春灯史埭上元期,箫鼓塘栖乐水嬉。

重五半山喧竞渡,青龙头上飏红旗。

俞樾《春在堂文集·临平记补遗序》:

“余年甫四龄,即从德清旧庐迁居临平之史家埭。

所居有楼三楹,其下临街。

每岁元夕张灯,辄于楼上观之。

拟绘生平所游历为四十图,其第一图曰‘史垛春灯’。

”周天度《十诵斋集》:

“皋亭有灵佑庙,午日竞渡最盛,乡人蚕务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