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5816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杭甬公司湖州招聘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C.保利集团和神秘人物竞投,夺回国宝

  D.保利集团夺回国宝,青铜猴头和青铜牛头不久将在馆内展出

答案A。

拟一句话新闻要求语言简洁,并且涵盖主要内容,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表述最全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4题: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根据《宪法》第4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5题: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完成于元代的是()。

  A.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B.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C.韩混《五牛图》

  D.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00—1:

00;

  “丑时”则指1:

00—3:

00。

依次类推,“卯时”对应的是5:

00—7:

古人将日、月、星这三种常见的天体成为“三光”;

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

C项说法正确。

春夏秋冬四季在古代称为“四时”,又以孟、仲、季分别表示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如孟春指的是一月,仲春指的是二月,季春指的是三月。

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

21:

答案D。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理性的假设。

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故选D。

22: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太阳能的使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A。

23:

王希孟生活于北宋,顾闳中生活于五代,韩滉生活于唐代。

黄公望是元代画家,因此答案选D。

  第6题:

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而天资却永远弥补不了懒惰的缺陷。

有天资而不勤奋,天资将会被懒惰___________。

所以,与其赞美一个人的天资,不蛔三倍地去赞美一个人的勤奋。

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够将人生之舟送到成功的__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吞噬道路

  B.遮盖殿堂

  C.替代巅峰

  D.吞没彼岸

先看第一空,C项“替代”是指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东西,而此处懒惰无法代替天资,故排除。

B项“遮盖”是盖住、掩饰和隐瞒之意,不如“吞噬”或“吞没”生动形象。

比较第二空,“彼岸”与前文的“人生之舟”相呼应,故本题选择D项。

  第7题:

李某蓄意杀害杨某。

一日,李某躲在暗处向杨某开枪射击,未射中。

这时其枪中尚有子弹,因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射击,仓皇离开。

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意外事件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题中李某因开枪后怕罪行暴露而仓皇离开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

C项正确。

  第8题:

  《朝花夕拾》

  《子夜》

  《家》

  《白洋淀纪事》这些作品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曹禺、茅盾、李健吾

  B.鲁迅、茅盾、巴金、孙犁

  C.郭沫若、曹禺、巴金、李健吾

  D.郭沫若、茅盾、巴金、孙犁

答案B。

  《朝花夕拾》——鲁迅;

  《子夜》——茅盾;

  《家》——巴金;

  《白洋淀纪事》——孙犁。

故选B。

  第9题:

任何一片水域,是否能保持生机,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保持一定量的溶解于其中的氧气,如果倒进水中的只是少量的污物,鱼类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水中的细菌仍能发挥作用,分解污物,因为该片水域能从空气和水中植物那里很快使氧气的消耗得到恢复。

  据此可知()。

  A.充足的水中植物即可使水域保持生机

  B.氧气在细菌分解污物过程中被消耗

  C.细菌在分解污物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氧气

  D.水中植物可以通过分解污物产生新的氧气

A项说法过于绝对,充足的水中植物不一定有能力使其保持一定量的溶解于其中的氧气;

题干并未说细菌在分解污物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氧气,C项错误:

题干也未说水中植物可能分解污物,D项错误;

只有B项可以从题干推出。

  第10题: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沆瀣(xie)一气刚愎(fu)自用杳(yao)无音信连篇累(lei)牍

  B.饮鸩(zhen)止渴言简意赅(gai)恃(sN)才傲物一曝(Pu)十寒

  C.如火如荼(tu)睚眦(zi)必报纵横捭(pi)阖繁文缛(rou)节

  D.良莠(xiu)不齐追根溯(su)源岿(kui)然不动残垣(yuan)断壁

本题主要考查汉字读音。

A项“刚愎自用”的“愎”应为bi;

  C项“纵横捭阖”的“捭”应为bai;

  “繁文缛节”的“缛”应为ru;

D项“良莠不齐”的“莠”应为you,“岿然不动”的“岿”应为kui。

  第11题:

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_______,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

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_______道德规律的行为;

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他行动和生活,都_______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A.熟识遵守必须

  B.认知遵从必需

  C.了解遵循必须

  D.理解遵照必需

本题可先看第三空,“必需”指一定要有,必不可少,属动词词性;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

一定要,属副词词性。

由于“觉解”为动词词性,其前须用副词修饰而不是动词修饰,则第三空应该选择用“必须”,故可排除

  B.D两项。

第二空,“遵守规律”和“遵循规律,,都可以,故再看第一空。

  “熟识”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

了解”指知道得清楚;

打听,调查。

  对于深邃宇宙知识应该用“了解”,人们还不能达到“熟识”的程度,故排除A项。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2题:

