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6205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文档格式.docx

1;

XX年,开始建设镇海区域网络,XX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

XX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域网;

XX年,全区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

XX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XX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

XX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实验;

XX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

XX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

XX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调研情况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XX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xx”规划,对“xx”

  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XX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

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XX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发布,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

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

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

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发布、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

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

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

  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

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

  “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

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

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

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问题与不足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

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

  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

  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分学科内容。

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

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

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

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对策与建议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XX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

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

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

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

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XX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XX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发布,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这两个国家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