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74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6分)(2016高二下·瑞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

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

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

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

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

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

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

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间之感情交流的作用。

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

“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

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

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

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

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

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人就不同了,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

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

于是在装饰方面,第一步先让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灵上的缺陷。

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

人类狂热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止,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

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皮和羽毛,是人类的缺点。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

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

(1)

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

当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D.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B.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C.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无法发散,人们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

B.手舞足蹈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只有悦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才可以显出人的伟大。

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条件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1分)(2016高三上·日喀则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改过之法(节选)

袁黄

何谓从心而改?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

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选自明代袁黄《了凡四训·第二篇》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由心造            造:

产生    

B.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拙:

愚蠢    

C.幽须鬼神证明        幽:

昏暗    

D.心粗而眼翳也        翳:

(眼)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此精一之真传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须明理以遣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

    

C.以上事而兼行下功    蟹六跪而二螯。

    

D.常若不见其有过者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容易犯错误,犯了错误若想改正,最关键的是要从心念上去改正,修心是最上乘的改正方法。

B.作者列举了“心神恬旷”“智慧顿开”“处冗沓而触念皆通”“遇怨仇而回镇作喜”等种种胜事,借此说明“不断思过,就会不断发现错误”的道理。

C.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以蘧伯玉为例,说明了一个人不能画地为牢、自高自大,而应善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道理。

D.在写法上,作者用“太阳当空,魍魉潜消”的比喻来说明“有了正念,邪念就无法生存”的道理;用“斩毒树,直断其根”的比喻来说明“应该从内心来直接改正过失”的道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

②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③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3.(10分)(2015高二上·长春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本文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华胥梦”指的是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的景象。

(1)

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请赏析第二句中的“惊”字的妙处。

(2)

本词运用对比手法,请简析词中是如何进行的对比,并回答对比的作用。

4.(6分)(2016高一上·湖北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②《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从“士”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

士皆垂泪涕泣;________,________。

③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8分)

5.(18分)(2017高一下·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被诅咒的房子①

[法]埃米尔·加博里约

年少英俊的子爵,过着年收入三万利佛尔的舒适生活。

不幸的是他叔父去世了,这位叔父平日聚敛财富且爱财如命,所以将近二百万的家产全部留给了年轻的子爵。

当年轻人查点叔父的产业簿时,发现自己已是胜利路一座房子的主人了,这座房子在扣除各种捐税以后,每年可净剩租金八万二千法郎。

“数目太大了,”慷慨的子爵心想,“我叔父太苛薄了,租金太高,像我这样名声昭著的人,不该如此巧取豪夺,从明天起降低房租,房客们肯定会称赞我的。

怀着这样高尚的目的,子爵立刻派人去叫那座房子的管家,管家迅速赶到,在主子面前深深鞠躬致敬。

“伯纳德,我的朋友,”子爵说,“你马上去通知房客我要降低房租三分之一。

”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降低”,好似给了伯纳德当头一棒。

但他马上清醒过来,可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没有仔细想过吧。

”他说,“今天晚上您会后悔的,降低房租,这种事情闻所未闻。

老爷!

要是让房客们知道了,他们对您会有什么看法呢?

别的人又会怎么说呢?

实在……”

“伯纳德先生,我的朋友。

”子爵打断他的话说,“我喜欢我的吩咐,下属立刻照办不误。

听明白就走吧!

伯纳德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跄跄地出了子爵的宅第。

他完全糊涂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恶梦中受人捉弄的玩物。

他连自己是不是原来的伯纳德都开始疑心了。

次日清晨,伯纳德穿上很好的一套衣服,出来向全体房客宣布重大的消息。

十分钟以后,胜利路的这幢大楼陷入了无法形容的混乱状态。

那些在同一层楼住了四十多年,从来彼此不打招呼的人们,如今却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您听说了吗?

先生?

“实在想不到。

“真是闻所未闻。

“房东要减房租!

“三分之一,对不?

我的也减了。

“奇怪!

一定是搞错了吧。

不管伯纳德怎样解释,反正没人相信。

有三个人给子爵写了信,告诉了他这里发生的事,要他提防管家神经失常。

可是子爵的回信证实了伯纳德所说的一切。

房客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房东为什么要降低房租呢?

