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69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docx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

《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教案

第一课  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3、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上一年级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

1、要遵守交通规则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标识入手,从简单的图片入手,由简到繁,有易到难。

认识标识,为下文的学习实践做准备)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四、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第二课火灾时请走安全通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安全用火标志。

2、在现实生活中注意预防火灾,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

3、学习遇到着火的处置方法。

教学重点:

生活中学生的防火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遇到着火的处置方法。

教具准备:

一盒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盒火柴,问: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东西?

它有什么用途?

知道的请举手。

指明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火柴;它的用途主要是是点火。

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需要火,可千万不能在家里乱点火,着了火可不是玩的,无情的大火可能会烧毁物品、房屋,甚至夺走人的生命。

所以同学们要知道使用火的安全知识,小心火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课用火安全”(教师板书题目)

二、新授:

(一)、安全用火标志

1、我们首先学习安全用火标志,请同学们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用火禁止标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阅读、回答:

危险大的部位;重要的场所;发生火灾损失的地方;人员集中的场所

2、禁止用火的标志有要求学生必须牢记以下标志:

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止燃放鞭炮哪些?

教师指导记忆方法:

(二)、预防火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火灾呢?

请同学们阅读这一小节,回答问题

1火炉旁不要放易燃物品;

2不要使用液化气

3不要玩火柴、打火机;

4清理树叶、废纸时,不要点燃,以免引发火灾

5野炊之后,及时熄灭火种。

(三)、着火了,怎么办

(设计意图:

孩子们大多生长在农村,防火防灾尤为重要,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更是重要的。

所以本环节结合现实出现的问题,教给孩子其实的应对方法)

发现着火了,同学们不要紧张。

1、遇到小火,可以用水、沙子等扑灭;

2、遇到油着火,千万不要用水去救火;尽快离开火场并拨打火警电话,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个电话号码。

在火场中,烟雾很大时,要用毛巾捂住口鼻,并弄湿衣服,弯腰或爬行前进。

学生复述:

遇到小火,可以用水、沙子等扑灭;

遇到油着火,千万不要用水去救火

学生回答:

火警电话:

119

(四)、瞭望塔

教师读“瞭望塔”,

提出问题:

小方喜欢玩火,他做的对吗?

经过妈妈的教育,小方还玩火吗?

学了这一节你在生活中还玩火吗?

学生模拟动作演练

三、课堂检测:

1、请同学们动动脑、动动手,制作三个安全用火的标志牌,并说说应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2、秋天树叶落下来了,我们在清理树叶时,是应该放进垃圾箱,还是用火烧了呢?

请讲一讲你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用火安全》,学习并制作了安全用火标志,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这些标志一定要按照标志要求去做,还学习了预防火灾的知识以及遇到着火我们做样去做,同学们学习特别认真,知识掌握的也很牢固,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得随身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不得随意点火、玩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在火灾现场,我们小学生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

 

第三课平安回家

教学目的:

1、了解回家时会遇到的安全问题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设计意图:

孩子们有一部分坐校车上学,由于年龄特点决定因素,孩子们好逗,好奇心理重,所以,孩子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结合情景表演,我们让孩子深切学习到怎样安全乘车。

1、坐车时不要抢座位

(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

有几个同学使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说说坐车时要注意什么吗?

(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

2、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

(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

为什么?

(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

(4)如果家里没有人,也要在家的附近等爸爸妈妈回来,不要离家太远。

3、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

(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最好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第四课早餐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

的饮食规律。

 

教具准备 :

1. 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 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 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二、确定研究内容,组建活动小组。

 1、交流研究内容。

 

2、确立研究小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三、制定活动计划。

 

研究的问题要小一点,要多方面获得问题的答案,比较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二)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

 (可选)2、学生答辩。

  

(五)做一名“小小营养师”  

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经常不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

另外还知道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

因此,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

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

流。

 例如:

  主食:

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

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

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六)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

孩子们课堂学习后,学到了营养早餐的合理搭配,但是怎样让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让孩子们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爱上早餐从而爱上生活,培养劳动意识。

) 

 结束语: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长期不食早餐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应该养成正常的饮食规律。

今后不仅要吃早餐,而且还要高度重视早餐的质量。

“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说的就是早餐在一日三餐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

 

第五课游泳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学习游泳安全知识。

2.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处在沿海城市,孩子们经常到海边玩耍,孩子们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带领孩子们反思意外情景,提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安全教育铺垫情感因素。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

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

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结合图片和影视资料进行讲解和教授,孩子们直观的感受简单的救护常识,以应对突发事件。

方法一: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

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

)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

“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

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

控水。

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

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

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

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第六课注意运动安全

教学目的:

1、上体育课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防护知识。

教学过程:

一、看小品,说感受

  1.情景导入

师:

宁静的校园,随着一声下课铃响,校园里便热闹起来了。

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他们三五成群,或在一起打乒乓球、跳绳、踢毽子,或在一起七嘴八舌地继续探讨着课堂上的难题。

看,我们班的同学在课间玩起了什么?

