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59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docx

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第04讲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考试题班

模拟试卷2

环评工程师考试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试卷由两个题型组成,一是单项选择题,50道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是不定项选择题,50道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C)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工艺

B.水文特征

C.水质特征

D.规模

2.某锅炉燃煤量100t/h,煤含硫量1%,硫进入灰渣中的比例为20%,烟气脱硫设施的效率为80%,则排入大气中的SO2量为(C)。

A.0.08t/h

B.0.16t/h

C.0.32t/h

D.0.40t/h

解析:

100×l%×(1-20%)×(1-80%)×2=0.32(t/h)

3.某工业车间工段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C)。

A.44.4%

B.28.6%

C.54.5%

D.40%

解析: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根据图示,本题的水重复利用了两次,重复利用水量为两次重复利用的和,即:

(40+20)=60m3/d,取用新水量为:

50m3/d。

4.接3题,该车间工艺水重复利用率为(B)。

A.40%

B.28.6%

C.54.5%

D.80%

解析:

从图中可知,工艺水重复水量为20m3/d,根据工艺水重复利用率的公式:

工艺水重复利用率=工艺水重复水量/(工艺水重复水量+工艺水取水量),该车间工艺水取水量为补充新水量(本题是问“车间”),即:

50m3/d。

5.接3题,该车间冷却水重复利用率为(B)。

A.90%

B.44.4%

C.40%

D.36.4%

解析:

从图中可知,冷却水重复水量为40m3/d,根据冷却水重复利用率的公式:

冷却水重复利用率=冷却水重复利用量/(冷却水重复利用量+冷却水取水量),车间冷却水取水量就是车间补充新水量(本题是问“车间”),即:

50m3/d。

6.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B)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

A.环境

B.生态因子

C.气候

D.生态系统

解析:

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

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或者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

7.“珍贵”景观一般指具有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C)。

A.地理区域

B.地理现象

C.地理区域或现象

D.自然保护区、疗养院、温泉

解析:

详见“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般指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

”。

8.下列哪个公式是径流模数的计算公式(C)

A.Y=QT/1000F

B.W=QT

C.M=1000Q/F

D.M=

解析:

A是径流深的计算公式,B是径流总量的计算公式,D如果变成

则是非感潮,恒定均匀河流水体的方程式,其中,

代表的是断面平均流速。

9.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沙洲和断流属于(A)水体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A.河流

B.水库

C.海湾

D.湖泊

解析:

详见“不同水体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河流水体调查内容: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河段的平直及弯曲;过水断面积、坡度、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等;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沙洲和断流;河网地区还要调查各河流流向、流速、流量的关系和变化特点”。

10.河流的一级评价工作,一般情况下调查一个水文年的(C)。

A.丰水期

B.丰水期、平水期

C.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D.平水期、枯水期

解析:

详见“不同水体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水环境调查时期的要求”:

水域

一级

二级

三级

河流

一般情况下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条件允许,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调查枯水期和平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一般情况下,可只在枯水期调查

11.依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关于TSP的年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

A.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B.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7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C.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8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0个日均值

D.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60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10个日均值

解析:

详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分析方法”,“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12.一般来说,评价范围内区域污染源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监测资料(C)年内有效。

A.一

B.二

C.三

D.四

解析:

详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收集的资料应注意资料的时效性和代表性:

(1)监测资料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状况和主要敏感点的空气质量状况。

(2)一般来说,评价范围内区域污染源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监测资料三年内有效。

13.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D)的夹角。

A.15°~35°

B.35°~45°

C.17.5°~35°

D.连续45°左右

解析:

详见“常规气象资料(温度、风速、风向玫瑰、主导风向)的分析内容与应用。

”,“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45度左右,对于以十六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当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对,生态现状调查可考虑选用(A)。

A.生态监测法

B.现场勘查法

C.遥感调查法

D.资料收集法

解析:

当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评价的定量需要,或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累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态监测法。

15.植被现状调查时,一般草本、灌木林、乔木林样方面积应分别不小于(C)。

A.1m2、5m2、50m2

B.1m2、10m2、50m2

C.1m2、10m2、100m2

D.1m2、5m2、100m2

解析:

详见“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调查和评价方法”,“确定样地大小:

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一般草本的样地在lm2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m2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m2以上。

样方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

16.样地调查收割法是实测(C)。

A.生产量

B.生长量

C.生物量

D.净第一性生产力

17.GPS卫星星座系统,由(C)卫星组成

A.10颗

B.21颗

C.24颗

D.36颗

解析:

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

包括三部分:

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

GPS卫星星座属于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

利用GPS系统进行定位,需要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

18.在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对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需要(B)。

A.采用不同的环境噪声测量量

B.测量最大A声级和持续时间

C.增加昼间和夜间的测量次数

D.增加测量噪声的频率特性

解析:

频发、偶发噪声,非稳态噪声测量量还应有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

19.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C)处,间隔可以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取100~300m。

