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80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docx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毕业实践报告

专业班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082

学生姓名张琭

学号20084003

班级序号33

实践性质顶岗实习

实践成绩

指导教师陶喜闻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印制

 

毕业实践须知

1.毕业实践报告撰写的篇幅要求在3000字以上。

2.毕业实践报告包括毕业实践任务书、毕业实践工作鉴定、毕业实践工作报告及实践报告评语等四个部分。

毕业实践任务书和毕业实践工作鉴定由实践单位填写,毕业实践工作报告由学生撰写,毕业实践报告评语由指导教师写出。

3.毕业实践报告的内容包括实践工作概述(岗位、工作及要求),实践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实践工作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与所学专业课程、所开展的职业训练的关系,实践工作中运用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收获、体会和今后还要努力的方向等五个方面。

4.毕业实践学生在实践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的规定,认真执行实践计划,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文明礼貌。

指导教师须对所指导学生实践报告进行客观评价并评定成绩。

5.毕业实践报告装入学生毕业实践资料袋。

 

毕业实践任务书

题目: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学生姓名

张琭

专业班级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082

学号

班级序号

指导教师

陶喜闻

毕业实践的任务要求

通过毕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造条件。

毕业实践进度安排

毕业实践各阶段任务

周数

完成日期

检查记录

了解砌体结构裂缝的性质

1

2010.10.31

完成

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

1

2010.11.07

完成

了解现有裂缝的原则

1

2010.11.14

完成

对现有裂缝的处理措施

1

2010.11.21

完成

分析设计者所忽视的砌体结构

1

2010.11.28

完成

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

1

2010.12.05

完成

对砌体结构的不同裂缝的了解

1

2010.12.12

完成

砌体结构裂缝处理措施和小结

1

2010.12.19

完成

注:

本任务书由实践单位指导教师填写后,下达给课题组学生。

 

毕业实践工作鉴定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

(以周为单位填写清楚)

第一周:

2010.10.25~2010.10.31第二周:

2010.11.01~2010.11.07

第三周:

2010.11.08~2010.11.14第四周:

2010.11.15~2010.11.21

第五周:

2010.11.22~2010.11.28第六周:

2010.11.29~2010.12.05

第七周:

2010.12.06~2010.12.12第八周:

2010.12.13~2010.12.19

实践岗位、内容及完成情况:

(以周为单位填写清楚)

第一周:

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性质的了解与调查

第二周:

了解砌体结构的控制方法,将产生裂缝降到最低

第三周:

了解现有的砌体裂缝的出现的原则

第四周:

对现有产生的砌体裂缝的处理措施和方法

第五周:

分析和研究设计者在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时所遗漏的缺陷和忽视的范围

第六周:

查询砌体规范里对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要求

第七周:

对于砌体结构产生的不同裂缝的了解

第八周:

对于砌体结构产生的不同裂缝的相应处理措施和得出砌体结构裂缝处理的小结

实践单位鉴定(包括工作表现、技术能力及评价结论)

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

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

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单位盖章:

 

年月日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提要:

本文在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砌体裂缝的性质和裂缝控制原则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针对性地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该措施已引入我院编制的大庆油田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关键词: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目录

1裂缝的性质7

1.1温度裂缝7

1.2干缩裂缝7

1.3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8

2砌体裂缝的控制8

2.1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8

2.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8

3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9

3.1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9

3.2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9

4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10

4.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墙体开裂采取的措施10

4.2防止由墙体材料的裂缝所采用的措施10

4.3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综合采用抗裂措施。

12

参考文献12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1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

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温度裂缝,二是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

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

[KG-*2]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

[KG-*2]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KG-*2]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KG-*2〗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

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

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

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1.3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面对非烧结类块体,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

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

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

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

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

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

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

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

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

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

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

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

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

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

二是第5.3.2条:

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

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

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

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

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

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07%,该配筋率又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

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

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

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砼砌块建筑构造图集》中。

4.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4.1.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1.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2.1设置控制缝

4.2.1.1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4.2.2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3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墙体的顶部;

3.窗台的下部;

4.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3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2期

[3]《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P719

[4]、XX文库.《浅谈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5]、李德荣等,《砌体结构的温度裂缝特点》,建筑结构,2002

[6]、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7]、知网空间,《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3期

[8]、中国期刊网,《砌体结构裂缝与防治措施》

[9]、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混凝土,2000

 

毕业实践报告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