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22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docx

完整版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一节技术路线

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

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

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6.以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内自然地理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选择适应于投标区1∶5万化探普查的最佳技术方法组合方案,开展区内1∶5万化探普查工作,同时借鉴地球化学块体等新方法、新理论,分析研究投标区地球化学场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时空分布规律,剖析异常与区内地质背景和已知矿产的相互关系,尤其注重弱小化探异常信息的提取,科学合理地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划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7.在充分研究工作区及相邻区域或成矿带已有不同比例尺地、物、化、遥、重要矿床特征等资料基础上,针对投标区已知地质矿产、化探异常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部署、使用招标任务书下达的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量,并进行有目标、有重点的异常检查,达到配合地质、化探、遥感工作为矿产预查提供靶区和发现新矿产地的根本目的。

8.加强找矿工作,树立地质调查为找矿服务中心思想,重点突出重点找矿区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广泛收集投标区内各类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分析,广泛及时交流勾通成果信息,开展地质矿产调查,提高地质找矿效果。

9.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路线地质找矿、异常查证、矿点检查等方法,查明投标区内金、银、铜、汞及煤等重要矿种、典型矿床类型的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进行重点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矿床模型、找矿模式。

圈定找矿靶区,对区域成矿潜力做出评价,指导区内的地质找矿工作。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一、工作标准

本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执行及参考引用的技术标准如下:

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调项目办公室编制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汇编”

DT/T0158—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DZ/T01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指南》

《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指南》

《火山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

《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指南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0167-1995《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万)》

《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全国矿产储量委会员办公室主编

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E/T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DZ/T141—86《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及地质图清绘规范》

二、“3S”技术应用

(一)遥感技术应用(RS)

遥感解译工作贯穿于整个调查工作过程。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手段可大大地提高路线调查的精度,保证填图质量,充分发挥遥感影像地质解译、岩石单元划分、地质-构造界线圈绘的整体优势,而这一优势也必须依赖于影像地质解译的可靠性和区域对比一致性。

因此,在路线调查和实测剖面工作中,建立全区岩石、地层、构造、地表环境等地质解译标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

遥感热液蚀变信息提取选用ETM+数据,提取热液蚀变信息以主成分分析法为主。

采用1、4、5、7波段可提取含羟基为主的基团异常(粘土类蚀变、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采用1、3、4、5波段可提取铁染为主的变价元素异常。

在分析区内地、物、化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遥感热液蚀变信息提取可以进一步指导找矿。

遥感解译工作分为初步解译、野外验证和综合整理三个阶段。

1.遥感初步解译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1∶50000的卫星遥感影像图,在该图上首先对较为清晰的地质现象进行解译勾绘。

其中大于100米的影像转绘在1∶50000地形图上(特别是线性构造);对环形构造的解译一般在1∶50000卫片上圈绘直径大于200米的环形影像,有特殊意义的控矿、火山等线、环形构造虽规模小也可夸大表示并注明。

通过目视解译和类比解译方法,分别解译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及相互关系,提取围岩蚀变、线性构造、环状构造等特征标志。

(1)卫星数据源的选取:

采用TM、ETM+卫星数据,其地面分辨率分别达30米和15米,数据源选取TM1、2、3、4、5、7、8波段,其中TM7波段是大部造矿物波谱响应曲线高峰段,可以突出反映含粘土矿物蚀变岩的影像特征,TM8其地面分辨率达15米,用于局地段特征地质体的解译。

(2)卫星影像的合成:

将不同的波段合成对比,选取有代表性的TM751、ETM+合成方案,采用1∶5万地形图进行系统采点校正,完成图幅影像的合成。

(3)图像信息处理:

区分不同的地物特征,扩大不同图像亮度值间的差别,使信息得到补偿,层次丰富,得到一幅影像特征明显的图像,提高图像的解译及分析能力。

在本次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图像分类处理:

根据同一类地物有着相似的波谱的特征,通过计算机的监督和非监督分类方法,将测区影像图上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相同的图斑,进行归并处理。

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进行测区地层划分。

比值增强:

