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58310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下载.docx

  A.辽阔讲述担心

  B.苍凉诉说惊诧

  C.寂寥控诉讶异

  D.沉重呢喃悲伤

答案B。

由“墓碑”、“阴影”等词可知,文段的基调是比较压抑的,A项的“辽阔”与此语境不符,排除A。

第二空中所填词语应与“轻声”所表达的轻柔相呼应,C项的“控诉”程度过重,排除。

第三空中,“阳光”与“阴影”互相矛盾,如果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则人的本能反应会是“惊诧”,而非“悲伤”,排除D。

本题答案为B。

  第4题:

在word中,使用“格式”中的“段落”进行行距设置时,可进行的选择包括()。

  A.单倍

  B.1.5倍

  C.2倍

  D.最小值

答案A,B,C,D。

在Word中,对段落进行行距设置,可进行的选择包括单倍、1.5倍、2倍、最小值、固定值、多倍。

故选ABCD。

  第5题:

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

  《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答案D。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神圣家族》;

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是《资本论》;

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源自《共产党宣言》,此书是二人合作的成果。

故选D。

  第6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

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B项是表象,是对鼎器生活功能的叙述。

D项是本质,是对鼎器政治功能的本质反映。

  第7题:

以下相关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李白诗中的“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分别是指庾信和鲍照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是指西晋初年的大臣王导

  C.

  “初唐四杰”是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D.

  “竹林七贤”是我国魏晋时代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粲及阮咸七位名士的合称

答案C。

A项错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出自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而非李白诗作;

B项王导生活在东晋而非西晋,故错误;

D项中的王粲应为王戎,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不属于“竹林七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8题:

大山中学所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因此,有些家在郊区的大山中学的学生不骑自行车上学。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关于大山中学的断定是必须假设的?

()

  A.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家都不在郊区

  B.回家吃午饭的学生都骑自行车上学

  C.家在郊区的学生都不回家吃午饭

  D.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

题干是一个缺少一段的“三段论”,现在要求我们补上缺少的部分。

A项加入题干后可直接推出题干的第二部分,那么题干的第一部分就失去了作用,A项排除。

B项将题干的第一部分倒置,可以得出“骑自行车上学”=“回家吃午饭”即“不回家吃午饭的都不骑车上学”,但是与是否家在郊区无关,排除。

将C项代入题干与第一部分联合可以得到结论:

家在郊区的大山中学的学生“都”不骑自行车上学,而不是“有些”,C项不是必须假设的,排除。

将D项代入题干与第一部分联合:

所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

由此可推出,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D项正确。

  第9题: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学习策略由规则和技能组成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计划策略等三个方面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第10题:

以下属于心理测验的是()

  A.人格测验

  B.认知测验

  C.观察法

  D.自述法

  E、评估性会谈

答案A,B。

  第11题:

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B.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

  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

  D.孔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的损失,进攻弱小的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而引发的一场齐魏战争,最终齐军大败魏军,魏国大将庞涓自杀于马陵。

从这张古代作战图可以看出,魏国攻打韩国然后回师对抗齐国的援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故答案为C。

  第12题:

篆书只有直线与弧线,但在圆转往来的描画中是严格讲求对称与均匀的,虽然有着均衡的美,但毕竟是难以描画的,而且严重束缚书写者个性与创造的欲望。

  《晋书·

卫恒传》说:

  “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

即令隶人佐书,日隶字;

汉因行之。

  隶书者,篆之捷也。

”汉人取其书写方便,经加工整理,定为全国通用书体。

隶书将篆书圆转笔画改为方折,由于不再按照弧线来描画,而是基本按照直线和点钩书写,因而书写速度明显加快了。

以上文字主要说明()。

  A.隶书字体是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

  B.篆书书写困难,严重束缚书写者个性与创造的欲望

  C.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汉代的时候,隶书成为全国通用书体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

文段第一句介绍了篆书的缺点。

接下来通过引用《晋书?

