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12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docx

多项选择题高炉炼铁工

二多项选择题

A级试题

1、高炉冶炼使用的含铁矿石有(ABC)。

A、赤铁矿B、褐铁矿C、菱铁矿D、白云石

2、对钢材质量有害的元素有(CD)。

A、锰B、铝C、硫D、磷

3、影响矿石还原性的主要因素有(ABC)。

A、矿石本身的致密程度B、矿石本身的粒度C、气孔度D、矿石品位

4、矿石的软化性包括(BC)两个方面。

A、熔化温度B、软化温度C、软化温度区间D、熔化区间

5、要求矿石的成分要稳定,是指(AB)稳定。

A、TFeB、碱度C、SiO2D、Al2O3

6、焦炭的灰份含量越高,则:

(AC)

A、渣中SiO2越高B、渣中CaO越高

C、有利于Si的还原D、不利于Si的还原

7、碱金属危害很大,高炉冶炼可采用哪种炉渣排:

(BCD)

A.高碱度B.低碱度

C.提高渣中MgO含量D.提高渣中MnO含量

8、国内外先进高炉的炼钢生铁含硅量近年来都显著降低,下列有利于低硅冶炼的是:

(ACD)

A.增加烧结矿配比,提高烧结矿品位、碱度和软熔温度,改善烧结矿还原性,采用FeO和SiO2都低含MgO的烧结矿

B.降低铁水含锰量

C.适当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SiO2活度

D.搞好上下部调剂,气流分布合理,形成位置的W型软熔带

9、铁矿石的还原性与(ABC)有关。

A.矿物组成B.致密度C.气孔率D.温度

10、下列哪些是烧结过程的料层(AD)

A.燃烧层B.负压层C.平流层D.过湿层

11.矿石的还原性取决于矿石的哪些因素。

(BCD)

A温度B矿物组成C粒度D气孔度

12.下列哪些是矿石的冶金性能。

(ABCD)

A还原性B低温还原粉化性C荷重还原软化性D熔滴性能。

13.硅砖热风炉操作注意事项有(AC)

A700℃以前的升温必须缓慢平稳B保温时砌体温度不低于350℃

C烘炉时切忌反复加热D最好用高炉煤气烘炉

14.限制喷煤量的因素主要有(ABCD)。

A炉缸热状态B煤粉燃烧速率C流体力学D焦炭的M40

15.在钢材中引起热脆的元素是(AB)。

A、CuB、SC、PD、As

16、高碱度烧结矿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主要是其以针状复合铁酸钙(SFCA)为主要粘结相,而在(ABCD)条件下就可以生成烧结矿。

A.低温B.高碱度C.适宜的含量D.较强的氧化性气氛

17、高炉炉料顺利下降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下部连续地提供下料空间,以下哪两项是最主要的因素。

(BC)

A.直接还原耗碳和渗碳B.燃烧带内焦炭的连续气化

C.渣铁周期性或连续地排放D.炉料不断地软化和熔化

18、冶炼低硅生铁时,适当提高碱度是因为(AC)。

A.提高炉渣的脱硫能力B.降低炉渣熔化温度

C.保证充足炉温D.抑制锰的还原从而抑制硅的还原

19、下列元素中几乎是100%还原进入生铁的是(CD)。

A.VB.MnC.NiD.P

20、串联的冷却壁在热负荷增大时要求改为单联,这是因为需要(CD)。

A.减小热负荷B.降低冷却强度C.提高冷却强度D.增加水量

21、焦炉煤气的可燃成分有(ABC)。

AH2BCH4CCODCO2

22、煤气中的SO2在高温下与C接触可被还原成(ABC)。

ASBH2SCCOSDSO3

23下列属于易分解型碳酸盐(AC)。

AMnCO3BCaCO3CFeCO3DMgCO3

24、常用的洗炉剂有(ABCD)。

A均热炉渣B锰矿C萤石D复方洗炉剂

25、入炉矿石的荷重还原软熔性能对高炉冶炼过程中软熔带的形成(ABC)。

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形状B、厚薄C、位置

26、高炉喷煤对煤质有的要求是(ABCDE)。

A.煤的灰分越低越好,一般要求小于15%

B.硫的质量分数越低越好,一般要求小于0.7%

C.胶质层越薄越好,一般小于10mm

D.可磨性要好,一般HGI应大于30

E.燃烧性和反应性要好;发热值高

27、抑制球团矿还原膨胀的措施有:

(ABCD)。

A.进行含铁原料合理搭配B.适当添加CaO

C.添加无烟煤粉D.提高焙烧温度

28、高压全风堵铁口的意义是(ABD)

A.有利于炉况顺行B.有利于泥包的形成

C.有利于出净渣铁D.有利于铁口维护

29、炉缸堆积形成的原因有:

(ABDE)。

A、焦炭质量变差B、长期慢风操作C、高炉炉凉

D、煤气流分布不合理E、炉渣成分与炉缸温度不匹配

30、炉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为冶炼周期,冶炼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ABD)。

A.冶炼强度B.炉容C.批重D.炉型

31、软熔带的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AD)。

A.品位B.批重C.煤气流分布D.矿石高温冶金性能

32、高炉烘炉重点部位是:

(BC)。

A、炉身B、炉缸C、炉底D、炉腹

33、当下列冶炼条件变化时,能使炉顶煤气成分中N2含量相对减少的是:

(ABD)。

A.富氧鼓风B.喷吹燃料C.焦比升高D.加湿鼓风

34、发生偏料时首先检查(ABCD)。

A.料尺零位,料尺显示是否准确B.是否严重进风不均

C.炉喉钢砖是否严重破损D.是否结瘤;

35、高炉生产时,铁口主要受到(ABCD)等的破坏作用。

A.高温B.机械冲刷C.紊流冲刷D.化学侵蚀

36、高风温操作后煤气中CO利用率提高,原因在于(AB)。

A.间接还原区扩大B.焦比降低

C.炉身温度升高D.料柱透气性差,煤气在炉内停留时间延长

37、耐火材料能承受温度急剧变化而(AD)的能力叫耐急冷急热性。

A.不破裂B.不软化C.不熔化D.不剥落

38、高炉冶炼炉渣的要求是(ABC)。

A.良好的流动性B.较强脱硫能力

C.侵蚀性能较弱D.渣温要高

39、造成炉缸冻结的原因有:

(ABCDE)

A.连续崩料未能及时制止B.长期低料线未补加净焦

C.称量误差,实际焦炭负荷过重D.大量冷却水漏进炉内

E.炸瘤后补加的焦炭不足

40、高压操作可以发展间接还原,主要是因为:

(AB)。

A.煤气速度减缓,还原停留时间延长

B.煤气分布稳定,煤气利用改善

C.使2CO=CO2+C反应向左进行,降低rd

41、使钢产生冷脆的元素有(AB)。

A.PB.ASC.SD.Cu

42、炉身中上部侵蚀机理是(ABD)。

A.上升煤气流和下降炉料的冲刷磨蚀B.碱金属和CO,CO2气体的化学侵蚀C.熔渣和铁水的侵蚀D.温度波动产生的热震破损

43、高炉铁口以上炉缸部位炉衬的主要原因是:

(ABC)。

A.渣铁水侵蚀B.碱金属侵蚀C.高温气流冲刷D.热应力破坏

44、炼铁的还原剂主要有(ABC)

A碳;B一氧化碳;C 氢;D二氧化碳

45、铁矿石还原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AD)。

A 煤气流;B焦炭反应性:

C 焦炭粒度;D 矿石特性;

46.影响风口理论燃烧温度高低的因素有:

(ABCD:

)。

A风温、 B 湿度、 C 喷煤 D 富氧

47.下列哪些是富氧后的冶炼特征(BCE)。

A.焦比降低B.理论燃烧温度升高C.煤气量减少

D.间接还原扩大E.煤气发热值提高

48.高炉内衬破损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是(ABCD)。

A.热力作用B.化学作用C.物理作用D.操作因素

49、高炉耐火材料的选择原则是:

根据高炉各部位的(ABC),以延缓或防止破损。

A.各部位的热流强度B.各部位的侵蚀情况C.各部位的破损机理

50、高炉喷吹燃料,置换比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ABCD)。

A.喷吹量B.喷吹燃料的种类C.鼓风参数D.煤气的利用率

51、国内外先进高炉的炼钢生铁含硅量近年来都显著降低,下列描述那些有利于冶炼低硅生铁:

(ACD)。

A.增加烧结矿配比,提高烧结矿品位、碱度和软熔温度,改善烧结矿还原性,采用FeO和SiO2都低含MgO的烧结矿

B.降低铁水含锰量

C.适当提高炉渣碱度,降低渣中SiO2活度

D.搞好上下部调剂,气流分布合理,形成位置的W型软熔带

52、高炉喷煤不仅是高炉调剂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弥补焦炭不足的主要措施。

喷吹煤粉对高炉的影响是:

(ACD)。

A.炉缸煤气量增加,鼓风动能增加燃烧带扩大

B.理论燃烧温度下降,造成炉缸中心温度下降

C.料柱中焦炭比例降低,炉料重量增加,有利于炉料下降,允许适当增加压差

D.间接还原发展直接还原降低

53、焦炭的性质与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炼焦过程中灰分不能熔融,对焦炭中各种组织的粘结不利,使裂纹增多,强度降低,焦炭灰分主要是酸性氧化物

B.提高最终炼焦温度与延长焖炉时间,可以降低焦炭挥发分含量

C.同一种焦炭的M40与M10两指标之间,并非都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亦即抗碎指标好时,抗磨指标不见得也好

D.焦炭高温性能包括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两者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54、焦炭灰分中主要成份是(CD)。

A、CaOB、MgOC、Al2O3D、SiO2

55、下面(ABC)属炉缸堆积征兆。

A、接受风量能力差B、热风压力较正常升高,透气性指数降低

C、风口下部不活跃,易涌渣、灌渣D、铁口深度难以维护

56、高炉内型是指高炉冶炼的空间轮廓,由炉缸、炉腹及(ACD)等五部分组成。

A.炉身B.炉基C.炉腰D.炉喉E.炉顶

57、下列属于下部调剂的内容有(ABCD)。

A.喷吹量B.风量C.风温D.富氧量E.料批

58、采用高压操作可以降低焦比,原因有(AC)。

A.不利于硅的还原B.有利于直接还原

C.有利于间接还原D.增加了渗碳E.增加炉尘的吹出量

59、热风炉的基本送风制度有:

(ABDE)。

A.交叉并联B.两烧一送C.一烧两送

D.半交叉并联E.两烧两送

60、表示碳素在高炉内氧化或利用情况的指标有:

(ABC)

A、CO2/COB、CO2/(CO2+CO)

C、碳素利用系数D、有效热量利用系数

61、第三种编制全炉热平衡的方法,其热收入项只限于(AD)

A、燃烧带内碳氧化成CO放出的热量

B、直接还原中C氧化成CO放出的热量

C、间接还原中CO氧化成CO2放出的热量

D、热风带入的热量

62、理查特区域热平衡图解根据高炉内(AB)特点创立的。

A、热交换B、热平衡C、物料平衡D、化学平衡

63、高炉中析碳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有(ABCD)

A、金属铁B、FeOC、H2D、低温下还原生成的新相

64、表面活性物质有(ABCD)

A、SiO2B、TiO2C、P2O5D、CaF2

65、精料内容是:

(A、B、C、D)

A、高炉炼铁的渣量小于300kg/tB、成分稳定、粒度均匀

C、冶金性能良好D、炉料结构合理

66、目前国内外钟式装料设备布料器型式有(A、B、C、D)

A、马基式布料器B、快速布料器

C、空转布料器D、回转斗布料器

67、关于高炉内型正确的描述有(A、B、C、D)

A、合理的高炉内型应与原燃料条件及冶炼铁种的特性相适应

B、高炉内型计算应该遵循合理内型来自生产实践的原则

C、随着原料条件、操作水平的改善,内型继续向矮胖、横向扩大的趋势

D、合理的内型能促使冶炼指标的改善

68、高炉中长期控制的模拟模型主要有:

(A、B、C)

A、Rist操作线;

