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19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顺应天性才是真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同时,它也是一种促进开放的自由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知识“箱格化”,以期培养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那么未来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具有“构造得宜的头脑”。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懂得教育对象——学生,并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讲到以人为本,总有人觉得它是个舶来品。

其实几千年前的孔子、庄子,早已投出了认同的目光。

孔子是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他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但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种政治伦理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教育中的“仁爱”就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

《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是:

“仁,亲也。

从人从二。

”五代文学家、书法家徐铉的解释是“仁者兼爱,故从二”。

“二”就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也说“推己及人”,这都说明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仁爱,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在教育中,我们也应继承这一思想。

教师不仅要把自己当成人,更要把学生当成人,这是建立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做“君子”,即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真正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要有“志广思远”的独立人格和思想。

一个真正的人是不会把自己当成工具的,推己及人,也不能把别人当工具役使。

爱因斯坦说: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然而,反观20世纪工业时代,人已沦为工具,而批量生产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批量生产社会需要的各种人。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拦路大盗名叫达马斯忒斯,外号“铁床匪”,他常把行人请到家中,招待吃喝,然后让他上床休息。

但他的床有长、短两张,他总是强使身高的睡短床,截去长出的部分;

身矮的睡长床,拉长他的身体,使与床齐。

如果教育也像达马斯忒斯一样,拉长截短,使之整齐划一,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学生只是教学工具、考试工具,当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只能是社会这个复杂机器上一颗没有思想、没有人格的螺丝钉。

谈何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所以,做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学生才能释放身为种子的天性,才会在你的浇灌、施肥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育才能达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

我想起唐代柳宗元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中讲述的种树之道。

有些人种果树总是种不活,因为他们一会儿培土、浇水,一会儿摇摇树干,看看它是否牢固,一会儿刮开树皮,看树是否还活着。

而郭橐驼之所以能把树种活是因为他“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天”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性”是生命体的自然本性。

《中庸》也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样的教育理想就叫自然之道,顺应人成长的固有规律,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他实现其自身的本性,才是教育的根本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