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001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6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因此在传统上、中、下三处布置温度测点的基础上,需采用特制加长型热电偶,尤其是中部,必须在测定仓壁附件温度的同时,在仓中心线部位设置一个2米左右长度的热电偶,时时检测仓中心部位以及煤粉下流入口的温度。

问题二:

走访许多水泥厂,很多单位在布袋收尘器出口安装一氧化碳/氧气分析仪,却很少在仓上安装一氧化碳分析仪。

更改二: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从粗狂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不能再短浅的以安全来换取企业经济效益。

煤粉仓内由于煤粉的部分阴燃,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而一氧化碳气体是引起煤粉仓爆炸的很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检测不到位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故建议在煤粉仓上安装一氧化碳/氧气分析仪。

二氧化碳喷点设置不合理:

在我司对许多水厂原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进行改造时,发现很多原有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很少考虑磨机入口及本体着火,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为一旦磨机着火且不加以控制,则燃烧的煤粉很容易随着负压气流进入到收尘器,引起收尘器着火。

煤粉仓喷点布置不合理,也是水泥厂二氧化碳灭火常见的问题,许多厂家将二氧化碳气体输送管道随意的与导流器管道相连接,根本起不到抑制火灾的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机理之一是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一旦氧气浓度低于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燃烧自然结束。

因此在仓上布置喷点时,一定需要在顶部安装喷点,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稀释仓顶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起到抑制火势发展的作用。

预防措施不到位:

从消防理念来讲,防火比灭火更重要,许多水泥厂工段长在煤粉仓温度超温时,如没有检测到火灾,一般不会及时处理,而是顺其自然。

思想上的麻痹是引起火灾由小到大的很重要原因。

1.2项目概述

铜川凤凰有限有限责任公司熟料生产线新增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两条5000D/T,每条生产线的消防系统均采用管网式(组合分配)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施工前期、中期及交工验收必须遵守国家公安消防有关规定,听取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意见,竣工后经消防主管机构现场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执行依据和标准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045-95)

2.《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规范》GB50193

2.《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92)

3.《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第三章系统组成及功能

本工程气体灭火系统为二氧化碳有管网自动灭火装置,设计组合分配式系统三组。

系统均配有检修阀、瓶头阀、集流管、泄压阀、选择阀、管路、喷嘴、手动操作系统,并设有压力传感器与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系统。

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气体灭火控制系统为报警联动系统。

温度探测器采用插入式温度探测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设声光报警器,紧急启停按钮、放气指示灯、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专用控制模块等。

每一条生产线设计四个防护区,分别为收尘器、窑头仓、窑尾仓、立磨。

每个防护分区设置火警探测帮(感温棒)和二氧化碳气体灭火喷头。

(1)在监控中心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可以显示各个气体灭火防护分区的火灾自动报警状态。

监控中心联动台上,可以显示及控制各气体灭火分区的气体灭火系统的动作。

该处安排消防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随时监视火警,及时处理火警。

特别是准备随时到气体灭火控制间,紧急手动施放灭火气体进行灭火或警急切断误动作对灭火剂释放的启动。

(2)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在保护区设置感温探测器探测火警。

在每一个火警探测区都能产生两个互相独立的火警信号。

在一个气体灭火保护区内任何一个感温棒火警探测区内出现感温探测器报警信号时,该区的声报警器报警,同时,监控中心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报警并指示出火警部位。

(3)消防联动

①在一个火警探测区内只出现感温探测器报警信号时,报警控制器指令该区发出声报警。

并联动声光报警器使本房间发出声光报警,截断本层及相邻楼层非消防电源,并接收显示反馈信号。

②在一个气体灭火火警探测区内出现感温探测器两种温度同时报警信号时,报警控制器立即指令该区的声光报警器报警。

在设定的时间隔后,报警控制器打开相应瓶头阀、选择阀向所在气体灭火保护区施放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此时,气体灭火控制主机根据喷气压力开关的动作,显示出二氧化碳的释放,点亮报警房间的气体释放灯。

同时,向监控中心集中报警器报告施放二氧化碳的保护区代号。

③相应的信号模块(输入模块)、控制模块(输出模块)配合完成上述控制显示功能。

第四章系统设计

铜川凤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熟料生产线(2*5000t/d)煤粉制备二氧化碳灭火稀释系统,每条生产线均设计四个保护区(收尘器、窑头仓、窑尾仓、立磨),对四个保护区采用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稀释系统进行保护。

4.1系统详细设计

4.1.15000T/D生产线消防设计

5000t/d水泥生产线设计为四个防护区,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相关规范要求,计算出各防护区二氧化碳钢瓶需用量(均为70L)(以下内容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计算):

a.收尘器:

30瓶二氧化碳;

b.窑头仓:

12瓶二氧化碳;

c.窑尾仓:

d.立磨:

8瓶二氧化碳;

