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240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全套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有人把硅谷比喻为“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既孕育了领军企业“大树”,也催生了创业企业“小苗”。

即使不能健康生长的“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又会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催生和滋养新生的创新创业“种子”。

⑥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竞争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

只有营造一流人才生态,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让人才拥有“如鱼得水”的环境,才能让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落户、住房、资金支持这些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更体现在看不见的人才生态上,如“清”“亲”的政商关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构筑人才高地的决胜密码。

(选自2017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是日

益演变成人才发展环境的较量。

B.在高层次人才的去留上,薪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对人才的走

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C.硅谷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故而其创新能够长盛不衰,既孕育了领军

企业,也催生了创业企业。

D.因为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的吸引人才之举极易被模仿复制,所以人才难以施展

才干,最终导致人才再次远走高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点明人才资源对发展的重要作用,走好创新发展之路需要优秀人才的聚集。

B.文章第②段通过分析高成本引进的人才不能施展才干的原因,论证人才竞争的核心是

环境竞争。

C.文章第③段以“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形象说明良好的适应人才发展的环境对人

才的吸引力。

D.文章主要运用比喻论证,例如将硅谷喻为“热带雨林”,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才生态

的持久竞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才如果缺少自我提升发展的空间、公平的竞争环境、必要的政策支持,即使引得进,

也难以留得住、用得好。

B.凤非梧不栖与良禽择木而栖,都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培育和涵养优厚的人才生态,成为

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吸引人才栖息。

C.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源源会聚,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地区经济

的快速发展。

D.只有营造一流人才生态,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才对人才有着吸

引力,否则难以令人才向往、融入、扎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女峰

戴涛

某一天,我与朋友上街,忽然见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门口挂出了同样的招牌:

“你想最后一睹三峡的风光吗?

请快参加告别三峡游!

”于是朋友问我:

你去过三峡吗?

我说:

去过。

朋友又问我:

怎么样,可以讲讲吗?

  我说:

讲讲就讲讲。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到检察院一年。

一天领导把我叫了去,说:

公安局移送了一件抢劫案,抓了三个男的,还有一个女的,叫浦英,回四川了,你与公安人员到四川跑一趟,把她带回来。

领导又说:

别看这女的不是主犯,可有了她的口供,这案子就好办了。

  第二天,我和公安局的两名侦查员出发了。

公安去的是一老一少,老的姓常,五十来岁,是个干了三十年公安的老家伙;

少的姓钱,刚从警校毕业的黄毛丫头。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已到了重庆,然后坐八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我们抵达了浦英居住的小镇。

当地的民警把我们领过去,指指一个正在刷墙的二十多岁女子说,就是她。

我们就向她出示了逮捕证,浦英好像知道我们要来似的,也没大哭小叫的,到里屋拿了几件衣服就跟我们走了。

路上我问她:

刷墙干吗?

她说:

想开个小饭店。

  目标抓到了,该回上海了,老常说:

回去不能坐飞机了,飞机上不让带犯人。

我便问老常:

你到过三峡吗?

因为在出来前我就研究过地图,这一路上最好玩的地方便是三峡。

老常说:

没到过。

  我赶紧建议说:

回去我们坐轮船怎么样?

顺便还能看看三峡。

  老常犹豫了一下,说:

也好。

  可当我们登船时却遇到了麻烦,检票员一听说我们带了犯人,立刻精神高度紧张,说你们带着犯人怎么可以和旅客坐在一起呢,出了事谁负责?

