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922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框架桥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1框架涵施工必须在桩检完成并且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

3.2凿桩头时必须预留一定的高度采用人工凿除,以免桩头过短或桩头遭到破坏。

3.3褥垫层铺设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核实地基承载力。

3.4基坑开挖后及时封闭基坑,以免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

3.5箱体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框架两侧应对称分层填土并夯实。

4、施工工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工序

场地清理、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施工、基坑开挖、箱体的钢筋制作节绑扎,混凝土灌注及防水层制作、基坑回填。

4.2工艺流程

框架桥(涵)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基坑施工前移除所有基础处理机具设备,设置基坑平面位置及高程点,并用灰线画出基坑的实际形状。

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选择满足要求的挖掘机进行施工。

5.2基坑开挖

桩身砼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

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情况地下水位较低时基坑排水可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地下水位较高时基坑降水可采用井点或大口井,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

5.3钢筋加工与绑扎

5.3.1钢筋加工

钢筋应在钢筋加工场地内进行加工,按框架涵钢筋设计尺寸要求分批下料,下料应把需要焊接的钢筋的焊接接头长度计算在内,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其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表: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

10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5.3.2钢筋接头处理

钢筋焊接接头应保证接头在同一截面上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此截面钢筋总数的50%,相邻接头位置错开50cm以上。

详见《钢筋加工、焊接作业指导书》

5.3.3钢筋安装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砼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钢筋和模板之间应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支垫,垫块厚度应小于净保护层厚度。

垫块应相互错开成梅花型布置,不少于4个/m2。

绑扎和焊接的钢筋,在运输、安装和浇筑砼过程中,不得出现变形、裂焊和松脱现象。

钢筋绑扎必须结实牢固,布放位置准确无误。

钢筋接头不应在同一平面内,应按规定相互错开35d且不小于50cm。

钢筋严格按照设计的间距和数量进行绑扎。

5.4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要复核安装模板的标高及中心线位置,保证模板安装位置、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模板宜采用9015型或6015型组合钢模板,吊机配合安装。

模板立设在钢筋骨架绑扎同时进行。

模板具有一定的刚度、强度,加固牢稳,位置准确,且不漏浆。

安装完后,必须认真涂涮脱模剂。

制作模板的质量要求:

(1)保证砼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2)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

(3)模板拼缝应严密,不能出现大于1mm以上的缝隙,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拆卸和多次使用。

(4)模板表面应光滑,无凹凸不平状,模板的拼接台阶错缝不得大于2mm。

(5)搭设脚手架全部采用ф48mm,壁厚3.5mm的钢管,脚手架钢管的尺寸、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2.2m,其它杆最大长度为6.5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小于25KG。

(6)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痕。

(7)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在便用前先涂刷防锈漆。

(8)扣件材质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

①新扣件具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按现行国家规定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抽样检测。

对不合格品禁止使用。

②旧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拴进行更换处理。

③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5.5混凝土灌注

(1)检查钢筋安装和模板安装情况。

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所有杂物,以保证所浇筑混凝土质量。

(2)在浇筑混凝土时,若混凝土的入模高度大于2m,就必须采用溜槽或窜筒输送混凝土入模。

(3)入模混凝土施工必须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固,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式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振捣棒距模板边缘距离宜为5~10cm。

(4)混凝土可分两阶段浇筑,先浇筑底板(包括下梗肋),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再浇筑中、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当两阶段浇筑有困难时,也可分为三阶段浇筑,但边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面上,错开40cm。

并在接缝周边应预埋接缝钢筋,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6mm,钢筋间距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埋入、露出长度不得小于直径的30倍。

施工缝应平直、无错台和漏浆等现象,施工缝凿毛处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再浇筑上部混凝土。

5.6混凝土养生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予以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养生天数应符合验标要求并不少于7天。

在混凝土表面盖上保持湿润的塑料薄膜等能延续保持湿润的材料,养护用水及材料不能使混凝土产生不良外观质量影响。

5.7模板拆除

框架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顶板的承重模板拆除前,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

拆除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拆下的模板连接件应放入工具箱内,不得乱丢,拆下的模板不得高空投掷,必须逐块传递到地面。

拆除的模板应及时清除模板上的灰浆,并在指定地点堆放整齐,钢模板应作好防锈措施。

5.8防水层和沉降缝

5.8.1防水层

5.8.1.1防水层铺设前,首先对桥面基层进行检查,平整度用1m长的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