微博实时,便捷,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______。

微博提供“社会加媒体”平台,用户乐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

旅游属于体验型服务,即时消费型产品,人们在消费前往往会______别人的评价,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拍即合搜索

  B.殊途同归借鉴

  C.不谋而合参考

  D.相辅相成听取

第一个空应填表示状态或行为相似的词语。

  “一拍即合”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或比喻两人意见容易一致;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项都与第一个空应填词语的含义不同。

  第13题: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

而是依据这种想象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④①②③⑤

从语句的内容来看,①、③、⑤句应该连在一起,因为三句都在讲“想象”。

然后看,这三句中,③、⑤句中分别出现了“这种想象”、“这想象”,由此可知,③、⑤前已经出现了“想象”,因此①句为三句的首句,且④句更适合作为总结句,不适合作开头。

①句提到“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显然是承接②句来说的,因此②为首句。

  第14题:

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

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分析可知,“所以”引出文段的结论“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A项是对这一结论的准确复述,当选。

  第15题:

在四川的一些沼泽地中,剧毒的链蛇和一些无毒蛇一样,在蛇皮表面都有红白黑相间的鲜艳花纹。

而就在离沼泽地不远的干燥地带,链蛇的花纹中没有了红色;

奇怪的是,这些地区的无毒蛇的花纹中同样没有了红色。

对这种现象的一个解释是,在上述沼泽和干燥地带中,无毒蛇为了保护自己,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变异为具有和链蛇相似的体表花纹。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解释所假设的?

  A.毒蛇比无毒蛇更容易受到攻击

  B.在干燥地区,红色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色,动物体表的红色较不容易被发现

  C.链蛇体表的颜色对其捕食的对象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D.以蛇为食物的捕猎者尽量避免捕捉剧毒的链蛇,以免在食用时发生危险

前提预设型题目。

由选项D的断定可知,剧毒的链蛇较少受到捕猎。

无毒蛇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变异为和链蛇具有相似的体表花纹,这样,就能使捕猎者误认其为毒蛇而不加捕猎,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因此,选项D是题干的解释所最可能假设的。

选项A和B不可能是题干的解释所假设的,因为它们所作的断定都会削弱题干解释的说服力。

选项C为无关项。

第16题: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

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张某被采取强制措施时17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B.李某在审理时15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C.钱某犯罪时16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D.赵某被立案时18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

据此可知,判断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一律不公开或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情况,标准是“开庭审理时”未达到法定年龄,而不是指采取强制措施、犯罪、立案时。

  第17题:

个体户目前正面临日益__________的竞争和税费两大压力,个体户的急剧减少导致大量小资金无法进行常规创业,从而转向投机,进而使社会的不稳定程度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残酷加剧

  B.残酷加大

  C.激烈加剧

  D.激烈加大

  “残酷”与“激烈”相比,前者程度更重,与“个体户急剧减少”的语境相对应,排除

  C.D。

由语境“急剧减少”可知,程度很剧烈,故第二空应填“加剧”,本题答案为A。

  第18题:

影视从文学中找题材,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中外都很普遍的现象。

影视根据其自身的特征,寻求的必然要是故事性与艺术性都较好结合的作品。

但大多数中国小说,不太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因为中国的小说家不擅长写故事。

中国的小说家,多是将追求的重点放在作品的文艺性、反映重大主题、讴歌时代精神等方面,而不太注重讲故事。

  A.影视要求故事性和艺术性结合

  B.大多数中国小说故事性不强

  C.大多数中国小说家更重视艺术性

  D.中国文学与影视联姻的过程中供过于求

影视从文学中找题材,文学是“供”的一方,影视是“求”的一方。

由材料可知,“大多数中国小说,不太适合改编成影视剧”,则中国文学与影视联姻,应当是“供不应求”。

故D项错误。

  第19题:

某县公安局民警甲在一次治安检查中被乙打伤,公安局认定乙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据此对乙处以200元罚款。

甲认为该处罚决定过轻。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既不能申请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甲可以对乙提起民事诉讼

  C.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可以申请复议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D.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应当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

甲是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被乙打伤,甲是代表国家,而不是以其私人身份与乙发生了冲突关系,甲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并非民事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其医药费营养费和其他伤残的费用是由国家补偿的,不由乙来赔偿,也就不能转化为甲和乙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不应当选B。

其次,公安局认定乙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乙的行为侵害的是行政机关的执法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讲,甲不但不是行政相对人,也不是利害关系人,因此既不能提起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因此答案选A。

  第20题:

要扭转那种重固定资产积累、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

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据经验,流动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0%较为适宜。