  我们只得退到一边,老常将浦英的手铐摘了,叫小钱牵着她的手,换了一个检票口,这次我们顺利登了船。

在船舱里安顿好行李,老常悄悄对我说,我们不能再给浦英上铐了,不然准麻烦。

  我问:

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老常说:

只要她的精神放松,不跳江就成。

  为了使浦英放松,我便跟老常、小钱轮番上阵,晓之以法,动之以情,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字解释得极透彻极有感染力。

浦英终于被感动了,说:

我一定走坦白从宽的路。

  第二天早晨,甲板上人声喧嚷,一问才知船已至三峡。

我们都想出去看三峡,可将浦英一个人放在舱里不妥,于是就将浦英也带到了甲板上。

  三峡真不愧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激流险滩,峡谷青山,还有种种美丽的传说,都在这里融汇……我连忙打开了照相机,给老常、小钱照相,老常也打开相机为我照……

  看完了三峡,这一路上便没有什么精彩的镜头了,我们就整天待在船舱里。

  回到上海,为了想表现自己的办事效率和能力,我决定连夜审讯浦英,做一份浦英交代的详细材料给领导看。

  走进审讯室,我的心情非常轻松。

浦英,你把参加抢劫犯罪的经过说一遍。

我的语气是非常温和的。

  浦英看了我一眼,低下头去一声不吭。

  我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嗓门自然也提高了一些,浦英头也没抬,还是沉默。

  这下我有些火了:

浦英,你为什么不说话?

你不是在船上说好要争取宽大,难道你不想早一点回家吗?

  浦英依然沉默。

  我终于没了招,无奈之中只能打电话向老常求救了,老常慢条斯理地对我说,别急,过两天我去审审看。

  两天后,老常送来一份浦英的亲笔供词,整整九页纸。

  咦,你是怎么使浦英交代的?

我非常吃惊。

  老常不肯说。

可我逼他非说不可,老常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给我看,想不到竟是浦英在船上的照片,背景是三峡的神女峰。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营造了一种暖色的氛围,让人与人能够在心灵上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性产生共

鸣。

船过三峡,大家一同登上甲板欣赏三峡宜人景色,纷纷留影大自然,那一刻似乎没有了“警匪”之分。

B.拘捕行动顺利进行,审讯时却意外遭遇女嫌疑人拒绝交代的抵触行为,而公安老常的

出现,令局面顿时扭转,最终让女嫌疑人亲笔写下九页供词。

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C.本文刻画人物,生动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注重在细微处着墨,

老常和浦英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了生活中人性真善美的力量。

D.一个人触犯法律是有很多原因的。

他既要受到法律制裁,也要得到人文关怀,这样才

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公安老常在办案过程中,就是深谙此道,所以工作出色,略胜一筹。

5.请结合小说全文,简要分析老常这一人物形象。

(6分)

6.文中有关神女峰的景色描写非常简略,而小说标题为“神女峰”。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3小题,12分)

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

《环球人物》:

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

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

晏殊写过一句词: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

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

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

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

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

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

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

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

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若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

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

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

“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

”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

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

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

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回忆过往,每个地点都能让人产生乡情。

而思乡,恰好是古诗词另一个恒久的主题,对吗?

韦庄有《菩萨蛮》五首。

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劝他“未老莫还乡”,他坚持一定要回到故乡。

可是到第三首,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我现在不得不离开江南了,回想才觉得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

我当时是年轻的,春天时穿上美丽的春装。

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

你要知道,最难得的是你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

朱光潜曾比较中西爱情诗,“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

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之后婚姻,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

”“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

”所以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

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了“生别离”的两个人,其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就真正是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决心等到底,可你有多少时间等待?

一年很快就到岁暮,人生也很快就到迟暮。

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的事!

事实上,这又是绝不可避免的事。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带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力量。

除了欢情与别愁,我们还能从有关爱情的诗词中读出什么感悟?

欧阳修《蝶恋花》里有一句: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真是神来之笔。

这个窄袖轻罗的女子低头采莲,从荷塘的倒影里忽然发现自己容颜的美好。

一个人,也许你终其一生从未发现过自己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品格、修养、志意。

你任凭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没有珍重过自己,没有爱惜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完成什么。

当采莲女子发现自己的美,“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觉醒、反省的时刻,我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的美好应该交付给谁?

