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73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docx

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2018法考理论真题考点精解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备考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必不可少,做历年真题就是做未来的考题,考生们能够通过做历年真题强化应试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2018理论真题卷》是由希律法考研究中心组编,收集了2012年至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宪法、法理学、法制史、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五个科目的真题,严格依据“三大本”理论法部分的篇章体例进行编排,以知识点为分类标准,真正达到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无缝衔接。

废话不多说,内容见真章,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分《2018理论真题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第一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

第一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01-01,单)

A.只需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可实现依法治国

B.依法治国仅要求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和官员的权力,而无需约束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C.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

D.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

【解析】A选项错误。

仅有法律体系并不能建成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涉及到立法、法律实施、法律监督等方面的系统工程。

因此本选项错误。

B选项错误。

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故B选项错误。

C选项错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共同发挥法律和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因此不能把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排他性”手段。

C选项错误。

D选项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正确。

【答案】D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实施依法治国的要求,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3-01-59,多)

A.落实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

B.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建立以司法独立为基础的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

D.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在社会政治经济管理中确立“法律中心主义”的观念

【考点】依法治国

【解析】A项正确。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而我国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因此,A项正确,不选。

B项正确。

国务院新闻办2011年10月27日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可知,B项正确,不选。

C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报告指出: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推进依法行政。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第十八大报告指出: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从上述论述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并不以司法独立为基础。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但是,我国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并不以司法独立为基础。

故C项错误,应选。

D项错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在社会政治经济管理中全面发挥各种社会规范的调整作用,综合协调地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与统一。

并非要确立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论中片面、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

故D项错误,应选。

【答案】CD

3.某培训机构招聘教师时按星座设定招聘条件,称:

“处女座、天蝎座不要,摩羯座、天秤座、双鱼座优先。

”据招聘单位解释,因处女座和天蝎座的员工个性强势,容易跳槽,故不愿招聘,并认为按星座招录虽涉嫌就业歧视,但目前法律没有明文禁止。

对此,应聘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监察部门的下列哪一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2012-01-03,单)

A.将《劳动法》“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的规定直接适用于本案,形成判例,弥补法律漏洞

B.根据《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

C.应聘者投诉缺乏法律根据,可对其批评教育或不予答复

D.通知招聘方和应聘方参加听证,依据国外相关法律规定或案例,对招聘机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考点】依法治国基本理论

【解析】A选项不正确。

选项中列举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形成判例、弥补法律漏洞。

但劳动监察部门接受应聘者投诉作出行政决定形成的不是判例,且劳动法该条已经规定了禁止歧视,不存在弥补法律漏洞的问题。

B选项正确。

根据劳动法平等就业原则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这一歧视做法,该行为就是一种依法行政的行为,合法合理,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C选项不正确。

投诉者依据劳动法的禁止歧视、平等就业原则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行政部门不应对投诉者批评教育,更不能不予答复,否则就是行政不作为。

D选项不正确。

虽然我国劳动法关于就业歧视的规定并未具体到星座,只涉及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但招聘单位的这一做法已经违反了公平就业的原则,劳动监察部门必须依照我国的劳动法规对招聘单位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在我国,国外相关规定或案例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为行政决定的法定依据。

【答案】B

第二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解决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问题。

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2016-01-86,不定)

A.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立法部门化倾向

B.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

C.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

【考点】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解析】A选项正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立法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部门化倾向突出等问题。

因此,富有针对性地强化立法的操作性、去除立法工作的部门化倾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A项正确。

B选项正确。

《决定》指出,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故B项正确。

C选项正确。

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因此,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故C项正确。

D选项正确。

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故D项正确。

【答案】ABCD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5-01-01,单选)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考点】依法治国总目标和重大意义

【解析】A选项正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

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选项正确。

《决定》指出: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选项正确。

《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D选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全部”的提法过于绝对,法律有自身特有的调整对象,不可能调整全部社会关系。

【答案】D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识形态属性,下列哪一说法不能成立?

(2012-01-01,单)

A.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B.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C.为中国走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了理论前提

D.是建立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

【解析】A选项不正确。

社会主义法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探索,期间甚至经历过重大的挫折。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始起步,直至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于1999年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的形式加以规定。

因此依法治国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这个提法不正确。

B选项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系统的法律思想和法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重大突破。

C选项和D选项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出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为中国走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了理论前提,也是建立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

【答案】A

第三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7-01-01,单)

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B.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

C.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考点】依法治国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

【解析】A选项错误。

法治建设必须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不能盲目超前。

B选项错误。

我国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不是传统的中华法系的法律制度体系;同理,依法治国的实践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实践,非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

C选项错误。

不能“关起门来搞法治”,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但法律文化是无法借鉴的,这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法律实践的过程中所沉淀的“民族精神”,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法律文化。

D选项正确。

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目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答案】D

2.某法院在网络、微信等平台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督促其履行义务,不少失信被执行人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主动找到法院配合执行。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2017-01-05,单)

A.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总是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手段

B.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C.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必须诉诸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

D.法律与道德具有概念上的必然关系,法律其实就是道德

【考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的概念

【解析】A选项错误。

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属于私生活、情感和道德领域的社会关系,如友谊、恋爱等社会关系,法律并不能直接调整。

因此,法律并不能介入所有道德问题,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也不能总是依赖法律的强制手段。

法院公布的失信人名单,已经不单属于不守诚信的道德问题,因其不执行已生效判决,已经是违法行为。

B选项正确。

公布失信人名单,对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的人形成一种负面的舆论氛围,由此形成社会压力迫使失信人执行判决,体现了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C选项错误。