B、碳比—直接还原度模型

C、高炉炉缸炉底侵蚀线推定模型

D、炉热指数模型

E、含硅量预报模型

F、布料控制模型

69、关于高炉内碳酸盐分解的规律,叙述错误的是(BCD)。

A碳酸盐的分解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碳酸盐的分解压越大,碳酸盐的稳定性越好

C当碳酸盐的分解压超过炉内煤气总压时,开始分解

D当碳酸盐的分解压超过炉内煤气的CO2分压压力时激烈分解即化学沸腾

70、关于直接还原法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直接还原产生的海绵铁中能氧化发热的元素如硅、碳等含量很少,适用于电弧炉炼钢。

B、海绵铁的活性大、易氧化,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困难。

C、在低于矿石熔化温度下,通过固态还原,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工艺过程。

D、直接还原竖炉的典型代表是Corex法。

71、从改善高炉生产经济指标角度出发,要求铁矿石(ABC)。

A.软化温度高B.软融区间窄C.低温还原粉化率低

7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AD)有关。

A.温度B.压力C.气体流速D.过剩系数

73、矿石的软化温度稍高,软熔区间窄有利于(ABD)。

A、软熔带位置下移,软熔带变薄B、块状带扩大C、直接还原减少,间接还原增加,炉缸温度充沛D、料柱透气性改善,产量提高

74、入炉铁矿石常温强度性能检测有(ABDE)等。

A、转鼓指数B、抗磨指数C、抗压强度及还原后抗压强度

D、落下指数E、贮存强度

75、瘦煤在炼焦配合煤起(BD)作用。

A、增加焦饼收缩度B、骨架C、提高焦炭耐磨强度

D、缓和收缩应力

76、碱金属在高炉中危害有(ABD)。

A、粘附于炉衬上,造成结瘤破坏炉衬B、强化焦炭的气化反应能力

C、加剧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D、降低矿石的软化温度

B级试题

1、高炉冷却结构的基本要求(A、B、C、D)。

A.有足够的冷却强度,能够保护炉壳和内衬B.炉身中上部能起支撑内衬的作用,并易形成工作内衬C.炉身、炉腰、炉腹容易形成渣皮

D.不影响炉壳的气密性和强度

2、促进硅还原的措施有:

(ABC)。

A.降低炉渣碱度B增加炉渣中SiO2的数量C提高高炉下部温度D.降低高炉下部温度

3、高炉炉型的发展趋势(ABC)。

A.高炉逐步大型化,高炉的Hu/D即高径比缩小。

B.炉身角和炉腹角缩小且趋于接近;

C.炉缸扩大,在高度和直径两个方面都有所增加。

4、炉渣中各类氧化物由碱性到酸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

A.FeO、CaF2、Fe2O3、TiO2B.K2O、FeO、MgO、SiO2

C.Fe2O3、Al2O3、TiO2、P2O5D.MnO、CaO、Fe2O3、SiO2

5、降低直接还原度的方法包括(ABD)。

A、改善铁矿石的还原度B、延长煤气与矿石的接触时间

C、缩小高炉的中部区域D、喷吹含H2的燃料

6、限制高炉提高喷煤量的因素有(A、B、C、D)。

A、喷吹煤粉的燃烧速率

B、高温区放热和热交换状况

C、产量和置换比的降低

D、流体力学因素;

7、影响铁矿石还原的因素主要有(A、B、C、D、F)

A、还原剂的气相浓度B、温度C、煤气流速D、煤气压力E、矿石粒度组成、孔隙度F、煤气成分

8、下面关于焦炭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A、B、C、D)

A、在反应性一定的条件下,焦炭反应性主要受炼焦煤料的性质、炼焦工艺、所得焦炭的结构及焦炭灰成分的影响

B、评定焦炭的反应性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GB4000-83)进行试验,以反应后失重百分数而改变

C、焦炭的着火点是指焦炭在干燥的空气中产生燃烧现象的最低温度

D、焦炭的抗碱性是指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抵抗碱金属及其盐类作用的能力

E、焦炭比热容与温度、原料煤的煤化度以及焦炭的挥发份、灰分有关

9、下面描述正确的有(A、B、C、D)

