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873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docx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一多釜串联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单釜与三釜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将数据计算结果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返混程度,从而认识限制返混的措施。

1、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

2、了解停留时间分布与多釜串联模型的关系;

3、掌握多釜串联模型参数N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连续流动的反应器内,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之间的混和称为返混。

返混程度的大小,一般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利用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研究。

然而在测定不同状态的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时,可以发现,相同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有不同的返混情况,即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用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数据直接表示返混程度,而必须借助于反应器数学模型来间接表达。

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须用概率分布方法来定量描述。

所用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的物理意义是:

同时进入的N个流体粒子中,停留时间介于t到t+dt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率dN/N为E(t)dt。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物理意义是:

流过系统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有脉冲输入法、阶跃输入法等,常用的是脉冲输入法。

当系统达到稳定后,在系统的入口处瞬间注入一定量Q的示踪物料,同时开始在出口流体中检测示踪物料的浓度变化。

由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可知:

E(t)dt=VC(t)/Q

(1)

(2)

所以

(3)

由此可见E(t)与示踪剂浓度C(t)成正比。

本实验中用水作为连续流动的物料,以饱和KCl作示踪剂,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溶液的电导值。

在一定范围内,KCl浓度与电导值成正比,则可用电导值来表达物料的停留时间变化关系,即E(t)∝L(t),这里L(t)=Lt-L∞,Lt为t时刻的电导值,L∞为无示踪剂时电导值。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在概率论中有二个特征值——平均停留时间(数学期望)

和方差σt2。

的表达式为:

(4)

采用离散形式表达,并取相同时间间隔Δt,则:

(5)

σt2的表达式为:

(6)

也可采用离散形式表达,并取相同Δt,则:

(7)

若用无因次对比时间θ来表示,即:

无因次方差:

在测定了一个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后,如何来评价其返混程度,则需要用反应器模型来描述,这里我们采用多釜串联模型。

所谓多釜串联模型是将一个实际反应器中的返混情况作为与若干个全混釜串联时的返混程度等效。

这里的若干个全混釜个数N是虚拟值,并不代表反应器个数,N称为模型参数。

多釜串联模型假定每个反应器为全混釜,反应器之间无返混,每个全混釜体积相同,则可以推导得到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关系,并得到无因次方差σθ2与模型参数N存在关系为:

(8)

当N=1,σθ2=1,为全混釜特征;

当N→∞,σθ2→0,为平推流特征;

这里N是模型参数,是个虚拟釜数,并不限于整数。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图1-1停留时间分布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装置主要由:

水槽、水泵、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流量计、电导率仪、搅拌电机、开关、指示灯、电脑程序控制、柜体、阀门及管道等组成。

2、水槽供测停留时间时间所需的水源,由水泵输送到反应器。

3、反应釜由有机玻璃制成,三釜以串联形式存在,在反应釜管道上有3个出口,分别为进液口、试踪剂入口、电导探头插口。

3个搅拌釜的内径均为100mm,高度均为120mm,高径比为。

主流流体(水)自循环水槽的出口,经调节阀和流量计,由第1釜顶部加入,再由器底排出后进入第2釜,如此逐级下流,最后由第3釜釜底排出,经电导池后排入下水道。

4、管式反应器在其上部有一电导率插入口,下部则由泵直接将水打入并开有一示踪剂入口,用于测定管式反应的停留时间。

5、流量计测定进料量的大小。

采用LZB-6(4~40)L/h液体流量计,因其本身带流量控制阀,故流量调节阀在流量计上。

6、电导率仪采用上海大普仪器厂生产的电导率仪,可以通过它来测定出口示踪剂的含量,并带有232通讯插口可与电脑连接,在线测定、显示出口示踪剂的含量。

7、搅拌电机其操作板置于控制柜上,速度调节和显示均在操作板上进行。

8、开关、指示灯按下开关旋钮,指示灯亮,相应的工作开始;顺旋钮上的箭头方向旋转旋钮则为关。

当遇紧急情况需立刻停车,可直接断电,断电后仍须单独关掉各开关,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9、电脑程序控制有相应的电脑控制界面,并可以对数据进行保留,可以按提示查出从实验开始到结束间任一时间的数据。

10、柜体在控制柜上可以操作整个实验,并可以观察实验进行的全过程。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高位槽

(1)的上水阀,当高位槽出现溢流后打开各分阀及流量计

(2)上的阀门,将流量调为20L/h,并使流量稳定;

2、打开搅拌器电源,慢速启动电机,将转速调至所需稳定值;