“总是”的表述过于绝对。

法律的有效实施的确离不开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但主要是依靠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主动自觉遵守法律。

对于违法行为,有时诉诸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可以奏效,但很多情况下需要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予以惩罚。

D选项错误。

对于法与道德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流派。

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与道德之间无必然联系,法与道德是分离的。

非实证主义法学,如自然法学和阿列克西代表的第三条道路的法学理论,则强调法的内容的正确性,法与道德的关联性。

因此,就法的概念来说,法与道德并不必然相联。

【答案】B

3.鹿某为引起政府对其利益诉求的重视,以生产、生活和科研需要为由,在两年内向十几个行政机关提起近百次与其实际利益诉求无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在接到公开答复后又反复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向相关部门施加压力。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7-01-53,多)

A.鹿某为向相关部门施压而恶意提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做法不符合法治精神

B.滥用知情权和诉权造成了行政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C.法治国家以权利为本位,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受任何限制

D.诉求即使合理合法,也应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寻求解决

【考点】公民权利的行使

【解析】A选项正确。

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本题中,鹿某在两年内向十几个行政机关提起近百次与其实际利益诉求无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在接到公开答复后又反复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向相关部门施加压力,已经构成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是违法行为。

B选项正确。

鹿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是一种滥用知情权和诉权的行为,干扰了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和行政诉讼秩序,造成了行政和司法资源的浪费。

C选项错误。

法治国家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也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而不是不受任何限制。

D选项正确。

必须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诉求即使合理合法,也应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寻求解决。

【答案】ABD

4.孟子的弟子问孟子,舜为天子时,若舜的父亲犯法,舜该如何处理?

孟子认为,舜既不能以天子之权要求有司枉法,也不能罔顾亲情坐视父亲受刑,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放弃天子之位,与父亲一起隐居到偏远之地。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7-01-86,不定)

A.情与法的冲突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B.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伦理和亲情,对当代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C.孟子的方案虽然保全了亲情,但完全未顾及法律

D.不同法律传统对情与法的矛盾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考点】情与法的关系

【解析】A选项错误。

情与法的冲突并不总是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在情与法中必然在做出选择。

现代社会,相对于情感,更应该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

B选项正确。

重视伦理和亲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属于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内容,是可以被现代法治建设所借鉴的。

C选项错误。

孟子的方案中舜放弃天子之位、与父亲隐居到偏远之地,实际上就是在地域上脱离这一法律适用的效力空间,使得自己既未违法又保全了亲情,并不是没有顾及法律。

D选项正确。

情与法的冲突源自现实生活,始终存在。

就世界各民族的多样化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来说,如何处理情与法的冲突正体现了其中的差异性,不同法律传统对情与法的矛盾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答案】BD

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2016-01-01,单)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考点】人民主体地位

【解析】从题干分析,本题考核的是依法治国基本理论中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知识点。

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法治的核心在于保证人民根本权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从这一核心出发,能够直接判断D选项正确,是考点知识的同义重复和扩展。

A选项是对的,法律能够保障人民的权益,人民也必须守法。

B选项是A选项的同义重复和意义扩展,保障人民权益意味着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遵守法律意味着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

C选项的错误在于,“人民”作为法治主体和立法、执法、司法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人民不能直接行使这些国家权力,只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行使立法权,并监督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答案】C

6.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该市某村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建有一条“爱心互助街”,使其成为交换和传递爱心的街区。

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01-02,单)

A.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B.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D.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

【考点】依法治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解析】A选项和B选项正确。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从这个核心点出发,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道德对人们内心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进行教化,因此,道德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可以滋养和支撑法治。

故A、B选项正确。

C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更有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将道德的教化作用凌驾于法律规范作用之上,不符合“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故C选项错误。

D选项描写了道德教化可以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是道德滋养法治的具体化,正确。

【答案】C

7.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01-51,多)

A.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

D.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考点】依法治国基本原则

【解析】依法治国包括五个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A选项包括依法治国中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两个基本原则,正确。

B选项解读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原则,法治建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C选项涉及“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一基本原则中如何处理中国实际与国外法治经验的关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的法治经验。

D选项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权力与特权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越出宪法和法律的界限,因此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D选项正确。

【答案】ABCD

8.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

(2014-01-01,单)

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

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考点】依法治国三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法治国家总目标

【解析】本题的难度较大。

其一是考点分散,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到“依法治国基本原理”中的三个基本原则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并不是就基本原理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

其二是考法灵活,本题中的四个选项对上述四个考点的内容均有进一步的解读和阐发,考查的是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理论,而非一味的死记硬背。

A选项考查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机制之间的关系。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本选项正确。

B选项考查的是法律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中心主义”的提法颇有干扰性。

但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并不是法律的一家独大,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一基本原则中,治理国家和社会需要共同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B选项错误。

C选项涉及依法治国总目标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目标,依法治国实际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共同推进。

C选项正确。

D选项考查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理,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而非专业指导和干预,党的领导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和带头守法。

D选项正确。

【答案】B

9.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2014-01-08,单)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考点】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

【解析】A选项正确。

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B选项正确。

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

只有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才能有序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顺利进行。

C选项错误。

党对法治事业是政治领导,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而不仅仅只是抓住立法环节。

D选项正确。

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党带头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纪律明确规定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答案】C

10.法律格言说: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4-01-09,单)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考点】法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