通过不同波段的同名像元的亮度值之间的比值运算,扩大不同地物之间的微小亮度差异。

应用波段TM5/7提取测区中与粘土矿物有关的矿化蚀变信息,TM5/1提取与铁矿物有关的信息。

IHS变换:

增强测区合成图像的饱和度,改善图像的颜色质量和分辨能力。

卷积增强:

突出某一方向的地质体边界和线性断裂构造或形迹

2.野外验证

贯穿于整个路线填图的全过程,运用遥感影像资料在野外现场进行地质验证和影像地质调绘是提高路线地质填图质量和填图速度的重要技术环节,具体要求:

在测制地质剖面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补充解译标志,不断完善解译标志,修改充实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图。

运用卫片点一线一面一体的空间结构,对填图路线的地质问题进行整体解译分析,解译描述出影像地质剖面图,以备作路线填图勾绘信手路线剖面时使用,并在地质路线观测中相互印证。

在影像地质剖面上,根据解译地质图的信息资料和航、卫片的地质结构,简略勾绘出岩石地层单位、特殊岩石单元、典型构造形迹及影像异常点,建立遥感构造模型,以提高路线填图的预测性。

3.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

卫片解译要贯穿于整个野外工作阶段,应反复解译,反复验证,建立正确的影像识别标志,提高解译程度。

在最终综合整理时,利用已有地质、物化探成果资料,结合野外资料,全面系统整理遥感图像解译资料,进行最终套合解译和综合研究(详译、对比解译、综合解译)。

与野外地质图中所有地质体及构造界线进行校对,以便野外地质图的最终定稿,并编制出正式遥感解译地质矿产图(遥感解译线、环形构造图)。

(二)计算机及GIS技术应用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遥感数据处理、图形图像制作、资料整理、成果编辑、最终成果归档、交流、使用等各个环节。

GIS技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将遥感解译分类结果与各种专题信息套合,并利用GIS数据库中各种非图像数据进行栅格数据套合,且在GIS事与环境下进行人机交互式修改,获得最终信息,这样不仅充分发挥TM遥感数据的各波段的信息优势,使TM遥感数据信息的充分利用,且由于非遥感数据的补充,提高了遥感调查的精度。

(三)卫星定位(GPS)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地质填图精度及科学性,野外地质调查中要采用GPS定位,重要地质点、样品采集点、重要剖面的起始点、矿化点均用GPS确定三维坐标,野外作业配合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据录相机、数字录音笔等,在完成传统录的基础上同时利用上述设备录入野外地质现象的资料,丰富观察内容。

(四)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RGMAP)的应用

按《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指南的要求进行数字化填图。

1.概述

系统连续的步行地质路线观察,是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必要的最基本方法,是任何其他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野外地质矿产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是把上述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与实际材料图、地质矿产图的完全人工工作过程,跨越式转变为野外现场地质矿产调查与填图信息数字化过程。

PRB数字填图理论与技术方法的核心就是把野外路线观测的过程,通过PRB过程和PRB数据模型的组织方式,进行描述定义、分类、聚合和归纳,分层并结构化的储存在空间数据库中,同时,基于数字填图技术,建立了地质矿产调查与填图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流程,基于GIS理论与应用技术建立了数字填图野外系统。

以PRB数字填图的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集GPS、GIS、RS技术为一体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使传统的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以GPS、GIS、RS技术与手持计算机为一体的野外数据采集器,把野外路线观测描述的地质现象的复杂过程抽象为PRB过程(PRB公共机制、PRB字典、PRB扩展机制)的实现,真正实现野外路线观测过程的数字化描述,利用PRB的各种操作,可快速、准确的编绘出数字化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及成矿规律、成矿远景区划图等。

2.软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

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的数字填图桌面系统(PC—RGMAP)和数字剖面系统(RGSECTION),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图像处理系统(0rthoMapperⅤ2.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地图形MAPGIS软件。

硬件环境:

PⅢ以上PC以上台式微机、扫描仪、喷墨绘图仪、电子笔记本(第二代掌上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象机、笔记本计算机等外部设备。

