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375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docx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近代史不挂指南由文科小学粉整理

文科小学粉:

由医电51李金铭、医电51施文、医电53刘羽飞、电信51谢臻、核工程52郭容达组成

(指南最后有小彩蛋)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客观题部分】

1.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康雍乾“盛世”:

①中央集权强化②开疆拓土,巩固边疆③社会秩序相对稳定④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迅速

4.“盛世”下的危机:

①内部矛盾严重,传统秩序中“有国家无社会”②缺乏海上开拓能力③文化专制④精英阶层缺乏世界知识

5.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

6.近代前夜清王朝由盛转衰:

①社会经济:

土地集中,生产效率低下,人口压力增大,银贵钱贱②政治制度:

专制,民族歧视、朝政腐败、民变蜂起③军队状况:

腐化无能、武备废弛、于海事一味退却④思想文化:

于内推行高压政策,于外实乃懵懂无知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构成。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是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必然要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9.工人是另一个新兴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主观题部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

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可能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原来的)+中华民族及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④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原来的)+反对外国殖民侵略;革命性质从传统的农民战争→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重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

(3)基本特征:

P14六句话。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

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

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

【客观题部分】

1.历次侵略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望厦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北京条约

③中法战争(1883-1885)中法新约

④甲午中日战争(1984-1895)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2.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导火索:

禁烟(1840年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

·结果:

中国封建社会性质转变,开始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攫取更多在华不平等权利,以打为拉,勾结清朝统治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开放天津为商埠②准许华工出国做工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把《天津条约》中对英法的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

4.中法战争

·原因:

列强对海外的扩张与中越宗藩关系碰撞

·结果:

中国不败而败,社会危机加深

·《中法新约》主要内容:

①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②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③同意在云南,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开埠通商④中国今后修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结果:

法国侵略势力侵入云南和广西,西南边疆危机

5.甲午战争:

极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原因:

日本的扩张

·结果:

中国遭受空前惨重打击,更深陷入半殖民地的泥沼(几乎难以逆转),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象征着朝贡体系坍塌)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以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港口⑤日本可在通商口岸任意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起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

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②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则不准居住③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炮台一概拆除,准许各国在京及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驻军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僚,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后的对外事宜

7.日俄战争后,日本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并派兵驻守,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作关东军

8.政治控制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见《辛丑条约》⑤)

·借师助剿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把持海关

·扶植代理人:

琦善,伊里布,奕䜣

9.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82个

·剥夺关税自主权

·倾销商品

·输出资本:

修铁路,开矿山,办工厂(资金充足,规模大,技术和管理先进,产量高成本低,在华享有特权),设银行

·操控经济命脉:

借款(年息重,折扣大,年限长),赔款,抵押,税收

·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10.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

·办学校、医院培养亲西势力——教会学校

1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2.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冯子材

13.英勇献身的爱国官兵:

鸦片战争期间: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林永升等

14.三国干涉还辽:

俄,法,德

1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

16.《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7.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主观题部分】

1.(重要)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

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总根源

②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③政治控制: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④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⑤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⑥西方的工业文明也随之进入中国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①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都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②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

根本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客观题部分】

1.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严重(次要原因)

3.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创立“拜上帝教”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6年,太平军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4.《天朝田亩制度》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6.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的分水岭,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7.洋务运动口号:

自强、求富。

自强即制造坚船利炮,发展军事工业,求富即发展民用工业

8.洋务运动破产标志: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9.洋务运动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10.洋务运动形成: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1.洋务运动积极作用:

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策略是必要的,消极作用:

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客观效果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2.洋务运动军用工业阶段: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当时最大的兵工厂(曾国藩)

南京金陵机器局——李鸿章

福州马尾船政局——国内最大的造船厂(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崇厚

湖北枪炮厂——张之洞

13.洋务运动民用工业阶段:

性质:

官督商办

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第一个航运企业(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采矿企业(唐廷枢)

天津电报局——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近代中国第一个棉纺织企业(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唐山胥格庄铁路——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

14.洋务运动&新式军队

·洋枪队(西式洋枪洋炮,外国教练),李鸿章淮军,左宗棠湘军

·1874年日本派兵入侵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

·19世纪70~90年代:

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

①1875年筹建

②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③清朝海军主力,20多艘舰艇,归李鸿章管辖

④拥有亚洲第一的铁甲舰:

定远舰、致远舰

⑤在旅顺,威海卫有海军基地

15.洋务运动&新式学堂

·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

①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②工艺学堂③军事学堂(船政学堂)

·翻译西方书籍:

①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以自然科学为主②京师同文馆:

1864年刊行《万国公法》

16.民族工商业的初步发展: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17.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

①向皇帝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②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④办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⑤设学堂:

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宗教西的长沙时务学堂⑥办报纸:

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18.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百日维新的内容:

①政治方面②经济方面③军事方面:

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④文化教育方面:

创设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等(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余措施之后都被废除)⑤社会风习方面:

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

20.1898年9月戊戌政变,维新运动失败。

慈禧、荣禄、袁世凯VS康、梁+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主观题部分】

1.(重要)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太平天国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

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②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④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天平天国。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改革运动

失败的原因:

①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中国真正富强

②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③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

④“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教训:

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

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③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客观题部分】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已经得到发展

2、1903-1904,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1904-1905,日俄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1901,《辛丑条约》签订。

1906,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但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3、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

4、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初,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

6、同盟会纲领:

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7、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缺点:

①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9、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①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③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13、1912年8月,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和黄兴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做了哪些努力?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主观题部分】

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什么?

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主观题部分】

1.不考

2.为什么中国的新密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如何理解中国近代三种建国方案,两种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但是从根本上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那么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体上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4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客观题部分】

1、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他们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旗帜。

3、《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评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评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产生的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③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6、他们之所以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是因为: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②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③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总之,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7、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