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243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IWord文件下载.docx

(1分)饥馑()胸脯()

(3)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修改。

(1分)

改为改为;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学校对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默默无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B.XX总裁李彦宏让美国甚至全世界开始对中国青年一代企业家刮目相看。

C.在金融危机中,我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中流砥柱,让世人惊叹“风景这边独好”。

D.焦裕禄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篇章。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季羡林昭告天下,要将头顶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统统摘除。

B.人们时常望兄、望夫、望乡、望天涯,扯不断的思念,全衔在大雁的嘴里了。

C.“死就死吧,好歹要拼一回!

”在这个念头的支撑下我似乎勇敢了起来。

D.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个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热吧?

5、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3分)

怕未来的人不在少数。

怕未来是不知道应该怕什么,先怕一怕。

①虽然“现在”也是转瞬即逝,但毕竟在掌控中。

②未来无须怕,因为还未来。

③内心强大的人面对未来就好比过独木桥,只要走好眼下这一步就可以了,别想下一步。

④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样东西中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

6、下列这段话有三处语病,请依据要求修改。

(3分)

①解决台湾问题、祖国完全统一,作为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重要内涵之一。

②在已经进行了60年探索、奋斗的基础上,尽管还有多少曲折和困难,但探索和奋斗将不懈地持续进行,直到真正完成。

③这是中华民族的心愿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任何力量都是无法阻挡,也无法改变的。

第①句缺少成分,修改意见:

第②句关联词不当,修改意见:

第③句句式不一致,修改意见:

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甲】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

”“哦哦,-是鲁迅!

”

【乙】“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

-------------”

(1)

【甲】段文字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其中“你”是。

(2)

【乙】段文字是歌曲《绣红旗》的部分歌词,表现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__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__一起绣红旗的场面。

8、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6分)

为了动员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携手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我校准备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在巡查中看到王卫同学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

“你们不是在捡吗?

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

”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

(不超过40个字)(4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诗词,回答第9~10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

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

犹言一生。

9、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二)比较文段,回答第11~15题。

(15分)

【甲】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齐策》)

【乙】楚魏战于陉山。

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

魏战胜,楚败于南阳。

秦责赂①于魏,魏不与。

营浅谓秦王曰:

“王何不谓楚王曰:

‘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悖寡人也。

王何不与寡人遇②?

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

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

是王以魏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③矣。

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绝其西,魏必危。

’”秦王曰:

”以是告楚。

楚王扬言与秦遇。

魏王闻之,恐,效④上洛于秦。

(选自:

《战国策》卷六秦策四)

【注释】①赂:

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

②遇:

相逢,引申为联合。

③资:

财物,钱财。

④效:

偿付。

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今齐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魏许秦以上洛(4)魏王悖寡人也

12、下列加点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绝秦于楚(用来)

B.皆朝于齐(到)楚败于南阳(在)

C.时时而间进(表修饰)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表转折)

D.数月之后(助词)魏畏秦、楚之合(结构助词,的)

13、翻译语句。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是王以魏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

14、从【甲】文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

由此看出了齐威王是个怎样的人?

15、【甲】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乙】营浅是如何巧借楚王胁迫魏王交出上洛的呢?

(三)阅读说明文,回答第16~19题。

(14分)

有“感知”能力的材料

唐承革

①当提到“感知”能力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与生物联系起来,因为只有生物才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感觉器官。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自己的智慧浇注到材料中,使无生命的材料也变得“聪明”起来,具有“感知”能力了。

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红色信号往往与危险联系在

一起:

马路上的红灯亮了,车辆必须停止行驶,否则有两车相撞的危险;

当司机踩刹车时,明亮的红色尾灯警告后面的车辆必须减速……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在机械压力下变换颜色的固体聚合

物。

今后,利用这项技术研制出的材料将能够在建筑物断裂或引发化学反应之前发出信号,从而使得工程师能够在建筑物遭遇更大的压力之前加固它们。

这种能够变化颜色的聚合物用途很广,例如将其涂在任何物体的表面,就能够在这些物体出

现崩溃之前引起工程师的注意。

③人和动物受伤后可自愈,材料损坏后是否也可“自愈”呢?

这是几世纪以来工程师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可自动愈合消除划痕的涂料。

只需阳光照射15到30分钟,具有“自愈”能力的涂料上的划痕就能自动消失无踪,汽车油漆可能被恢复到新车的程度。

这种材料含壳聚糖。

壳聚糖是来自蟹壳、龙虾壳、虾壳和叫作氧杂环丁烷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当涂层被划后,氧杂环丁烷的环就会被破坏,化学反应活性部位就会被暴露。

紫外线会爆裂壳聚糖分子,另一反应活性部位就暴露在外。

氧杂环丁烷和壳聚糖彼此吸引,粘结和闭合划痕。

这种自我修复材料的用途极广,可以被用于任何易划的物体,例如,压缩光盘、太阳镜、手袋、鞋子甚至家具。

专家称,虽然目前这种材料仍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可能5年内就能上市。

④尽管人造手在行动和灵活度上日益逼真,但是与真正人手的最大不同是人造皮肤没有感觉。

现在,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可知冷暖的人造皮肤,使人造手更逼近于人的手。

现在,美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可以防水并感知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皮肤。

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将传感器植入机器人的皮肤覆盖层中,可使机器人更出色地完成太空探索任务。

研究人员后来还研制了能够产生压觉和温觉的机器人皮肤。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员最近研制出一种既能导电,又能像橡胶一样伸缩的新材料,并用此材料制成机器手。

这种新材料伸缩性能非常好,同时由于利用了导电性能好的“单层碳纳米管”,使材料的导电率很高,即使将其拉伸,导电率

也不会发生改变。

运用这种材料,可以使得机器人的皮肤既具有弹性,又能感知热度和压力。

⑤总之,这些“感知”材料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广阔的,如果真正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会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巨大的

变化。

2009年第16期《百科知识》,30页)

16、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能“感知”的新材料?