按有关文件规定,在安排新建企业或扩建老企业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避免项目建成后因缺少流动资金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

这段话的主旨是()。

  A.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

  B.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C.今后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

  D.要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扭转轻视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

文段首句即提出了观点——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然后针对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强调了流动资金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为B项。

  第21题:

下列不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是()。

  A.合法性原则

  B.强制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解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应急性原则。

  第22题:

下图是一副七巧板的示意图,如果整个图形的面积是128平方厘米,那么3,4,5,6四个部分的面积之和是()平方厘米。

  A.36

  B.48

  C.64

  D.80

如图,可把七巧板分割成如第

  4、6部分的6个三角形,从图中不难看出,3,4,5,6四个部分的面积占了6个部分,则28÷

6=48(平方厘米)。

  第23题:

今年夏天,山西省出现大面积的干旱,导致小麦严重欠收,使得当地面粉价格比平时上涨了80%。

这就提高了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面包加工业的成本,据推测面包的价格将会比平时翻一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面包加工业生产用水的价格也有所上浮

  B.近年来面包生产工艺有了很大改进

  C.其他省份可以为山西省提供便宜的面粉

  D.除面粉外,也可以用其它原料替代来生产类似的面包

削弱型题目。

题干由“山西干旱使得当地面粉价格比平时上涨了80%”得出“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面包的价格将会比平时翻一倍”的结论。

A项加强了题干结论;

B项工艺改进可能会使价格下降,但削弱程度有限;

C项说明由论据无法推出结论,削弱了论证关系;

D项并没有说明其它原料比面粉便宜,故无法削弱题干论证。

  故答案选C。

  第24题:

由于深海是冷水区,深海鱼和其他物种生长缓慢,生长周期较长、性成熟期迟缓,繁殖力低。

许多深海鱼要活30年或更长时间,一些鱼,如罗非鱼还能生存达150年之久。

深海的另一个特点是过去很少受到外界,主要是人类的打扰,因而物种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这两个特点加起来就造成了深海物种一旦受到打扰,如被大量捕捞,它们作为物种的恢复率是极其低的,因此整个物种将很快灭绝。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活动对深海物种的影响

  B.深海物种的生态脆弱性

  C.深海物种生长缓慢且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D.深海保护应引起人类重视

文段先列举深海物种的两个特点:

生长缓慢和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然后指出这两个特征造成深海物种一旦受到打扰,便将很快灭绝的事实,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表明的是深海物种的生态脆弱性,B项表述正确。

A项表述主体为“人类活动”,而文段着重谈的是“深海物种的特性”,故A项说法有误;

C项是对材料的简单列举:

D项“深海保护”范围过大,文段仅涉及“深海物种”一方面。

  第25题:

一些人有这样一种思想误区,即只讲“实现自身价值”,不讲“提高自身价值”。

人当然天生就有价值,这价值应当重视,但还有待提高。

提高不能靠包装与炒作,必须要真正提高质量,具体表现无非就是德与才,这两方面的提高,只有通过克己修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克己修身,如何能成“大器”?

所以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经艰苦磨炼,如何能“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文字意在()。

  A.澄清对待自身价值的思想误区

  B.强调德才兼备是人才质量的核心

  C.批评某些人一味自我包装炒作的行为

  D.阐明克己修身对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

文段首先指出人需要提高自身价值,接着讲真正提高自身价值需要通过克己修身来实现。

文段前两句澄清对待自身价值的思想误区是为了引出“克己修身”这一话题,排除A项。

B项在文中稍有提及,但文段强调的是人才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阐明人才质量的核心是什么,故排除。

C项文中没有提到“自我包装炒作”的问题,偏离文意,排除。

所以答案选D。

  第26题:

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

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

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B.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C.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D.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文段最后一句话是所强调的重点,其逻辑关系是工业不发展一第三产业没有服务对象一经济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难以为继。

因此发展工业是云南省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错项分析:

A项,根据文段中的“想绕过”可知:

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必然存在矛盾。

后面的主旨句是为了说明工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说明二者没有矛盾之处。

B项,“作用不大”在文段中没有提及。

C项,“较多困难”在文段中也没有提及。

  第27题: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A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西湖”与宾语“季节”不能搭配使用。

B项动词“提高”与宾语“人才”搭配不当。

D项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好坏”

  “优劣”与“重要保证”搭配不当。

  第28题:

一个金鱼缸,现已注满水。

有大、中、小三个假山,第一次把小假山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假山取出,把中假山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假山取出,把小假山和大假山一起沉入水中。

现知道每次从金鱼缸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

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3,第三次是第二次的2倍。

问三个假山的体枳之比是多少?

  A.1:

3:

5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