3、接通3台DDS-11A型电导率仪电源,并检查电极是否正常。

4、检查数模转换器联线,接通电源。

若转换器显示值偏离零点较大,调节电导率仪的调零旋钮。

5、启动计算机,在WindowsXP桌面上双击图标启动本采集软件。

系统在采集前,先进行“系统整定”,正常后单击“测定操作”进入“实验记录”子窗体。

6、用针筒在反应器的入口快速注入3mLmol/L的氯化钾溶液,同时单击“实验记录”子窗体上的“启动”按钮或按下功能键“F5”,此时由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

7、待反应器浓度不再变化后,单击“停止”按钮或按下功能键“F9”以结束采集。

此时可由“视图”菜单选择显示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曲线。

按“保存”图标保存实验报告;单击“报告”按钮可浏览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单釜与三釜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这里的物理量——电导值L对应示踪剂浓度的变化;走纸的长度方向对应测定的时间,可以由记录仪走纸速度换算出来。

然后用离散化方法,在曲线上相同时间间隔取点,一般可取20个数据点左右,再由公式(5),(7)分别计算出各自的

和σt2,及无因次方差

通过多釜串联模型,利用公式(8)求出相应的模型参数N,随后根据N的数值大小,就可确定单釜和三釜系统的两种返混程度大小。

若采用微机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则可直接由电导率仪输出信号至计算机,由计算机负责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显示器上画出停留时间分布动态曲线图,并在实验结束后自动计算平均停留时间、方差和模型参数。

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图与相应数据均可方便地保存或打印输出,减少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

六、结果与讨论

1、计算出单釜与三釜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

,并与理论值比较,分析偏差原因;

2、计算模型参数N,讨论二种系统的返混程度大小;

3、讨论一下如何限制返混或加大返混程度。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说返混与停留时间分布不是一一对应的为什么我们又可以通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来研究返混呢

2、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方法有哪些本实验采用哪种方法

3、何谓返混返混的起因是什么限制返混的措施有哪些

4、何谓示踪剂有何要求本实验用什么作示踪剂

5、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八、主要符号说明

C(t)——t时刻反应器内示踪剂浓度;

E(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F(t)——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Lt,L∞,L(t)——液体的电导值;

N——模型参数;

t——时间;

V——液体体积流量;

——数学期望,或平均停留时间;

σt2,σθ2——方差;

θ——无因次时间。

 

实验13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中和法制备柠檬酸钠的工艺方法和流程

(2)掌握中和、脱色、真空浓缩、结晶及干燥等工艺方法

(3)熟悉产品纯度的分析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柠檬酸钠(SodiumCitrate),又称枸橼酸钠,C6H5Na3O7,分子量,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

在食品、饮料工业中用作风味剂、稳定剂;在医药工业中用作抗血凝剂、化痰药和利尿药;在洗涤剂工业中,可替代三聚磷酸钠作为无毒洗涤剂的助剂;还用于酿造、注射液、摄影药品和电镀等。

柠檬汁中含有大量柠檬酸,柠檬酸与钙离子结合则成可溶性络合物,能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死。

因此,柠檬酸钠的用途极为广泛。

柠檬酸钠是目前最重要的柠檬酸盐,主要由淀粉类物质经发酵生成柠檬酸,再跟碱类物质中和而产生,具有以下优良性能:

(1)安全无毒性能。

由于制备柠檬酸钠的原料基本来源于粮食,因而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联合国粮农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其每日摄人量不作任何限制。

(2)优良生物降解性。

柠檬酸钠经自然界大量的水稀释后,部分变成柠檬酸,柠檬酸在水中经氧、热、光、细菌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一般经乌头酸、衣康酸、柠康酸酑,最后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

(3)良好的金属离子络合能力。

柠檬酸钠对Ca2+、Mg2+等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对其他金属离子如Fe2+等离子也有很好的络合能力,因此正逐渐取代三聚磷酸钠用于无磷洗涤剂的生产。

本实验基于工业上生产柠檬酸钠的工艺流程,主要考察学生在工艺路线选择及技术经济方面的平衡能力。

以柠檬酸为起始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采用中和法可以有不同的中和剂可供选择,如氢氧化钠,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等,比较不同中和剂时的原料消耗、能耗及可操作性,探索出制备柠檬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出经济可行、操作简便及安全环保的合理工艺路线。

同时熟悉化工生产中常见的间歇操作搅拌釜式反应器(BSTR),中和脱色及过滤、真空浓缩及结晶、离心分离及洗晶、干燥、粉碎筛分等工艺操作过程,掌握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及柠檬酸钠的分析规程。