根据管网式气体灭火系统要求,按照最大保护区二氧化碳需求量,5000t/d生产线实际需要30瓶二氧化碳。

收尘器及煤粉仓内温度超工艺温度10℃(即85℃),消防主机立即向中控室发出报警信号,消防管理人员酌情人工开启3-4瓶二氧化碳药剂对温度异常区进行降温稀释处理,消除火灾隐患;

当温度超120℃时(120℃为仓体表面温度,煤粉内部深层温度估计超过200℃),消防主机发出指令启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对保护区实施灭火。

4.1.25000T/D生产线计算书

1、二氧化碳药剂量计算(以下内容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计算)

本方案在计算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有两点:

A:

实际火灾初期灭火所需要的灭火药剂(见下表式-1)。

B:

灭火过程中药剂流失到风管及二氧化碳管路中残留的药剂:

由于在实际计算时,药剂的流失往往是受多种环境影响,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量化或相关科研单位的计算技术方法。

因此我们只能采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药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失量,本方案收尘器和立磨风管药剂的流失估算各为1瓶。

成品仓内部密封性能较好,不再考虑药剂流失问题!

2、5000t/d生产线钢瓶计算及喷头布置点位(以下内容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计算或布置)

部位

主用灭火药剂

流失药剂

系统形式

主管径

喷嘴DN20

启动瓶

收尘袋

29瓶

1瓶

组合分配

DN65

12

煤粉仓(头)

12瓶

0瓶

DN40

4

煤粉仓(尾)

立磨

7瓶

DN32

2

说明:

1、收尘器每个灰斗和收尘室各安装1个喷嘴,共12个;

2、仓顶部安装2个喷嘴、中部和锥部各安装1个喷嘴,共4个;

3、磨机入口和磨机本体各安装1个喷嘴,共2个;

4、按照最大保护区所需钢瓶数取30瓶(每瓶42公斤二氧化碳)。

总药剂计算公式:

式-1

钢瓶数量计算公式:

N=3.3*(0.2*A+0.7*V)/42.5

式-2

3、5000t/d温度探测器布置点位(以下内容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计算或布置)

序号

保护区

安装位置

数量

报警温度

报警形式

备注

1

收尘器

灰斗

8

90℃

开关量

每个灰斗1个

窑头仓

仓顶、仓底

3

仓顶、中、锥各1个

窑尾仓

出口

出口法兰处安2个

收尘器报警参数:

收尘器顶部安装8支日本RKC温度显示仪表:

1)可以直接探测到保护区内部的温度;

2)根据各个季度不同的环境温度可以调节报警温度;

3)现场时时显示各个保护点位的实测温度,无需进中控DCS系统;

煤粉仓报警参数:

每个煤粉仓顶、中、锥部安各装1支温度探测器,其中仓底部报警温度为90℃;

一般来讲煤粉在空气中的燃点为250℃,但由于煤粉制备为厌氧环境,故煤粉的燃烧以阴燃为主,为安全起见,二氧化碳喷洒温度下调到90℃(一旦出现火情,仓表面煤粉温度若为90℃,则煤粉层内部温度远远超过90℃)。

2、报警设备安装位置

1)火灾报警主机安装在中控室或消防钢瓶间

火灾报警主机安装在中控室或钢瓶间,主要目的是为了中控人员及消控人员即时的了解各个保护区域内的情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合理处理相关问题。

2)紧急启动装置分别安装在现场;

紧急启停安装在现场,主要方便消控人员及各工段段长、班组长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紧急情况下实施灭火;

3)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在值班室

声光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一次报警作用----即现场有可能出现温度异常但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发生着火。

现场值班室内长期有人值班且长期寻检现场设备,因此一次报警设备安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在现场或值班室。

第五章施工准备及注意事项

5.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要计划

机具名称

需要量

货源

使用起止时间

单位

交流焊机

公司库房

开工至完工

一用一备

套丝机

 

切割机

冲击电钻

5

冲击电锤

6

台钻

7

手动丝板

角磨机

9

电动开孔器

10

手枪电钻

11

人字梯

脚手架

工程部

万用表

13

兆欧表

14

对讲机

开工后10天至完工

15

液体流量计

质检部

16

倾斜仪

17

施工电源箱

5.2劳动力需用计划

工种

计划用量

进场时间

使用期

承担项目

施工员

开工进场

40天

灭火系统

调试员

调试进场

4天

电工

10天

普工

5.3开工准备资料

本次二氧化碳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及验收,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

灭火剂输送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5.4材料及设备间要求

防护区和灭火剂贮瓶间设置条件与设计相符。

系统组件与主要材料齐全,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系统所需的预埋件和孔洞符合设计要求。

5.5系统组件检查

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2)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3)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4)铭牌清晰,其内容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10、《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的规定。

(5)气动驱动装置的气体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

(6)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得超过设计充装量的1.5%。

水压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统组件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气压严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系统组件的设计工作压力。

(7)气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后进行。

加压介质可为空气或氮气。

试验时宜将系统组件浸入水中,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时间不应少于5min。

(8)在气体灭火系统安装前应对阀驱动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通电检查电磁铁芯,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B气动驱动装置贮存容器内气体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5%。