若不符合要求,可用水泥砂浆进行局部找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

应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粘剂(也可采用其他性能相同的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连接。

5.8.1.2桥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涂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浮碴、浮灰、油污等,同时挡碴墙内侧根部至上拐角的立面应无蜂窝、麻面。

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

蜂窝应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

麻面用水泥净浆填补平整。

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与基底的连接。

5.8.1.3防水卷材纵向搭接时,应先对先铺贴的这一幅进行涂刷水泥基胶粘剂。

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cm,粘结剂涂刷厚度为1.5mm。

5.8.1.4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它部分无空鼓。

5.8.1.5防水层铺设完毕,待胶凝材料完全干固化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5.8.1.6防水层严禁在雨雪天和5级以上强风天施工。

5.8.1.7防水层严格按照《德大桥通-4》定型图设置。

5.8.2沉降缝

基础部分的沉降缝可将原施工时填塞的沥青木板留作防水用,如施工时不用木板,应用黏土或亚黏土填塞密实。

沉降缝填塞前,必须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

填塞材料符合《德大桥通-4》定型图。

沉降缝内、外侧塞缝应连续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不得漏水。

橡胶止水带安装应满足《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

6、劳力组织

⑴劳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⑵各架子队作业队班组、各工种劳动力上场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作业层、各工种之间相互协调,减少窝工现象。

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见下表:

每个架子队人员配置

职务

人员数量

工种

施工负责人

9

机械工、普工

技术负责人

钢筋工

8

3

质检工程师

11

木工

4

专职安全员

12

混凝土工

6

5

技术人员

3-5

13

电焊工

工班长

7

实验人员

2-3

测量人员

7、材料要求

⑴模板施工用材质、结构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⑵钢筋进厂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10)等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⑶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污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⑷混凝土用原材料如骨料、水泥、粉煤灰等进厂后应及时进行抽检,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5)防水层及沉降缝所采用的防水涂料、防水卷材及橡胶止水带的生产厂家必须是在铁道部合格供应商名录,防水卷材及涂料应外委检验合格且符合《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1999)的相关规定和《德大桥通-4》的相关规定。

8、设备机具配置

机具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汽车吊

对焊机

钢筋弯曲机

钢筋切割机

钢筋拉伸机

调直机

长臂挖掘机

自卸汽车

水泥搅拌桩机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1)所有原材料进场应进行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作。

(2)模板的安装位置、几何尺寸必须满足设计结构物的要求,经自己“三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框架桥混凝土每100m3做一组试件,不足100m3也要做一组,且每个工作台班也不少于一组,试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防水层所用的卷材厚度和防水涂料的涂刷厚度必须满足《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1999)和《德大桥通-4》的要求。

(5)沉降缝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德大桥通-4》定型图的要求。

9.2质量检验

(1)框架桥(涵)各部位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如下:

项目

检验方法

轴线偏位

全站仪

孔径

尺量检查

涵顶高程

15

水平仪

涵长

+100-50

涵身厚度

+10-5

涵身接缝错台

(2)防水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

表面平整度

1m靠尺检查

卷材搭接长度

-10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框架桥如为深基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基坑有滑移裂纹应及时撤出所有工作人员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在框架桥施工中,每道工序由固定的小组施工完成。

(3)所有工作人员严禁上下重叠作业,工作人员在高于地面2m以上的高处作业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4)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岗作业。

(5)框架桥基坑施工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围栏,高度不得低于1m,并在显眼位置处做好警示标识牌。

(6)防水涂料在运输和保存时,严禁遇水和接近火源,在负温度环境施工时,严禁明火加热防水涂料。

(7)施工时,各种涂料不得敞口放置,用后应及时将容器盖盖严,溶剂型涂料应注意防火。

10.2、支架施工安全

(1)搭设前,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脚手架搭拆方案的要求,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进场的钢管、扣件、脚手架等进行检查验收。

(2)架子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

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带、必须穿鞋,严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业。

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内,扎紧衣袖口,领口以及裤腿口,以防钩挂发生危险。

(3)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

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

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过300kg,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

  10.3、环保要求

(1)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树木及地表植被,临时用地范围的耕地采取措施复耕。

(2)弃土场要先挡护后弃碴,防止泥沙冲刷污染农田、河流。

(3)施工场地内修建施工排水系统并确保畅通,工地废水排放前先经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有害物质要定点存放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4)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车辆配备挡板及棚布,防止粉尘飞落,减少对生产人员和当地居民造成危害,必要时进行洒水。

(5)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做到文明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