3.数字化地质矿产填图工作阶段划分

(1)设计阶段资料收集和处理

在收集地质、矿产、化探、物探及遥感数据等方面的区域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及其他工作成果资料。

按中国地调局有关规定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入库。

编制各种数字化图件包括地质矿产图、遥感解译图、工作部署图、化探综合异常图及上述图件所叠加的综合信息图等,形成图层格式资料光盘及图层描述资料,数字填图PRB过程技术流程见图4—2。

建立电子词典库依据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规范的要求和投标区地质矿产特征,建立电子字典库;沉积岩区侧重建立沉积岩分类描述、基本层序、沉积相、沉积构造等方面;火山岩区侧重建立了火山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火山岩相等方面;侵入岩区侧重建立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组构特征、包体特征(捕虏体、残留体)等方面,构造侧重建立褶皱、断层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顺序和组合特征。

 

前期PRB过程

测区已有的多D产品整合在统一空间上

PRB初期过程

建立测区(或图幅)的电子字典库

野外PRB过程

PRB过程和PRB过程模型,对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和观察,取全、取准野外各项原始地质资料。

野外驻地PRB过程

单个PRB过程转入野外手图库。

当天野外数据进库、路线总结,局部N个PRB地质连图等

室内PRB终结过程

其过程是N个PRB过程的处理过程。

多个或全局PRB过程的处理包括地质连图、野外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的制作与处理的过程。

PRB成果提交过程

编稿地质图数据转出版系统接口,区调报告的电子文档编写、实现多源区调数据与空间数据的挂接、检索与分析与应用。

 

图4-2数字填图PRB过程流程原形模型

电子字典库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形式,其作用相当于传统填图的工作细则。

设计地质路线、剖面方法RGMAP平台内装有数字遥感解译位图、设计地质矿产图、矢量地形图,三者是吻合的。

布置路线、剖面时可在地形图上标绘路线、剖面,也可在遥感解译图上进行。

所形成的综合图件为工作部署图。

(2)野外地质矿产调查阶段(数字填图PRB过程)

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将CF卡装入笔记本计算机中拷贝所需的地形图、工作部署图、遥感解译图的内容,然后,再将CF卡装入电子笔记本,进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或剖面测制。

工作方法如下:

用路线地质调查布置路线的方法在室内布置好路线;

野外先定剖面起点的地质点;

在电子笔记本上创建剖面;

按实测剖面步骤逐项填写;

完成当天的野外工作后,对当天的路线、剖面记录进行检查和小节的编写;

整理工作完成后对当天的资料入库。

(3)室内数字资料综合整理及绘图

实际材料图的编绘在室内利用台式计算机对入库的地质点、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进行实际材料图的编绘。

原稿地质矿产图的编绘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编辑地质界线(GEOLINEG)后,并形成拓扑线图层(GEOLINEG—L),将上述二者检查并修改直接完全吻合后,将拓扑线图层形成拓扑面(GEOLINEG—P)实体;全选拓扑实体,复制道地质体面图层(GEOOLY)。

根据行业标准,进行不同地质实体的颜色、花纹填充;在填图单位(GEOLABEL)内加入地层代号、符号等内容。

加地形图框即可完成。

三、地质调查

地质填图及其研究工作,以观测路线、剖面测制等方法为基础。

使用符合1∶5万精度要求的GPS,采用数字填图,辅以遥感、航空物探等方法,注意加强和提高各种方法,特别是宏观与微观研究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一)地质剖面测量

1、地质剖面的布置

实测地质剖面通过的具体位置,一般要选择在基岩露头连续良好(剖面露头大于60%),交通相对便利,并尽可能穿越化探异常浓集中心的位置。

实测剖面应基本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地质体长轴方向布置,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应大于60°。

每条剖面长度以能控制各岩类地质填图单元为准,若露头不连续时,可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应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必须选择明显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