A、锌常以ZnS状态存在;以硫酸盐或硅酸盐形式存在的锌矿物,入炉后很快分解为ZnO

B、ZnO在≥1000℃的高温区还原成锌,但由于其沸点低(907℃),还原出来的锌气化进入煤气,一部分随煤气溢出炉外,但易凝集;但大部分又被氧化成ZnO并被炉料吸收再度下降还原,形成循环

C、若锌蒸汽沉积在炉子上部砖衬缝隙中或墙面上,当其氧化后体积膨胀会损坏炉衬或造成结瘤

D、生产中常用配矿办法控制锌的入炉数量

10、对高炉喷吹煤性能描述正确的有(A、B、C)。

A、煤的灰分越低越好,最高不大于15%

B、煤的硫分越低越好,一般要求小于0.7%

C、煤粉的燃烧性能好,其着火温度低,反应性强

D、煤粉的胶质层一般要求Y值小于20mm。

11、高炉铁水中C含量和以下(ABCD)因素相关。

A、[Si]B、[Mn]C、炉内煤气压力D、炉内H2的分压

12、煤粉爆炸的必要条件有:

(BCD)。

A、压力≥14KPaB、含氧浓度≥14%C、火源D、煤粉处于分散悬浮状态

13、下列属于炉缸风口带内衬破损的主要原因是(ABC)。

A、渣铁水的侵蚀B、碱金属的侵蚀

C、高温煤气流的冲刷D、CO2O2H2O的氧化

14、软熔带的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AD )。

A、品位  B、批重  C、煤气流分布  D、矿石高温性能

15、提高硫在渣铁间的分配系数值则要求:

(ABD)。

A.提高温度B.提高炉渣碱度C.渣的氧势高D.提高铁液中硫的活度系数

16、高炉喷吹燃料,其置换比的大小与(ABCD)有关。

A.喷吹量B.喷吹燃料的种类C.鼓风参数D.煤气利用率

17、煤气通过软熔带的阻力损失与(ABCD)有关。

A.软熔层厚度B.焦炭层高度、层数C.空隙度D.软熔带的形状

18、休风前点检风口,要看风口(AC)

A.有无来渣B.是否明亮C.有无漏水D.是否漏风

19、促进硅还原的措施有:

(BC)。

A.提高炉渣碱度B.增加炉渣中SiO2的数量

C.提高高炉下部温度D.降低高炉下部温度

20、离子理论对于液态炉渣的主要观点正确的是(BCD)。

A.液态炉渣由简单离子与复杂络离子组成是一种完全的离子溶液

B.金属氧化物离解后能电离

C.金属相与渣相之间反应依靠电子传递

D.液态炉渣具有导电性

21、下列有利于高炉排碱的是(ACD)。

A.降低炉渣碱度B.降低生铁含硅量

C.提高(MnO)/[Mn]比D.提高渣中的MgO含量

22、下列哪些是富氧后的冶炼特征(BCE)。

A.焦比降低B.理论燃烧温度升高C.煤气量减少

D.间接还原扩大E.煤气发热值提高

23、高炉喷煤不仅是高炉调剂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弥补焦炭不足的主要措施。

喷吹煤粉对高炉的影响是:

(ACD)。

A.炉缸煤气量增加,鼓风动能增加燃烧带扩大

B.理论燃烧温度下降,造成炉缸中心温度下降

C.料柱中焦炭比例降低后,炉料重量增加,有利于炉料下降,允许适当增加压差

D.间接还原发展直接还原降低

24、炉缸安全容铁量的计算与下列因素有关(BCDEF)。

A.炉缸高度B.炉缸直径C.渣口高度

D.铁水密度E.炉缸安全容铁系数F.最低铁水面的变化值

25、焦炭的性质与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炼焦过程中灰分不能熔融,对焦炭中各种组织的粘结不利,使裂纹增多,强度降低,焦炭灰分主要是酸性氧化物

B.提高最终炼焦温度与延长焖炉时间,可以降低焦炭挥发分含量

C.同一种焦炭的M40与M10两指标之间,并非都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亦即抗碎指标好时,抗磨指标不见得也好

D.焦炭高温性能包括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两者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26、炉内煤气流经软熔带时的阻力损失与下列因素有关(ABDF)。

