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095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2.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Word格式.doc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教师应对以上每一部分特点进行扩展和讲解

4、计算机的用途(5分钟)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来回答,最后由教师来统一进行总结

1.2计算机系统组成(60分钟)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2、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5分钟)

运算器:

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

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存储器:

实现记忆功能的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人设备:

负责把用户的程序和数据输人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

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结果或其他信息,供用户查看

3、计算机工作过程(5分钟)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

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

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

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4、计算机软件系统(5分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1)主机部分:

(15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2)外设部分:

外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6、计算机技术指标(难点,重在理解,不用太深入讲解,10分钟)

(1)字长

(2)存储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存取周期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下一节做实验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学生听讲,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记录作业和预习内容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3--4学时)

第二次课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26硬件基础实训

1.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一

1、硬件基础实训(此部分内容需填写实训报告)

2、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3、进位计数制

4、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

掌握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各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数都是十进制数,那么这种进制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能够使用吗?

带着以上疑问,进入今天的教学

1、硬件基础实训(此部分内容由实训报告部分给出,45分钟)

2、计算机中信息处理基础

(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使用二进制信息表示的优点)(5分钟)

二进制数优点:

简易性、可靠性、简单性、逻辑性

(2)进位计数制(10分钟)

介绍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特点和规则

(3)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50分钟)

①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包括整数和小数两部分)(20分钟)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师讲解完成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和作业,练习均显示在电子课件中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进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思考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是进行进制转换的关键。

学生理解,笔记

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5--6学时)

第三次课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二1.4键盘及输入法的简单介绍1.5计算机病毒及安全1.6多媒体计算机

1、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计算机中字符与汉字的编码

3、键盘及输入法的简单介绍

4、计算机病毒及安全

5、多媒体计算机

掌握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会使用键盘及一种汉字输入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知识

掌握进制转换,并能够正确使用键盘及汉字输入方法

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接着讲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总计9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②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10分钟)

③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0分钟)

④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10分钟)

2、计算机中字符与汉字的编码(10分钟)

(1)ASCII码(5分钟)

(2)汉字编码(5分钟)

3、键盘及输入法的简单介绍(10分钟+20分钟)

(1)键盘与指法(5分钟)

(2)输入法的简单介绍(5分钟)

(3)键盘及输入法的练习(30分钟)

4、计算机病毒及安全(总计10分钟)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2分钟)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3分钟)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5分钟)

5、多媒体计算机(总计15分钟)

(1)媒体、多媒体的概念(3分钟)

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

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2)媒体的分类(7分钟)

国际电信联盟(ITU)根据媒体的表现形式做如下分类:

(a)感觉媒体(PreceptionMedium)

感觉媒体是指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能产生直接感觉的媒体。

用于人类感知客观环境。

例如,人的语音、文字、音乐、自然界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都属于感觉媒体。

(b)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Medium)

表示媒体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和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即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表示媒体表现为信息在计算机中的编码,如ACSII码、图像编码、声音编码等。

(c)表现媒体(PresentationMedium)

表现媒体又称为显示媒体,是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用的一类媒体,是计算机用于输入输出信息的媒体。

如键盘、鼠标、光笔、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数字化仪等。

(d)存储媒体(StorageMedium)

存储媒体用于存放表示媒体,以便于保存和加工这些信息,也称为介质。

常见的存储媒体有硬盘、软盘、磁带和CD-ROM等。

(e)传输媒体(TransmissionMedium)

传输媒体是指用于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

例如电话线、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微波、红外线等。

(3)多媒体技术的特点(5分钟)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集成性等主要特点。

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的范围呈现多样性。

多种信息载体使信息的交换更加灵活、直观。

多种信息载体的应用也使得计算机更容易操作和控制。

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处理多种信息载体的能力,也称为综合性。

集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多种媒体信息,即声音、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的集成;

另一方面是媒体信息处理设备的集成性,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不仅包括计算机本身,还包括处理媒体信息的有关设备。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在完成信息交换和控制权交换时的一种特性。

交互性使用户与计算机在信息交换中的地位变得平等,改变了信息交换中人的被动地位,使得人可以主动参与媒体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是实时的、同步的。

计算机必须提供对这类媒体的实时同步处理能力。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P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讲授第二章的内容,这一章实践性比较强,回去应好好预习一下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第2章中文WindowsXP(7--8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第2章中文WindowsXP

第2章中文indowsXP2.1概述

1、运行环境

2、启动与关闭

3、键盘及鼠标的基本操作

4、桌面操作(配合练习)

5、任务栏及其操作(配合练习)

6、窗口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

7、菜单及其操作(配合练习)

8、工具栏的使用(主要是如何打开要用的工具栏))

9、对话框的组成及其操作

了解windowsXP的基本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操作

掌握windowsXP最基本的操作

内容较多,容易混淆

可利用学生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引出操作系统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总计85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运行环境(5分钟)

利用上一章学过的知识简述即可

2、启动与关闭(5分钟)

此问题比较简单,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

3、键盘及鼠标的基本操作(10分钟)

(1)键盘快捷键(2分钟)

(2)鼠标的基本操作(8分钟)

鼠标的基本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l移动:

握住鼠标进行移动。

通常情况下,鼠标指针为一小箭头。

l指向:

移动鼠标,使鼠标指针停留在某一对象上,如指向【我的电脑】。

l单击:

将鼠标指针对准要选取的对象,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一般功能是选取对象。

l双击:

在一个对象上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两次,一般用于执行程序或打开相应对象。

l拖动: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一对象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进行移动。

l右击:

在对象上快速按下鼠标右键,一般功能是打开“快捷菜单”。

l滚动:

是指推动中间的滚轮进行转动的过程,一般功能是完成快捷的翻动页面或在某些图形处理软件中进行图形缩放。

配以适当练习

4、桌面操作(配合练习)(10分钟)

先介绍一下桌面的概念和桌面的组成

桌面的操作:

(1)添加新图标:

可以用鼠标将对象从别的地方(如从【开始】菜单)拖动到桌面上。

(2)删除图标:

可以右击桌面上的图标,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或选中该图标后,按下键盘的Delete键。

(3)排列图标:

可以右击桌面的任意位置,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排列图标】命令。

(4)启动程序或窗口:

可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相应的程序或窗口。

5、任务栏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0分钟)

先介绍任务栏的组成

任务栏的操作:

(1)改变任务栏的大小

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边界处,当鼠标变为垂直双箭头时,拖动鼠标即可改变任务栏大小。

(2)移动任务栏

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空白处并向目的地进行拖动。

桌面上的四边都可以放置任务栏。

3)隐藏任务栏

任务栏会占据一定的桌面空间,我们可以把任务栏隐藏起来。

方法:

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空白处右击,选择【属性】命令,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如图2.7所示。

选择【任务栏】选项卡,选中【自动隐藏任务栏】,单击【确定】即可。

6、窗口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

窗口的组成比较复杂,教师应举一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窗口的操作:

(1)最大化、最小化窗口

单击标题栏上最大化、最小化按钮或使用标题栏上的控制菜单

(2)关闭窗口

(3)移动窗口

(4)改变窗口的大小

(5)切换窗口

(6)排列窗口

此处应该配合相应的练习,把这些操作都让学生练习一遍

7、菜单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

概括来说,菜单可以分为三类:

“开始”菜单,下拉菜单,快捷菜单。

菜单栏的操作:

(1)打开菜单

(2)关闭菜单

(3)快捷菜单

有关菜单的约定:

(1)正常的菜单项与变灰的菜单项:

(2)带有三角符号的菜单项:

(6)后面带有组合键的菜单项:

(4)前面带有“√”的菜单项:

(5)前面带有“●”的菜单项:

(6)后面带有“…”符号的菜单项:

8、工具栏的使用(主要是如何打开要用的工具栏)(5分钟)

9、对话框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

对话框的基本操作:

(1)对话框的关闭

(2)对话框的移动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实训内容,并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学生回顾使用windows的基本过程。

学生理解,操作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和实训任务

第2章中文WindowsXP(9--10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第2章中文indowsXP2.2文件管理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3、搜索文件和文件夹

4、选取文件和文件夹

5、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6、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7、管理和压缩文件

8、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9、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内容较多,容易忘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出本节课知识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文件

存放在存储器中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在Windows中,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图标。

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

硬盘是存储文件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其中可以存储很多文件。

文件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程序等。

多种文件被分门别类地组织在文件夹中进行管理。

(2)文件夹

文件夹是存放文件和子文件夹的容器。

每个文件夹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把相关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便于对文件的使用和管理。

WindowsXP采用树型结构的文件夹来对文件进行管理。

这种结构层次分明,便于被人们理解和使用。

(3)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20分钟)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2)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3)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

(4)文件和文件夹的排列方式

3、搜索文件和文件夹(5分钟)

重点说明可使用通配符来进行搜索

4、选取文件和文件夹(5分钟)

在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各种操作之前,必须首先选取要进行操作的文件和文件夹。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l选定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图标。

l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要选择的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再单击要选择的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如图2.32所示。

l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

按住Ctrl键,然后逐个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

如图2.33所示。

l选定全部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编辑】菜单中【全部选定】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A。

l反向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单击【编辑】菜单中【反向选择】命令。

5、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复制文件和文件夹是指将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复制到另外一个文件夹,同时原来的文件和文件夹仍然存在。

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l选定要复制的文件和文件夹,按住Ctrl键拖动到目标位置。

l选定要复制的文件和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复制】命令或在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然后定位到目标位置,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或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l选定要复制的文件和文件夹,用右键拖动到目标位置,松开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命令

(2)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移动文件和文件夹是指将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到另外一个文件夹中,同时原来的文件和文件夹消失。

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l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剪切】命令或在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命令,然后定位到目标位置,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或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l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用右键拖动到目标位置,松开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移动到当前位置】命令。

l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按住Shift键拖动到目标位置。

6、删除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存储器上存储的文件和文件夹都要占据一定的存储空间,为了有效利用存储空间,我们可以把没有用的文件和文件夹删除掉。

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首先选定要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然后使用下面的任一种方法进行删除操作:

l单击【文件】菜单中【删除】命令。

l拖动到左窗格的【回收站】中。

l右击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l按键盘上的Delete键。

此处要把回收站的相关知识放在本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7、新建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具体步骤如下:

l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左窗格中选择要创建的新文件或文件夹所在的位置。

l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或者在右窗格的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然后在下一级菜单中选择要建立的文件或文件夹命令。

l输入新建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字,按回车键或在空白处单击即可。

(2)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在桌面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然后在下一级菜单中选择要建立的文件或文件夹命令。

(3)新建快捷方式

8、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重命名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选定要更改名字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或按键盘上的F2键,输入新的名称,按Enter键或在空白处单击即可。

(2)重命名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重命名一批文件或文件夹是WindowXP新增的一个全新的灵巧功能。

其用法相当简单: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选择几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住F2键,然后重命名这些文件中的一个(当然也可以使用右击的方式进行重命名操作)。

所有被选择的文件将会被重命名为新的文件名(在末尾处加上递增的数字)。

9、管理和压缩文件(10分钟)

(1)查看和设置文件属性

(2)创建和添加压缩文件

(3)解压缩文件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上节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