17、“专家称,虽然目前这种材料仍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可能5年内就能上市。

”句中的“可能”能否删除?

为什么?

18、第③段是如何具体介绍“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可自动愈合消除划痕的涂料”的?

19、第④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意思在说明什么?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20~24题。

(20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水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

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

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

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

”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

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

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

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二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二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

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

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

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

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二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

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

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二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二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20、纵观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21、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

22、阅读⑤⑥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

___________剥莲子___________

23、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

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

24、将本文与《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进行比较,结合文本说说两文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不同之处。

(5分)

第三部分:

个性与写作(60分)

25、请以“,并不需要寻找”为题作文。

要求:

填写完整文章标题,如“快乐”、“幸福”、“温暖”等;

写出真情实感;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秋水共长天一色(3)生于忧患(4) 

善学者尽其理(5)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1)衍哺缭蜒

(2)jǐnpú

(3)荧萤合和锻缎

3.A(默默无闻:

不出名;

不为人知。

用在此处不符合句意)

4.D(这句话没有疑问,可把问号改为句号或感叹号。

5.B(根据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6.

(1)在“祖国完全统一”前加上“实现”;

(2)“尽管”改为“无论”,“但”改为“都”并调至“不懈”之前;

(3)“任何力量都是无法阻挡”修改为“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7.

(1)《朝花夕拾》范爱农

(2)江姐(江雪琴),新中国诞生

8.

(1)、示例: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东台;

创卫生文明城做幸福东台人;

细节凸现文明城市因你美丽;

幸福东台是我家文明创建靠大家;

同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2)提示:

称呼1分,语气委婉,句意简明1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和对诗中内容的理解。

(1)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

第⑵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诗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

【答案】

(1)示例: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

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2)客居他乡;

离家万里;

多病缠身;

孤独登高;

漂泊无依。

10.【解析】本题是对抒情方式理解能力的考查。

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

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

后者则直抒胸臆。

11.

(1)土地方圆

(2)当面指责(3)许诺(4)违背

12.D[魏畏秦、楚之合(放在主谓间,取消语句独立性,不译)]

13.

(1)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这乃是大王拿魏国的土地去与秦国友好,秦国将派使臣去楚国,多赠财币,与楚国友好。

14.除“弊”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

15.【甲】文告诉我们:

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营浅首先利用楚国与魏国的恩怨,这时强大的秦国出面与其联合自然会讨得楚王的欢心;

魏国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又为人所不齿;

许诺楚国以物质好处,成与不成,楚国都有钱财或土地的利益。

这样自然就能打动楚王之心,巧借楚王胁迫魏王

交出上洛。

(意对即可)

附译文

楚、魏两国战于陉山,魏国答应给秦国上洛之地,希望不要援助楚国。

魏国在南阳战胜了楚国,秦国向魏国要求割让上洛之地,魏国不给。

秦人营浅对秦王说:

“大王为何不对楚王说:

‘当初魏王以秦不助楚为条件,答应割让上洛之地给秦国,现在魏国打了胜仗,却违背前约,大王怎么不与秦国联合呢。

魏国由于怕秦、楚联合,必会割地给秦。

这样,魏国虽然战胜了楚国,却割地给秦国。

这乃是大王拿魏国的土地去与秦国友好。

秦国将派使臣去楚国,多赠财币,与楚国友

好。

魏国力弱,如果不割地给秦国,大王就进攻它的南部,秦国截击它的西部,这样魏国必亡。

’”秦王说:

“好”。

于是把这番话告诉了楚王。

楚王扬言与秦国联合。

魏王听说秦、楚联合。

很割怕,于是割让上洛之地给了秦国。

16.能发出危险信号的材料、可“自愈”的聪明材料、感知温度和压力的材料(意对即可)

17.不能,因为这种材料“5年内就能上市”只是一种科学推测的结论。

如果删除,就是一个确切的结论,与实际不合。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8.点出说明对象“自动愈合消除划痕的涂料”;

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这种材料的“自愈”能力;

接着说明材料的来源;

再诠释“自愈”的原理和用途;

最后交代这种材料的发展前景。

(意思对即可)

19.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人造皮肤的“感知能力”。

20、答:

种莲人在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中用汗水和辛劳创造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种莲人的赞美。

其中,“岁月”表示长年的辛劳和汗水;

“在莲上写诗”表达了对种莲人劳动的赞美,这与一般诗人在纸上写的诗相比,具有更美的诗意。

21、答:

用童谣中的愉快场景、美好情调同文中白河镇的现实场景进行对比(反衬),以突出白河镇采莲人的劳作艰辛,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生计,在行文上为下文作铺垫;

同时丰富中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人文色彩,使文章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

22、答:

摘(采)莲蓬、挖莲子、挑莲心、挖莲藕

23、答:

内容:

作者看到了莲背后的辛劳付出,表达了对莲农辛勤劳作的同情及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切,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手法1: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从“三十个莲子”和“一碗莲子汤”两个角度,连续发问,增强了语气,强化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手法2: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与“多少血汗”,以及将“一碗冰冻的莲子汤”与“多久的辛劳”进行对比,给人以具体而强烈的印象,让人感受到其中包含的莲农的血汗和辛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关爱。

24、答:

《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主题,通过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征的描写来表现它高洁的品质,从而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而本文的主题则是由莲到人,通过对种莲人种莲生活的描写,表现他们的艰辛,从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