  2.学生表演小品《橡皮大战》。

  3.交流:

 

(1)小品里的同学在课间玩的是什么游戏?

 

(2)你们玩过这游戏吗?

玩过的请举一下手。

你喜欢玩这游戏吗?

为什么喜欢?

 (3)那么你觉得小品中的同学做得对吗?

错在哪里?

三、讨论如何上好体育课

(课件演示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情景)

1、上体育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

2、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大家知道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的运动,活动量大,经常弯腰、跑跳、翻滚,还要运用很多的体育器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上一节既快乐又安全的体育课呢?

(板书:

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时我们的衣着要有一定的讲究,谁来说说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

体育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在踏上同学们可以尽情玩耍,但是忽视了安全隐患,结合体育课上孩子们的回忆,让孩子们多多留意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起大家的注意,同时也是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训练。

生:

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证章等。

  

生:

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生:

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生:

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生:

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

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生:

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生:

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

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生:

不要用体育器材打闹,否则容易砸伤他人。

师:

是呀!

同学们说的真好,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体育课上做动作时,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导,根据老师的指导要领做动作,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和老师请假。

4、出示书上的三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交流一下看看她们做的对不对?

为什么?

5、师生小结。

四、结束语

同学们,别忘了,体育课前有准备,一定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让我们戴上“自护”小奖章,让所有的孩子们天天快乐,日日平安!

 

第七课保护眼睛和耳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眼睛和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体验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耳朵,逐步形成良好的用眼用耳卫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眼睛和耳朵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眼睛和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体验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用眼用耳卫生和怎样保护好眼睛和耳朵。

【教学关键】

在形象教学活动中体会。

【教学准备】

课件、幻灯片、游戏挂图、眼罩、棉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眼睛耳朵作用大

1.猜谜导入,引出话题。

(以谜语的形式引出眼睛和耳朵,让孩子们提起参与兴趣,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方式就是游戏,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你要猜不着,对着我瞧瞧。

(眼睛)

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天天在一起,永远不见面。

(耳朵)

教师小结: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通常叫做五官,如果一个人长得好看,我们就说这个人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五官对我们人体真是太重要了,哪一个器官出了问题,人都会很不舒服。

2.情境感受A:

播放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说说你的心情。

情境感受B:

没有了美妙的声音,画面也模糊不清,现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现场体验活动:

A.蒙眼走路。

(用干净的毛巾将学生双眼蒙住,在教室里走一个来回。

B.塞耳传声。

(用干净的棉花将学生耳孔塞住,进行传话游戏。

体验活动后请参与活动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经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作用大)

4.提问:

眼睛和耳朵还能为我们做什么?

5.小结:

是啊,眼睛和耳朵对我们很重要,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没有了它们,我们几乎寸步难行。

可是,我们的好朋友盼盼却是这样对待它们的,让我们一起听听眼睛和耳朵的诉说。

(以学生喜爱的猜谜形式自然地导入本课学习,能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接着,通过两次情境体验与比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眼睛与耳朵的重要性。

而实际进行的换位体验活动则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感官与情感上的触动,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

眼睛与耳朵的倾诉

1.播放教材课件:

眼睛的倾诉(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不良习惯:

脏手揉眼、强光下看书、走在路上、躺在床上看书。

2.提问:

眼睛为什么那么痛苦?

3.找找看,你们的眼睛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

4.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眼睛?

5.示图辨析:

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A课间拿着尖锐的东西打闹B春节时玩放鞭炮

6.不注意保护眼睛,就会让眼睛得各种疾病,请听听我们的眼科医生是怎么说的?

(录象播放医生的介绍:

人眼结构、儿童常见眼病及成因)

7.过渡:

听,耳朵也在伤心地哭泣,出什么事情了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教材课件:

耳朵的诉说(例举生活中挖耳、长时间用耳塞听音乐)

8.提问:

你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当时是什么感觉?

9.示图辨析:

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A玩闹时拉同学耳朵B往耳朵里乱塞杂物

10.医生的话:

分析耳朵构造、常见耳病及成因

11.小资料:

显示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或保护不当造成眼睛与耳朵疾病的事件。

(近视、沙眼、斜视等)

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以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眼睛与耳朵倾诉痛苦,使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受到不保护眼睛造成的伤害,再将教材中的儿童与生活中的儿童建立联系,通过回忆与反思,引起学生的护眼意识。

医生的介绍则更权威地给孩子树立一种意识,爱眼护耳,从小事做起。

三:

我当“小医生”

1.没有了眼睛或耳朵,当眼睛耳朵受到伤害时,我们的生活也将不方便,失去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呢?

2.小组讨论、交流护眼、护耳高招:

当看书写字疲劳了、用耳塞听音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眼睛和耳朵受到伤害呢?