作为读词的人,你们的一生又该交付给什么,你们是否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摘编自《环球人物》第345期)

相关链接:

①叶嘉莹,号迦陵。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2014年11月,90岁时,回国定居。

②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终身成就奖。

“我第一次听先生讲课,只觉惊为天人。

”叶嘉莹门下的博士后蔡雯对《环球人物》记者感叹道,“听先生的课与讲座,听得越多,便越发觉得一切情感都能在古诗词中、在千百年前的古人那里找到深切的、直抵灵魂的共鸣。

在现代社会里生存,你的种种苦乐,都可以在数千年的文化原乡中找到最大的共情、共鸣、共振。

拥有了这片文化原乡中的诗意,你就不会孤独。

④《朗读者》节目组联系到叶嘉莹先生,想请她上节目,但93岁的老先生想了想,没答应。

她说想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

她的“关”不是为了幽居与隐逸——叶嘉莹现在定居南开大学,不外出的时候,她或是“关”在西南村的寓所里讲课,或是“关”在迦陵学舍里著述。

她皓首著书,鹤发授课,正是为了把古体诗词的火种传下去,燃出现代人那一份怦然心动的热情。

7.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

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应像欧阳修那样“透过悲慨写欢乐”。

B.同样写大江,李后主没有反省和超脱,因而笔下只是悲哀;

苏东坡拥有通古今而观之

的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

C.“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

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的很好例证。

D.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

白地梦想将来,要珍惜现在“怜取眼前人”。

8.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乡是古诗词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叶嘉莹先生对《菩萨蛮》五首其三中,“如今却忆

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的剖析,有力诠释了这一主题。

B.在叶嘉莹先生看来,感受古诗词的欢情和别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思考自己能

否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C.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诗词上造诣很高,作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播者,对古诗词有

着独特的情感和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她对中国古诗词的那份理解和激情点燃了许多现代人的诗词情。

D.“叶落归根”,90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从

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一门心思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

9.访谈中,叶嘉莹先生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你觉得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

学习的?

请结合访谈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少好学,善隶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

弱冠察孝廉,不就。

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

"

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

昭变色而前曰:

将军何有当尔?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

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权谢昭曰:

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

贞入门,不下车。

昭谓贞曰:

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

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

贞即遽下车。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

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

昭坐定,仰曰:

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

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

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举邦惮之。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

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

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

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

的称号,始于西周。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

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田猎是一种围猎的形式,人类进行田猎的起因是为了生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田

猎逐步演变成了由官府或皇家举办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

周礼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

C.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但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

此外,表

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角(幼年)、豆蔻年华(十三四岁)、束发(女孩15岁)、及笄之年(男孩15岁)、不惑(40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D.举茂才,即推举为秀才。

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

西汉时,举茂才只

是特举而非常科。

东汉光武帝下诏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了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昭先后辅佐孙策、孙权兄弟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

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

而有谋,才冠当世。

B.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犯颜谏诤,从不偷容取合。

孙权好田猎,常冒险射虎,张昭谏

言,认为作为君主不应驰逐于田野,和猛兽比较武勇,而应驾驭英雄,驱使群贤。

C.张昭忠心护主。

孙策死后,张昭率领其他官员拥立孙权为君并辅佐他,亲自扶孙权

上马,率兵出战,从此以后大家都有了归属感。

D.蜀国使者到访,群臣没有人能对付,孙权派人慰问,请求拜见张昭,张昭不愿改变

志向逢迎使者,坚持离席,孙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他道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2)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4-15小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4.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来到一片开阔的原野上,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派优

美的田园风光。

“悠然”传达出一种闲适清雅的感觉。

B.颔联诗人运用“碧”“翠”两字,在读者眼前勾画出一幅色彩明丽,对比鲜明的春景

图。

随着他的目光望去,飞鸟,行人,一派和谐景象,充满画面感。

C.尾联承接上联好山好水,诗人虽家中屋陋却仍然能安贫乐道、姿态惬意,大有“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趣味。

D.诗人将景色描绘得如此美好,春光,行人,青山碧水。

这些暗含了一个文人儒生心

中的价值取向,他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亦能从这样的景致中看到自己关注的东西。

既富有美感,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两者完美的结合,这正是郑珍的高妙之处。

15.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

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

独运之处。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

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6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这情景正应了《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日,中美双方就贸易纠纷再行磋商,美方强硬地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试图威逼中方

签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