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891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姥姥的剪纸Word文档格式.docx

1.课文预习了吗,课文读了几遍?

(表扬读得多的同学)

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

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2.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小屯 

 

喂猪 

叼难 

岂知

庄稼 

驮着 

啃食 

清清爽爽

a.你能结合你的课前预习,在读音方面给大家提个醒吗?

b.学生提醒后,指名读准这些词语。

预设:

你读的真准确,你的预习作业做得很认真!

c.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词读一遍。

d.字音都读准了,咱们再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这节课需要我们学会书写的。

通过课前预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岂”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己”,不是“已”。

“叼”最后一笔是一提,不是捺。

师范写。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2)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心灵手巧 

无所不能 

熟能生巧 

无可挑剔

深入人心 

广结善缘 

择菜薅草 

撩起围裙

牛驮小兔 

刷刷刷刷 

清清爽爽 

有声有色

a.请同学们先自己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读准确、读响亮、读流利。

b.谁能读好第一行的词语?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对词语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谁能读好第二行的词语?

(你把每个词都读进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一读。

d.谁想来读第三行?

(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剪纸的声音)一起来。

e.读完这三行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赞美姥姥的,你知道第一行词语赞美了姥姥什么呢?

(你真会读书)第二行呢?

(你真了不起)第三行呢?

(你真聪明)

第一排词语赞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第二排词语赞美姥姥的为人爽朗、勤劳、乐于助人。

第三排词语赞美姥姥剪纸内容丰富和声音好听。

(3)谁能把这些词语读出感情来。

(4)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这些词语。

3.课文读得怎么样?

接下来,老师来检测一下,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相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结:

预设1:

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用正确流利的朗读带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预设2:

你们真是一个个预习高手,课前不但读通了课文,还能扫除课文中的拦路虎,真了不起!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默读思考: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姥姥的剪纸技艺如何?

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课文又表达了作者和姥姥之间怎样的感情?

2.自主先学

3.交流共享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把刚才的几个问题连起来概括地说一说。

5.出示《导学案》43页第二部分:

根据课文记叙的内容,填写相应的自然段的序号。

6.小组合作学习。

7.交流共享

一(1~3)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二(4~6)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三(7~12)姥姥的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四(13)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

2.你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3.让我们一起带着满腔的自豪与骄傲,齐读这段话。

一个简单的“都”字同学们感受出了这么多意思和感情,真会读书!

相信同学们在后面的语言文字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默读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出示:

提示任务:

姥姥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受人们的欢迎呢?

默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学习流程: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推派代表发言

学习时间:

4分钟

2.自主阅读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

★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2)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

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A.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

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

B.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

(出示:

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剪个 

C.说话练习,交流。

D.媒体出示多幅剪纸,让学生形象感知姥姥的技艺高超。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创设情境,反复引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师:

瞧,村东头的王大爷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

”只见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引读“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贴?

”)村西头的李大妈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

”)连河对岸的张大婶也来了,“他姥姥,麻烦给剪个纸吧?

”)

2.同学们,从这一部分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导学案》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姥姥: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剪纸: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教后反思:

六上第四单元课题12姥姥的剪纸第2教时总第教案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品味语言文字,欣赏姥姥的剪纸,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体会结尾蕴含的内容。

先学提纲见《高效课堂导学案》p44

1.关于学习经验:

通过圈一圈、查一查,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2.关于学习方法:

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

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姥姥”真是一位剪纸高手。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

相机板书:

3.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当你再次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走到姥姥的身边,走进姥姥的剪纸里……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课文4~6自然段

姥姥心灵手巧,是个剪纸能手。

作者不仅用课文的1、2、3自然段来概括介绍,还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举了一个什么

事例?

你又从哪些地方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

边读边画出

关键词句,写写批注。

2.学生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①这是我对奶奶的刁难,“刁难”是什么意思?

(故意为难别人。

②文中的刁难是指——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

这就是一次“刁难”。

③摸黑剪窗花难度之大,姥姥却是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

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

①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

梅枝怎么样?

喜鹊如何?

它们的位置安排如何?

看到这里,作者是怎样的赞叹的?

你能学着作者的样子赞叹一下吗?

 (出示剪纸与文字配图)

②“挑剔”是什么意思?

(在细节中过分地找毛病。

找不到一点毛病,可见姥姥的技艺高超。

③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④虽然我服了可还是要耍赖,什么叫“耍赖”?

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我对姥姥说:

引读——(生:

)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由此可见“我”真是一个——(生:

)调皮蛋

⑤课文是写“姥姥的剪纸”,应着力描写的自然是姥姥。

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

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⑥小结:

对,“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地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

过渡:

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预设3: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①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②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比如说:

打毛衣、包饺子)

4.总是这样不断地剪,长时间地剪,所以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出示)什么叫“熟能生巧”?

①理解“熟能生巧”:

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那她是怎么样剪的?

总剪,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

所以,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②其实“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表示这个道理,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句子(投影出示):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说话练习)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如果你想学弹琴,就得多弹;

你想写好字也得多练……请同学们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择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投影出示)

练打字:

________练,________练,________练,________练,甚至________练。

熟能生巧,总练,________。

学弹琴:

________弹,________弹,________弹,________弹,甚至________弹。

熟能生巧,总弹,________。

④.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老师提示一下,大家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是什么神态呢?

(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神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

用文中的词就是——“身心入境”。

5.小结:

是呀,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下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一定会在这方面达到高超的技艺。

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专注,要持之以恒。

姥姥多疼“我”呀!

(二)品读课文7~12自然段

这不,时间一晃就到了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还有什么?

姥姥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3.交流展示: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①你能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吗?

②从这幅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对兔子的希望和爱等)

③分角色读一读。

④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②这幅图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真是“舐犊情深”啊!

4.姥姥还剪了哪些剪纸?

①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

(引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

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引读(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②这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

()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和()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5.小时候,姥姥的剪纸到底有没有拴住我?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发现?

不解地问、嚷着还要、总是缠着、充满了好感

6.小结:

是呀,正是姥姥充满神奇的剪纸一点一点地吸引住了幼小的我,让我虽不能去游泳,但也能度过一个又一个多雨的季节。

(三)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

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大声读读13自然段。

自主阅读。

展示交流:

1.出示:

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①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其实,姥姥是在借着剪纸表达对“我”的喜爱、呵护,传递着对我浓浓的亲情。

②姥姥的剪纸还能拴住我多久?

拴住我的其实是什么?

③走进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眼前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

能读好这段文字吗?

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

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①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②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a.“声”指声音,可能有哪些声呢?

b.“色”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

你认为怎么讲?

c.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逐个出示,“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__________;

“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__________;

“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__________。

“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姥姥熟练地给我剪“喜鹊登枝”。

“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我缠着姥姥不停地剪“牛驮小兔”。

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

3.出示小练笔: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我仿佛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

4.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

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

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

请你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5.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6.学到这里,大家想一想姥姥的剪纸能拴住我多久?

7.小结:

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

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主旨升华。

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

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的。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记住这篇课文,记住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国,东西南北,都拥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剪纸,就是其中一朵奇葩!

(板:

剪纸)关于剪纸,你有哪些了解?

师作随机点评,或鼓励生养成将资料进行筛选、记忆的习惯。

三、检测完善

1.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姥姥:

神爱

剪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