“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才这样做的。

一个明智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自己不图享乐而甘心放弃高额收入的,其中必有缘故,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每个人心里都在嘀咕:

“此事蹊跷。

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想,从大楼的顶层考虑到大楼的底层,想找出这个疑问的答案。

每个住户都是一副沉思的面孔,都怀着一种莫衷一是的焦虑心情,就像一件不愉快的神秘事情即将降临时所表现的那样。

有人甚至揣测,这个人一定是干过于心有愧的事,现在想要向社会赎罪。

“再不就是这座楼盖的质量有问题。

”另一个人提出他的看法。

“也许是屋顶不好。

”六层楼的一个住户说。

还有人说这房子里住满了密探,而住在二楼的一位绅士则认为,房东想要放火烧房,好向保险公司索取一笔巨款。

接着,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

在七楼和顶楼,听到无法解释的异常声音。

一天晚上,五楼的一位老太太的保姆到地窑里去偷酒,碰上了已故房东的鬼魂,一只手还拿着房租的收据。

于是人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从害怕变成恐怖。

二楼的那个绅士,家中有贵重的东西,决定搬出去,叫他的佣人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到了第二天,三楼的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担心,也提出退房,六楼的一些房客也开始仿效。

从此,搬家风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周末的时候,所有的住户都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二十二家房客及其全部家具全搬走了。

大楼从上到下空空如也。

就连老鼠,由于找不到吃的东西,也搬家了。

只剩下管家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地还留在自己的住处,受着折磨。

终于,在一天早晨,伯纳德在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做出了最后决定,他去晋见子爵,交出房屋的钥匙,不辞而别了。

至今,胜利路那座被诅咒的房子依然空着没人住,房子外面积满了灰尘,院子里野草丛生,无人问津。

这座楼房的名声坏到了连左邻右舍都受到牵连的地步,谁能想到,降低房租会招来这样悲惨的结果!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删改)

【注】①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年轻的子爵从叔父那儿获得巨额财产后,变得慷慨起来,决定降低房租,一方面帮助困难的房客们,另一方面想改变自己的名声。

B.伯纳德把降低房租的消息通知给房客们后,所有的房客都不相信伯纳德,他们纷纷写信给子爵来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C.人们在猜疑子爵降低房租的目的的同时,也都疑心房屋质量有问题,结果使人们的情绪由焦躁不安发展到害怕,由害怕变成恐怖。

D.子爵降低房租的行为不仅没能给他带来好的名声和利益,反而招来他和房子都背上不好的名声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

E.房客的语言描写是作者匠心所在,不仅展现了人们的心理,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现实,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小说开头交代子爵继承叔父家产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

文中的子爵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

结合全文,探究子爵降低房租的想法不仅不被房客接纳,反而引起“搬家风”的原因。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8分)

6.(18分)(2018·郴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晗的文章和诗

吴晗早慧,有“神童”的美誉。

一个证明,是他六岁就写出一首《无题》——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

人人谓我读好书,吾谓耕者比我高。

文采之外,末句里表达的对农事内涵、平民本色的体认与尊重,为不少成人所不及。

他后来成为学界一流的历史学家、内战时曾与闻一多齐名的民主斗士,其来有自。

本是书生,遭遇放不下书桌的时代,为争取继续读书、写书、教书的机会,只有走出书房,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希望合力制止内乱。

内乱一日不除,就一日看不成书。

时代如此,正派、有骨气的文人实在难有更好的选择。

1946年12月4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

“写文章是愿意的,困难的是别人不把你当作可以写文章的人,被安排做太多自己才力所不愿作的事,于是一方面疲精劳神做牛马,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又颇想偷闲动动笔墨,成天要接见许多生疏然而是热诚可爱的面孔,说太多自己也记不起来的话;有时还得被牵上讲台,被挤上游行队伍前排,如此如此,就永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读自己该读的书,然而,又能怨谁,只怪自己是生在如此一个时代。

