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学反思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那么,在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应该突出其“大”字,这种大包含一种博大精深的涵义在其中。
学习《大学语文》不但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根本目的。
因此,它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就显得犹为重要。
我们一般这样认为,审美性就是指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欣赏与评判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来感受真、善、美。
比如说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热爱美丽,表现自我,然而再自己身上表现的美丽却不符合自己的年龄。
一些同学喜欢追星,然而模仿着明星的性格,在很多方面迷失了自我的个性。
一部分同学热爱想象,然而没有让想象成为理想,而是沉迷在武侠的幻想中不可自拔。
这便是缺少审美性在生活中的表现----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只有通过阅读与学习好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人文性就是指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阅读与学习,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从而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
比如说,通过对名人或者英雄列传的阅读来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操。
思想性就是指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品评,引发一个人去思考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
比如说,在一些同学中,对不好的现象,不会考虑正确与否,只是一味的盲从,对一个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没有独立思想性的表现。
北大的孔庆东教授说得好,学习《大学语文》,对于学生很有用,一辈子能够丰富他的人生世界,最终达到两个自豪,一个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豪,一个是对自己能力的自豪。
至少除了会专业课之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个人素质也是很全面的。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总体文化功底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要差一点,很明显得一个现象便是文学鉴赏能力比较欠缺,给一篇文章说不出好坏。
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对一个问题表达不清。
更好地情况下,不爱太动脑筋去思考,没有很好的做到“三思而后行”,而是表现出一味的盲从。
如何让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活起来,如何来做好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使这门课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认为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其一,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所突破。
首先,在教材上要突破教材。
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挑选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经典作品。
要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人文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自己的’教学,用哲学的眼光来分析文学现象,探究文学规律;
用史学的思想来追溯文化的源渊,寻找文化的内涵;
用比较的方式来发现文化的差异,宏扬优秀文化传统。
经过教学引导与课堂讨论,把作品讲活,讲精、讲透,使学生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
比如说,普通职业院校所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在民族地区采用就不太好。
虽然选材比较丰富,有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戏剧、写作等组成。
在所选的44篇作品中,有38篇是汉族作家的作品,占全部作品的87%,5篇外国作家作品,占全部作品的11%,1篇是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占全部作品的2%。
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开展《大学语文》就应该突破教材的限制。
根据本地区的民族分部情况减去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再增加一部分内容。
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开展教学,就应该再加一些少族民族作家作品,例如《知识礼赞》、《满江红金陵怀古元代繁华》、《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活佛的故事》、《三百匹马的学费》。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再增加一些精品内容,例如《希腊神话故事》、《雪地篝火》、《饥饿的艺术家》。
这样,在《大学语文》中,才能更好地把各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张显出来,才能更好地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其次,在教法上也应该有所突破。
传统的教法只是用分析的方式来讲文章,笔者认为在教法上要讲究“吃透”与“打通”,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在讲的过程中,不一定全讲,只要精讲一部分内容就行了。
最主要的是要讲深、讲透,这就是所谓的“吃透”。
比如要讲宋词,只选讲一位作家就苏轼的作品就行了。
这就要讲到苏轼的出生,他的人生观、他的创作道路。
他的古文与辞赋,特别是他的诗、词风格,他同时代的相关作家及与他相反风格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最后要涉及到苏轼作品的重大影响。
在讲课的方式上就要“文、史、哲”相“打通”来讲。
比如要了解北宋的政治变革与苏轼的成长经历就涉及到史学的部分。
要分析每一篇具体的作品,这就要用文学的观点,通过苏轼文学作品来体味儒、道、禅的人生境界,这就属于哲学的部分。
要把苏轼的创作风格就要与李清照相比较来讲,这就分用比较的方法。
只有用这样“打通”来讲,才能体现《大学语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境界。
再次,在学生上要有所突破。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那么,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一些教学建议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再跟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认真听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应该多讲一些。
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教与学生有针对地学有机地接合起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与学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二,作为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用突破传统的课堂学习方法。
第一,有兴趣学习。
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我们也一直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学习就要从阅读的兴趣中培养。
喜欢它就去读它,只要是好的文章就要多多地、方泛地读。
比如说,历史、哲学、诗歌、小说、散文、传记、游记等等。
这种阅读可以开活视野,丰富想象,拓展思维,培养情感,深化感悟。
然后再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开始可能写得不是太好,但只要不放弃去阅读、不放弃去思考,不放弃去写作,日积月累,也许一年以后,蓦然回首,就会为自己的收获惊喜不已。
第二,有计划学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不妨为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好的书籍。
例如说,可以计划在一学期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好书。
认真地读,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其中的思想,品味其中的蕴味,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同时,也可以有计划地写一些作文,只要坚持下来,一年以后,收获还是很大的。
至少拿起笔来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不至于像一部分同学,两年高职业毕业了,连自己的个人简历都表达不清楚。
对于那些口才不太好的同学,要积极地去参加一些学院组织的社团活动或演讲比赛,可能不一定可以取得什么好的名次,但对于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个人表现能力都是一个很好地契机。
实践证明,经过这种活动锻炼的同学,在毕业后面对用人单位的各种面试,一般都能从容自如,对答如流、文质彬彬,谦谦有礼、落落大方。
而不至于面对用人单位的面试,内心紧张,手忙脚乱、表达不清,导致的后果便是失去一个很好的岗位。
第三,休闲中学习。
学习不一定就是按部就班的,而是随时随地的。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让学习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在消遣与休闲中学习。
例如说,在闲暇的双休日,可以泡上一杯清茶,随手打开一本好书。
一边读书,一边品茶。
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或者躺在床上,一边看书,一边感受生活的安逸,或者上上网,看看网络文学,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也不很惬意吗?
当然,最好的地方要算在阅览室,那里书很多,又有着安静环境,我们何不在课余时间好好地利用它呢?
古人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谓言简意赅,深刻中肯,在这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仅有一些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文品行更为重要,也就是人们所言的,“做事先做人”。
再者,我们的同学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办各种事,缺乏观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怎么能行。
那么,人类优秀文化传统与生活经验对于我们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习,才能获取。
由此可见,教好、学好大学语文对于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教师教好《大学语文》,学生学好《大学语文》,让这门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