C气动驱动装置中的单向阀芯应启闭灵活,无卡阻现象。

第六章施工程序及工艺

6.1工艺流程

弱电施工流程支架制作安装安装接线管分层线管敷设分层管内穿线校线测绝缘(对地)电阻设备安装逐点调试联动调试消除缺陷竣工验收

6.2施工要求

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应的技术文件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当需要进行修改时,应与监理及设计师,建设方三方同意后方可进行更改。

集流管的制作,阀门、高压软管的安装,管道及支架的制作、安装以及管道的吹扫、试验、涂漆除应符合规范。

6.3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安装

贮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充装与增压宜在生产厂完成。

贮存容器的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应朝向操作面,安装高度和方向应一致。

贮存容器的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采取防腐处理措施。

贮存容器正面应标明设计规定的灭火剂名称和贮存容器的编号。

6.4集流管的制作与安装

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宜采用焊接方法制作。

焊接前,每个开口均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作。

采用钢管制作的集流管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镀锌处理。

镀锌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3091的有关规定。

钢瓶架、集流管(汇集管)在厂家制作完成。

厂家出具相关合格资料。

集流管应固定在支、框架上。

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集流管外表面涂红色油漆。

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应朝向操作面。

6.5选择阀的安装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活接头。

选择阀上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应将标志牌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6.6阀驱动装置的安装

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气动驱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驱动气瓶的支、框架或箱体应固定牢靠,且应做防腐处理。

驱动气瓶正面应标明驱动介质的名称和对应防护区名称的编号。

气动驱动装置的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布置应横平竖直。

平行管道或交叉管道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致。

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

管道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0.6m。

平行管道宜采用管夹固定。

管夹的间距不宜大于0.6m,转弯处应增设一个管夹。

6.7灭火剂输送管道的施工

无缝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在焊接后进行内外防腐处理。

已镀锌的无缝钢管不宜采用焊接连接,与选择阀等个别连接部位需采用法兰焊接连接时,应对被焊接损坏的镀锌层做防腐处理。

管道穿过墙壁、楼板处应安装套管。

穿墙套管的长度应和墙厚相等,穿过楼板的套管长度应高出地板50mm。

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应固定牢靠,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支、吊架之间的最大间距。

管道公称直径

(mm)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50

最大间距(m)

1.5

1.8

2.1

2.4

2.7

3.4

3.5

3.7

4.3

5.2

管道末端喷嘴处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至少应各安装一个防晃支架。

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

当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防晃支架。

6.8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吹扫、试验和涂漆

灭火剂输送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

进行管道强度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保压5min,检查管道各连接处应无明显气漏点,目测管道应无变形。

管道气压严密性试验的加压介质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为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的2/3。

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关断试验气源后,3min内压力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且用涂刷肥皂水等方法检查防护区外的管道连接处,应无气泡产生。

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气压严密性试验前,应进行吹扫。

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

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他脏物出现。

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

在吊顶内、活动地板下等隐蔽场所内的管道,可涂红色油漆色环。

每个防护区的色环宽度应一致,间距应均匀。

喷嘴的安装

安装在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出吊顶;

安装在吊顶下的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

喷嘴安装时应逐个核对其型号、规格和喷孔方向,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七章设备调试

7.1调试要求

二氧化碳系统的调试宜在系统安装完毕,以及有关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的调试完成后进行。

系统调试前应准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及调试必需的其他资料。

系统的调试负责人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参加调试的人员应职责明确。

调试前应要求检查系统组件和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以及系统安装质量,并应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调试后应按规定的内容提出调试报告。

7.2调试

气体灭火系统的调试,应对每个防护区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和备用灭火剂贮存容器切换操作试验。

进行调试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模拟联动试验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拟试验宜采用自动控制。

模拟试验的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现场风机,通风等防火阀能接收到消防控制器送来的闭合、24V控制信号,来关闭防火阀,使现场形成密闭空间。

灭火剂充分发挥其效果。

有关控制阀门工作正常,非消防电源切断。

有关声、光报警输出信号正常。

贮瓶间内的设备和对应防护区内的灭火剂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

气体灭火系统竣工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

系统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验收日期

验收项目分类

验收项目

验收结论

技术资料审查

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2.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中间验收报告;

3.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4.竣工报告;

5.设计说明书;

6.调试记录;

7.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8.系统组件、管道材料及管道附件的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9.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防护区和贮瓶间检查

1.防护区的设置条件;

2.防护区的安全设施;

3.贮瓶间的设置条件;

4.贮瓶间的安全设施

管道和系统组件检查

1.管道及其附件的型号、规格、布置和安装质量;

2.支、吊架的数量、位置和安装质量;

3.喷嘴的型号、规格、标志和安装质量;

4.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数量、型号、规格、标志、安装位置、灭火剂充装量、贮存压力和安装质量;

5.集流管的安装质量和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

6.阀驱动装置的数量、型号、规格、标志、安装位置和安装质量;

7.选择阀的数量、型号、规格、标志、安装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