 

三.试验装置

柠檬酸钠

1

2

3

4

5

柠檬酸

母液

图13工业生产柠檬酸钠工艺流程图

1-中和反应釜;2-脱色过滤;3-真空浓缩釜;4-离心分离;5-振动干燥

工业上柠檬酸钠的生产原则流程如图13所示,主要包括中和反应、脱色过滤、真空浓缩、离心分离、振动干燥及筛分等过程。

本实验主要模拟工业流程做中和反应过程,其余工业过程可在工厂基地实地完成。

四、试验过程

1.工艺流程的选择

由实验者自行选择中和剂NaOH、Na2CO3或NaHCO3,选择中和工艺的工艺参数,比如柠檬酸原料与碱的配比,中和反应过程的固液比(1:

2,1:

4,1:

5)等。

2.工艺参数的确定

根据实验者的选择,确定中和过程的工艺参数比如投料的方式,反应的温度及反应时间,中和结束时的pH值;

确定脱色过程的脱色剂比如活性炭的加入量、脱色温度及时间;

确定真空浓缩的蒸发温度,真空度大小、浓缩比及浓缩液的密度(),确定晶种投入的量及加入的时间节点;

确定结晶的方式(保温结晶、冷却结晶);离心分离,甩水洗晶。

母液收集及循环使用;确定产品的干燥方式。

3.产品纯度分析检测

参照附录方法,分析检测产品的纯度及其他指标。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要求:

(1)每两个人做一组实验;

(2)独立操作和控制工艺过程;

(3)对比不同的实验工艺条件;

(4)计算产率并分别检测产品的纯度;

(5)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要求技术讨论并引用参考文献)。

实验数据记录表:

室温:

物料

柠檬酸

NaOH

Na2CO3

NaHCO3

质量/kg

中和温度

中和时间

中和终了pH

脱色温度

脱色时间

浓缩温度

浓缩真空度

浓缩液密度

产品质量

产品纯度,%

思考题:

1.选择不同中和剂时,制备的柠檬酸钠的产品质量是否是否一样

2.最为经济合理的柠檬酸钠制备路线是那一条

3.中和过程中的液固比对反应过程及产品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4.总结归纳工业生产柠檬酸钠的流程与实验室制备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附:

MM_FS_CNG_0408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的分析方法

MM_FS_CNG_0408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淀粉或糖质原料经发酵法生产制得的柠檬酸钠,在食品加工中作为调味剂、乳化剂、稳定剂等。

2.化学名称、分子式、分子量

化学名称: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钠

分子式:

C6H5O7Na3·2H2O

CH2—COONa

|

结构式:

HO—C—COONa

|

CH2—COONa

分子量:

(按1983年国际原子量)

3.技术要求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咸,在湿空气中微有潮解性,在热空气中有风化性。

.柠檬酸钠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名称

指标

柠檬酸钠,%

酸度和碱度

符合规定

硫酸盐,%

重金属(Pb),%

砷,%

铁盐,%

草酸盐,%

钙盐

符合规定

钡盐

符合规定

易炭化物

符合规定

氯化物,%

4.试验方法

.柠檬酸钠含量测定

4.1.1.试剂

0.1M标准高氯酸溶液:

配制方法:

取无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计算,每1g水加醋酐750mL,加入高氯酸(70%-72%),摇匀,在室温下缓缓滴加醋酐23mL,边加边摇,加完后再振摇均匀,放冷,加无水冰醋酸适量使成1000mL,摇匀,放置24小时。

标定: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16g,精密称定,加无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缓缓滴定至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高氯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可。

结晶紫:

%冰乙酸溶液,配制方法:

取结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冰乙酸;

乙酸酐。

4.1.2.测定方法

取试样约0.15g(称准至0.0001g),加冰乙酸10ml,加热溶解后,放冷。

加乙酸酐10ml,加%结晶紫溶液2滴,用0.1M的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蓝绿色,同时做空白滴定试验进行校正。

4.1.3.柠檬酸钠含量按下式计算。

柠檬酸钠(%,以C6H5O7Na3·2H2O计)=

N(V-V0)×

×100

m

式中:

N——高氯酸标准当量浓度;

V——试样滴定耗用高氯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0——空白滴定耗用高氯酸标准溶液体积,ml;

M——试样质量,g;

——1毫克当量柠檬酸钠的质量,g。

4.1.4.平行测定允许绝对偏差

柠檬酸钠含量平行测定允许绝对偏差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