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75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①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②用来探讨心理特徵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③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它通常具有间接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

3、实验法,①.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自然实验实验情境不易控制。

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定环境;

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选择、研究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4、问卷法, 

特点:

一是标准化程度高,整个研究过程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

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并得出结论。

5、访谈法,访谈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

访谈法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3.简要分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举例简要说明。

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性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

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

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

如“焦虑型人格”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

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如:

考试焦虑的同学对考试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在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从而陷入担忧、恐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

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

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

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

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的焦虑水平。

例如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

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二)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特点是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控制。

1.学校环境。

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

教师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

同学之间的竞争;

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至于压力过大,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

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

把成绩作为孩子献给父母的最好礼物的方式,往往造成因为成绩促成学生考试焦虑。

4.简要举例子简要说明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的两种独立的可逆性。

(12分)

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逆向和互反两种独立的可逆性。

逆向的可逆性。

例如:

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后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心理上把错开的木棒倒退回去,对齐后仍一样长。

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逆向的可逆性来说明。

互反的可逆性。

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为他能够在心理上把木棒伸出来的部分用来弥补缩进去的部分,伸出来的部分越长,缩进去的部分也越长。

弥补之后的两根木棒仍然一样长。

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互反的可逆性来说明。

这两种可逆性是守恒概念形成的最核心的理性基础,但这两种可逆性还未整合成一个相互转换的系统。

判断题:

1.科学是用客观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与事物间因果关系而获得的系统知识。

(√)

2.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3.小学生达到的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学校对教师心理档案建档过程中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教师,应联系综合医院的心理医生为其诊断,并立即辞退(√)

5.我国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心身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要差一些(√)

单选题:

1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C)

A.健康、和谐、平和B.平静、快乐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D.满足、淡然、快乐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3教师的(D)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A.教学能力B.创造能力

C.知觉能力D.思维能力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

A.心理咨询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全面渗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

(A)

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D.以上皆是

6、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

(B)

A.尊重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7、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8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D)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9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D.了解社会的需求

10测试题(A)

A.1B.2C.3D.4

11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B)

A.五个阶段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D.七个阶段

12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副目标B.首级目标

C.主目标D.第一级目标

1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下列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

(B)

A.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B.人际沟通能力

C.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D.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14神经症:

(C)

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本能力都丧失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D.是突发性的

15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

A.找人倾诉B.喝酒解愁

C.音乐调节D.运动

16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

A.无生涯性B.强示范性

C.合作性D.时空相对无限性

请于2013年3月10日前提交第一篇研修日志,内容为学习心得、精彩分享、教学心得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二次作业:

1、简要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8分)

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

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

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2)尝试起步阶段。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

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

(3)发展推进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并得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的支持。

第二,出版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同时还研制了一些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软件。

第三,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试验。

课程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等。

第四,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

2、举例子简要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途径是①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③结合学校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

心理健康选修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及时觉察自身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通过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选修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与自主活动,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但要有合适的学生用书和教师参考资料,还要有合理的实施纲要、实施要点、活动设计和管理评价系统。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①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②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

例如,学习《青松》这首诗歌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贞不屈的性格品质。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各种竞赛、班级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手拉手献爱心”、“团队干部竞选”、“主题队会”等。

3、简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

(9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有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初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中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素质;

高级功能这样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消除心理疾患,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帮助受教育者充分意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自主、和谐、具有创造性的人。

4、举例子简要说明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及应当注意避免哪些做法。

(10分)

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一)中立性策略。

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

此时,学校应保持中立性,应当注意避免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

(二)客观性策略。

求助于学校的一些家庭,往往是其中的某个家庭成员(家长或学生)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教育态度、学校适应等方面表现出矛盾、不协调,甚至对立。

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应当注意避免盲目地评价。

5、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实际举例子简要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几方面。

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6方面:

(1)职业适应性差。

我校XX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

(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思维方式不正确、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拒绝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新问题。

(3)情感方面。

①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

②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③教育热情不高。

④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不尊重学生,厌恶后进生,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

(5)性格方面。

对小事斤斤计较,挫折耐受力不高,坚持性不强,对学生不真诚等等。

(6)各种神经症的表现。

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1、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

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就注定不会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 

4、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有绝对权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又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

14.(A)道德是一种互利互惠公道的双赢道德。

A.平等的B.对等的

C.平衡的D.合作式的

15.①物体和物体的组合②命题与命题的组合③物体与命题的组合④命题与结论的组合。

这4种组合中,中学生已形成的两种组合系统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个体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的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B.性器官和神经系统

C.性器官和内分泌系统D.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状况

12.儿童人格与社会化发展的核心部分是:

(A)

A.儿童道德的发展B.儿童心理的发展

C.儿童身体的发展D.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3.他律道德即儿童对他人的行为是根据(A)价值标准进行道德评判

A.自身以外的B.父母的

C.权威的D.书本上的

1.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大多数属于:

(A)

A.医学模式B.治疗模式

C.教育模式D.引导模式

2.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下列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是:

A.情绪耗竭B.性格解体

C.低成就感D.退缩行为

3.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A)

A.主导性活动B.主要活动

C.重要活动D.阶段性活动

4.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

A.实际生活过程B.受教育状况

C.行为和态度D.生活环境

5.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

A.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B.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C.主客体之间的根源性矛盾D.主客体之间的本质性矛盾

8.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

A.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B.教师生涯特质

C.教师职业特质D.责任心

6.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

A.平衡化机制B.协调性机制

C.双赢机制D.互相转化机制

7.个体调整自己的活动图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或变化的过程是:

(A)

A.顺应B.适应

C.同化D.内化

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平衡化的过程也就是新的(A)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主客体之间逐渐达到协调平衡的过程:

A.认知结构B.认识方式

C.思想观念D.行为和态度

10.心理失调按其严重性程度划分,大体上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

(A.)

A.心理疾病B.心理问题

C.心理障碍D.极严重心理问题

请学员于2014年3月10前提交,具体内容为学习心得、精彩分享、教学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