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853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对策文档格式.doc

由此可见,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尽管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适应我国和国际经济、科技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已经20年了,然而对于科技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来说,宣传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高校领导层和管理人员当中,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

这使他们在工作思路上不可能超前于科研人员做出明确决策,并对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积极有效地管理。

甚至还有人对专利持有偏见,认为专利技术只是一种发明构想,技术不成熟、实施率低。

而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专利实施率也仅占20%左右,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对专利的积极保护。

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接轨,学校的科研活动似乎是一个独立的行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否并不影响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

因此,对于自己智力成果的价值、保护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时还毫不知晓,即使知晓也无可奈何。

1.1教师们普遍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在科研活动中,开题前不懂得查阅和利用专利文献,以至于造成重复研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浪费和时间流失。

同时,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无保护机制,给他人可乘之机。

研究出来的成果,有的该申请专利,却未申请,从而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

1.2有的教师对自己拥有的无形资产有了保护的意识,但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也有人害怕成果公开而不愿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多数以技术秘密方式加以保护。

1.3有些教师有了保护意识,也将科研成果申请了专利,但是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欠缺,在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实施许可过程中,由于合同中保护条款约定不明确,致使自己权利丧失、利益受损。

总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作来抓,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还没有引起充分注意,这与管理意识的淡薄有关并对高校今后与国际接轨极为不利。

2.专利受到冷落

2.1专利申请数量少,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

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是目前科技界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也不例外。

在我国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比例为3∶7,而国外的非职务发明仅占申请总数的5%~6%。

据报道,仅日本的一个公司,如索尼、东芝、日立,他们每年申请海内外专利上万件。

而我国“863”计划实施以来的10年间,共鉴定成果1200余项,发表论文2万余篇,而申请专利才240多项。

两项对比,相差何其悬殊。

然而差距不只在数量,更在于观念和意识。

由此可见,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后,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还没有完成相应的转制,仍然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管理办法。

比如,在科研立项上,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科研指南或招标课题,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申报,把每年争取的科研经费作为工作的主要业绩,在此基础上再制定一些宏伟目标和长远计划,计划项目完成后,只要发表了文章,结了题,进行了成果登记,对于科研人员就可以晋升、计算工作量等,对于学校就可以统计有多少科研成果。

对是否申请专利、是否产生了经济效益却没有什么要求,而且也没有把这些指标作为晋升、评奖、计算工作量的条件之一,因此在高校形成了重学术、轻市场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如何能够提高?

另外,批准一项专利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申请发明专利,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发明人很难即时得利,从而影响了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有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国家鼓励技术创新、保护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政策显然不符,长此以往,势必导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下降。

2.2专利地位不高

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由于鉴定和评奖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只要一鉴定就必有“水平”,只要参评就能得“奖”,这些奖励是得到人事部门认可的,得奖者不但能得到可观的奖金,而且能优先晋级、提职和出国。

而申请专利手续烦杂,既费钱又费时,一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却在晋级、提职时比不上一篇论文。

有的专利授权了实施效果未必好,实施效果好的侵权纠纷也多。

申报发明奖难上加难,而“专利奖”人事部门又不认可,也就意味着对晋级、提职和出国等毫无意义,人们也就没有理由去劳心费力了。

在许多高校,教师的晋级、学术水平评价均以发表文章数、获奖数作为衡量标准,各种个人待遇从未体现专利。

一些科研人员认为,申请专利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既要花钱还不一定申请到专利权,即使申请到了专利权,还需要一笔可观的维持费。

相反,写出了论文,评上了科技成果奖,可以名利双收,因而一些科技人员没有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根据国家教育科技司统计表明,高校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并且鉴定成果逐年上升,而专利申请却逐年下降。

2.3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不畅通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还不畅通,学校申请的专利很难得到转化及相应的市场利益,一些科技人员认为申请专利不划算,没有像写文章、报成果奖有名有利又实惠。