A.3m

B.2m

C.1m

D.0.5m

解析:

详见“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要点”,“工矿企业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①现有车间,重点为处于85dB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

②厂区内一般采用网格法布点测量。

每隔10~50m(大厂每隔50~100m)划正方网格,每个网格的交点即为测点,测量结果标在图上。

③厂界噪声水平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1m处,间隔为50~100m。

大型项目取100~300m。

④生活居住区,可以用网格法,也可以针对敏感目标监测。

”。

20.渗透系数的单位是(C)。

A.无量纲

B.m/s

C.m/d

D.m2/d

解析:

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

一般采用m/d或cm/s为单位。

21.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既有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又有年均浓度的是(A)。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解析:

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22.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的预测模式是(D)。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23.两个排气筒高度分别为24m及30m,距离为50m,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分别为0.44kg/h及2.56kg/h,则等效排气筒的高度是(D)m。

A.28.00

B.29.36

C.54

D.27.17

解析:

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若有三根以

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根、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按下式公式计算: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公式:

Q=Q1+Q2

式中:

Q——等效排气筒某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Q1、Q2——等效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某污染物的排放速率,kg/h。

等效排气筒高度计算公式:

式中:

h—等效排气筒高度,m;

h1、h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m。

24.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C)的叠加影响。

A.最小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D.加权平均值

解析:

详见“建设项目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的分析与应用”,“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

25.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优先考虑使用(C),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可用()。

A.物理模型法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

C.数学模式法类比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物理模型法

26.河流横向混合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

(C)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

27.上游来水CODcr(p)=14.5mg/L,Qp=8.7m3/s;污水排放源强CODcr(h)=58mg/L,Qh=1.0m3/s。

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则起始断面的CODcr浓度是(B)mg/L。

A.14.5

B.19.0

C.25.0

D.36.3

解析:

按完全混合模型

进行计算。

28.流域3个相邻城市向同一河流干流排放某种难降解污染物,干流功能区目标(类别及限值)分布如下图所示:

已知干流枯水设计流量为10m3/s,忽略悬沙吸附沉降作用,保证3个城市所有功能区达标的最大允许负荷(包括背景负荷)为(B)。

A.0.25g/s

B.0.50g/s

C.0.75g/s

D.1.00g/s

解析:

为了保证三个城市所有功能区达标,则都需满足Ⅲ类水体的限值(0.05mg/L),则最大允许负荷为:

0.05mg/L×10m3/s=0.50g/s

29.室内吊扇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p=0.002Pa;电冰箱单独开动时声压级是46dB,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是(C)dB。

A.41

B.61

C.47

D.48

解析:

此题首先涉及到声压与声压级的换算。

经计算吊扇的声压级为40dB。

再用噪声级的相加公式计算得合成声压级为47dB。

30.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

若距铁路中心线20m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距铁路中心线4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A)dB。

A.87

B.84

C.80

D.78

解析:

该题是按无限长线声源处理。

因此可按无限长线声源衰减公式计算:

居民楼的声压级

=Lp(20)-10lg(40/20)=90-3=87dB。

3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当成图面积≥100km2时,二级生态影响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D)。

A.≥1:

25万

B.≥1:

5万

C.≥l:

50万

D.≥1:

10万

解析:

详见“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与要求”,“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

3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A)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A.生态学原理

B.生命科学原理

C.景观学原理

D.生物学原理

33.湖库水体营养状况指数(TSI)评价法通常采用三个关联指标(B)。

A.透明度、总氮、叶绿素

B.透明度、总磷、叶绿素

C.总氮、总磷、叶绿素

D.总氮、总磷、透明度

解析:

详见“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湖泊中总磷与叶绿素a和透明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Carlson根据透明度、总磷和叶绿素三种指标发展了一种简单的营养状况指数(TSI),用于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

”。

34.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类,“年轻”填埋场的填埋时间在(D)年以下。

A.2

B.3

C.4

D.5

解析:

“一般来说,渗滤液的水质随填埋场使用年限的延长将发生变化。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大类:

①“年轻”填埋场(填埋时间在5年以下);②“年老”的填埋场(填埋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

35.一般习惯以使用吸收剂的形态和处理过程将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为(B)。

A.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活性炭脱硫

B.干法排烟脱硫和湿法排烟脱硫

C.催化还原脱硫和吸收脱硫

D.高温排烟脱硫和低温排烟脱硫

36.用铂作为催化剂,以氢或甲烷等还原性气体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2还原成N2,在反应中不仅与NOX反应,还要与尾气中的O2反应,没有选择性。

此方法称(A)。

A.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B.甲烷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C.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D.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解析:

37.在一般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除磷脱氮主要在(C)中完成。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解析:

二级处理主要为生物过程,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分解有机污染物。

二级处理过程可以去除大于85%的BOD5及悬浮固体物质,但无法显著地去除氮、磷或重金属,也难以完全去除病原菌和病毒。

一般工业废水经二级处理后,已能达到排放标准。

38.工业废水采用(D)处理后,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A.一种方法

B.二种方法

C.三种方法

D.多种方法组合

39.某项目污水处理站进水COD浓度为900mg/L,采用生化—絮凝处理工艺,其COD去除率分别为80%和50%,则该污水处理站出水COD浓度为(A)。

A.90mg/L

B.100mg/L,

C.180mg/L

D.360mg/L

解析:

此题采用的是二级处理工艺,则最后出水中的COD浓度=900×(1-80%)×(1-50)=90mg/L。

40.以下关于降低噪声的技术措施说法错误的是(C)

A.对以振动、摩擦、撞击等引发的机械噪声,一般采取减振、隔声措施

B.对由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一般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

C.对某些用电设备产生的噪声,一般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

D.一般人工设计的声屏障可以达到5-12dB实际降噪效果

解析:

C正确说法应该是“对某些用电设备产生的噪声,一般是尽量使设备安装远离人群,一是保障电磁安全,二是利用距离衰减降低噪声。

4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C)的设备。

A.发声小的

B.不发声

C.发声小的或不发声

D.发声很小

解析:

噪声防治的四项措施分别为

(1)科学统筹进行城乡建设规划

(2)从声源上降低噪声(3)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4)针对保护对象采取降噪措施。

42.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是(A)。

A.每年排放多少吨

B.每年排放多少立方米

C.每月排放多少吨

D.每年排放多少千克

43.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直接处置(C)。

A.油泥焚烧残渣

B.医疗废弃物

C.生活垃圾焚烧残渣

D.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解析:

医疗废弃物属危险废物,油泥焚烧残渣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需经处理后才能进入填埋场处置。

 

44.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B)。

A.制定恢复措施

B.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C.制定补偿措施

D.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

解析:

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45.植被破坏的生态补偿量不应少于破坏量,具体补偿量确定原则为(B)。

A.等面积补偿

B.等当量生物质补偿

C.等植株数量补偿

D.等植物种类补偿

46.清洁生产的指标计算时,单位产品COD排放量等于(D)与产品产量的比值。

A.月COD排放总量

B.季度COD排放总量

C.日COD排放总量

D.全年COD排放总量

47.在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应设置(A)。

A.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B.安全防护距离

C.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D.空间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解析:

详见风险措施之“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部分“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48.恢复或重置费用法、人力资本法、生产力损失法、影子工程法的共同特点是(D)。

A.基于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

B.基于支付意愿衡量的评估方法

C.基于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D.基于费用或价格的评估方法

解析:

详见“环境价值评估方法”,所有方法分成三组,而题中给出的方法均属于第Ⅱ组方法。

4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对于污水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染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C)排放口考核。

A.单位

B.污水处理设施

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

D.车间

5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固体废物监测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A)的质控样品分析。

A.10%

B.15%

C.5%

D.20%

解析:

“固体废物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控制手册中的要求进行。

①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②实验室样品分析时加测不少于10%平行样;③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的质控样品分析,对得不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但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有(BCDE)。

A.污染物产污环节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E.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解析:

污染物分析

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无组织排放源统计及分析

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

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2.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应算清“两本账”,这“两本账”指(AC)。

A.生产过程中的产污量

B.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C.实现污染物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削减量

D.“以新带老”削减量

3.绘制污染工艺流程时,应注意包括(BCD)

A.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

B.有化学反应的工序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和副反应式

C.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

D.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

4.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之环境影响识别包括(ABC)。

A.社会环境影响识别

B.生态影响识别

C.环境污染识别

D.企业管理识别

解析:

详见“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应该是前三个方面。

5.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的影响源包括(AD)。

A.工程行为

B.人类活动

C.社会活动

D.污染源

解析:

影响源识别主要从工程自身的影响特点出发,识别可能带来生态影响或污染影响的来源,包括工程行为和污染源

6.公路项目某桥梁拟跨越敏感水体,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应考虑(ABCD)。

A.施工方案

B.桥梁结构设计

C.事故风险

D.桥面径流

解析:

公路以桥梁形式跨越敏感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不同的施工方案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水中墩施工时是否设置围堰或设置什么形式的围堰;桥梁结构设计也是要考虑的,如是否设置防撞栏,是否设置导排水设施(这与桥面径流有关)等。

对水环境有影响的运输危险品事故风险也要考虑。

7.以下属于常规水质因子的有(ACDE)。

A.pH、BOD、COD

B.DO、NH3—N、SS

C.砷、汞、铬(六价)

D.酚、氰化物

E.总磷、水温

解析:

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所列:

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及水温,均为常规水质因子。

8.下列属于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内容的是(ABDE)。

A.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及其分布

B.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横断面、水面坡度

C.水温、波浪的情况

D.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流量

E.潮间隙、潮差、历时

解析:

河流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

河段的平直及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