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61616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江市给排水处公开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可见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所以B项也错误;

  《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所以C项错误。

2020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和《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以D项正确。

故选D。

  第4题: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是()。

  A.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B.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

  C.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D.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

  16、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

  第5题:

在美国,失业保险金的主要________是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税,只有少数几个州会向职工征收失业保险税。

税率根据雇主裁员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雇员人数的多少而上下浮动,解雇率越高,税率越高,这种计算方式可以有效________雇主的解雇行为。

  A.构成避免

  B.类型减少

  C.来源抑制

  D.保障降低

答案C。

第一空的解释在后面“是雇主缴纳的失业保险税,只有少数几个州会向职工征收失业保险税。

”很明显在解释保险金的“来源”,第二空验证,“抑制”行为,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第6题:

一般而言,一幅大画不可能_____,艺术家应该有一段时间收集资料、深入实地、写生采风,进而精心______、反复_____,甚至数易其稿,从而成就一件佳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准备修改

  B.一挥而就构思推敲

  C.一气呵成设计研讨

  D.唾手可得筹划揣摩

答案B。

先看第二空,A项“准备”不符合,前面提到的“收集资料、深入实地、写生采风”都是准备工作,不会“进而……”再准备。

D项“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不符合文意,排除。

C项“研讨”多用于学术领域,用在艺术品的创作上不恰当,排除。

本题答案为B。

  第7题:

欧美国家自身储蓄不足,难以满足本国投资需要,如果没有外部资金的支持,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

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部分储蓄借贷给欧美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它们储蓄的不足,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就连美国政要和学者自身也不得不承认,“过去10年美国的繁荣离不开中国”。

这段话意在表明()。

  A.欧美国家自身储蓄不足只能依靠新兴经济体的储蓄借贷来弥补

  B.欧美国家实际上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高储蓄的受益者

  C.储蓄能力的高低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D.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文段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储蓄借贷保证了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换句话说。

即欧美国家实际上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高储蓄的受益者。

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对欧美国家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关系避而不谈,不是文段重点,D项在文中没有直接体现,故正确答案是B。

  第8题:

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面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

审美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一幅图画,一处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能够聚精会神地去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暂时忘记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

这时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种审美的直觉。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完全靠着一种直觉,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这时的审美就包含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于是,看见彩蝶翻飞,我们会疑为庄子的梦境;

听到杜鹃鸟的哀鸣,我们会心生悲愁;

而说到狐狸,我们则有如进人了花妖狐魅之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面对眼前的事物,要学会用审美的态度看待它

  B.审美是比科学和实用更高一层的看待事物的态度

  C.审美不单纯靠直觉。

更多时候还有文化理念的参与

  D.审美情趣的培养,必须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

这段文字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引出“审美”这一话题,并具体介绍了审美的两种情形,除了直觉的审美外,更多时候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

与此一致的是C项。

A项,审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种态度中的一种,文段着重讲的是审美的两种情形,用什么态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

B项,文段只说看待事物有三种态度,并没有就三种态度的层级进行比较,属主观臆测。

D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文中没有论述.属过度引申。

  第9题:

现在有人以为打油诗好写,所以张口就来,没有转折,没有包袱,直白如水,__________,充其量不过是顺口溜罢了,绝然不能称作是“打油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兴味索然

  B.索然无味

  C.平淡无奇

  D.味同嚼蜡

  “兴味索然”指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而题干表达的是“打油诗”本身毫无趣味。

故排除A。

  “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从句意上可以修饰“打油诗”,但与“直白如水”相承接,则不如“味同嚼蜡”的比喻色彩浓厚。

本题答案为D。

  第10题:

张红、李聪、王敏,一个是江苏人,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广东人。

浙江人比李聪年龄小,张红和浙江人不同岁,王敏的年龄比广东人大。

根据上述断定,可以推出:

  A.张红是江苏人,李聪是浙江人,王敏是广东人

  B.张红是广东人,李聪是江苏人,王敏是浙江人

  C.张红是浙江人,李聪是广东人,王敏是江苏人

  D.张红是浙江人,李聪是江苏人,王敏是广东人

张红是广东人,李聪是江苏人,王敏是浙江人第11题:

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济学角度“适度人口”定义范畴的是()。

  A.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B.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C.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D.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经济效益目标之人口

适度人口是使经济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B项中并没有达到“最大收益点”,因此不符合适度人口的定义,故答案选B。

第12题:

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

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②香港海员大罢工;

③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④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又称“:

二七大罢工”,发生在1923年2月4日一2月9日。

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

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

七”惨案。

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1924年2月7日,根据在北京秘密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的决定,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成立,并加入万国运输工人联合会。

故本题正确的排序是B项。

  第13题:

用一夜读完的小说有一种是靠情节取胜,像《达·

芬奇密码》。

还有一种就是像《朗读者》,很难说它靠什么来吸引人需要用一夜读完,没有__________的情节设置,也没有__________的人物关系。

  A.环环相扣、千头万绪

  B.引人入胜、纷繁芜杂

  C.抑扬顿挫、扑朔迷离

  D.跌宕起伏、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

比喻事情的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一般不与“人物关系”搭配,排除A。

抑扬顿挫: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不能用来形容小说情节,排除C。

纷繁芜杂:

多而杂乱,没有条理。

与句意不符,排除B。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14题:

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

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

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

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A.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B.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

  D.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文段并没有解释食物链的含义,排除A。

文段说的是“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而非“白头鹰灭绝”,B本身表述有误,排除。

文段主要讲述了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从草到兔子到鹰)逐渐积累并放大的过程.着重说明的是这种效应对食物链中生物的影响。

食物链与环境的关系,在文段中没有涉及,排除D。

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15题:

就在我一路领略着陕北以北的柔情的时候,土长城、红柳、芦花,还有统万城的废墟,还有芦河、无定河,都引起了我长久的注视。

我觉着,这些都是这片土地必然的部分,构成了一份独有的氛围。

在它们中间,我会一直走下去的_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因为我由此而懂得了珍贵,也懂得了选择因为我由此而懂得了选择,也懂得了珍贵由此我选择了珍贵我为陕北的刚强而感到自豪

  A.因为我由此而懂得了珍贵,也懂得了选择

  B.因为我由此而懂得了选择,也懂得了珍贵

  C.由此我选择了珍贵

  D.我为陕北的刚强而感到自豪

按照逻辑顺序,只有懂得珍贵,才能懂得选择,排除B项;

C项与文意不合;

D项未表达出作者领悟到的情感,只有A项能与上文连贯起来总结这段话。

  故选A。

  第16题: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第17题:

以下科技常识正确的是:

A.原子弹爆炸是核聚变的反应过程

  B.使用甲醇含量高的建材进行家庭装修.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污染

  C.

  “钛”因耐高温、比铝轻而被称为“太空金属”

  D.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A项中原子弹爆炸是核裂变的反应过程。

B项中的甲醇应为甲醛。

C项中钛比铝重。

  第18题:

难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湿湿。

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

细细密密的雨点由轻而重,轻轻重重敲打着小街,低沉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

时而有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像一片片敲击音与重滑音流过小街。

__________,想冲破这雨帷,想走在小街上。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低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单调

  B.寂寞与凄凉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C.烦闷与不安中又倏地增添了一种寂寞与凄凉

  D.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与得体。

从上句的“像一片片敲击音与重滑音流过小街”可知用“节奏”来衔接,排除C项;

  “寂寞和凄凉”不可修饰“节奏”,排除B。

再根据语意,前文说到“低沉的节奏里自有一种寂寞与凄凉”,故此处进一步讲述“单调的节奏里又倏地增添了一种烦闷与不安”,衔接最恰当。

  第19题:

在城市不应该所有产业“通吃”,而应该尽快促进城市资源与产业形态合理__________,使大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产业__________,依次形成知识密集、机器密集、劳动密集产业,引导人口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配置链条

  B.布置链条

  C.布置连锁

  D.配置连锁

  “配置”是指配备布置,“布置”是指陈设,根据某种需要对场所、活动、人员等做出安排等,此处宜用“配置”;

  “链条”是名词,“连锁”是形容词,此处显然要用名词,否则会造成语病,只能用“链条”。

故选A。

  第20题:

,这并非说明人类有多强壮,实际上如果仅仅是比拼搏击,很多动物都可以轻易打败人类。

但是,人类从来不喜欢遵循自然原本的法则,面对对自己存在生命威胁的生物,人类避免正面接触,打不过跑,跑完了还可以制造陷阱,设计圈套来对付你。

管你是身形矫健的猎豹还是凶残威武的狮虎,怎么能斗得过狡猾的人类呢?

而且,人类居安思危的良好传统会促使人类研究更有效的攻破对手的“战略战法”,不仅要求屡战屡胜,还要求速战速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已经降伏了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B.人类不断挑战自然界原本的生存法则

  C.自然界里再也寻找不到人类的天敌了

  D.人类不惧怕自然界中任何的生存挑战

填空处在文段的开头,填空处之后为“这并非说明人类有多强壮,实际上…”,这里注意“这”是指代词,指代的内容正是前面空中需要的填入的内容,“并非”和“实际上”表示转折,可见,填空处需要填入表示“人类强壮”的句子;