这一思想与国外的科研单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自成立70年以来,申请的专利多达2.5万件,平均每天一件。

日本人在专利申请方面采取“跑马圈地”的战略,占领高新技术的发明领域与阵地,构筑专利防线,很少考虑申请的专利是否能及时转化实施。

3.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学校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也在大幅度增长,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争夺越来越烈。

事实证明,人才流动不仅可促使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而且可以减少人员培训,提高知识与技术转移的实效性和成功率。

为此,许多省、市政府都在制定政策支持人才流动。

例如,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中规定:

“调整人才结构,分流人才,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同时规定:

“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在兼职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既可以在民营科技企业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也可以兼职或离岗办民营科技企业”。

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给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增加了机会和渠道。

事实表明,由于人才流动,引起的侵犯学校知识产权纠纷在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学校的科技人员离开学校或停薪留职在外另起炉灶,从事属于学校的技术活动或生产销售与学校相同产品。

3.2学校科技人员离校时,带走学校的技术资料、图纸、软件或者通过脑载体将属于学校的技术带到新单位作为技术投入。

3.3业余兼职的教师把属于学校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带到所在兼职单位,侵害了学校利益。

3.4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带走在校期间参与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为个人获取暴利。

例如,某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参与导师的一项计算机应用研究课题,掌握了该项研究的技术关键与全部内容,正当这位导师与一家公司以30万元价格谈技术合作时,不料这位研究生得到消息半路截流,以低价与这公司签定合同,造成学校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4.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得力

4.1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是把这项工作并入科技处管理,这样做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因为高校科研管理中的科研成果管理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它包括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归档、报奖、科技成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职能。

而知识产权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由专利、版权、技术秘密等组成的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其业务性、法律性都很强、管理范围广,不能兼职管理,或是一个机构两种职能式的管理,必须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争取法律救济,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在科研、开发实施的全过程中,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和法律咨询,在技术合作、转让等过程中,没有审查各种合同的类型和具体内容是否合格,导致合同类型不符、内容表述不清、权利义务表达不明、风险和违约赔偿不明确等现象,造成合同纠纷的发生。

4.2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知识产权涉及面广弹性大,对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

管理得好,能为学校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反之,则会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

而管理靠的是完善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目前各高校没有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健全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便于操作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使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化、规范化。

致使职务发明变成非职务发明,公有产权私有化;

签定合同时,无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或将技术转让合同签成合作开发或技术咨询合同,造成学校的权利全部或部分丧失;

有的为了个人利益私下转让职务成果,廉价出卖学校产权,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

5、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经费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基金或专项基金。

有时,想申请专利而没有专利申请经费;

有时,因交不起专利年费,而导致专利权丧失;

有时,学校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而没有钱打官司等等。

二、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重视对人才的管理和保护

人才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是科研的关键,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应体现在对高校人才的管理和保护。

高校要想上档次,多出科研成果,首先必须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

其次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管理和保护。

第一,对现有研究能力较强的科研人才或技术骨干,减轻教学工作量,因科研减少的收入可另作补贴;

第二,要集中科研力量,引导他们在关键项目上发挥“团队精神”集体攻关;

第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改善科研与实验条件,在经费、场地、设备等各方面为科研早出成果和多出成果做好铺垫。

第四,要搞好对现有人才的再教育和进修工作。

高校现有一大批本科、专科学历教职工,以前为评职称所进行的课程进修大多流于形势,况且现在评高职也有高学位的要求,因此应鼓励青年教工以在职、委培等形式攻读硕士以上学位或是作访问学者到国内外进修。

另外,也应鼓励在校研究人员多参加国内外有关组织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以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

总之,学校在人才方面要两手抓,一手抓引进,一手抓提高,多为在职科研人员提供各种条件,这也是对现有人才的一种开发利用,否则单靠引进的人才来进行科研成果的研究和转化是远远不够的。

2.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普及,高校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更是当务之急。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环节薄弱,一个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条件。

主要抓三个层次,一是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

领导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是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高校的领导层应是知识产权的明白人,应熟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这样才能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规划。

二是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

管理层的意识是保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这个层次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事关重大。

三是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科研人员的意识是影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影响专利申请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个层次意识的提高,对分清个人作品与职务作品,个人发明与职务发明,以及促进专利申请和成果转让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三个层次的知识产权意识呢?