卫恒传》指出:

  “……篆字难成。

即令隶人佐书,日隶字……隶书者,篆之捷也”。

这说明隶书是在篆字的基础上顺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

文段的后两句也都强调了隶书书写便捷、快速的特点。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其他三项都不是文段说明的重点。

  第13题: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写道: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故选B。

  第14题:

今年小明的年龄、小红的年龄以及他们两人的年龄差均是平方数,而7年前小明的年龄正好是小红年龄的2倍。

若小明和小红今年的年龄均不超过30岁,问今年小明和小红的年龄之和可能是多少岁?

()

  A.13

  B.16

  C.25

  D.41

D。

  第15题:

2008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这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哪一项职权?

  A.特定问题调查

  B.监督国务院的工作

  C.讨论和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D.决定重大的国家事项

我国《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国务院所作报告是抗震救灾情况和灾后重建情况,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工作的监督。

  第16题:

提出“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修养方法的教育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第17题:

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莎剧_______,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

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_______。

  A.不屑一顾一无是处

  B.颇有微词一无是处

  C.心怀不敬体无完肤

  D.嗤之以鼻一塌糊涂

从语境看俄国两位大作家都是对莎士比亚及其剧作持批评否定的态度,但是程度有轻有重。

根据“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可以排除“不屑一顾、心怀不敬、嗤之以鼻”,因为这三个词的感情色彩要比“颇有微词”强烈。

所以选择“颇有微词”。

可知屠格涅夫批评莎士比亚态度温和,托尔斯泰则是猛烈攻击、口诛笔伐,可知托尔斯泰是把莎剧说得“一无是处”。

  第18题:

  ()对于火车相当于手对于()

  A.车厢身体

  B.铁轨手臂

  C.汽车手指

  D.列车员操作员

考查部分与整体关系。

车厢是火车的一部分,手是身体的一部分。

  第19题:

.

  A.8

  B.6

  C.4

  D.2

A。

原式可写为20132013×

20142014,2013的2013次方的尾数以

  3、9、7、1为周期循环,2013除以周期数4,余数为1,因此20132013尾数为周期的第一项3。

2014的2014次方的尾数以

  4、6为周期循环,指数2014除以周期数2,余数为0,因此20142014尾数为周期的最后一项6。

两者相乘,即3*6=18,尾数为8。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20题:

甲容器有浓度为3%的盐水190克,乙容器中有浓度为9%的盐水若干克,从乙取出210克盐水倒入甲,甲容器中的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A.5.45%

  B.6.15%

  C.7.35%

  D.5.95%

B。

根据两溶液混合公式可得,3%×

190+9%×

210=(190+210)×

C,解得C=

  6.15%。

故正确答案为B。

  第21题:

过去数十年,行为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门边缘学科。

尽管信奉传统经济学的人勉强承认人们有时会表现得缺乏理性,但他们往往会紧握自己的理论武器不放。

  他们辩称,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所做的实验尽管非常有趣,却并没有削弱理性决策模型的效力,因为这些实验是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的,而且脱离了巨大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一最重要的理性行为调节器。

然而,在世界金融业遭遇的巨震下,关于人类、组织和市场的终极理性的信念崩溃了,商业和公共政策因此面临的危险也暴露无遗。

由本段文字可知,过去数十年,传统经济学家()。

  A.认为人们的非理性行为符合常理

  B.认为行为经济学理论不具有现实合理性

  C.信奉的理论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严峻挑战

  D.站在更为宏观和理性的角度研究人及组织在市场中的行为

细节。

文段第二句说的是“信奉传统经济学的人勉强承认人们有时会表现得缺乏理性”,并不等于说他们认为人们的非理性行为符合常理,A选项错误;

通过文段第三句可以判断传统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行为经济学理论具有现实合理性,B选项正确;

C项无法从文中推出,不入选;

传统经济学理论信奉人类、组织和市场的终极理性,而不等于其自身立场是理性的,D表述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

  第22题:

  ()对于窘迫相当于()对于惊恐

  A.尴尬惊慌

  B.捉襟见肘心惊胆战

  C.急迫害怕

  D.心急火燎心殒胆落

捉襟见肘形容非常窘迫;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惊恐。

  第23题:

翻译上的标准。

一直以来就很多,有的讲直译,有的讲意译;

有的求信,有的求雅;

有的提倡归化.有的提倡异化——但无论是哪一种,一位负责的译者,都首先必须考虑他的译文要为其受众所能够接受、愿意接受。

如果翻译过来的东西,大家读不懂,那是白忙了一场,如果大家不愿读,也等于做了无用功。

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既然是传播,就得重视受众,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翻译标准具有多元性

  B.译者应有自已的职业追求

  C.翻译需先考虑受众接受度

  D.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传播

文段首先指出翻译的标准有很多,接着以“但”转折,指出一位负责的译者,翻译必须首先考虑译文能被受众接受。

后文是对此观点的阐释。

  “受众”是文段的论述中心,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C项。

本题答案为C。

  第24题: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

  A.硬件和软件

  B.软件和数据

  C.外设和数据

  D.硬件、软件和数据

硬件、软件和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均可以共享。

  第25题: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面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

审美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一幅图画,一处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能够聚精会神地去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暂时忘记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

这时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种审美的直觉。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完全靠着一种直觉,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这时的审美就包含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于是,看见彩蝶翻飞,我们会疑为庄子的梦境;

听到杜鹃鸟的哀鸣,我们会心生悲愁;

而说到狐狸,我们则有如进人了花妖狐魅之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面对眼前的事物,要学会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它

  B.审美是比科学和实用更高一层的看待事物的态度

  C.审美不单纯靠直觉,更多时候还有文化理念的参与

  D.审美情趣的培养,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

这段文字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引出“审美”这一话题,并具体介绍了审美的两种情形,除了直觉的审美外,更多时候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与此一致的是C项。

A项,审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种态度中的一种,文段着重讲的是审美的两种情形,用什么态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

B项,文段只说看待事物有三种态度.并没有就三种态度的层级进行比较.属主观臆测。

D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文中没有论述,属过度引申。

  第26题:

人类一直就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即使万一猜到了,也肯定不知道如何去实现最好的生活,即使碰巧猜到了什么是实现最好生活的条件,也一定做不成,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但确实如此,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好事需要普遍合作,而人性的缺陷总是使任何普遍合作成为泡影。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实现最好的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B.只有普遍合作才能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

  C.人性的缺陷使人类无法达到最好的生活

  D.人性具有反合作的缺陷

文段是一个层层递推的结构,由人类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到即使猜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去实现,再到即使知道怎么实现也实现不了,最后点明原因:

人类的好事需要普遍合作,而人性的缺陷使得人类无法做到这一点。

综合分析,即人类的缺陷使人类无法实现最好的生活。

  第27题: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__________,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

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__________;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__________。

①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②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③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④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⑤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⑥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根据句式的统一性分析,在作答时要结合题目的语境来判断出空格应该选用的句式。

空格1应该选用被动句,空格2的河流应该是被村庄踩住,也应该选用被动句。

空格3是以“树林”开头的,其后紧承的“它们”也指代“树林”。

因而,横线处的句子应当顺承这个主语,并采用主动句。

故本题答案为D。

  第28题:

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A.法律权利

  B.法律义务

  C.法律后果

  D.法律事实

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故本题答案选D。

  第29题: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科学家。

关予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从师于孔子,学习儒家思想

  B.在先秦思想中,道家与墨家两家学说并称显学,墨子是墨家学说代表

  C.墨子提出了“非攻“博爱”等思想,主张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D.墨子重视“农耕女织,百工强事”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并非从师于孔子本人,A项错误;

在先秦思想,儒家与墨家两家学说并称显学,B项错误;

墨子提出的是“非攻“兼爱”,而不是“博爱”,C项错误;

墨子勤俭自苦,关心物质生产、农耕、纺织等,D项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