结合后半句“很多动物都可以轻易打败人类”,进一步得出前句应为“人足以战胜动物”这个语义,选C。

  第21题: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

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衬布局配合层次

  B.配合布局层次映衬

  C.层次布局映衬配合

  D.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本题从首尾两空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布局”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亭台轩榭强调整体布局情况,应用“布局”;

  “近景”

  “远景”间讲究的是层次。

故本题选D。

  第22题:

①广西龙江河受到高浓度含镉污水污染,柳州等地数百万人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_________。

②江苏镇江船舶违法排污导致的自来水发生苯酚污染,引起当地居民纯净水抢购_________。

③广东佛山一家养殖厂排水污染附近自来水厂水源,导致5万当地居民受到停水_________。

  A.危害浪潮干扰

  B.威胁风潮影响

  C.伤害潮流骚扰

  D.损害景象滋扰

①句“饮用水安全”与“损害”、“伤害”搭配不当,排除

  C.D。

且“危害”一般不用在被动句中,其本身表主动。

因此由①句可确定答案为B。

  第23题:

餐厅:

装潢

  A.艺术:

设计

  B.粉刷:

油漆

  C.明星:

整容

  D.汽车:

洗车

餐厅可以经过装潢来美化,明星可以通过整容变得更美。

  第24题:

下列文物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是()。

  A.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B.甲骨文

  C.秦陵兵马俑

  D.莲鹤方壶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于1965年在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即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

秦陵兵马俑于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被发现;

春秋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故答案为A。

  第25题:

共同犯罪:

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第二,有共同的故意犯罪;

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是()。

  A.某人对社会不满,一次进入超市,趁人不备,在装食品的货柜里放了毒药,恰巧被旁边过路人看见,此人并未吭声

  B.乙公司是甲公司最大的客户,甲公司为了与乙公司续签合同,甲公司的两位正副老总商议从公司账上取走30万元,私下送给乙公司项目负责人

  C.两个初中学生.一个13岁,一个14岁,经常在路边抢劫低年级的学生

  D.某人一天夜里潜进一户人家,盗走价值几万元的首饰。

为了安全起见,他把首饰托放到哥哥家,其哥哥并不知情

A项没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不符合第三个要件;

B项符合定义;

C项两个初中学生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符合第一个要件;

D项哥哥并不知情,不符合第

  二、第三个要件。

因此答案为B。

  第26题:

繁荣与自由是现代社会追求的两个具有终极导向的一体化目标。

这一目的能够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自在,正因为如此,人类不会因为自由的存在而放弃对繁荣的追求,也不会为了秩序化的安排而舍弃对自由的理想。

__________,人类的这种追求必将在不断涌现的风险中颠簸前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但繁荣与自由基础上的生存和竞争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

  B.缺乏自由的繁荣是另一种形式的贫困

  C.经济与权益双重最大化的追求形成了人类社会繁荣与自由的发展目标

  D.然而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可能正是规范自由发展的结果

分析可知,要填入的句子应该是对文段的一个总结,需要涉及“繁荣”与“自由”。

又因“人类的这种追求必将在不断涌现的风险中颠簸前行”,所以应该是存在一种不确定的因素。

  第27题:

Roger:

儿时进行大量阅读会导致近视眼——难以看清远处的景物。

1ouise:

我不同意,近视眼与阅读之间的关联都来自以下事实:

观看远处景物有困难的孩子最有可能选择那些需要从近处观看物体的活动,如阅读。

1ouise对Roger的反驳是通过()。

  A.说明如果接受Roger的声明,会导致荒谬的结论

  B.论证Roger的声明中某一现象的原因实际上是该现象的结果

  C.运用类比来说明Roger推理中的错误

  D.指出Roger的声明是自相矛盾的

论证Roger的声明中某一现象的原因实际上是该现象的结果。

  B选项正确。

  第28题: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主要是

  A.抑制葡萄糖的转运,减少组织的摄取

  B.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增加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D.促进糖原分解和异生

  E、抑制葡萄糖排泄

本题考查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主要是增强葡萄糖的运转,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增加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故答案选C。

第29题:

某小区已建有A大型超市,为满足需要,某市人民政府拟在该小区内再建一所超市,甲公司和乙公司先后向某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甲公司获批准。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A超市有权对某市人民政府批准再建超市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B.乙超市有权对某市人民政府批准甲公司申请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C.某市人民政府按照甲公司和乙公司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批准决定是不合法的

  D.某市人民政府必须在受理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

本题中甲公司和乙公司先后向某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甲公司获批准,乙公司作为利益相关方有权对某市人民政府批准甲公司申请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B项正确;

A超市与某市人民政府批准行为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无权提起行政诉讼,A项错误;

某市人民政府按照甲公司和乙公司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决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法的。

C项错误;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D项错误。

故选B。

  第30题: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是()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按照共同要素说,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