对领导,可请一些法律专家定期举办讲座;

对管理层应有计划、分阶段,逐步深入地进行知识产权法的培训;

而对一般科研人员,则可采取奖励机制、普及宣传教育及管理层的影响相结合的手段,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

另外,还可通过结合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实施纪念日,每年的这几天采取各种方式集中进行宣传,使知识产权法深入人心。

3.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科研立项

如果说人才是科研的关键,法律意识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那么科研成果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和依据,没有科研成果,而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纸上谈兵了。

如何才能在人才具备的情况下,取得科研的累累硕果呢?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高校应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科研立项。

佳木斯大学作为黑龙江省一所规模最大综合大学,肩负着教育兴省的重任,其科研实力雄厚,理应与本地实际结合,为黑龙江省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才有市场,才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前途。

因此,佳木斯大学在对科研课题进行立项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甚至可以把项目是否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作为能否立项的关键性因素加以考虑。

如针对本地区农林面广、山区气候、土壤、江河等实际,研究如何开发农林经济;

针对矿产资源丰富的实际,研究如何发展建材业等;

针对国有企业的实际,研究如何转变地方国有企业机制,改革企业管理;

针对黑龙江省地理、人文复杂的实际,研究地方语言、风俗民情、宗教、旅游等等。

同时针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等远东地区比邻,共同研究开发合作项目。

总之,佳木斯大学的科研立项应立足于本地区实际,这样科研才有肥沃的土壤,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领导机构

目前,全国高校中只有极少数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科研机构兼管知识产权,佳木斯大学的情况也是如此。

随着高校科研的繁荣,高校知识产权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仅数量上与日俱增,在形式上也涉及到许多以前未曾出现的种类,如计算机软件、服务标记、单位名称等,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日益增多,高校知识产权大量流失,如果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就很难适应高校日益发展的知识产权需要。

因此,设置专门机构管理高校知识产权是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保障,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该机构的设置、任务、内容、运作模式、职能、工作条件、经费及人员配备等作详细规定。

5.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

高校制定一个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或管理办法,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协调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必须保证三者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是预防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首要条件。

同时要充分体现约束机制与奖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对于维护高校知识产权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应该在晋升职称、提职务、分房等方面给予奖励或优先,这样规章制度,才容易贯彻执行,才能真正起到保护高校知识产权的作用。

同时设立专利方面的奖励制度,专利方面的奖励和成果方面的奖励要同等对待,也就是说,获得专利奖的教师和科技人员不仅同样可以得到可观的奖金,而且在晋升职称、提职务和出国方面同样优先。

使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实实在在地相结合。

只有这样,科技人员才能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知识产权保护中来。

三、结束语

高校应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开创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

应当成为经济的孵化器、辐射器;

应以不同方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宣传、保护和运用,顺应了时代潮流,是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是保护高校无形资产,防止智力成果流失、侵权的有力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会更加突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为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卫.略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浙江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1

(2):

34-36

[2]袁正英,黄健,戴朝荣.论21世纪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

76-80

[3]王晓娜,郭永立.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报科学,2002(7):

690-691

[4]杨桂荣.高校知识产权情报的存在形式与开发利用.现代情报,2002(10):

169-170

[5]吴云青,韩营颖,王 刚.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中国冶金教育 2004(3):

6-10

[6]李玉清,田素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05,2

(2):

37-39

作者简介

江清林,男,副教授,硕士。

现任佳木斯大学科技处成果、专利主任,科技园区筹建办公室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