必要时使用剥土或探槽予以揭露。

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剖面测量时具体操作见表4—1。

沉积岩剖面目的是为了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结构和基本层序,建立填图单位。

剖面测制要详细分层、系统采集各类样品(含古生物、岩矿、岩石地球化学样等)。

投标区沉积地层主要有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O2—3H)、下泥盆统卓木巴斯套组(D1zh)、下石炭统姜巴斯套(C1j))、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和三工河组(J1b)等。

沉积岩剖面比例尺一般为1∶5000,对重要接触关系采用比例尺为1∶2000。

火山岩剖面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建立火山岩石地层填图单位,研究火山机构。

在剖面测制时应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沉积夹层中的古生物等样品,详细研究火山岩系、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列及喷发旋回与喷发韵律等基本特征,建立火山岩石地层层序。

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种地质特征、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矿源层,了解主要岩石类型、地球化学背景,研究含矿层位及控矿因素,为路线地质调查以及多重地层划分的对比打下基础。

投标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下奥陶统恰干布拉克组(O1q)、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等。

对恰干布拉克组(O1q)Cu、Au富集层

实测地质剖面作业操作标准表表4-1

工序编号及名称

技术

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1、剖面位置的选择

掌握工作区内基本地质特征

一般

在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踏勘,全面了解区内岩石地层出露与分布情况,选择剖面位置。

研究区内基本构造格架和构造形态发育分布情况。

选择地层层序较全,相带明显,构造变动较小,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基岩出露较好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地段。

岩层出露好、构造较简单、标志层清楚

正确确定标志层

技术负责

2、剖面

布置

基本垂直构造线走向

一般

面线方向、实地检查岩层露头分布情况。

(2)沿岩层走向可左右平移剖面实测位置,左右移动距离不大于100m,如大于100m时可布置辅助剖面。

(3)地表覆盖地段视精度要求辅以槽探工程揭露。

剖面方位

剖面线平移时岩层层位衔接

技术负责

3、剖面

测制

地形线、工程、主要分界线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测定

关键

仪器法结合GPS测定地形剖面线,将剖面线起止点准确标于地形图上。

导线顺序详细观察,正确划分层位界线,准确测量记录,重要地质界线应予以标记。

逐层进行地质观察描述(参照地质观察描述作业)。

逐层采集必要的岩矿、光薄片、化石标本,并分别编号登记。

按剖面测制记录表格逐项填好各项测量数据。

绘制信手剖面。

剖面导线、测点高程及平距计算。

地层厚度计算。

岩层划分、接触关系

剖面起止点要反复交会检查

地质组长

4、剖面图绘制

采用垂直投影法绘制

一般

(1)直地层走向选定平面基准线方位和高程基准线。

(2)根据导线测量长度、方位绘制导线平面图。

(3)按地质分层在平面图上绘制导线地质平面图,并标上各种地质要素(平面图宽度3-5cm)。

(4)将导线平面图上各种测点垂直投影到平面基准线上。

(5)利用导线端点所测算高程展绘于地形剖面图上(平面图与剖面图相距10—15cm)。

(6)将基准线上各测点地质要素垂直投到地形剖面上,绘制地质剖面图。

剖面投影基准线方位的选定

导线测量误差校正

地质组长

5、剖面地质研究

依据不同比例尺正确划分填图单位

重要

正确划分填图单位,利用岩石地层学划分岩组或岩性,建立地层层序(包括火山岩),岩浆岩按岩石学划分岩石类型、岩相带及侵入岩的期次、变质岩的变质相带。

正确划分填图单位

剖面比例尺是填图的10~25倍

技术负责

位及巴塔玛依内山组(C2b)Hg、Au、Cu、Ag尽可能采用现场分析手段,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种地质特征,划分岩石地层单位,了解主要岩石类型地球化学背景,研究含矿层位及控矿因素,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以及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打下基础。

火山岩剖面的选择应尽可能通过火山机构中心部位,比例尺一般为1∶5000,火山机构及重要接触关系段采用比例尺为1∶2000。

侵入岩剖面投标区内的侵入岩面积不大,在剖面测制时应根据同源岩浆、异源岩浆演化理论及变位花岗岩特征,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样品,鉴于区内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匮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样。

