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977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须掌握的重要会议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925年1月党的四大的突出历史贡献是,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也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5、中共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汉口①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在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③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6、党的六大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并成功的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阶段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并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遵义会议

1935年1月贵州遵义①全力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②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负总责。

撤销“左”倾路线领导人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8、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9、洛川会议

1937年8月陕北洛川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0、中共七大————“首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4月—6月延安①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③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④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1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来执政党的建设”

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②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④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

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不要四面出击”。

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

”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

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

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力调整;

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13、中共八大——“党在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发展生产力”“总结了第一个五年经验”

1956年9月15日~27日北京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归结为: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彻底否定"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地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

四人帮"

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5、党的十二大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把改革开放定为基本国策,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6、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北京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③具体规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17、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北京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确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8、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北京①大会主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②展望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目标。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

④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

⑤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相关内容比较:

1、“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相同点:

都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错误,确定正确路线方针,调整中央领导机构。

不同点:

(1)八七会议是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是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2)八七会议主要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遵义会议是红军面临全军覆灭危险的紧急关头。

2、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次会议都具有历史转折的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且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3、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

(1)明确旗帜问题和领导核心问题。

A、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B、七大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

十五大选举产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

(2)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

A、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B、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遗志,坚定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

4、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十五大

A、中人十三大提出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中共十五大强调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明确提出这个阶段党的基本纲领。

依据基本路线,制定基本纲领,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1)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发展

围绕资源配置问题,邓小平南方谈话:

冲破市场经济是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3)十四大提出: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胜,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素质轨道上来。

——十五大展望21世纪经济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措施。

6、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