3.讨论:

游泳的时候,耳朵进水了,该怎么办?

夏天,有小虫钻进了耳朵,又有什么解决的高招?

(结合身边的安全隐患教给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具有实操性)

4.师生互动,做眼耳保护操。

(从情感的触动到行为的指导,体现了学科教学从知到行的过程,以“小医生”的角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通过向他人提忠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掌握常用的护眼护耳小常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在活动中促进了内化。

板书设计

保护眼睛和耳朵

一、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二、保护你的眼睛和耳朵

三、善待你的眼睛和耳朵

【课后作业】

1.请给自己打打分。

(你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

请父母也给你打打分并提出建议。

2.课后收集有关保护身体的常识,并以“小医生”的角色寻访身边的“小病人”。

(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反思与监督。

课后延伸本课的“小医生”活动,通过寻访活动,加深体悟,为下一节课的活动积极储备资源。

 

第八课预防爆竹伤害

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燃放烟花爆竹的方法。

2.了解爆竹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烟花爆竹产品都应在室外燃放。

  

 二、严格按照产品上的说明,选择符合要求的场地正确燃放。

  

正确选择烟花爆竹的燃放地点。

严禁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山林、有电的设施及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燃放。

烟花的燃放不可倒置。

吐珠类烟花的燃放最好能用物体或器械固定在地面上燃放,若需手持燃放时,用手指掐住筒体尾端,点火后,将手臂伸直,烟花火口朝上,尾部朝地,对空发射,不要在楼群和阳台上燃放;喷花类、小礼花类、组合类烟花燃放时,平放在地面上,燃放中不要出现倒筒现象,点燃引线后人必须马上离开;燃放旋转升空及地面旋转烟花,必须注意周围环境,平整放置地面,点燃引线后,离开观赏;燃放手持或线吊类旋转烟花时,手提线头或用小竹竿吊住棉线,点燃后向前伸,身体勿靠近;爆竹应在屋外空处吊挂燃放,点燃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在地面上,不得横放。

(设计意图:

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身边的人在燃放爆竹时的一些意外,切实感受到危险就在身边,提起对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注意。

三、燃放烟花爆竹产品要保持警觉、清醒的头脑,意识不正常或喝酒后,千万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小孩慎用烟花爆竹。

  

四、点燃方式:

明确点火部位,采用用烟或香点,侧身点燃后(不要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正对产品的燃放轨迹方向),人立即离开,到安全位置。

  

五、万一出现异常情况,如熄火现象,千万不要再点火,更不要伸头、靠近观看,也不要马上靠拢产品,停止燃放其他产品,15分钟后再去处理。

  

六、千万别在下水道井口和化粪池附近燃放烟花爆竹,以免引起爆炸。

  

只要遵循以上方法,就可以避免危险或者减少出现危险的概率。

同时,我们建议家庭尽可能减少烟花爆竹的储存数量,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

瞭望塔爆竹名称的由来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最早的爆竹只是将竹子放入火中焚烧,因会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故称爆竹。

第九课和工具交朋友

教学目的:

 1.遵守劳动纪律。

服从分配听指挥 

2.虚心请教,掌握劳动要领

3.切忌蛮干,量力而行

4.注意劳动保护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意图:

劳动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子们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当今独生子女严重的情形下尤为重要。

孩子们劳动观念淡薄除了家庭因素以外,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劳动意识的培养。

因此本环节要求注重思想情感教育。

你们是10年后的新一代劳动者,在劳动种应该注意什么吗更是值得好好探索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劳动安全的殿堂,共同去接受劳动安全的教育。

二,讲授

1.遵守劳动纪律。

服从分配听指挥 

劳动中我们要做到:

劳动时不和同学玩耍、打闹,特别是使用工具时严禁嬉戏、追逐、打闹;必须在指定范围内参加劳动。

不擅自改变劳动的有关规定。

服从分配听指挥。

2.虚心请教,掌握劳动要领

掌握劳动要领,不仅能提高劳动的速度和质量,而且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做到:

(1)认真听取老师或师傅的讲课,记住劳动的程序,领会劳动的操作要领。

(2)劳动过程中,要虚心接受指导,及时改正自己不正确的动作,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要及时请教,切勿蛮干、瞎干

(3)学习掌握劳动要领,要细心琢磨,慢慢体会,切忌还未熟练,就逞强与人比速度。

3.切忌蛮干,量力而行

各人力气有大有小,盲目蛮干,会伤害身体,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更要注意保护身体。

三.安全须知

1、不准玩耍卫生劳动工具,杜绝拿着工具追逐打闹。

2、擦玻璃时要防止划伤,高层楼窗户只需掸尘,防止失手坠楼。

3、不允许在楼下、窗下玩耍,预防玻璃脱落砸伤。

4、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听从老师的安排,确保安全。

第十课  防电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

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