对同源岩浆演化的侵入岩,详细调查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确定侵入时代及其顺序,研究侵入体的演化特征、就位机制、成矿、控矿因素等。

剖面比例尺选用1∶5000。

构造剖面区内规模较大的断裂为条山断裂和喀什尔巴斯套断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模较大的褶皱为阿品英格塔拉南向斜,研究它们的构造运动特征、变形序次、物质组成等。

要注重收集研究各种宏观地质构造如褶皱类型、断裂、节理的性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

同时要注重收集各种产状要素(岩层、岩层层理、次生面理、褶皱及断层的产状、侵入体产状等)。

在韧性剪切带发育地段,应借助于不同尺度的中间性弱变形块体和能干性较强的岩层所保留下来的原始信息,结合系统的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区内构造变形序列,尽量恢复变质变形地层层序。

剖面比例尺选用1∶2000。

变质岩剖面区内变质岩区出露范围极小,只在晚元古界地层中发育。

动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广泛发育,对区内矿化的富集有一定影响。

接触变质岩石应重点研究接触变质带(热接触岩带)和接触交代蚀变带的分布、物质成分、规模、形态、产状和强度及与成矿的关系,着重寻找接触交代型矿产;针对投标区深构造层次的动力变质变形带依靠遥感异常提取的信息重点寻找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设计剖面数量根据剖面研究内容和布置原则,共设计安排各类地质剖面31条,剖面总长度112.2千米(附图2)。

安排各类沉积岩剖面8条,总长度25.2千米。

安排火山岩剖面10条,剖面总长度59.1千米。

安排侵入岩剖面14条,剖面总长度27.0千米。

安排变质岩剖面1条,剖面长度1.5千米。

设计的实测地质剖面见表4—2。

剖面测制前必须进行实地踏勘,踏勘后根据实际露头状况及测制目的,可对设计剖面做适当调整,总工作量以任务书和设计审查意见书为准。

设计的实测地质剖面表表4—2

剖面

编号

剖面位置

剖面长度(km)

比例尺

剖面测制内容

地质复杂程度

1

西北部

3.70

1∶5000

红柳沟组、巴塔玛依内山组

复杂

2

西北部

12.4

1∶2000

恰干布拉克组、红柳沟组、塔黑尔巴斯套组、乌鲁苏巴斯套组、卓木巴斯套组

复杂

3

北部

3.15

1∶5000

姜巴斯套组

中常

4

东北部

9.20

1∶5000

乌鲁苏巴斯套组、黑山头组、姜巴斯套组

复杂

5

北部

4.5

1∶5000

乌鲁苏巴斯套组

复杂

6

中北部

1.50

1∶5000

石炭纪侵入岩体

复杂

7

东北部

1.00

1∶5000

石炭纪侵入岩体

复杂

8

北部

6.8

1∶2000

黑山头组、姜巴斯套组

复杂

9

中北部

5.6

1∶5000

黑山头组

复杂

10

西北部

0.85

1∶5000

石炭纪侵入岩体

复杂

11

东北部

0.7

1∶5000

石炭纪侵入岩体

复杂

12、

西北部

1.5

1∶2000

塔黑尔巴斯套群

复杂

13

中西部

3.4

1∶5000

荒草坡群

复杂

14

中部

1.3

1∶5000

石炭纪岩体

复杂

15

中部

2.3

1∶2000

塔黑尔巴斯套、卓木巴斯套、乌鲁苏巴斯套

复杂

16

中西部

1.8

1∶5000

志留纪侵入岩体

复杂

17

中部

1.4

1∶5000

石炭纪岩体

复杂

18

中西部

7.4

1∶5000

巴塔玛依内山组

复杂

19

中东部

0.75

1∶5000

石炭纪侵入岩体

复杂

20

中南部

4.9

1∶5000

巴塔玛依内山组

复杂

21

南东部

5.4

1∶5000

姜巴斯套、巴塔玛依内山组

中常

22

西南部

1.8

1∶5000

三工河组、西山窑组

简单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