当时是黄裳写信约稿,吴晗遇到了知音,有了写文章的机会,自然高兴。

他表示情愿写《旧史新谈》,写短文章,几百字就是一小篇。

每天写半个小时,每个月写一两万字。

他很快就写出了四篇,寄给了黄裳。

大苦闷中,有了些小快乐。

小快乐抵消不了大苦闷。

吴晗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

“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已经变了。

”当时的吴晗,用不少精力参与《民主》周刊,学术渐远,政治日近,乃至置身其中,奋力其间,欲罢不能。

1947年6月30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

“我极喜欢你的趣味情调,二十年前我们相熟,你的现在也许就是我的过去。

那时代,我还喜欢写旧律呢。

现在都是梦了,想一想,成天是政治,说的,看的,写的,谈的,连做梦都是,就是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丝趣味,情调澈头澈尾的俗。

1950年代初期,吴晗很希望在新时代回到他的旧行当,却因政治因素不得不就任北京市副市长。

百废待兴,首善之区的父母官该多忙碌,可想而知。

吴晗给朋友的信中说:

“这几年来简直没有写什么,……时时不忘积习,老想有机会动动笔。

但是,没有办法,时间很少,多半连报纸也看不完全。

只是空想而已。

十大本《吴晗全集》,收录其诗作二十八首。

其中《感事》二首写于1932年,后一首如下:

将军雄武迈时贤,缓带轻裘事管弦。

马服有儿秦不帝,绍兴无桧宋开边。

江南喋血降书后,北地征歌虎帐前。

回首辽阳惊日暮,温柔乡里著鞭先。

起承转合、用典、对仗、平仄、意境都很不错,有古风。

确是高水准的“旧律”。

二十多年后,吴晗在《人民日报》发表新诗十六首。

前两首如下:

公社好,好在大而公,综合农林渔副牧,群力夺天工。

公社好,万众一心同,工农商学兵协力,旗帜满天红。

1949前后时代巨变,一位大学问家的诗作内容和诗风随之变化。

当年旧律,当今打油,确如吴晗所说,“都是梦了”。

(选自张冠生编著的《从前的先生》)

【相关链接】吴昑(1909-1969),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吴晗作为一个正派、有骨气的文人,相比读书、写书、教书,他的内心更希望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

B.本文选了几首吴晗先生不同时期的诗作,从他诗风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吴晗先生思想变化的历程。

C.在学术和《民主周刊》之间、在学术和北京市副市长之间,吴晗先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里可以看出吴晗先生是一个对政治风向很敏感,并且懂得选择和取舍的人。

D.吴晗先生说把自己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趣味,情调彻头彻尾的俗,这是因为他为了民主和政治彻底放弃了学术,他对这样的自己十分的不满。

E.文章最后吴晗先生回首前尘,说道“都是梦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于那个动乱时代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迷茫与无奈。

(2)吴晗先生为何会认为黄裳是他的知音?

(3)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何特点?

这样处理有何好处?

(4)吴晗先生在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

“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变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

你又是如何看待吴晗先生的这种转变的?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4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杨丽萍被誉为用肢体说话的人,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舞者,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

B.政府应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提高公民的收入水平,勉力提高公民的幸福感受,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

C.盛光祖在参加完人大会议后表示,对于铁道部并入交通部的大部制改革,铁道部没有阻力,至于具体方案,他还不太清楚。

D.周末待在图书馆里饱览文学、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的著作,遍读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美文,真有一种过屠门而大嚼的快感。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

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佩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已父亲的,那么,陶佩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

9.(2分)(2016高一上·望江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太阳下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①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②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③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④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⑤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①⑤②    

C.①④②⑤③    

D.④①③⑤②    

10.(3分)(2017高三下·厦门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一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________。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________。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

唯有如此,________。

11.(5分)(2018高二上·高安期中)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8高一下·江苏月考)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以“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7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内字评选揭晓,“享”字以最高票当选。

在当下,我们总与“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享受、或分享、或共享……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2-4、

3-1、

3-2、

4-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8分)

5-1、

5-2、

5-3、

5-4、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8分)

6-1、

6-2、

6-3、

6-4、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