A.软熔带内焦炭层数B.焦炭层厚度C.煤气流速

D.焦炭层空隙度E.软熔带的形状F.软熔层径向宽度

27、离子理论对于液态炉渣的主要观点正确的是(BCD)。

A.液态炉渣由简单离子与复杂络离子组成是一种完全的离子溶液

B.金属氧化物离解后能电离

C.金属相与渣相之间反应依靠电子传递

D.液态炉渣具有导电性

28、其它条件不变,高炉脱湿鼓风后(B、C)。

A、炉喉煤气中氢气含量增加B、炉喉煤气中氢气含量减少C、焦比下降D、焦比升高

29、在同一冶炼条件下,高炉运行时间较长,剖面侵蚀严重,相对炉缸直径扩大,为防止边缘发展,需要适当(BD)。

A.提高风量B.提高风速C.提高冶炼强度D.鼓风动能

30、高炉冷却的目的是:

(ABC)

A.维持内衬保持炉型B.形成渣皮,代替炉衬工作

C.保护高炉炉壳和钢结构D.冷却均匀

31、高炉冶炼所用含铁人造富矿石一般有(BC)。

A、石灰石B、球团矿C、烧结矿D、萤石

32、富铁粉、铁精粉人工造块的主要方法有(AC)。

A、烧结法   B、焦化法   C、球团法    D、炼铁法

33、降低炉渣粘度的措施有(CD)。

A、降低温度B、提高碱度C、增加MgO的含量D、增加MnO的含量

34、减少生铁含硫的途径有(AC)。

A、减少带入的硫量B、降低渣量C、增加挥发的硫量D、降低硫的分配系数

35、高炉冶炼过程中,脱硫的位置在(AB)。

A、铁水滴穿过渣层时B、炉缸中渣铁界面C、软熔带D、风口带

36.以下概念中正确的有(B、D)

A、炉龄的定义为两代高炉大修之间运行的时间,包括计划中进行的中小修而造成的休风以及封炉时间。

B、炼铁工序能耗是指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以标准煤计量的各种能量消耗的总和。

C、入炉焦比的定义式为:

D、燃烧强度的定义为炉缸截面积上每昼夜(d)燃烧的干焦吨数。

37、能降低料柱压差的措施有(ABD)

A、增加煤气中的H2的含量B、高压操作C、增大炉料的堆密度D、提高炉料的孔隙度

38.影响喷煤置换比的因素有(ACDE)。

A.煤的质量B.风量C.风温D.富氧率E.精料

39.高炉使用差压流量计的检测数据,经(AC)补正后才是较准确地标准风量。

A压力B误差C温度D漏风

40.FeO含量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D)。

A品位B强度C孔隙度D还原性

41.炉渣的脱硫能力参数---流容量CS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BC)。

A[S]B(S)C气相中O2的分压D气相中CO的分压

42.炉外脱硫的特点在于(AC)。

A渣氧势低B渣氧势高C脱硫反应的动力学条件好D温度高

43.促进硅还原的措施有:

(BC)。

A.提高炉渣碱度B增加炉渣中SiO2的数量

C提高高炉下部温度D.降低高炉下部温度

44、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途径有(ABCD)。

A.I不变,K降低B.K不变,I提高C.I提高,K降低D.I提高,K提高

45、当下列冶炼条件变化时,能使炉顶煤气成分中N2含量相对减少的是:

(ABD)。

A.富氧鼓风B.喷吹燃料C.焦比升高D.加湿鼓风

46、生产过程中,应严密控制的关键性环节为(ABC)。

A.送风条件B.软融区的位置、形状、尺寸

C.固体炉料区的工作状态D.设备状况

47、属于中性氧化物的有(AC)。

A.Fe2O3B.TiO2C.Al2O3D.NA2O

48、高炉料柱的形成是由(ABCD)所决定的。

A.布料方式B.造渣制度C.布料制度D.炉料物理特性

49、炉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为冶炼周期,冶炼周期与(ABD)有关。

A、冶炼强度B、炉容C、批重D、富氧率

50、碱金属矿物在渣中主要的存在形态是:

(AD)

A硅铝酸盐B碳酸盐C硫酸盐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